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奇女篇·徐宗汉] 独立神州敲震巨石的巾帼奇人
发布时间:2006-07-25 00:00:00

复活的灵魂

徐宗汉:生命中有不能承受之重

1911年结为革命夫妻时,黄兴元配廖淡如(18731939)依然健在,徐宗汉是否知晓,或者说黄兴是否如实告知——多少年来,一直都是史家争论不休的话题。倒是台湾省官方在20世纪末公开印行的一些文字简洁明了、饶有趣味:1912年回湖南老家时,徐宗汉在廖夫人坟头上香以表敬意(郭晋秀:《革命女杰:徐宗汉传》,台湾省近代中国出版杜1984年版)。这一定就是所谓的曲笔了,杜撰出个天遂人愿(黄、徐皆为自由身且是自由恋爱),只是委屈廖夫人了。

 

黄兴

 

黄兴文武盖世,不会小人所为而至于欺骗说元配已殁;徐宗汉亦是女中豪杰,不会在婚姻之事上犯大糊涂。唯一的可能,就是徐宗汉为了心仪的爱人作了信念的牺牲。自少年以后,她更多接受的是西式教育,一心倡导女权、追求革新,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应该是鄙夷之至的,只是黄兴——徐宗汉21岁那年在南洋相遇的这个男人,35岁那年在珠江河畔救得的这个男人——着实是太难以让她割舍了。甚至可以设想,当徐宗汉知道黄兴早有迎娶时,一定是泪湿沾襟的。泪水啊泪水,当语言失效的时候,是不是只有这无言的泪水最能打动人心徐宗汉曾与廖淡如共同教育10个子女,虽然外界无不为徐宗汉的谦恭有礼、深明大义赞不绝口,但黄兴无疑是能够理解徐宗汉的尴尬和苦楚的。1913年,在南京主持讨袁工作的黄兴,曾有一信寄予在上海家中保育儿辈的徐宗汉:“我极心感……吾责至大、至危、至暂,汝责至细、至久、至难,则汝之责任艰巨于吾乎

黄兴戎马倥偬,徐宗汉始终伴其左右,除开1914年至1916年的美国生活相对安逸以外,没有更多的平静生活值得回忆。黄兴故去后,疲惫的徐宗汉逐渐退出革命中心,一心想办好她的贫儿院;但是孙中山的勉励又让她动摇了。病榻上的孙中山依旧豪情满怀,他劝徐宗汉重出江湖闹革命,至少要办工厂,给长大的孩子受教育和工作的机会。其时是1925年,徐宗汉已经年过半百,她甚至一度和孙中山发生争吵;为自己的退隐寻找理由,哪能还能像年轻时那样背着炸药满天飞呢但很快她还是想通了。此后的几年,徐宗汉秉承孙中山“和平、奋斗、救中国”的遗愿,远赴美国、巴西、古巴,秘鲁等地募款;“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她又远赴东北,将为贫儿募得的钱全部捐出。然而年岁终究不饶人,毕竟还是老了。“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能拥有平常女性这般的晚年生活,徐宗汉就觉着是莫大的幸福了。

 

 1930518日,徐宗汉为募捐事宜访问檀香山岛时的留影。

 

惜乎国家不宁,徐宗汉挈妇将雏,晚年游走,到1940年移居重庆时,早已是心力交瘁。

由与世无争继而消极出世,徐宗汉终日手持佛珠,静修打坐,苦度余生。“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徐宗汉晚年最爱吟唱的诗句;境界一样,相思一般,只不过东坡居士悼亡妻,她思念的是黄克强罢了。迷离之际,徐宗汉想到了希腊神话中的女神西比尔——孩子们在问:“西比尔,你要什么”西比尔回答说:“我要死。”是的,当青春不再、激情不再,似乎也唯有以死亡求得与爱人的团聚是最好的归宿。

 

 “我极心感……吾责至大、至危、至暂,汝责至细、至久、至难,则汝之责任艰巨于吾乎这是1913726日,黄克强先生于南京组织讨袁军时,致在上海之徐宗汉女士函中最感人的一段。

 

人物词典

初嫁

不安分的李家媳妇

1892年,一个16岁的小姑娘正陪着二姐在澳门的一家诊所看病。和颜悦色的医生见她颇可爱,就关切地问:“看姐姐打针,你怕不怕呀”小姑娘唇角一扬,显出毫不在乎的神气。医生爽朗地笑起来:“当然啦又不是你打针,当然不怕啦”小妹妹急了,赶忙辩解:“家里人反对看西医,还是我把姐姐拉来的呢”医生很高兴,又问她:“那你知道,要解救思想疾病,须看什么医生呢”这一问,这个扎着马尾辫的小朋友一下子面红耳赤、不知如何是好了。

