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阳光洒在高墙内
发布时间:2012-08-30 10:35:13
策划 张伟清、姬东    记者 乔军伟 通讯员 王继伟 摄影报道

  3月1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9年美国的人权纪录》,回应美国国务院11日发表的包括中国囚犯情况的《2009年国别人权报告》。那么,中国囚犯在监狱中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近日,本报记者获许进入河南省第三监狱,用镜头记录了囚犯在监狱内的真实生活。

清晨,服刑人员在练习心理保健操。心理危机干预已渗透于服刑人员的学习、生活之中。

  春天的阳光透过窗户,温暖着一位沉浸在音乐世界里的中年男子。他奏鸣的一曲《女人花》时而悠扬,时而激越,萨克斯声穿透了整个楼层。同层楼房的其他房间里,有的人在制作黑板报,有的人在排练舞蹈,有的人在练习小品,他们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晚会准备节目。

 

  这是河南省第三监狱的教学楼里十分平常的一天,学员们依旧按部就班地忙碌着各自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道,一个和他们一起生活过的老人的离开,让这里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2009年10月24日,86岁的孙来有终于迎来了自由的日子。因为没有家,他被送到一家敬老院。一个月后,监狱民警赵海伟到敬老院回访,像一团皱纸蜷缩在床角的孙来有立即舒展开来,双手伸向赵,“政府,我想回监狱”。这件事情的报道,让外界对这所监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什么让一个刑满释放的囚犯哭喊着要回到监狱呢?

服刑人员吃上丰盛的生日餐。

  河南省第三监狱始建于1951年,是一座以关押暴力型、财产型、淫欲型罪犯,以死刑缓期2年执行、无期徒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罪犯为主的重型犯监狱。要想将一大批桀骜不驯的各类罪犯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最重要的是改造他们的思想,卸下他们的思想包袱。为了达到预期目标,监狱干警创造性地通过多种途径解决罪犯的思想问题, “心理危机干预已渗透于服刑人员的学习、生活之中。”监狱长苗正钊举例说,监狱在各监区建立了“行为场景训练所”、“宣泄吧”、“音乐聊吧”、“心理港湾”、“身心反馈训练室”以及“老年俱乐部”等独具特色的心理咨询室,既缓解服刑人员的改造压力,又催发了新生的改造动力。另外,监狱还鼓励一些有艺术特长的服刑人员组成各种艺术团体,不定期地举行文艺晚会,丰富了他们的监狱生活。

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及时排解心理问题。

  医院监区的王某以前是一家大型医院的专家,一时失控犯了重罪,被判刑18年,入狱后,由于心理落差极大,他曾几次吞食铁钉、指甲剪等自伤自残。后来经过咨询师的多次心理干预,终于走出了心理阴影。他除了积极在监狱医院改造,还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成为各种文艺晚会的骨干分子。

服刑人员在为晚会排练节目。

  春节晚会上,王某带领其他服刑人员表演了歌舞——新编“明天会更好”。伴随着缓缓的乐曲,他们用心唱出自己改编的歌词:“猛然敲醒沉睡的心灵,请你张开困惑的眼睛;想想昨日的犯罪,是否让你充满悔恨的心情;曾经不懂法律,无知盲动的心;让昨日铸成的过错,如流水不再返。谁能不顾自己的亲人,抛开美好幸福的家园?谁能忍心让那昨日的犯罪毁灭我们的人生。年华不能虚度,男儿当自强;让人生崇高的理想,重回我们的胸膛……”

利用哈哈镜缓解服刑人员的改造压力。

一位服刑人员在楼道里独自练习萨克斯。

  台下,一位老年犯人深深地低下头,双手掩面。“也许,这就是孙来有要求重回监狱的一个原因吧,”教育科长娄季召说,“这里的文化生活还是十分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