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柳诒徵:学者治馆 书尽其用
发布时间:2010-09-30 10:36:34

 
柳诒徵(1879-1956),字翼谋,号劬堂、知非,江苏镇江人。国学大师,在史学、书法、图书馆事业和教育事业上卓有建树。17岁考中秀才,曾在多所学堂任教。1914年,于南京高等师范任教;1925年北上,先后执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女子大学和东北大学。1929年重返南京,任教中央大学;并曾任南京图书馆馆长、考试院委员、江苏省参议员。建国后出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筹办地方博物馆。代表作有《中国文化史》《国史要义》《柳诒徵史学论文选》正续编等。
 
   
 
柳诒徵是国学大师,他的学者生涯大部分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这是一个精通图书馆功能、懂得管理图书馆的学者型图书馆馆长。他申述自己办图书馆之宗旨,以为惟有将图书公之于世,与天下学者共同研索,庶不负往哲而开来贤。学者治馆,书尽其用,他主持的编制馆藏图书目录、开发图书资源的活动,都极大地提升了图书馆的文化价值。
 
广览图书编写教材  
 
1901年,柳诒徵到南京江楚编译局,拜缪荃孙为师,从事编辑教科书,很受器重。期间,受缪荃孙图书馆学影响很深。1903年,在随缪荃孙赴日本考察教育和参观大阪博览会归来后,他就应缪请出任江南高等学堂教员,讲授国文、历史和伦理。其中伦理一科缺乏教材,他就每星期赴学堂藏书楼查阅,做好讲义,排版印发给学生。翌年,柳诒徵又兼为商业学堂开中国商业史和商业道德两课,没有教材,他又在藏书楼里广览有关图书,其中仅中国商业史,就查索了史部货殖志、食货志、各省通志、府志、州县志以及海关税册、约章大全和各种税部有关商业之资料,汇编成册,受到欢迎。 
这是柳诒徵首次利用图书馆藏为学校编写应用讲义。1908年,他为两江师范学堂讲授中国史;后来又开课西洋史,也是从学堂藏书楼寻找参考书,如日文西洋史,编写为讲义的。当时师生们诧异于他的知识渊博,却不知源自藏书楼呢。 
柳诒徵从自己的经历认为,学生单读讲义是不够的,必须自行研阅名著,潜心探讨,从名著里自己体会做学问的方法。在他出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历史教员时,特地设置史地图书陈列室,且为鼓励学生读写,还将自己的藏书陈列于办公室。在此期间,他又为学生编写了拥有70余万字的《中国文化史》讲义。随编随印,每周发与学生一篇。此书“广搜列举,以求人类演进之通则,以明吾民独造之真际”。作者从图书馆查索,仅全书所引用的文字,除经史子集、历代诸家著述,还有新近出版的《东方杂志》《农商公报》《世界年鉴》以及东亚同文会编的日文《支那经济全书》等等。   
《中国文化史》1925年在《学衡》杂志连载,因为作者搜集材料丰富、翔实,后以单印本4次重印。
 
编制中国图书馆首部《馆藏总书目》    
 
1927年,柳诒徵出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就此翻开了留彰图书馆史的光辉一页。  
柳诒徵在国学图书馆的十佘年,对图书管理订有完备的规章制度和周详的工作细则,并且职责分明,日有工作日志,月有统计,年有汇报。他身为馆长,常在第一线工作,读者知他知识渊博,时时前来求教,查索图书。 
柳诒徵为充分发挥图书功能,编印有馆藏目录之作。为方便查索,他编书目非常注意分类法。早在1923年,参加济南的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时,柳诒徵就提出破除四库史部按体制分列类目的旧传统,而按年代、专题、国别、地区分,认为这样才符合科学的分类体系,便于集中查索书籍。 
在他主持国学图书馆后,即着手编制馆藏总书目。白清乾隆以来的150年,古籍分类即据四库全书为本,见于后来图书增多,已非四库分类所能尽容,柳诒徵在编制书目时,将四部扩充为七部,增加志部(地方志)、丛部(各种丛书)和图部(地图和各种图册),还亲自校订。参加编目的骨干都是他当年的学生,如范希曾、缪凤林,均谙于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由是得心应手,得类85,属832,其中公报归之政书,自然科学书籍划入子部,凡新出图书亦归于各类。至1935年编印出版30巨册的《国学图书馆总书目》,它收书之全,超出四库全书5倍。自近代中国有图书馆以来,能将全部藏书编成总目者,此为第一家。1986年,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在谈及这部书目时,称赞有三个特点:一,将四库全书分类加以增删;二,将丛书子目分归各类,便于检索;三,别集编次,以卒年为断,便于定易代之际作者归于何朝。他说,这部书目对海内外图书馆都有影响。1938年,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汉籍目录就是参照它的分类原则;当年上海合众图书馆编印藏书目录,也明确说明分类采用国学图书馆分类法;半个世纪前,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均参考它,将子目分类。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因此柳诒徵所主编的国学图书馆书目在目录学史上有相当高的定位。 
柳诒徵很懂得发挥图书功能,上任以后,就设立印行部,先后聘请向达、缪凤林主持,有计划地影印馆藏珍本稿本古籍,以期传播、保存和与各地交换图书扩大馆藏。仅自1927年至1934年就印书63种。此期问正值日本侵占东北,国难当头,因而影印时又着意于历史上防倭抗倭之作,以期发扬民族精神、激发民众抗日救亡激情,如明俞大猷《正气堂集》、任环《山海漫谈》以及《嘉靖东南平倭通录》等,他均亲自撰写提要,书写跋语,题署扉页、书签,指点读者阅读和使用。
 