这就是孙中山与徐宗汉的第一次晤谈。其时徐宗汉叫徐佩萱,自作主张陪姐姐徐佩瑶看西医,巧遇的正是孙中山。经了这位革命先行者的点拨,茅塞顿开的她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名“宗汉”,以表抗争清廷的决心,接着一剪刀下来断了马尾辫,要作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但是不论头发如何短而清爽,终究还是假小子。徐宗汉18岁的时候,终于屈服于家庭的压力,嫁给了广州巨富、政界红人李庆春的次子李晋一,与大姐徐慕兰结成蚰娌(徐慕兰嫁给李庆春长子李紫石)。虽然这段姻缘源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幸运的是,夫婿李晋一毕竟受过良好的西式教育,温文尔雅、善解人意,加上家翁李庆春时任两广督署洋务委员,思想异常活跃开放,这一切都使得头脑中萌发了革命种子的徐宗汉有了更广阔、更自由的发展空间。

在广州河南跃龙里李府的生活,徐宗汉三月学会了流利英语还与李府的家庭医生后来被称为“女界梁启超”的张竹君成为好朋友,并变卖妆嫁仗义疏财,一时传为美谈。从此以后,徐宗汉与张竹君的友谊持续近50年而生生不息。

 

河南跃龙街,革命志士曾经奋斗的遗迹如今已淹没在寻常巷陌里。

 

大赋

才华横溢灵犀一点

1907年,在丈夫去世之后,徐宗汉挥泪作别一对儿女,到南洋槟榔屿与二姐徐佩瑶会合。在中华女子学校里,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交流,特别是与孩子们的家长交流,徐宗汉毅然决然开始自学马来语。就像当年学英语一样,没有任何基础,谈不上有什么正规的指导,全凭一腔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徐宗汉又能以马来语与人交流会话了。见多识广的二姐也情不自禁地赞赏:“小妹,你不愧是语言天才啊

如果不出意外,徐宗汉本可以在杏坛耕耘,这个时候,能够在不经意之间顽强改变人的生活轨迹的,也就只有机缘了:在槟榔屿,徐佩瑶、徐宗汉与孙中山邂逅了,巧合的精妙一如他们曾经在澳门的不期而遇。孙中山是来向华侨筹款的,同行者是他的朋友和战友黄兴——也就是后来与徐宗汉成了伉俪的那个湖南人。

未及正题,徐宗汉首先要作翻译。孙中山、黄兴人生地不熟,又听不懂马来语,她自然成了向导;黄兴听不懂华侨的广州白话,徐宗汉便不厌其烦地翻译;更有趣的是,孙中山经常听不明白黄兴的湖南官话,这又逼着徐宗汉学会了湖南话,像模像样地作同声翻译。孙中山赞不绝口,黄兴感激不尽。临别的时候,孙中山谆谆教诲徐宗汉:“你有如此出色的能力,应该满天飞,去筹钱,去革命

 

革命

运装炸药智勇超群

身负孙中山信任和重托的徐宗汉在1908年秋取道香港返回广州。为稳妥、高效地开展革命活动,徐宗汉在李家附近自辟门面,与高剑父、潘达微等创设审美画会、受贞阁裱画店。

1909年秋冬间,为筹备广州新军起义,受黄兴派遣,徐宗汉与陈淑子(胡汉民夫人),李自屏(冯自由夫人)由香港出发,取水路秘密携带军火前往广州。上船后,大量行李堆放在船舱女客室旁,行囊中装满了炸药子弹,被褥内藏有青天白日旗。陈淑子、李自屏提心吊胆、坐卧不宁,徐宗汉为了安抚她们,同时避免敌人怀疑,于是滔滔不绝地论服装、讲化妆、谈姨太太争风吃醋一类的市井话题,表现得安之若素。在运送的这批枪械弹药中,以体积较大,又不可重压的手榴弹、大型炸药的装运较为麻烦。徐宗汉灵机一动,将手榴弹取出后成捆成捆地包好,藏在一只只马桶内。有一次碰上突然检查,仓皇中徐宗汉只得一屁股坐在马桶上,叫随行的冒充自己儿女的孩子们对检查人员说“妈妈在上马桶”,骗过了敌人。

