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江文化——北方民族的生命线
发布时间:2010-04-16 09:42:04

  第四届中国吉林松花江开江文化节已经开始,此间开展了鱼文化美食和剪纸艺术专题赛等诸多活动。江的文化,在东北的长白山区,是中国北方民族的一项重要的文化线,也是一条生命线。

  我们可以想象,恰恰由于长白山中奔淌出的这条大江,使得从古至今诸多文化出现在这条江上,许多民族生存在这条大江之上,特别是自古就生活在这条大江两岸的满族、女真等民族,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江文化,我们称之为松花江文化。这条大江流淌着远古的文明。

  松花江是人类迁徙的走廊。考古发现,桦甸仙人洞遗址、蛟河砖厂遗址、东团山遗址、西团山遗址是旧石器时代中期到晚期古人类沿松花江迁徙并生存的重要遗址。他们创造出的灿烂渔猎文化和远古的文明至今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性文化,而最灿烂的渔猎文化和远古的文明就是今天的吉林市(船厂),这是古老的文明遗存。

  江的文化首先应该是人与自然的生命文化。那是一种不需要任何夸张的真实生活,大江从远古时起已成为沿江人们的重要行为载体。比如捕鱼又分成春夏秋冬四季。各季有各季的精彩和无与伦比的生动。其中最精彩的是春冬。春天捕鱼,称为捕开江鱼……

  松花江的开江,是惊天动地的举动。人类社会和大自然都会为之震动。开江是地在动。自然的一切都动了。动,就是醒来。一切沉睡的生命都醒来了。这时,生命开始复活,一切都精神起来。

  开江意味着生命的抖动和调整。人与自然都从一冬天的沉睡中蜇醒。人的精神和状态极需得到全面的调整。这是生命的规律,也是自然的规律。东北民族很早就懂得这种规律,并开始记载这种规律。

  在江的上游,木帮们一冬天伐下的大树,开始窜排往船厂运。他们要开始一种生离死别的出走;渔民们,要开始上船,要去迎着寒风冰雪和早春的寒冷打开江鱼。

  早春的捕鱼活动十分悲壮和惨烈。

  在江岸生活,无论是放排还是走船都是人与自然在对话。不是浪漫,而是生命对生命的呼唤。这是一种恐惧感。

  恐惧感是一种生动感。是一种人走进自然和认识自然的生动感。我们称之为原生态的自然文化,这种文化在如今的世上已经不多。我们的江文化与清朝300年的封禁有关系,这使我们对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众不同。这里是最早的原生态文化保护区。所以,长白山松花江文化是一种生动的原生态文化。包括祭江文化,古时称 “春江祭”。

  松花江开江是一个残酷的岁月和时刻。人们怕它,开始敬它,同时祭祀它。这是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从前,松花江依靠自己的巨大的落差,到春季如遇上开江,那种巨大的冰排从上游挟带着狂风呼啸而下,无数的生灵瞬间化为乌有。沿江诸多的村屯遭到过这种涂炭。可是春捕活动又不能不进行。于是,人与江、人与自然展开了一个残酷的对峙期。这就是春季的开江祭江文化。

  松花江开江文化所要进行的祭祀传承着人类对自然的敬重和理解。人在从前不了解自然力时,以为开江带来的巨大震撼的背后一定有一种神力,要敬它们,才使它们不伤害人类,保佑着人类,这是人类的一种勇敢和聪明。

  胡塞尔说,对自然的崇拜是人类直面自然的结果。为了走进自然,人才这样去崇拜自然。崇拜不是消极的膜拜,它带有着深深的认真对待自然、分析自然和对付自然的一种思考而生成并传承。其中有诸多科学的“对策”。

  比如往江中泼洒猪血或其它动物的血,表面上是给江神的贡物,其实恰恰表现了人类对江的认识和理解。人们其实更加知道,大江沉睡了一冬,江里的动物也等待了一冬。春天,江里的动物也红眼了。在春季,它们往往更加凶猛地袭击人、伤害人。而人,把动物血事先发放给它们。于是它们服了,顺畅了,走掉了。把江场子(又称水场子)让给人类去活动。这是人的一种生存能力传承性的聪明举措。祭江时,主祭的头人或萨满大声地、不停地叨念神的名字,其实也是在提醒走水的人要注意安全。反复地提醒,是为了加深人们对安全的印象。

  细细想来,今天的江祭来自远古时代人类的活动,其中包含着深深的科学道理和人类对自然观察的结果。这是在歌颂着人类的生存智慧,是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安全和吉祥所进行的步骤。江祭仪式背后所透出的人类乞求生命平安和吉祥的观念是今天江文化、鱼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它超脱出迷信的观念,与人类某些文化有本质的区别。它是一种神奇的文化和珍贵的文化,是科学性很强的一种珍贵文化。

  也许在若干年后,今天的江祭和鱼文化活动会更加引起人们的怀念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