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名门望族 高第街许家]冲冠一怒只为千秋家国梦
发布时间:2007-11-05 10:11:14

如今,许家所在的高第街牌坊旁,商摊云集,毗连簇拥的服装档口使这里俨然成为睡衣、内衣批发商的天堂。

  家族大视野
  从电影《宾虚》看家族文化


  在关于历史和宗教题材的影片中,1959年由美国米高梅公司出品的《宾虚》,无疑是最为经典的大片之一。我这里要说的,不是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与神话,而是主人公犹大·宾虚与他的家族及其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特征。

  宾虚的家族,结构非常简单,母亲,儿子宾虚和女儿特丽莎,这似乎不是家族而只是家庭。但王族的血统,使他们仍然在犹太人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祖先遗留的财产包括那套城堡般高大幽深的大宅,是他们身份和实力的象征。这种财富是一把双刃剑,无力者拥有过多的财富,便会招来侵害。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倘若是狮子,夸说是肥大倒不妨事。倘若是猪羊,肥大便不是好兆头。”宾虚自然不是猪羊,他体魄强健,武艺高超,几乎是最好的战士,但是他没有战斗的欲望,可以说他是一只爱好和平的狮子。由征服者建立的政府以及政府的代表,宾虚的好友精力充沛野心勃勃的护民官玛瑟拉,先是努力说服宾虚配合他们清除犹太人中的反政府力量。遭到拒绝后,两人翻脸。

  罗马是至刚至强型的政府,它很难像后来的大英帝国那样去尊重和利用殖民地的上层人士。崇高的罗马法,在殖民地也没有可能被施行。更重要的是,崇拜力量的玛瑟拉,并不尊重宾虚的力量和他的信仰。

  在政治力量面前,宾虚家族没有还手之力,他没有抗辩的权利,也没有武装,毫无还价就被押上了往地中海舰队的路途,至爱的母亲和妹妹也关进地狱般的水牢。宾虚最忠实的朋友奴隶出身的老管家去为宾虚讨说法,却被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护民官玛瑟拉打断双腿。所幸,他的女儿以斯帖深爱着宾虚,充当着整个家族的精神支柱。这是特定时期下的社会现象,古老的家族在强权的中央政府面前不堪一击,这是大政府小社会的典型。

  因为不屈的信仰和杰出的禀赋,宾虚在苦难中先后得到同龄人耶稣的帮助和罗马执政官阿里士的欣赏,后来在竞技场上战胜了作弊不成以至惨死的玛瑟拉,但他没有复仇成功的快感。得知母亲和妹妹罹患麻风,他陷入了对整个罗马的仇恨,企图以暴易暴,老管家也提出用保存下来的财富作为反抗的资本。以斯帖却坚持以爱心感化他,而目击基督受难,更让他悲天悯人,放弃了复仇。有意思的是,他的母亲和妹妹也在基督受难后的暴风雨中痊愈,验证了神迹般的辉煌。

  宾虚的形象,让我联想到《水浒》中的林冲和卢俊义。这两师兄弟都是身手不凡家境不错的良民,求报效国家安居乐业而不可得,逼上梁山。只不过林冲是被高衙内和高太尉迫害,卢俊义却是被梁山好汉设局。两人都遭遇董超薛霸的折磨,那两公差的角色,跟《宾虚》里不让宾虚喝水的罗马军人有点像——但那人还知道敬畏耶稣的人格力量,这两位中国公差却屡教屡犯,鲁智深的水磨禅杖也不能让他们悔改,所以最后都被梁山好汉“喀嚓”了。

  林教头和卢员外兄弟的悲情,还在于他们的家族。林冲的老婆最后坚贞殉节,而卢俊义的老婆却和管家勾结起来陷害自己。还好最后在梁山好汉的主持下,实现了相对的正义。

  作为血缘的延伸与利益的共同体,家族的内部必然有矛盾。是信仰让宾虚和他的家族克服艰难同心同德,是现实和私心让卢员外的家族崩溃。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前者更美丽,但超验,后者更真实,自然,更丑陋。   □ 刘根勤

  历史的枢纽
  繁华背后的“激动”族群


  对广州一些名门望族来说,他们的先祖往往因抓住了某次历史的偶然契机,而传奇地成为了某一领域的先行者,这些人依靠惊人的才能,利用诸多有利的条件,开始走上了家道繁盛、富甲一方的道路。

  但由于受传统中国长期“农本商末”的观念所限,当这些巨贾豪商建立了庞大的世家大族后,又往往会凭借其在时代浪潮的簸弄里形成的见识,高薪聘师设馆,书香传家,教授子孙后代以经时济世之学,为氏族今后由商入仕成为官宦世家奠定基础。