在随后的黄花岗起义中,徐宗汉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起义前,她率领侄儿李沛基、李应生等人在香港摆华街机关负责全部炸药及军械的保藏运送工作。枪械购自日本,因为秘密交易时来不及验货,运送过程中又有磕磕撞撞,很多枪械、手榴弹在拆卸过程中出了毛病。徐宗汉敢为天下先,自己找来一些技术书籍研习修理技术,不断进行参考比照,后来连炸药制造、炸弹装配这些专业技术也都了然于胸,成了自学成才的炸弹专家。临近起义时,为了将弹药顺利运进广州市内,徐宗汉又导演了一出“革命新娘”的经典斗争故事。在广州河南西峡,她借一颜料作坊为掩护,自己则扮成作坊外嫁的新娘。两百多号革命战士扮作迎亲的队伍,在喧天的锣鼓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取出已先期装在颜料罐里的武器零配件,洗净后以明办嫁妆、暗运武器的办法,先将武器运送至大石街一所秘密机关,再由别的同志将武器弹药分送至广州各处。黄花岗起义中的绝大部分炸药都是由徐宗汉领导的分机关组装及运送的,孙中山,黄兴知道后无不以她为奇女子。特别是她作革命新娘的传奇故事很快传到了当时的敢死队队员耳中,极大地鼓舞了他们必胜的信心和决死的斗志。

 

黄花岗起义前徐宗汉在广州河南从事秘密革命的地点。

 

爱情

患难结缡比翼奋斗

1911427日,黄兴胸前挂着一箩筐手榴弹,率领一支敢死队径自攻打督署,因寡不敌众不幸兵败。黄兴右手中弹,伤及二指,经万般艰难逃脱,后泛舟于珠江,在徐宗汉组建的河南溪峡分机关获救。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爱情。当徐宗汉忙前忙后为黄兴包扎做饭时,一种莫名的感觉很奇妙地在彼此的心田弥漫开来。

429日,黄兴手指发炎溃烂,徐宗汉当机立断,通过老友张竹君的安排,护送黄兴登上哈得安号夜轮逃亡香港。抵港后,黄兴入雅丽氏医院做手术。医生对徐宗汉说:“你是他夫人吧,请你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自始至终沉毅的徐宗汉没有更多的犹豫,就以夫人的名义签字了。黄兴虽然听不懂粤语;但还是能猜出个八九分,有些尴尬,更多的是感激和爱怜。“麻烦你了难为你了”徐宗汉两目低垂,幽幽地说:“这些年,我忘了性别,忘了身份,忘了一切,所谓名节,早已不计较,我心坦荡,可质天日,我不记得我是女人,是孀妇……”看到女人的眼泪,黄兴不知所措,忙不迭地安慰说:“革命儿女谁都不记得性别,宗汉弟,你当我是黄大姐吧。”谁说“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一个是湖南的猛将,一个是广东的女杰,英雄的爱情也不缺一丝隽永的情致和缱绻的柔情。

战火成就了一双患难夫妻,斗争自始至终贯穿于他们的爱情和生活中。1911年夏天,伤愈的黄兴在香港组织“东方暗杀团”,徐宗汉积极配合。辛亥革命后,徐宗汉组织了“北伐炸弹队”,以此支持黄兴的政治活动。19137月,“二次革命”爆发,黄兴赴南京主持讨袁工作,徐宗汉则一心照顾家中老小。191610月,黄兴病笃,病榻中的他最割舍不下的就是徐宗汉。

 

  1911年,徐宗汉(中坐者)任广东北伐炸弹队队长时,与队员(右起)李应生、卓国兴、李沛基合影于南京留守府。

 

黄兴对探望的朋友说:“她不是内助,她根本是并肩作战的伙伴、战友,而且,她的能力比任何男人都强,尤其是比我强。”黄兴带着对徐宗汉的遗憾、愧疚驾鹤西去。

 

事业

颠踬余生只为孤贫

1912年,徐宗汉即配合黄兴在南京创立贫儿教养院,主要收养、教育烈土遗孤和战时难童。从那时起,她就把贫儿教养工作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黄兴去世后,在张竹君的帮助下,徐宗汉设立了上海贫儿教养院。她不无动情地对自己的追随者说:“尔今以后,这里就是我们大家的家了”善门既开,贫儿院的规模越来越大,其中婴幼儿的吃奶问题很快凸现出来。徐宗汉伤透了脑筋,最后不得已只得亲自筹款、在郊区开了一家奶牛场,才算比较彻底地解决了问题。徐宗汉事必躬亲,经常端个脸盆,自得其乐地挤起奶来。有一次恰好被前来探访的张竹君看到,招来了好一顿批评:“杀鸡焉用牛刀”徐宗汉也不介意,只是自嘲:“什么院长啊既是贫儿教养院,我就是贫儿之母、贫妇,贫婆干些粗活也无妨”抗日战争爆发后,徐宗汉将贫儿院迁往内地,就在这长途跋涉的奔波中,本来还是一头青丝的徐宗汉倏然成为白发老人。1940年,徐宗汉将贫儿院迁至重庆吕梁灞。徐宗汉非常重视在当地居民中间特别是妇孺中间传播革命道理、宣讲文化知识。

