暂无图片
 
[广州建筑] 爱群大厦 65年风花雪月的惟一见证
发布时间:2009-08-06 10:09:04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2-11-28
心灵地图
65年风花雪月的惟一见证
我曾经有一个深切的愿望:在人流散去、华灯未息的夜晚,在天安门前和我的爱人紧拥长吻。我向城门楼上的毛主席像保证:我这样做不是给他老人家看的,而是要让生我养我的北京城市里,那座属于城市灵魂的建筑见证我们的爱情。后来辗转来到了广州,天天在天河一带的高楼大厦间游荡,被玻璃幕墙投射的阳光晃得眯出了鱼尾纹,偶尔想起曾经的愿望,竟觉得广州没有哪座建筑值得我把那个美丽的片断移植上演的,一座城市就这样失去了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扎根的凭据。
直到有一天,我踏着细碎的晨光,沿着珠江长堤之畔走向我的采访目的地———爱群大酒店的时候,我看到一个三十多岁的斯文男子靠在沿江的围栏上对着爱群大厦出神凝望,我的心被他湿漉漉的眼神触动,难道这座建筑曾是他的生命里一个生动的片段?
作为广州惟一一座历史文物级的酒店.爱群大厦的潜力亟待挖掘。
我终究没有问他,因为在后来的采访里我已猜到了答案。在三四十年代爱群大酒店的鼎盛时期,广州城里体面人家的婚宴寿典一定是在这里举行的,他们对爱群的怀念是会传之子女的,有很多现已移居海外的老人,在子女回国的时候,都是千叮咛万嘱咐他们,一定要回爱群看上一看住上一晚的,因为在他们心里,这里才是唯一值得见证他们曾年轻过爱过的地方。而对于三十多岁的男人,很可能他的初恋也是和爱群有关的,十多年前的爱群也是个很能让人脸上有光的地方,带着女朋友在旋转餐厅吃了西餐,再漫步在长堤上说着绵绵情话,一侧是爱群大厦的雄伟凌云,一侧是珠江水岸的风清水软,这样的情形是会一辈子“不思量,自难忘”的。我这才知道,老广州人心里的爱群大厦和北京人心里的天安门是一样的,像一根无形的线,一头连着故乡,一头牵着心底控制泪腺的那道闸门。
爱群大厦和老广州人有着深深的感情纠葛,尤其对于在此工作了近40年的任伟才来说,更多的是自豪和骄傲。
其实对于我们平头百姓来说,一座建筑怎样构造合理、做工精良,甚至在建筑学上有什么开天辟地的意义似乎都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曾经怎样干预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梦又有多少是和它紧密相连的。建筑里没有了人的鲜活故事,再宏伟都索然无味。就像曾一时兴起又衰落的“微缩景观公园”,不是建筑模仿得不惟妙惟肖,而是它复制了砖瓦却复制不了历史,只剩了空壳而丢失了灵魂。这样就能理解爱群大厦在广州建筑中的地位了,虽然它如今已不再是广州最高的建筑(15层真的很矮了),不再是广州最豪华的酒店(三星级真的很普通了),但是历史让它厚重,也没有一座伟大的建筑不是同此道理的。
 
发现之旅
隔江远眺,珠江心甘情愿做了它的陪衬。
阳光很好的秋日早上,是适合站在河南的江堤边眺望爱群大厦的。
30年代,享有“南中国之冠”的爱群大厦鹤立鸡群于珠江边。(资料图片)
隔着粼粼珠水,爱群大厦就像一艘正徐徐向西驶进广州的万吨巨轮,让人的心中莫名震荡。据说这样的视觉效果来自于爱群设计出色的外观结构:宽而高的正立面、窄而高的侧立面,加上裙楼顶靠西的一座尖尖塔楼,气势逼人,连整条珠江都心甘情愿地做了它的陪衬。
这就是一个外来人眼中第一印象的爱群大厦,即使不加感情色彩,心中也要暗暗叫一个好字。然而对于广州人来说,看爱群不带感情色彩也难,因为它曾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广州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荣辱。在爱群大酒店一层的爵士吧里,总经办陈建中主任和林秘书一起给我们解说爱群的历史,看得出来,他们是真的为爱群自豪的。
爱群大厦1931年开始设计、1934年10月破土动工、1937年7月27日剪彩开业,是同盟会员陈卓平集华侨资本创办,属于香港爱群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产业,故名爱群大厦。它的造型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是建筑师巧妙地利用了现名“沿江西路”和“长堤大马路”这两条马路交汇的三角形基地。建筑师名叫李炳垣和陈荣枝,这座大厦让这两个名字载入了史册。
 
