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小洲村:感受岭南水乡的古韵遗风
发布时间:2011-08-29 13:16:56
来源:龙华网

摘要:小洲村,所冠有的名号很多,“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村”、“广东省生态示范村”、“最具岭南特色水乡”、“广州最后的小桥流水”……这些都成为了吸引我的因素,从繁华的城市转身到城南的水乡,一闹一静之间……

 

一直对古镇有浓厚的兴趣,对于小洲村听闻已久。小洲村,所冠有的名号很多,“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村”、“广东省生态示范村”、“最具岭南特色水乡”、 “广州最后的小桥流水”……这些都成为了吸引我的因素。5号当天,在烈日下,40路公交--45路公交的到了小洲村。

  这次从市区到小洲村,我坐公交一个多小时便到了。要知道在北京每次朋友们聚会,从单位到聚会地点,都得一、两个小时,所以这对于我而言是很近距离的一次出行。所以也将小洲村看做是广州城边的古村落,这不同于丽江大研古镇那么的地处闭塞的地方吧,更有些相似于周庄、乌镇,离城市圈很近、甚至就位于城市圈中。

  下公交边看见了“小洲村”、“广州市瀛洲生态公园”的蓝色大路牌,再往前走了一段,正犹豫是否该问问当地人自己走的路是否正确时,淡黄色的人民礼堂赫然的出现在面前,这是大跃进时期的产物,很是苏联特色。就这样,我走入了小洲村了。


每每提到小洲村,这座建筑在我心里就总是与这里的气质有些不相符似的,所以我没有在这逗留太久。见到有卖小洲村地图的,犹豫再犹豫,还是没有买,决定就凭感觉走吧,或许沿着水乡的灵魂--河道,这就是一个法子吧。

小洲村村口礼堂旁边有家旧式的饼店,专卖手工制作的嫁女饼,很有怀旧风味,我买了瓜仁椰丝酥、皮蛋酥、老婆饼。

对于南方的不少习俗我还是不了解的,例如在走入小洲村的时候,看到烟雾缭绕的这样的地方朋友们可以告诉我吗?

  这是刚走进村子,看到的小店前的摆设,小洲村总是不免异国风情的东西。


这是明代的翰墨桥,听说全村的古石桥中,仅有它是有石护栏的,而其他的石桥仅有半圆拱。这一天阳光格外的好,只是夏日里太晒了。桥那端,走过一群孩子,总是会给古老的氛围带来活力。而也很奇怪,这一段的水比在其他地方看到的要清澈许多。

这天在村子里,看到太多的正大兴土木的模样。翰墨桥边这么搭建的竹桥,为的是保护古桥、也得以让施工队更方便通过吗?要拍下时,凑巧两个桥都有年轻人走过去,阳光下,一同向前。如果不清楚状况,还会心存怀疑,难道旧的那个桥不能用了吗?

疑惑的是,同是这座水乡中的河道,为何这一片的水就如此的清澈呢?而从小礼堂走进村子时,看到的确实臭水沟一样的景象呢?

 

在司马府第前的巷子里,拍下了自己行走的影子。听说门口牌匾上司马府第四个字是由广州著名书法家周树坚题写的。

 

翰墨桥边的慕南简公祠墙壁上,仍旧可以看到当年文革的宣传画。整个水乡的红色气息,其实无处不在。

《窥见莲色》,翰墨桥边,慕南简公祠大门虚掩,匆匆路过,透过门缝看到里面的荷叶……斑驳的门内,生机无限。

有四百岁高龄、祖辈村民用大量蚝壳建造的蚝壳屋,不经意间竟然拍出了彩虹,好惊喜。

  蚝壳屋,它证明了广州古时曾临海,全村曾有百多间蚝壳屋,现存仅剩3间。

  据说,用这种材料构建的屋子,冬暖夏凉,而且不积雨水,不怕虫蛀,很适合岭南的气候。

  现在过去的老房子们几乎都被马赛克的房子们给取代了。


始建于元末明初的小洲村里,娘妈桥下没有了小桥流水的清澈,但河边人家犹在。桥上的植物茂密,自然的窗帘外是船儿的停泊,好似千万思绪的少女的容颜。

简朴素雅的妈娘桥,桥墩由花岗岩石铺就。她联系着河道两边的人家、通向重要的天后宫,然而或许是相貌并不出众,我们可能会草草走过。妈娘桥下,河水污浊,似乎从中感觉到一种历史中的淡漠。

  妈娘桥下污浊的河水,在繁盛的植被下,绿色沁入视野,似乎发酵后的东西也一并袭来味道,让我本想多在这里驻足的念头打消了。尽管羊城的不少媒体推介这里的旅行,但是还是有些不解为何不保护这水乡生命的河道呢?