1944年,徐宗汉六十八岁了,夜来幽梦忽还乡,一闭眼,就全是黄兴的影子。徐宗汉自知因肝病将不日归去,在最后的一点时间里做好了贫儿院各项工作的安排。38日,徐宗汉——这位中国妇女界的斗士,在重庆悄然辞世。当天恰是国际妇女节,这或许又是机缘对女杰的最后一次倾情吧。

 

黄兴简介

黄兴(18741916),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轸,字廑午,又字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1905年在日本拥护孙中山组成中国同盟会,任执行部庶务。1907年起,先后参与或指挥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和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与赵声领导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起义失败后,与徐宗汉结成连理。武昌起义后,被推为革命军总司令。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临时政府北迁,任南京留守。19137月由上海至南京任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流亡日本.1914年赴美,仍积极策动讨袁,与孙中山遥相呼应。1916年病逝于上海。

 

专题人物

英雄伉俪

超然革命之上

对黄兴,我只有满怀敬意——一个完美的人,一个传奇的英雄,一个用语言准以描绘其人格之美的人。73岁的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段云章先生对我说,黄兴是我们湖南人的骄傲。当时纵横海内外的仁人志士,多出于三地:江浙、湖湘、岭表。黄兴、蔡锷、宋教仁“三杰”,都足证“唯楚有材,于斯为盛”并非虚美之辞。

我把黄兴好有一比,其人品之高洁,为共和事业摩顶放踵,不辞生死,以壮硕武人之体格,42岁便遽然病逝,这一点像极春秋的鲁仲连。若天假以年,中国又不是那般贫弱与腐朽,人心不是那般老猾与难测,或许克强先生竟可以成为此岸的杰斐逊。

青年章士钊写道,自己交游遍天下,陈独秀狂放不羁,实难相处,但自己也能跟他称为兄弟。黄兴则是“豪迈雄健,不可一世”,令人倾倒。在言辞方面,他属于刚毅木讷类型,但武功、枪法、书法、体育、酒量,都堪称一时之选。当时留学日本的热血青年,莫不奉之为旗帜。

黄兴的缺憾在于“立功”不足,多次军事行动都没有最终成功。黄花岗起义惊天地泣鬼神,但,“吾党精华,付之一炬”)孙中山语),黄兴也身负重伤,失去两根手指。武昌起义后,黄兴临危受命,对抗袁世凯的精锐之师,结果三镇失陷,自己被讥为“汉阳败将”。

其实这不是黄兴的责任。当时的老大中国,真正是超稳定型的社会。成长于转型时期的革命党人,虽然接受了日本和俄国的革命思想,主要手段还是演讲和暗杀,连蔡元培先生这样温柔敦厚的长者,都想去刺杀满清高官。要说他们的军事和政治手腕,委实是非常幼稚的。

英雄不在于先知先觉,在于不断进步。黄兴的外在军事斗争受挫后,内在的修养和觉悟却进步了很多。他从西方欧美民主国家学到了很多制度和思想智慧。民元缔造后,黄兴回到湖南老家,长沙地方绅士向他反映“民主选举”的种种不是,譬如贿选。黄兴笑言这总比没有民主要强,程序正义比实质争议更重要。宋教仁死于冷枪时,年仅32岁,身为他生平知己的黄兴并不赞同报仇,却主张用法律手段来解决。

与孙中山的关系演变也显出黄兴的人格。在东京时,草创的同盟会便因怀疑孙中山对经费的使用有问题(保皇党康有为也有),陷于分崩离析的局面,原华兴会,光复会的人如陶成章等人便要求“自立”,黄兴居中劝说调停,维持了革命领导局面的稳定。但1914年孙中山成立中华革命党时,用“洪门”的方法来领导,比如说按手印,黄兴带头反对,和李烈钧等人相继离开,前往美国“研究国会和地方民主自治”。

1916年,袁死,613日孙中山电询他的时局意见,黄兴14日复电曰:“中山先生鉴:先生来电,主张息纷争,事建设,无任感佩尚望主持,使国人晓然于吾人之无私无偏,尤所切要。”

19161031日午后530分,黄兴突患胃中血管破裂症与世长辞了。被梁启超誉为“旷世逸才”的杨度挽黄联云: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分驰,肝胆至今推挚友;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从古困英雄。还是章太炎写得好:无公即无民国;有史乃有斯人。