  被喻为“广州第一家族”的许家便是如此。这个来自远古伯夷后代的家族700年前面对元代的强大铁骑,作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斗,在广东潮阳一战,三万多族人被杀,再战,这个自北宋驸马许钰繁衍出的八万人的大族几乎被斩尽杀绝。

  好在苍天有眼。许钰的数位曾孙从尸横遍野中逃出,亡命天涯,一直隐姓埋名过了几个世纪,直到这个家族中的另一个“枢纽人物”许拜庭的崛起。这个家族在广州恢复了以往的活力。

  许拜庭出身贫寒,与母相依为命,13岁在潮州做童工,负责运盐到广州。一次航行中,由于遭遇海上风暴,当时80多艘商船上的人全部罹难。船上一些人吓得大哭起来,许庭拜见到险情,突然激动地咆哮起来,“伙计们别无他路了,只此一搏!”最后,这艘船安然到岸,做起了独市生意。这一偶然契机使得许拜庭颇受老板赏识,进而凭其才干成为两广第一盐商。

  由于当时海盗为患,物价飞涨,许拜庭又“冲冠一怒”,自告奋勇向两广总督百龄献计剿匪,并亲自招募水勇,率军大败当时的海盗之首张保仔,一跃而为“诰封中议大夫”。

  为长图远略计,许拜庭又筹资兴办私塾,诚聘名师教授族内的子弟读书,以成大器。不久,他的长子许祥光参加会试,成为许家第一个经由科举走上仕途的人。许应骙、许应钅荣紧跟其后,接连折桂而归。

  在烽烟弥漫、兵燹延烧的清末民国,许家也涌现出和产生了不少具有生命活力的个体,如孙中山麾下第一骁将许崇智和许崇灏,铁血将军许济,红色英烈许卓,教育泰斗许崇清,中华女杰许广平。像这样杰出人物涌现的家族,在广州恐怕找不到第二个。

  有人发现,因为族群基因里的“激动”、“冲动”因子,因此许家不少人物都面临被“开涮”的宿命,如许应钅荣70岁时被朝廷开缺回籍,返乡途中客死他乡,许崇智因廖仲恺案被蒋介石缴械,许崇灏因得罪戴季陶而遭排挤,许崇清又因“读经”使陈济棠发怒而辞去省政府委员职务,许广平在北师大风潮中也被章士钊、杨荫榆开除学籍,一个又一个许家人掉入宿命的深渊。奇怪的是,这个家族的人物,连番不顾利害、杀头、罢官、撤职、开除,他们前仆后继,却始终充满理想主义。

  如今,广州北京路旁许地的辉煌已不再,或许这个有着“冲动”基因的族群又进入了阶段性休眠中,而休眠的目的或许是为了下一次集中“爆发”。

左为许绍汉。

  后代寻访

  被访人:许绍汉,60岁,银行退休,许锡玉之子、许广平侄孙。

  见到许绍汉时,他正在安静的许家小院里与其他几位许家的后人打麻将。

  午后的阳光从高墙院里倾泻下来,温柔地照在每个人的脸上,很平和、很安详,看得出来他们都很喜欢这种简单舒适的日子。在打麻将的间隙,许绍汉先生也带着我们回顾了一下许家百年兴衰史。

  我们求许广平办点事 总被她义正词严拒绝

  “我是许家第八代传人,我所了解的许家名人基本都是从我父亲许锡玉口中得知的,许广平是我的姑婆,是我父亲的亲姑母。我父亲以前跟她走得很近,常常去北京探望她,还经常有信件来往。”

  □许广平生活简朴不开后门

  许绍汉是一个善言谈的老先生。在谈及对姑婆许广平的印象时,他滔滔不绝:“在我眼中,许广平是非常正直的人,50年代,她当上中国妇联副主席后,有了些权力,我们求她办点私事,总是被她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她就觉得我们应该凭自己的努力来做事,不能走后门,作为许家后代,尤其不能走后门。”

  许绍汉回忆说,当时他父亲许锡玉是铁路工程师,经常利用工作之余探望居住在上海的姑婆。从父亲的话语里,姑母是个非常节省的人。许广平当时住在上海霞飞路64号,生活非常简朴,家里摆设很平常,只请了一个工人做家务。偶尔带他到外面吃饭,许广平也都是选择很普通的餐馆。而表弟周海婴,许绍汉说,出入都是骑着自行车。

  □若建纪念馆,我们可以搬走

  “去年许广平的儿子周海婴来故居探访,我们聊了很久,还谈到如何将位于许广平故居建成纪念馆的事。几年前,曾有政协委员提出过要维修保护这房子,建成许广平纪念馆,可惜议案提出后—直没有回音。我们都希望纪念馆有朝一日能够建成,如果政府有需要,我们可以立即搬走。”

