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广州”名家讲座:广州文献2000年发展史
报道时间:2021-12-18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广州城始建于公元前214年,2000多年来,广州的历史主要靠前人撰写和出版的著作,也就是人们统称的"文献"来反映。广州最早的文献来自哪里?广州文献历史经历哪些发展阶段?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文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方志馆原馆长林子雄1218日下午2点半上线"文史广州"名家讲座直播,开讲广州古代文献历史。

微信图片_20211218103924.jpg

林子雄首先介绍了广州的悠久历史,"公元前214年,秦南海郡尉任嚣在番禺建立郡署,史称嚣城。十年后,赵佗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赵佗城在今天广州越秀区,北至越华路,南到中山路,西至吉祥路,东至旧仓巷,即今南越王宫博物馆一带。"

什么是文献?林子雄解释,文献,旧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和多闻熟悉掌故的人。后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印刷术都与文献书籍有关。

广州2000多年来有哪些宝贵的文献资料呢?林子雄从2000多年前的南越国讲起。他介绍道,1995年至1997年,广州考古人员发现南越王御苑。200411月,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口古井里有近100枚木简。长25厘米、宽1.7-2.4厘米,厚0.2厘米。文字为墨书,字数不等,最多23字,少的3字,以12字居多。

南越国水井中出土的木简。

经专家们考证,书写木简者是南越王室的书吏,这是南越国王宫的文书,它们反映了南越国情况。有多枚木简上写有"出入"二字,是当时人们或物品出入王宫的凭证。简文有写着"陛下""公主"以及地名 "蕃禺""南海" "横山"等。

林子雄介绍,到了唐代,唐僧义净671年到达广州,同年从广州出发,经南海赴印度。他在25年的时间里到过30多个国家,在695年回到洛阳,受到武则天迎接。689年和693年,义净曾先后两次在广州法性寺居住。在他的《南海寄归内法传》里有印刷佛像方法,即先用泥土做成佛像的模版,印刷佛像,随处供养。中国学者向达说它是"唐代刊书之先导"。林子雄认为,这是"广东雕版印刷术之端倪"

林子雄介绍,到了宋代,广东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得到很大发展,各地普遍利用雕版印刷技术出版图书。1225年,广东漕司刻印的《新刊校定九家集注杜诗》《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流传至今。

林子雄介绍,到了元代,元大德《南海志》20卷在1305年出版,现在仅存6-1081页,它是唯一保存的元代广东地方志和广东雕刻印刷品。

明代,广东布政司出版《大明律释义》《问刑条例》《军政条例》《医方选要》《岭南脚气论》《岭南卫生方》。广东按察使司出版《春秋左传白文》《四书五经集注》《国语》《汉书》《吴越春秋传》《农桑辑要》《崔清献公言行录》《白云存稿》《五先生诗集》等。广州府出版《礼记集说》《周礼详节》《周礼互注重言重意》《春秋胡传》《丹崖集》《陈刚中诗集》《六子书》《本草集要》《程文雅录》《白沙先生诗教解》《泉翁大全》等。明代广州书院的刻书中,以嘉靖年间崇正书院最为著名。

明代广州官刻本。

到了清代,广州官刻主要为地方志,政府官员还资助学者出版图书,广州知府刘茂榕就曾出资刻刊《广东文选》。

1825年,两广总督阮元在越秀山兴建学海堂,教书育人,刻刊图书,学海堂成了广东教育文化兴起的标志。

清代《学海堂集》。

清同治年间,两广盐运使方浚颐在广州建立了广东书局,又名粤东书局。广东书局的版片放在菊坡精舍,书籍印出来后也供菊坡精舍、学海堂及各地学生学习研究之用。

广雅书局是清代著名官书局之一。广雅书局出版的书籍达到300多种,并发行到全国各地。

广雅书局。

清代,广州书坊主要在城内西湖街、双门底、九曜坊一带,书坊有守经堂、富文斋、翰墨园、超华斋、艺芳斋、萃文堂等,刊刻的书籍丰富多彩。

位于广州惠福东路的书坊接,有近300年的历史,曾经是民间刻书业中心之一。

随后,林子雄以时间为轴,依次介绍广州的部分重要文献资料。《报文帝书》是广州最早的文献,是赵佗的代表作。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刘恒即位,派遣陆贾再次南来安抚南越。赵佗写信给汉文帝,表示愿意撤去帝号,永远称臣于汉。《报文帝书》出现在《史记》里,留存至今。岭南文献三十二卷,由明张邦翼辑,在明万历四十三年至四十四年(1615-1616)刻本。岭南文献轨范补遗六卷,由明代杨瞿崃辑。

赵佗像

清代屈大均辑录的《广东文选》四十卷,在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由三闾书院刻本。清代黄登辑录的《岭南五朝诗选》三十七卷,在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刻本。清代梁善长辑录《广东诗粹》十二卷补编一卷,在清乾隆十二年(1747)由达朝堂刻本。

清代屈大均辑录的《广东文选》。

到了近代,《广雅书局丛书》,由徐信符编纂,1920年广雅版片印行所编印。154种丛书600册,其中经类26种、小学11种、杂着18种、史学93种、集部6种。《广东丛书》,由广东丛书编印委员会编纂,民国商务印书馆长沙景印排印本。第18种,第23种,第312种。内容涉及四部,以史籍为主。

到了现代,陈建华主编的《广州大典》2015年由广州出版社出版,收录来自国内55家、国外14家藏书单位以及6位私人藏书家的文献4064种,共520册。林子雄认为,《广州大典》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岭南文献整理出版工程,有利于古籍文献的保藏与利用,推动广州地方文献研究,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广州大典》

该主题讲座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广州图书馆联合主办,通过南都APPN视频APP、网易、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向广大市民群众展示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好凝聚共识、持续共建人文湾区。


采写:南都记者 卫志凌 通讯员 颜戴丽 郑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