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天河得名于“河南王”?
发布时间:2010-09-17 08:54:31

在广州大道南鳞次栉比的高楼中,933号格外惹人注目。这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庄园,远看,它四面环水,楼阁错落;近看则更像一座冷酷的堡垒:碉堡般厚实的外墙,罕见的铁趟拢,墙壁和平台上冷冰冰的枪眼孔……

位于广州大道南的李福林庄园四面环水。

  这个地方,昔日叫厚德围,是约100年前广州有名的“河南王”——李福林的故居。

  李福林发迹于江湖,一生功过泾渭分明:他既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又是镇压广州起义的刽子手之一。他多年来屹立于政坛,也在民间留下许多可笑的故事。

  光阴如箭,功过是非,留待后人评说……

李福林

  绿林首领

  曾任广州市长

  上世纪早期,广东时局混乱,一些出身绿林的头目因缘际会,成为高官,其中李福林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个。

  孙中山亲自给其上夜课

  1874年,李福林出生于番禺大塘(如今海珠区大塘)一个破落的农家。他仅读过一年私塾便辍学下田,随后入城在杂货铺当过打工仔,在赌馆当过侍应生,在巡抚衙门当过吹鼓手。无奈广州米贵,半饥半饱了几年后,他不得不卷起铺盖蹭回大塘老家操起了另类营生。 

  此后,李福林的发迹堪称传奇。他为逃避官府的追捕来到越南,结识了孙中山。据李福林日后回忆,第一次见孙中山时,孙中山对他赞勉有加,把他当作一个小学生,亲自给他上夜课,忙不过来就请人代课,孙中山的重视和关心令李福林感激万分,从此对孙中山十分忠诚。受孙中山派遣,李福林往返于广东、香港、南洋,在家乡大塘设立秘密联络点,借其在江湖的威望,以革命党人身份秘密串联番禺、南海一带的绿林人马,伺机而动。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广东宣布独立,李福林啸聚三千之众,被军政府编为福军。随后,广东绝大部分“民军”被解散,但由于李福林是孙中山、胡汉民、朱执信等人直接发动并很信任的绿林首领,福军被保留了下来,以河南(即珠江南岸)为驻地,成为影响当时广东政局的一支军事力量。1924年3月,他被孙中山任命为广州市市长兼警备处处长,在广东绿林出身的人物中,他的地位算是比较显赫的了。

  负责大元帅府警卫

  一直以来,孙中山对李福林颇为信任,他把大元帅府设在广州河南,重要原因是出于安全考虑:大元帅府的警卫主要由福军负责。

  1922年,李福林响应孙中山北伐,率兵离开广东作战,陈炯明叛变,奉命回师广东讨陈。1924年8月,广州爆发著名的“商团事件”。革命政府扣留了商团向外国购买的大宗军火,商团反抗,妄图以全面罢市瘫痪广州,并首先向支持革命政府的军民开火,孙中山决心镇压商团,李福林率部参加平定商团叛乱。1925年6月,滇桂军阀刘震寰、杨希闵发动叛乱,李福林率部保卫大元帅府,对平定杨、刘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显赫一时的“河南王”

  李福林昔日称霸河南,占地为王,1921年,他在家乡大塘建了一座气派不凡的大庄园。当年,其面积比现在留存的要大得多,高达1.3万平方米,俗称“二十亩”。

主楼四角的哨兵位子有向下的狭长射击孔。

  由于李福林在黑白两道都有很深渊源,“党国要人”以及三教九流人物,曾川流不息地进入李府,这个庄园见证“河南王”的显赫时光。

  二十亩农场仅存千余方

  就开发河南地区而论,武夫李福林似乎并未留下太多实绩。他也曾修桥补路,但建树不大。当然,由于他的管治,与珠江北岸相比,河南秩序相对较为稳定,当年岭南大学(位于如今中山大学康乐园)就因此有了一个相对平静的教学环境。

  李福林在河南所做的最有影响的事,莫过于在厚德围一带开办农场。经过30多年的经营,到建国前夕,这里已办成有500多亩耕地、400多亩果园、雇工20多名的大型私人农场,建国后由政府接收,易名为广州市河南园艺试验场。1950年,广东省农林厅在此建立厚德围农场,1955年改称河南园艺场。如今为某公司办公所在地,面积仅存1200多平方米。

  镇压广州起义

  上世纪20年代,李福林庄园曾发生过一件事,也为他的人生写下了最不光彩的一页。

  1927年12月11日,中共广东省委发动了广州起义,起义军在极短时间内攻占珠江北岸。据李福林后来自述,当晚他被枪声从睡梦中惊起,却无法探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索性出门,跑到村前茶馆吃茶点。吃完后他刚到家门,却见国民党要员张发奎、黄琪翔、邹敏初、邹殿邦四个人,正在庄园里等着他,原来,他们来向李福林求救。

