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2019年度十大好书隆重发布
报道时间:2019-12-22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讯 记者李春花 董晓妍 朱蓉婷 实习生张子澄 作为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1220日晚,“南都2019年度十大好书”在广州图书馆正式揭晓。

南方都市报是最早发布“年度十大好书”评选的媒体之一,在中文阅读界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南都2019年度十大好书”发布的当晚,与会嘉宾围绕“如何推广大众阅读”、“私家书房视频系列”举办圆桌分享会。升级后的“南都书单”小程序初次亮相,“南都读书俱乐部”也正式启动招募。

广州图书馆党委书记王长庆,南都报系党委委员、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王海军在发布会上致辞。此外,本次活动邀请到了文学及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大数据专家、数文明科技CEO涂子沛,“广州公益阅读”负责人曾茜,阅读推广人麦小麦,作家陈崇正,诗人黄礼孩,文学评论家申霞艳,作家王威廉等。

现场气氛热烈

“南都书单”小程序是亮点

多年来,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深耕大众阅读领域,刊发专业书评,为读者推荐具有一定指引性的书籍,在全国媒体中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在引导舆论导向、推动大众阅读、倡导优质阅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等方面,形成了深厚积累。2005年,南方都市报在全国媒体中率先推出八个版的阅读周刊,同年推出的“年度十大好书”,领一时风气之先。

  评选团队的负责人刘炜茗在介绍南都2019年度十大好书的评选宗旨时强调,“中文原创、大众立场、独特价值”是评选团队坚持的三大原则。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编辑刘铮介绍说,评选过程前期征求多方意见,再经编辑部同仁反复斟酌遴选,“每一年的评选,我们立足中文原创,推崇体现中国文化的新发展、新力量、新成就的中文原创作品。”

  在发布过程中,观众投入倾听,现场气氛热烈。在“年度十大好书”揭晓后,有读者发微信朋友圈表示,“有幸参加南都2019年度十大好书发布会,认识了许多写作大咖、书评人,了解了更深层次的读书意义”。

除“年度十大好书”的发布之外,现场还推介了最新升级的“南都书单”小程序。南方都市报2019年初重点推出了“南都书单”小程序、“私家书房”视频系列等文化品牌,以短视频、融媒体的方式推广大众阅读,覆盖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等大湾区各城市人群。“南都书单”定期推出精选好书的资讯,并设有书评、访谈等众多栏目,为读者做专业的阅读与购书指南。升级后的“南都书单”还增加了“湾区文化”单元,大湾区的文艺展览、演出、讲座、活动的丰富信息,均可在其中找到,十分方便。

“南都读书俱乐部”正式启动

与广州图书馆、珠光集团通力协作

2019年,南都年度十大好书首次落地发布,将往年只通过纸媒传播的优质内容,第一次以线下活动的形式,实现融媒体传播。此次落地,专业书评人与公众读者面对面交流、沟通,探讨主题包括如何推动大众阅读、如何营造好的读书环境等。

借“年度十大好书”的发布之机,“南都读书俱乐部”正式启动。南都读书俱乐部面向广大阅读爱好者,旨在为文化名家与公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有“南都读书俱乐部”的书友评价:“南都,一如既往地专业与精准定位。南都加广图,强强联合,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加充满人文气息与魅力的花城。”还有书友表示:“谢谢南都,给2019年一个非常幸福的收尾。”

读书为乐,以书会友,是南都读书俱乐部成立初衷,如果你是阅读爱好者,现在加入南都读书俱乐部,还将享受多项福利。

除了此次共同发布年度十大好书,南方都市报还将与广州图书馆、珠光集团强强联手,通力协作。近年来,珠光集团倡导“文化筑城”理念,致力于社会公益和文化事业建设,今年便携手广州从化图书馆在从化打造了两座云所图书馆,不仅丰富了社区文化配套,也为市民提供更丰富、便捷的阅读和文化服务,促进从化区文化氛围的营造,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除此之外,多年来珠光集团定期举办“对话大师”、各类高峰论坛及名家书画展等文化活动。