细数家珍,“南中国之冠”创广州建筑先河
爱群大厦在广州是创了几个第一的,它一口气建了15层64米高,1937年,别说是在广州,在全中国也是第一高楼了。直到1967年广州宾馆建成,爱群大厦“广州第一高楼”的地位整整保持了30年。爱群大厦还是迄今为止广州唯一的一座钢结构高层建筑,就是说它整栋楼的结构框架是先由钢架搭好,再浇铸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在坚固抗震方面相当出色。
二战期间,爱群大厦被日军占用。(资料图片)
解放了。解放军接管了爱群大厦,叶剑英曾在此办公。(资料图片)
我们还惊喜地发现,爱群大厦竟是有骑楼的。首层的三个立面均是用立柱架空作出人行道的,与附近的骑楼式人行道接通,把广州老城的风貌体现得淋漓尽致。站在大厦前的骑楼人行道里,看脚下日光照射列柱投下的长影,真有点时空交错的感觉。难怪有建筑专家对爱群大厦评价说,它“模仿摩天大厦风格却不完全照搬,在哥特式复兴风格中融入岭南建筑特色,并开创高层大厦做骑楼的先例,实在堪称南中国之冠。”而当年爱群大厦的落成在广州的振奋人心,也是有陈荣枝先生的一段话记载的:“庞然伟业,矗立于珠江之湄,新堤为之生色,市容为之一新,其巨见卓识,远瞩高瞻,诚堪仰佩;吾人登斯楼也,于俯瞰远眺之余,云峰山色,珠海牙樯,尽归眼底,顿兴无穷快慰。异日营业发展,前途远大,定可预卜,又岂徒增壮观而已耶?”尔后广州60年的历史,刚好也印证了陈公的预言。
爱群大酒店一开业就是广州最高档的酒店了,平头百姓是消受不起的。当年,这里频繁出入的是国民党政要和社会名流,如李宗仁、孙科、于右任、宋子良等,他们还留下了墨宝,只可惜其中许多真迹都在文革中烧毁。
二战期间,日军进驻广州,也首先控制了爱群大厦。广州解放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接管大厦,叶剑英曾在这里办公。虽然文革期间曾一度更名人民大厦,并被武装造反派占据做指挥部,但基本没有影响酒店的接待功能。解放后直至上世纪70年代,爱群大厦一直是政府接待外宾的重要场所。
 
观新探旧,“爱群诸公”格外挺拔向上
我们现在看到的爱群大厦是分新旧两个楼的,新楼是在1965年兴建的。新楼建在旧楼东侧,与旧楼连在一起,中间是连通的,比旧楼多了三层高了三米。据说这在当时是有寓意的:新社会要高过旧社会。爱群的员工喜欢把两座楼分别叫做“老爱群”、“新爱群”,不过对于外人,这里还是统称“爱群大酒店”。在1988年酒店业第一次评定星级的时候,这里成为了中国第一批三星级酒店之一。
站在爱群大厦外面看它的立面,很容易就可以区分出新老爱群迥异的风格:新爱群是方方正正的楼,方方正正的窗,和现在普通的楼房没什么两样了;而老爱群则处处体现了建筑艺术之精妙。
据说,建筑师为了寓意当年“爱群诸公”努力向上的创业精神,在建筑立面上特别强调挺拔的艺术效果。既借鉴美国当时创摩天大厦新风格的纽约伍尔沃期大厦(Woolworth Build ing)的设计手法,又在哥特式复兴风格中渗入岭南建筑风格。为了创造竖线条,所有窗都采用上下对齐的竖向长窗,并且在各个立面的窗两旁都布置了上下贯通的凸壁柱(或称“倚柱”),这样在阳光下既形成竖向阴影,又使窗口得到侧向遮阳。为增强向上的动感,还在褐色的五棱台形混凝土屋顶五个角的顶部加上五个白色的小尖塔。这五个小尖塔烘托着直指蓝天的钢筋混凝土旗杆,给人蒸蒸日上之感。此外,裙楼顶与塔楼顶的女儿墙造成高低不一的城垛形,在视觉上也增强了向上的动感。
利用不封闭的天井通风采光,在当时也是很大胆的设计。