黄兴的生命华章,谱写在最后5年。这5年他与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生活在一起,这就是他的续配夫人徐宗汉,是他从事革命时期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黄花岗之役两人共患难而结成革命伴侣。徐嫁后,又生二子,名一美、一球。徐与前夫所生子女,亦携来同居,黄兴视同己出。二人在短暂的5年里,伉俪情深,夫唱妇随。

黄兴身后,徐继承他的遗志,在上海与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兴办博文女校,呼吁民权,终其一生。集中国古代豪侠与现代西方政治家于一身的黄兴,他的生命得到最大程度的延续  口刘根勘

 

精彩言论

抗战期间为激励青年们负起救国的使命,徐宗汉针对青年人及黄花岗起义发表了激昂的演讲。

 

关于青年

“青年是有理想的人,理想是与现实对立的,理想若实现了,就不是理想了。但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若没有理想,就是老化了,僵化了。而怀有理想的人,肯付出血和汗和泪,去达成、去塑造。

青年是有行动的人,有敢作敢当的勇气,不计代价的冲动,冒险犯难的傻劲。理想必须接着有行动,没有行动,理想如何能实现?没有行动,理想岂非是空想

国家社会有青年,才欣欣向荣,朝气蓬勃。国家社会需要青年,青年创造了国家和社会。”

 

关于黄花岗起义等多次斗争

“偌大的中国,可比作一块大石头,若想敲开这巨石,是十分不易的。大家拿铁锤用力敲下去,一下,又一下,纹丝不动,丝毫无损。从表面上看,这些敲打似乎都白费了,然而,那块表面完整的巨石,在被敲到第十一下(1911年的辛亥革命)时,突然裂开了。这道理十分明显,若没有前面的十下捶击,石头会裂开吗谁敢说前面的十下敲击,没有震动没有力量没有作用?”

 

□革命新娘

陈伟庄(?1944)潘达微夫人,早年随丈夫脱离大家庭,在河南龙导尾另组小家,一直默默支持并参与丈夫的革命工作。在黄花岗起义的前夕,陈扮作新娘归宁,乘机偷运炸药进城。抗战期间从香港逃亡内地,后死于贵州。

卓国华,同盟会员,负责运送炸药,广州起义后由黄兴作媒,将其嫁与自己的干将刘梅卿。据说刘、卓的婚事曾在全国的革命党成员中广为流传。1921年,刘梅卿被叛变革命的陈炯明谋杀。卓国华自此再未嫁人,独自走完一生。

卓国兴,卓国华的妹妹,也曾运送军火。还加入之后的东方暗杀团,参与刺杀了清廷的广州将军凤山和50多名官吏。北伐战争开始后,参加了女子北伐炸弹队,为北洋军击败张勋立了大功。

 

□学者评论

辛亥时期的女界先行者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新式女子教育产生发展,辛亥前后在社会上涌现出一批颇有影响的新知识女性。她们关心国事,振兴女学,创办报刊,组建女性团体,办实业,投身反清革命,争取男女平权,使女界呈现一派活跃气象。因此,妇女的觉醒成为当时中国最亮丽的风景。

女权运动的开路先锋,除耳熟能详的秋瑾、何香凝外,还有湖南的唐群英、张汉英、王昌国、蔡惠(蔡锷之妹),福建的林宗素,浙江的尹锐志和尹维俊姐妹、沈佩贞,广东的徐宗汉、张竹君、张昭汉(后改名张默君)、杜清池,江西的吴木兰,江苏的吴芝英等人。不过,辛亥革命时期的女权运动只限于一部分先觉知识妇女,未能唤醒广大劳动妇女一道投入到斗争中去,纵然有思想和热血,不免力量单薄,敌不过传统社会的歧视。但它仍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如果说,戊戌变法是一次大的思想启蒙运动的话,那么同样也要肯定辛亥革命时期妇女斗争的巨大启蒙作用。辛亥时期,在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呼声中,在先进妇女惊世骇俗的言行中,封建礼教的根基有相当大的触动,社会习俗、社会风气、思想观念因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华南师范大学  夏蓉

本版采写(除署名外)蒯威

摄影/邹卫  资料图片提供/广州图书馆

 

下期预告

台湾人李敖说:“编《性史》的张竞生,与主张在教室公开做人体写生的刘海粟和唱毛毛雨的黎锦晖,被传统势力目为‘三大文妖’,可是时代的潮流到底把‘文妖’证明为先知者。”这个被称为中国第一性学家、生前饱受攻击、诬蔑、歪曲和迫害。与他有着不解之缘的广州,成了他晚年的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