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广州”名家讲座:花城广州古今图像赏析
报道时间:2022-08-14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广州花开四时,因而有“花城”的美称。广州常年不断的花事,不但养育了一方水土的百姓,而且衍生出许许多多独特的风情习俗,构成了瑰丽的“花卉文化”。从古到今广州那些与花卉相关的生活与艺术的图像,活色生香,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广州人的精神气韵,演绎着广州文化的深层内涵。813日下午2点半,广州市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博物馆专业)委员陈滢上线“文史广州”系列讲座直播,带领大家赏析“花城”广州的古今图像。


微信图片_20220812115357.jpg

人住百花中

陈滢介绍,汉代,广州(时称番禺)人就有嗜花植花的习俗。大约从隋代开始,广州城四周已经出现种植花卉的农户。到南汉时,广州就有种植花卉的行业。到明清时期,广州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城”:南面有素馨花田,西南方有花地,西面有荔枝湾与泮塘,东面有“萝岗香雪”,北面有“白云菖蒲”,沿珠江十多里的河岸都是桃花……当时广州的花事,在文人的诗文中比比皆是:如明代孙蕡的“素馨茉莉天香国”,清代张维屏的“红紫成香国”“人住百花中” 等。

微信截图_20220812123219.png

宋代“羊城八景”之一的“大通烟雨”指的花埭(花地)的大通港,它是广州向国内外输出名花品种的口岸,又是海外奇花异卉的舶来地;还是广州民众郊游赏花的胜地。

微信截图_20220812122836.png

广州传统的花卉种类繁多,有岭南本土的花卉,也有从岭外、海外引种的花卉,可谓万紫千红、花团锦簇。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今为华南国家植物园)1956年编辑出版的《广州植物志》记载,广州共有植物1561种和 80 个变种( 当时收集的是“老广州”的范围:东至员村,南至石榴岗,西至西村,北至龙洞、白云山)

花卉种植之乡

早在隋代与南汉时期,广州(内)城外的花埭、河南,就是花卉种植之乡,到了清代,两地的花农更是“日日耕花花作田”“衣花食花解花性”

在清代,每天清早和晚上,在广州河南与花地采摘的新鲜花卉,源源运往珠江北岸的广州内城,花农、花贩频繁穿梭于花田与内城之间。而珠江水上的船家,有不少靠贩运花卉为生。运花船进入广州内城,多在五仙门渡口上岸,该处因而有“花渡头”之称。

微信截图_20220812123434.png

微信截图_20220812123348.png

微信截图_20220812123401.png

根据《越秀商业史话》记载,在清代,花贩把鲜花供应广州城内人家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担花箩”,富贵人家的少奶、小姐不屑到市场买花,便约定花贩定期送花上门——包括“拾花碟”“换花樽”。“拾”的粤音读“执”音,捡拾之意,把白兰、素馨等香花在碟上摆成好看的图形,然后布置于厅房中,是为“拾花碟”。粤语叫花瓶为花樽,“换花樽”即把花瓶中的残花更换成鲜花。这一种“担花箩”,差不多就是花贩批发的形式,约定每月收银若干。

微信截图_20220812123448.png

第二种是“提花篮”,即提篮沿街叫卖散花,可称零售小贩。

微信截图_20220812123522.png

第三种是“担花筐”,出售连泥头的盆花,主要摆于花市上出售。到后来形成除夕花市时,“担花筐”则有出售在花树上斩下来的吊钟花、桃花,以及折枝散花。

微信截图_20220812123559.png

衣花食花

广州自古以来就有以素馨花为妆容之物的习俗。早在汉代,就有“彼中女子以采丝穿(素馨)花心,绕髻为饰”的记载。茉莉花也是古代广州人的所爱。自茉莉从西域引进之后,经过长时间的栽培,成为南方著名的花卉。到明清时期,广州妇女以彩丝穿花,将鲜花相间,簪绕发髻,名曰“花梳”。

微信截图_20220812123645.png

微信截图_20220812123722.png

古代的岭南人喜欢以当地盛产的各种花卉、水果酿造烧酒、制作食品。

早在晋代,就已经有“南海多美酒,不用曲糵,但杵米粉,杂以众草叶” 的记载;到了清代,则有 “粤地故多灵泉甘液,终年花果鲜美芬芳,而当地人民饶裕,户户为酒,争以奇异相高……”之说。

此外,春天的木棉花、夏天的鸡蛋花、秋天的霸王花、冬天的干荷叶,都可以作为粤菜烹饪的材料。

鲜花簇拥的盛大节日

在广州的农历节日之中,花卉是不可缺少的角色,而其中最为盛大的,莫过于每年岁末的辞旧迎春花市。

中国的农历春节,是汉民族一年当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风俗。而广州以万紫千红、花团锦簇的花市来“辞旧迎新”的春节民俗,却是独一无二的。

广州的“迎春花市”(又称“花街”)大概形成于清代的咸丰、同治年间,当时的花市从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始,至除夕中夜结束。四乡的花农将各种鲜花果木运到广州内城来,在藩署至双门底一带摆卖。城里人纷纷出门看花、买花,花街日夜人头簇拥。

而到今天,广州迎春花市的规模越来越大,花卉的品种越来越多,迎春花市这一瑰丽的南国民俗,更加流光溢彩。

微信截图_20220812123914.png

广州特有的花卉文化

陈滢介绍认为,广州的“花卉文化”,在大中华辽阔的版图中具有极为鲜明的“地域特色”与“地域风格”意义——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生存环境对于族群的气质性格、生活方式与审美趣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广州民系那种平和安乐的世俗生活追求,轻松明快的生命节奏,清新自然的审美趣味,无一不是从“花城”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之中生发出来的。而正是这种属于广州的历史记忆、文化传统和价值认同,使广州的种种“花卉图像”从古至今,既延绵不断,又推陈出新,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宏大框架之中,闪耀着独特的、绚丽的光彩。

在陈滢看来,在建设工业化、城市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爱护“花城”广州的自然生态环境,更加珍视属于“花城”广州所独有的文化传统与风情习俗,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这正是我们开展广州花卉文化研究的当代意义之一。


“文史广州”名家讲座系列活动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联合广州图书馆举办,该系列讲座旨在厚植城市人文情怀,让广大市民“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

采写:南都记者 卫志凌 通讯员 颜戴丽 郑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