再寻辉煌,怀旧于三四十年代的风情
我们随陈主任一起去寻觅老爱群的旧迹。老爱群的电梯是很小的那种,原是那种要人动手拉上铁栅门的电梯,1982年才换上新电梯。
而每层楼的尽头都有一道窄窄的木楼梯相连,红色的漆已经斑驳了,很有怀旧的感觉。站在老爱群的楼道里和客房里,空气新鲜且凉爽,一问才知道,大厦内侧的结构也有玄机。原来这座大厦是中空的,中间留了140平方米的直角三角形楼面做开敞式的天井,这样便形成空气对流,像天然空调一样。
1401房至今还保持着开业之初奢华高贵的原貌,是怀旧的好去处。
具有英式风格的银器依然闪耀着65年前的柔和光芒。
陈主任带我们来到了1401房间,这是个大套间,除了一个大大的客厅外,还有两间三人房。这里完好地保留了三四十年代的风貌,洗手间的地砖、镜子、洗手盆、浴缸全部是1937年开业时的东西,其中洁具都是美标牌的,可以想象这在当时是多么奢华。卧室里的陈设很简单,三张窄窄的单人床,一个木头立柜,而这个立柜也是1937年的宝贝,门板都是用整块柚木制成的,非常难得。不过这个套房最超乎人想象的地方是它有一个30多平米的圆形大露台,站在露台上珠江秀色便可尽收眼底。据说每年赏月和看烟花的时候,这套客房很早就会被预订,一家老少或三五好友在这样漂亮的露台上围坐一桌喝酒赏月观烟花,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利用不封闭的天井通风采光.在当时也是很大胆的设计。
陈主任说,从90年代开始,随着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新酒店的兴起和城市中心的转移,爱群作为酒店的商业地位逐渐衰落。这是和爱群有着深深感情纠葛的老广州人不愿看到的。现在,爱群正在筹集资金翻修酒店向四星级迈进,其中老爱群的部分将尽量恢复三四十年代的风情风貌,在现代高档酒店中独树一帜,再现老广州的文化传统,让昔日辉煌的爱群重回历史前台。
告别爱群大厦的时候已是下午,我们往西走着不经意回头一看,刚好只能见到窄而高的西南侧立面,竟然就像一座一柱擎天的摩天大楼,煞是巍峨壮观。顶层外墙上巨大的“爱群”两个字在太阳底下闪着耀眼的光芒,这样的伟岸是不应被时间湮灭的吧!
 
官方观点
所以,广州要实现现代化,不把文化、科技提到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是不行的。广州在文化科技方面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一个黄花岗就有不少故事,还有孙中山大元帅府、黄埔军校等。这些光荣历史本身就是财富,很有开发价值。
爱群大厦以前是东南亚最好的酒店,很多国民党党政要员均入住过。酒店有60年的历史,在国外它肯定是五星级的酒店,而我们才评了三星级。因为硬件差,如无停车场、游泳池等,真的需要停车场和游泳池也还是有办法的,附近的房子可征用作房地产开发,为什么不能征用用于配套设施?关键是我们的操作问题,对文化品位重视不够。
———节选自《对广州的最满意和最不满意》,作者为广州市市长林树森
 