粗大的生铁趟拢门很少见。

  李福林的政治立场一向不坚定,在张等人的煽动下,12月13日晚上,李福林的军队从第五军的军部:海幢寺出发,在美、英帝国主义军舰炮火的掩护下,向天字码头肇庆会馆进攻,14日正午攻占了肇庆会馆。起义部队向市郊撤退,李福林的军队和其他反动势力在广州市内进行疯狂大屠杀。

  由于与张、黄合作,李福林受蒋介石指责排挤,广州起义后,他被迫辞去第五军军长职务,走避香港,1952年于香港病逝,终年78岁。

 

  后人评说

  广东

  典型的小军阀

  赵立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李福林文化素质不高,他所率领的军队是辛亥革命时较早响应的民军之一,为推翻满清政府以及稳定辛亥革命后广东秩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他毕竟是一个绿林出身的土匪,出于自身的考虑,屡屡依附于各种反动势力,是广东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小军阀。

  他的一个特点是乡土观念特别强。他所带的军队是清一色的广东人。即使军队在外省作战,主力受挫,需要补充新军,他也要回到广东后再招兵买马,重整旗鼓。

门楼上还留有吊桥的铁质部件。

  此外,他一生大多数时间安于盘踞在河南,对向外扩张兴趣不大,没有太大的政治野心,这也是广东军阀的共通点。后来的军阀陈炯明如此,上世纪30年代的“南天王”陈济棠也如此。

  上世纪早期,广州时局纷扰,绿林出身的李福林之所以能在河南称霸一段较长的时间,与他对政坛以及人际关系的“悟性”不无关系。

  他一方面注意联络绅商,不和当地的土豪劣绅的关系搞得太僵,另一方面,为保住自己的地盘,他在衡量自己的实力的基础上,适当作出妥协,避免与军政府直接对抗,他在政治上立场左右摇摆,成不了大器,但与敌对势力始终保持一种平衡关系。

  其人轶事

  轶事一:

  李福林对孙中山一直崇拜有加,文史研究者杨万翔综合前人所写传记,披露如此一段纪实情节。

  当时,孙中山于广州东较场宣讲三民主义,数千听讲者交头接耳,嘤嘤嗡嗡,传记作者当时坐在李福林侧近,独见这位半文盲粗莽汉子正襟危坐,掰大了眼谛听。背后有人窃笑孙中山所讲不实际,是“孙大炮”,李福林扭身操广州话咆哮:“唔好怪亻巨  (粤语“他”之意),大元帅对下边情形唔多清楚!”

黄色门楼上有个大水池据说是遇袭时灭火用的。

  “唔多清楚”四字出神入化,它表明李福林也许并不认为孙中山的话“句句是真理”,但为报答知遇之恩,他必须挺身而出,维护大元帅的威望。

  轶事二:

  李福林即使做了大官,也毫不收敛他的粗鲁作风,在民间流传他的不少笑话。

位于宝岗大道1号的李福林官邸内景。

位于宝岗大道1号的李福林官邸的西洋外墙。

  据说,国民党元老、中山大学校长邹鲁参加过李福林的宴会,他的副官回来告诉别人,一桌12个人,但桌下只有13条腿,因为除了邹鲁之外,其余包括李福林的11个人,都是把一条腿翘到椅子上的。还有一次,李福林到中山大学演说,开口便对整个礼堂的男女学生说:“你们这帮契弟……”然后才说大学要好好读书,将来前途无量等等。

  有此一说

  天河

  本名大水圳村

  广州老城区中,“天河”的得名显得尤为神秘。据传它与李福林有一段渊源。

  天河区其实得名于原来的天河村。此村建于宋代,因当时村前有一条大河涌而得名“大水涌”,民国时期,大水圳村李姓居多,与李福林所在河南(今海珠区)大塘村等5村为同宗。1927年,李福林势力扩张,自以为可以独霸南方,于是将其出生地河南大塘村改为天池村,以寓天池出龙之意。接着,李福林派人到各村游说,以“天”字为头改村名,因大水圳前有一河,即沙河涌,遂改名天河村。

  后来,李福林没落,天池村又改回大塘村。只有大水圳村改名后,人丁兴旺,而且“大水圳”读音不如“天河”顺口,天河村名遂保留至今,成为广州大都市里一个响亮的名字。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发文同意设立天河区,天河区从此定名。

 策划: 赵  洁

  撰文: 梁  婵  

  摄影: 王维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