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德国法兰克福公共图书馆数字及人工智能服务”专题讲座在广州图书馆圆满举办
添加时间:2025-10-20

为促进中德图书馆界的学术交流,学习德国公共图书馆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阅读推广融合方面的创新举措,广州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学会联合北京歌德学院图书馆邀请法兰克福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部主任埃尔弗里德•路德维希(Elfriede Ludwig)女士20251015在广州图书馆举办“法兰克福公共图书馆数字及人工智能服务”专题线上学术讲座250名广州地区图书馆从业人员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北京歌德学院院长欧彬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首先对广州图书馆界的同仁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歌德学院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德图书馆界的专业交流。欧彬院长指出,自2001年起,歌德学院每年举办的德国专家讲座已成为两国图书馆界备受期待的盛事。他特别提到,广州与法兰克福自1988年结为友好城市以来,在各领域交流密切,本次讲座正是两座友城深厚关系在文化领域的生动体现。欧彬院长相信,路德维希女士作为法兰克福图书馆的资深专家,所带来的宝贵经验必将让所有与会者受益匪浅,并衷心感谢各方为此次活动付出的努力。随后,广州图书馆副馆长、广东图书馆学会对外交流委员会主任建平先生在致辞中阐述了本次讲座的深远意义。他指出,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公共图书馆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不仅顺应了科技发展趋势,更深刻地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边界与社会价值。馆长介绍,广州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实践者,已积极行动起来,例如在今年7月正式揭幕的“未来阅读馆”,就是一个运用VR技术构建的沉浸式交互阅读空间。本次讲座正是为了汲取德国同行在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融合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而推动广州图书馆转变为能够自我进化、敏锐响应社会需求的城市智慧中枢与人文空间。

 

1:北京歌德学院院长欧彬先生致辞

 

2:广州图书馆副馆长招建平先生致辞

在两位嘉宾精彩的致辞后,法兰克福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部主任埃尔弗里德•路德维希(Elfriede Ludwig)女士开始了她的分享。路德维希女士在讲座中介绍道,作为德国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法兰克福公共图书馆始终将数字化视为服务拓展的重要手段。她指出,数字化的核心在于“接入与赋能”——即通过低门槛、易理解的方式,让读者能够接触、理解并运用数字工具,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对话。法兰克福图书馆目前拥有18个分馆、1个流动图书馆及121个学校图书馆,构成了覆盖全市的170个服务网点。

 

3:法兰克福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部主任埃尔弗里德•路德维希

Elfriede Ludwig)女士做报告

路德维希女士所在的数字服务部成立于2018年,虽仅有5名员工,却通过跨部门工作组机制,将数字能力辐射至全馆。目前全馆共有9个工作组,涵盖电子媒体、机器人编程、数据保护、无障碍服务等多个方向,约65名馆员参与其中,占全馆员工的三分之一。这种“小而精的辐射型团队模式”不仅确保了数字知识在核心团队中沉淀,更能快速融入一线服务。新员工可通过旁听、参与工作组等方式迅速掌握数字服务流程,实现“知识流动”与“能力共建”。

法兰克福公共图书馆在机器人与编程教育方面走在德国图书馆界的前列。馆内设有“机器人实验室”“代码工厂”等多个互动平台,并拥有人形机器人“Ada”、学习机器人等设备其中“伴读机器人朗读者4.0”项目尤为引人注目。该项目与维尔道应用科学大学合作开发,由孩子为机器人朗读,机器人则基于书中内容提问并互动,巧妙融合传统阅读与数字体验。项目于2021年荣获“德国阅读奖”,被誉为“数字媒体阅读推广的典范”。路德维希女士特别指出,所有机器人互动内容均为预设,并非基于人工智能的随机应答,目的是确保内容可控、安全可靠,避免儿童对技术产生误解。路德维希女士强调“合作是发展的加速器”法兰克福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工程师协会、社区、民间组织等建立了广泛合作网络,共同促进人工智能项目开发与推广。此外,路德维希女士提到,德国部分图书馆已开始试点AI服务站”“智能咨询聊天机器人”及“媒体推荐系统”等应用。这些服务均在《欧盟数据保护条例》与《人工智能法案》的框架下运行,遵守数据保护和数字伦理相关规定。在讲座的最后,路德维希女士总结道:“数字化不是目标,而是路径。真正的核心始终是读者与服务。”她鼓励图书馆同仁“勇于尝试、不怕失败、持续学习”,在合规的前提下推动服务创新。

 

4:学员向弗里德•路德维希(Elfriede Ludwig)女士提问

在互动交流环节,学员们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与埃尔弗里德•路德维希女士就图书馆数字服务规划、人工智能伦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埃尔弗里德•路德维希女士严谨而幽默的回答赢得了学员们的热烈掌声。学员们纷纷表示在本次交流中收获匪浅。

 

 

撰稿人:石钰冰

审稿人:肖红凌、杨嘉骆

返回列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