未来,三方将共同发布湾区阅读数据报告,联合举办线下文化阅读活动,深入挖掘文化资源,连接湾区文化机构,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阅读平台,拓展文化产品的服务力和影响力。

  圆桌嘉宾畅谈阅读文化

  申霞艳(文学评论家,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阅读很像一个节日

阅读的重要意义是身份认同。我认为,阅读最重要的意义是建立身份的认同。我们读过一本书,心灵的交流是更多的。阅读很像一个节日,在这个节日中,我们能找到更多的认同。我常常感到,南都作为保持专业精神的报纸,出品了一份又一份专业水准的书单。而对于大城市来说,的确需要这样的书单。2019年的这份书单显示了评选团队的博学、宽广,体现了一份专业媒体的水准,对我们的阅读提供了指引。

  涂子沛(大数据专家、数文明科技CEO

图书馆沉淀下来的是人类最优秀的遗产

  今天我记住了一个关键词,大众阅读。因为还有一些人不读书不爱书,大众还没有体会到读书真正的好处,所以我们要倡导大众阅读。我们要让更多不读书不爱书的人,爱上阅读。当我们推荐别人阅读时,我们自己的幸福感也会很高。我认为,图书馆沉淀下来的才是人类最优秀的遗产。南都的这一份书单,不仅对广州、广东有影响力,还会为持续唤醒大家爱读书的热情作出贡献。

  曾茜(广州公益阅读负责人)

广州人真的很爱读书

  我发现广州这个城市的人,真的非常喜欢读书。大家定期聚在一起,读一本书讨论一个主题,每每看到这样的情形,我非常感动也很自豪。今年南都十大好书的评选,体现了南都选择的专业性。我希望大家通过这样的评选,能够更大程度拓宽自己的阅读事业,有更多的好书走进我们的生活,也希望能有更多广东本地的作者继续发力。

  王威廉(作家)

纸质阅读仍是最深刻的阅读方式

  我们经常说今天是文明的转型。从纸媒到电子媒体,转变只是纸张到电子屏吗?我觉得没有这么简单,这是一种文明模式的区别。今天的知识爆炸是间接的,但对于核心问题的思考往往不深刻。书籍则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知识生产方式,是一种知识结构方式的传播。从纸质到电子,这不仅是载体的区别,而是背后文明生产方式的区别。我认为,不是有了网上阅读就不需要纸媒阅读了,纸质阅读仍然是一种最深刻的阅读方式。书籍对于文明的影响,也许还要很久。

  黄礼孩(诗人)

一本书就是一粒种子

  我来自农村,童年时代真的没有见过几本书。小时候开始接触连环画,而真正能看懂的文学作品是《第二次握手》,当时是看哭了。我这才发现自己的内心其实是很细腻的。这是对我的一次启蒙,突然打开了自己的心。一本书就是一粒种子。

  麦小麦(阅读推广人)

没有童年的书籍就没有今天的我

  我父母都是物理老师,我们家放眼可及的都是理科书籍。我从小的记忆就是学校的图书馆,他们带我去上班,就让我待在图书馆里。我脑中始终有的童年意象,就是图书馆里那一排排书架和走道。那时候的印象就是,没有那么多适合儿童阅读的读物。而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红楼梦》,另一个是我给自己选的生日礼物——一套《约翰·克利斯朵夫》,它们是我的枕边书,我觉得没有这两套书就没有今天的我。

  陈崇正(作家)

“书房”可以是任何空间

  在我看来,书房可以不限于形态。有两块砖头作为书架也未为不可。只要你读书,那就是一个阅读的空间。我现在养成一个习惯,在平时用听的方式读书。当下的书房概念也许不只是一个实体空间,更多的是我们接受阅读的各种空间和方式。

 

《南方都市报》20191222GA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