  文革时许地被政府收回,私宅变公产
  那些戏台、石狮、花园都被拆掉了


  许广平的故居位于北京路高第街内许地33、34号,这座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已有160多年历史。现由许广平的两个侄子许锡玉和许锡申的后代居住。

  而当初许宅盛极时,占据最繁华的路段几千平米。在许地住了60年的许绍汉到现在也依稀能记得一些许地当年的繁华。

  许氏家祠由清道光年间高祖许祥光修建,有家庙、戏台、书室、花园等,古色古香,幽静雅致。刻有“许拜庭大夫家庙”大字的花岗石门梁是用800两白银买回来的,那几个大字是前清的翰林进士手书。而之前门口的两个大石狮,更是广州城中难得的佳品,其雕刻之精之细,用许绍汉的话来说几乎是“空前绝后”了。

  如今,许地已不复以往气势,破房密集地“插满”了每一个角落,颓垣败瓦,一派破相。“怎么会变成这样?”我不解地问许绍汉。

  “主要是文革时对许地的破坏非常严重,本来许地不像现在这么拥挤的,当时到处建房,只要看到有片空地,就盖房子,而且没有任何规划或者景观,弄得许地像城中村一样密集。文革时,许地被国土局收回,由私有财产变成了政府‘双代’,成了国有公共财产。所以那些戏台、石狮、花园都被拆掉了。”时隔四十多年,许绍汉回忆起来仍觉得心痛不已。

  后世访谈
  许家人都有种不识“时务”的倔脾气


  被访人:卢延光,59岁,已退休,曾任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许氏外孙,舅父是中山大学港澳研究中心主任许锡挥(许崇清之子)。著有《广州第一家族》。

  记者:什么原因促使你关注起家族史?

  卢延光:我本来就是许家的后代,而且也是做博物馆工作的,所以想用“纸上博物馆”的形式记录一下这个大家族的辉煌岁月。为了写这个家族,我当时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从族人那里搜集照片,也参考了一些史料和族谱。

  记者:许家名人中你最熟悉的是哪一位?

  卢延光:应该是我的舅公许崇清。他是一个非常儒雅的学者,也很乐于助人。我6岁那年,我母亲半身不遂,说话也不怎么利索了,当时家里的经济情况非常糟糕,舅公一家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助我们渡过难关。另外,我对许家情况基本都是从舅舅许锡挥那里知道的。

  记者:能谈谈许家后人的情况吗?

  卢延光:许家到了我们这一代,已经很少有人从政了,分布五湖四海。有的从商,像在香港的许子皓,许崇智的后代;有的从文,像许广平的孙子周令飞、许崇清的儿子许锡挥以及我;还有不少在银行工作或退休。许家曾出了个银行行长,所以后代在银行发展的也不少。许家的后人还组成了一个“中青年”团,每逢清明节,一起相约上山祭祖,平时也常常有一些聚会活动。这个组织的宗旨维护家族的完整性。

  记者:许家最辉煌的时期已经远去,你怎么看你们家族的过去?

  卢延光:对于过去,大家都很自豪,但也没有沉溺其中,毕竟以前的辉煌后人是享受不到了,现在大家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干哪一行的都有。有干得很出色的,也有很平凡的,大家的心态都很平和。

  记者:你认为许氏家族有哪些好的精神?

  卢延光:许家的祖先历来有一种气节,这就是:正大光明,即正直、博大、善良、慈爱。许家人都有种刚直不阿,不识“时务”的倔脾气,在历史的转折点和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从不走“中间路线”,总是挺身而出。他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为信仰而生,仰仗着自身的信仰,做了很多惊世骇俗并且载入史册的事情。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气节尤显珍贵。

  □ 家族逸事
  反祖制的许应骙


  许应骙反对戊戌变法,似乎很传统,实际上,他也是个“反传统”的人。许家流传着一件他在母丧期间反对祖制的事。许母不是正室,按族规祖制,许母死后不能从家庙的中门而出,不过,这次许的坏脾气又犯了,他向族人咆哮:“我可不可以出中门?”众人说,“一品朝官,当然可以。”于是,许坐在其母棺木之上,大呼:“给我连人带棺抬出中门。”全族人愕然,被他的突然举动惊呆了,眼睁睁看着一生一死的两个人被抬出家庙大门,绝尘而去。
  
