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构建文化惠民新空间
报道时间:2022-06-17
来源:贵州日报

毕节市多举措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着力建设城市(景区)书房,成效显着,经验做法入选贵州省"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典型案例,并在2022年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坚持创新驱动,文化服务更加均衡。为破解市县级图书馆覆盖范围有限、服务时长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毕节市立足城市老城区与新城区图书馆均衡发展需要,2021年建成城市(景区)书房32座,藏书18万余册,每天开放15小时以上,所有书房纳入县级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通借通还"。截至目前,共接待群众90余万人次,成为市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

坚持协调发展,社会参与共建共享。针对地方财力有限、管理人员不足等客观实际,毕节充分发挥"同心文化"优势,协调各部门资源优势。台盟中央捐赠100余万元建成赫章县金银山城市书房;贵州财经大学参与共建九驿书院景区书房,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奢香古镇极佳的文化中心和观景台;广州市图书馆捐赠12.5万册图书,价值300余万元,有效充实了毕节市书房藏量;黔西市、百里杜鹃管理区等地充分统筹民办书店、新华书店等资源,开辟公共阅读服务空间,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效能双提升。为破解数字阅读对传统纸质阅读方式的冲击,毕节市着力在阅读场景提升和阅读活动推广上下功夫。将城市(景区)书房打造成对外免费、长时开放、温馨舒适、沉浸式阅读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七星关区文博路、同心步行街等城市书房每天座位供不应求,成为群众自修学习、阅读休闲的极佳场所。

坚持因地制宜,文化特色不断彰显。毕节市坚持"一书房一特色,一书房一设计方案"的原则,分类推进城市书房建设。黔西市丘林村景区书房广泛收集红色文化书籍,彰显红二、红六军团抢渡鸭池河"革命主题"。纳雍县珙桐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城市书房设置少儿区、有声阅读老年区,突出为特殊群体服务主题。各具特色的城市(景区)书房逐步成为群众向往的"新型阅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