学术意见
爱群大厦的建筑意义
建筑的发展与传统的继承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它应包括物质环境的可持续和文化环境的可持续。建筑节能是物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做法,少营造人工环境、多利用自然环境也是一种做法,少营造人工环境、多利用自然环境也是一种做法。目前,我们较重视的是前一种。除高层住宅外其它高层建筑能否实现后一种做法,值得我们重视。爱群大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经验,成功失败与否?先进落后与否?值得我们研究。此外,继承广州建筑文化环境,爱群大厦也我们提供了一种此验。骑楼是一种典型的广州建筑文化环境。一栋新建筑而且是高层建筑在传统文化环境。一栋新建筑而且是高层建筑在传统街区屹立,是独立地表现自己,还是与旧建筑融为一体?这是一种建筑文化环境意识。爱群大厦能够牺牲首层建筑面积,沿街三个立面架空作人行道,与附近骑楼式人行道接通,高宽一致,并使人行道构成回路,实在是有利于市民。综观广州现代高层建筑,很大多数都取消了骑楼,经常使人在夏天受日晒雨淋之苦,在冬天受北风下刮之害,传统骑楼那种文化环境荡然无存。最近,广州个别精心设计的高层建筑恢复了传统骑楼,使广州个别精心设计的高层建筑面貌为之一新,人们又感到爱群大厦式的骑楼回来了。
 
城市风貌的创造
爱群大厦虽然曾经是珠江边的美丽风景点,但是它开江边建高层建筑之先例,选点错误,这是它的不足之处。60年代爱群大厦的第11层被扩建,随后紧贴它的东北立面建起一栋高层建筑,这是栋钢筋混凝土方盒子、通长窗、横线条的现代建筑。当时为了让高度超过爱群大厦,屋顶上勉强建了一座多层小塔楼。80年代,这座小塔楼又改为旋转餐厅。这栋建筑被称为“新爱群”。“新爱群”与“旧爱群”对比强烈,极不协调。有人称之为“不对称的婚姻”。从此,珠江边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越建越高。爱群大厦现已成了高佬群中的矮子,虽然如此,它还是那么好认,那么耐看。
爱群大厦的建筑师陈荣枝和李炳垣两先生大概没有预料到:60年后步入他们后尘的江边高层建筑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致使珠江的“水陆风”上不了岸,珠江从此失去了调节城市气候的功能。相反,密密麻麻的“石屎森林”吸收大量太阳幅射热并不断转变成长波幅射热释出,使珠江一带成了广州的“热岛中心”。江边过多的高层建筑还带来过多的汽车和人群,加重了珠江水的污染。虽然,70年代末80年初填江兴建“珠江帆影”等高层建筑的破坏性作法已被制止,但是沿江两岸的兴建高层建筑热正方兴未艾。杂乱无章的高层建筑正逐步地、永久地破坏珠江两岸的风貌。随着珠江两岸高层建筑争多争高,珠江正变得越来越“窄”。这大概是陈、李两先生所不希望的吧!
———选自《岭南近代建筑的杰作———爱群大厦》
 
相关建筑
广州海关大楼
广州近代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代表作之一,也是广州最早的罗马古典式建筑,俗称大钟楼。位于市区沿江西路,楼址原为粤海关办公之地。1913年拆除原2层办公楼,新楼由英国建筑师戴卫德·迪克设计,1916年秋落成。4层、高18.85米,连钟楼高31.85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要材料由英国进口。
高大的石阶,柱式、山花式门廊和高耸的钟塔构成建筑中轴线。主要由巨石底层,二、三层巨柱廊与顶层细柱廊3部分组成,构图严谨,气势雄伟。钟楼置大型四面时钟,内有5个大小不一的吊钟,为1915年英国出品,至今仍以音乐报时,传越数里。海关门口亦是一拱门设计,由两层高的爱奥尼柱双柱组成一排门廊。现为广州海关大楼。
 
南方大厦
建于1919年,由澳洲华侨蔡兴等人集资在西堤兴建,原为大新公司大楼,是广州首座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大厦正面入口是一个大拱门,上有屋脊般的山墙,外面有水波型栏杆曲线,属巴洛克风格。目前为南方大厦百货集团所占用,里面是六七层高的商场,平日客流量很大。
 
广州邮电大楼
位于长堤,建于1896年,是典型的古典柱式构建筑。下面是由粗壮的块石状柱墩承托,二楼为爱奥尼柱廊,稳重而典雅。
 
下期预告:
沙面坐落着上百座欧美20世纪初风格的建筑,是广州西洋建筑最集中的地方。敬请关注下期广州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