  孙女的名气超过爷爷
  许应钅荣是晚清较为注重人格操守的官员,光绪皇帝曾赞扬他“办事认真,才长心细,平生清介自持,服官30余年,俸余周济贫乏,不置产业,戚里称美”。晚清皇帝能做到“不置产业”的,实在是少数,更何况,许应钅荣当时已身居护理浙江巡抚之位,又曾任江苏浙江布政使。广州许第的许应钅荣的居所还在,因为他不置产业,令儿孙挤在一屋,颇像72家房客,繁衍到第五代,门口挂着“许广平故居”的牌子,这位孙女现在的名气已超过了爷爷。
  
  许氏家族的姻亲

  许家最具影响力,也是对整个家族受益最大的姻亲还在于与廖家的联姻。许崇清的夫人廖六薇是廖仲恺的侄女,而许廖的婚姻是廖仲恺牵线的。联姻后,两家关系更加密切,廖仲恺介绍许崇清加入了国民党,并委任许来在广东组建教育厅,主持革命政府的教育工作。

  许氏家族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还在于它的外亲关系网中有一批重要人物。如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组织者之一的朱光亚是许崇清的女婿,而在美国从事军用运输机、战略轰炸机和核动力研究开发的专家李叔权也是许崇清的女婿。

  实际上,这个家族的姻亲关系涉及社会各界。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上海明星舒适、香港明星陈云裳就是许家的亲戚。而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在未当红前,其父已与许崇灏作“勿颈之交”,红线女那时作为许的“契女”行过参拜大礼。


民国时期的许氏家庙,庙前的青石狮子文革时被人用铁锤砸烂。

几年前,广州有政协委员提出把“许广平故居”变成许广平纪念馆。

许卓故居。这位邓小平百色起义时的助手没有留下遗照。

清朝一品官许应骙。 资料图片

曾在江西当地方官的许应钅荣。

民国军事奇才许崇智。资料图片

杰出教育家许崇清。资料图片

鲁迅夫人许广平。资料图片

  □ 族谱词典
  
  江湖豪杰 许拜庭


  许家在广州发展成为大富人家主要从许拜庭开始,许拜庭13岁便由舅舅介绍到一家姓董的盐店做工,因为聪明又吃苦,很得董店主的赏识。

  成年后,有一次,许拜庭被派出海购盐,返回广州途中,忽遇海上风暴,同行两条船,一条被卷走,一条沉没。遇此险境,许拜庭冒死航行,这只船奇迹般地返回广州。董老板因此发了大财,并把部分股份划到许拜庭的名下。许家从此开始发迹。
  
  戊戌“卫道者” 许应骙

  许拜庭在许地设馆招名师教育后代到了道光年间,终于有了重大收获,主要表现为许应骙和许应钅荣双双参加会试,先后折桂而归。

  许应骙后来官居一品。戊戌变法期间,扮演了反对变法的“急先锋”,他认为自己在“卫道”,这种方刚血气使中国改革之舟遭遇险阻。
  
  仁者风骨 许应钅荣

  许应钅荣出自许氏第七宅,较之许应骙,许应钅荣在仕途上可谓曲折艰辛。他曾出任江西临江府知府,后调任南昌府知府,常年在中层官僚间游走,清王朝正被太平军捻军搞得焦头烂额,安抚民生几乎让许应钅荣耗尽了一生的精力。在晚清地方官中,他算是个很注重人格操守的人。
  
  民国元勋 许崇智

  许崇智(1887-1965),早年在日本学习军事,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为闽军北伐队司令,后为陆军第十四师师长。曾任国民党军事部部长、大元帅府参军长、军政府陆军总长以及粤军总司令等职务,指挥东路讨贼军将陈炯明逐出广州。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大本营军政部部长、国民政府委员、常务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军事部部长等职。
  
  教育泰斗 许崇清

  许崇清(1888-1969),我国杰出的教育哲学家。1905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学习哲学和教育学,其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20年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毕业后回国,与陈独秀共同主持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并出任广州市教育局局长。

  1923年至1927年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三次出任中山大学校长,校政开明。1961年和1963年补选、当选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五四黑马 许广平

  许广平(1898-1968),祖籍广东澄海,广州出生,五四运动及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与鲁迅结为夫妇。解放后曾担任中国妇联副主席,国务院副秘书长及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等职务。
  
  红色英烈 许卓

  又名许倬(1905-1934),早年赴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学军事,毕业后回广州参加革命活动。曾参加百色起义,红军第七军成立,任教导队队长,参加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10月率部参加转战桂湘黔边的战斗。1931年1月初,任红七军政治部主任。1933年调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兼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后任作战局局长。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的计划组织工作。1934年3月率工作组到福建武平检查工作,在帽村区战斗中牺牲。

  本版撰文(除署名外):本报记者 方蓓蓓 实习生 蔡镇贞

  本版摄影(除署名外):本报记者 邹卫  资料来源《广州第一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