主张图书馆须开办学校 
 
柳诒徵主持国学图书馆还有不少创举。1928年,他为提升国学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和学术分量,聘请了陈汉章(中央大学史学系)、王伯沆(中央大学文学系)、汤用彤(中央大学哲学系)和李小缘(金陵大学图书馆)为参议,这在当时是没有的。同年,柳诒徵创办《国学图书馆年刊》,后又创办《国学图书馆馆刊》,刊登学术著述,报通馆务。  
柳诒徵是很有图书馆育人理念的。早在就任之际,就为远地来馆读者的阅览便利,制订了((住馆读书章程》,规定凡外地读者前来住馆阅览,只要交纳一定费用,就可以供给食宿,使能长期从事研试而对那些专心致志于研究的读者更见优待,甚至可免费供应。1934年,青年蔡尚思为著作巨著《中国思想史》,计划要遍读历代文集中的思想史料,在发现国学图书馆是全国唯一的一家可供住读的图书馆就来了。柳诒徵对他大开绿灯,还对阅览室人员说:“我们必须尽力支持他。他的贡献也等于我图书馆的贡献。别人借阅图书是有限的,不还不再出借;对蔡先生借阅图书是无限的,即使一天要阅10部、20部或者更多的数量,你们都要到后面藏书楼把书搬来供他使用。搬上搬下,虽很费力气,却不要表示不耐烦,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柳诒徵非常热情,常在晚间八九时后接待前来请教的蔡尚思呢。一年后,当蔡尚思离别深表感谢时,他却幽默地说:我倒要大大地感谢你呢,是你把馆藏图书一页页地翻开,把书里的蠹虫弄死或赶跑了。  
有着蔡尚思般的好学深思读者,柳诒徵是很欣慰的,但是这样的人太少了,馆藏也未发挥应有功能:若干年后,他颇有感触地说:“从前虽订有住馆读书章程,以期自由阅读,不类学校之性质,故来者不多,效尤未著”。于是他产生了图书馆须开办学校的理念。
1946年抗战胜利后,柳诒徵“就本馆建设国学院发展馆数功效储成文学人才事”向南京教育部提出:国学图书馆要办学校。他说:顾近代创办学校者,多知必办图书馆,而办理图书馆者,未闻就近创办学校。盖图书馆非古董肆、养老院,或为少数鉴赏家闲散游情之处,应该是分设学校、传述国学……因而得开办三年制的国学院,招取高中毕业生,分年传授经史子集典籍,且在第一学年设文字学、目录学;第二学年设音韵学、版本源流;第三学年设校勘学、图书管理法。 
见于当时时局,柳诒徵的图书馆办学理念没有能实行,但那为图书馆培育人才,且把图书馆各科学全纳入治学轨道,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思路,真正堪称具有创造性。
 
年近七旬搜寻藏书
 
柳诒徵常说:“我视图书馆重于自己的家,重视馆藏图书甚于自己的家产,爱护无微不至。” 
他身经两次图书劫运。 
 
抗日军兴之初,南京危急,为保护馆藏图书,柳诒徵迅速地将宋元善本、稿本、抄本、校本及海内孤本分装110箱,兴化西仓,开放阅览。不久苏北局势恶化,图书馆停止开放,交由省教育厅点收。柳诒徵无奈离开,先后在江西泰和浙江大学和重庆柏溪中央大学任教。 
抗战胜利后,柳诒徵回到南京,但是国学图书馆藏书多是星散,日本侵占南京后将书库尚存的十余万册藏书抢走或烧毁,朝天宫密室等书籍也为汉奸梁鸿志、陈群等掠夺,在苏北兴化藏书也为伪军掠走。于是,他虽年近70,仍到处奔走,通过各方关系,搜寻、索回藏书。至1946年10月,已收回原馆藏22万册中的18万册,其中包括镇馆之宝一一八千卷楼珍本的失而复得,更是幸事。 在收交藏书时,柳诒徵又主持编辑《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现存书目》;1951年又推出了《续编》,再次公布了馆藏的图书目录。 

1948年底,南京政府覆灭前夕,命中央图书馆将藏书运往台湾,也命国学图书馆将藏书运厦门赴台湾。柳诒徵拒绝了,却将馆藏善本书2万余册分装80箱,密藏朝天宫地库,并多次抵制省教育厅催促。教育厅长陈石珍是柳在东南大学的学生,不便过于强逼,就此这批书留了下来。 
建国后,柳诒徵应上海市长陈毅邀请,就职市文管会委员,为图书组委员,主持清理、接收和审订各种图书。每日就所阅图书,详记版式册数,乃至题跋、收藏章等,他还自作题识,久之成8部本本,它就是柳晚年的版本目录学专著《检书小志》。当时画家谢稚柳还应邀为柳作写生《霞墅检书图》以记,并有诗赞之:岿然一老鲁灵光,运甓陶侃乐比况。披卷神明犹耀目,千秋身教泽难量。
盛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