  从繁华的城市转身到城南的水乡,一闹一静之间,可能感到短时间的惬意,因为远离了喧嚣;也可能在变化中,会发现一直憧憬的乡村并不如想象中的完美。正如小洲村,它始建于元末清初,由海水冲积而成。沉淀着悠长的历史、留下了那么多的古风古物。然而,城市化与古老的矛盾必将考验着这里的人们,究竟继续选择古老的方式还是现代的呢?那么最基础的设施的改变,就无形的给这座岭南水乡特色的村落带来了变化。古老还能留下来多少,又有多少可以流传下去?这或许也是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古村寨共同存在的问题。


天后是许多近水村落的村民所敬奉的神明,然而天后宫宫门紧闭。只听说天后俗称妈娘,从前凡是有婚嫁的,就会到天后宫(娘妈庙)祈福生子。尽管此时面对的天后宫是破败的,但也能想象到逢年过节这热闹的景象,身后是河道,身前是拱北大街、天后宫,又有走过的村民辛苦的背影,每每走在古镇中,总会带来一种思索,古老的事物究竟因为什么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呢,能留存下的记忆究竟会有多少呢。

  天后宫紧锁的宫门,老锁、发白的绳线里却感到水乡的质朴。这是我一个外乡人的一厢情愿的理解。


水光桥影外的岸上,时常见村民走过不少古铜色的背影,这是劳作的健康和艰辛。

回家后在资料里才得知拱北大街正对着姻缘树:龙眼与榕树的共生树,村民们将它叫作“姻缘树”,以前村民嫁娶,花轿乐队要热热闹闹地绕树一圈,才算大吉大利,百年好合。真可惜自己穿过了拱北大街、驻足在天后宫前、走过了娘妈桥,却未观察到这神树。

 

天后宫旁边的巷子里继续走着,看到木门上这缤纷的色彩。锁头更加有滋有味了!

还有这门旁边精心雕琢的物品,嵌入墙壁中,不知道有何用意呢。

水乡中的河道里,时常停靠着三三两两破旧的渔船,漏在船内的河水似乎告诉我们这是被遗落的地带。

  在巷子里走着,透过一堆高高的施工材料看到后面竟有一片看似清澈些的流水,便从中间穿过去。那时我还不知道其实小洲村水域宽的地方还有不少的!


这里的水看上去清多了,不远处的船和水中它们的影子这幅画面好有诗意。

那堆施工材料里还见到这些老旧的门窗在灿烂的阳光里也很美丽。

这是一片宁静,河道蜿蜒着,小桥枕溪而上,在绿树的掩映下,绿影中宛如一幅岭南水乡的水墨画。

  小洲村的村民世代以种果为生,果树成片,瀛洲生态公园与附近的果林约有2万亩,素有广州“南肺”之称。你看这河道边,龙眼一片成荫映入流水。


一定是因为感冒的关系,那么多的龙眼树上那么多的龙眼,我都没注意,直到看到这个“偷龙眼每个罚款100元”牌子,才发现河道两岸都是这树啊,村民立这个牌子,也可见受欢迎程度啊

不可不看的简氏公祠,建于明末清初年间,占地13亩(8671平方米)。因为时间关系我只在外拍下来它的模样,很好奇门下留着的那块是同道吗?为何这样的设计呢?

  涂鸦墙、不断的翻新建设,这跟水乡吻合吗?保护古老就一定丝毫不能更变吗?这些都是脑袋里回想的问题,但是不得不承认,一些新的元素增添了这里许多的活力。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入驻小洲村,彼此的独特气质相融合,为小洲村带来更多的魅力元素。在那片旧船的对面、在河道边,看到专注写生的画者,应该是美院的学生们吧,我们都是被水乡古色吸引来的人们。

 

驼铃、柔软的文字……这些暖色的东西总是惹人驻足。

古老的气质里,或许这份可爱的色彩也是不冲突的吧。古老不代表就是陈旧的:)

饼铺里的手工模具,很多如此的小店,其实文艺范是不是很足呢。

在桥上看白色墙壁的房子,怎么会有希腊的错觉呢。

“最恨摄影发烧友你们手持长棍短炮摄取万物 对自身与世界大惊小怪真是城里乡下人没见过世面”小洲村里的这段话我不是太苟同,不过确实喜欢小店的feeling!

 瀛山简公祠是建于清代的祠堂,它的门也是锁着的。小洲古称为“瀛洲”,所以不少的地方还沿用着瀛洲的称呼。

 

  门上方还留着“毛主席万岁”的痕迹,大门上的“忠公”是这次在村子里最常看到的字。

 


不少的古屋房顶上有如锅耳的突起物,因而被称作锅耳屋,这是岭南地区的建筑特色。我总是觉得它们更像是一只蜗牛优雅的休息在墙壁上,它有法力,为水乡祈福着……

  东池公祠,在村子里,又看到这锅耳屋。总体数量上,全村共有十几座公祠。

  经济合作社的内容虽然淡出了生活,但在这些古老的建筑身上都照到它们的影子


一直很好奇在这里,门下还留着一个可以打开的长方形的口,是为何呢?

往前没有几步,河边的棚子上挂着“游船河”的牌子。我其实还是不大明白怎么个游法,见店家很是悠闲的躺在里面,就不忍打搅啦。竹子上挂着的干果很惹人爱。

 到了现在,这些船儿用来做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水乡的灵魂里一定离不开水、船、河道、水乡的村民、后来的住户、游客,这些相溶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活的画,呈现在我们面前。

  仅仅一两个小时呆在这里,在夏日伤风感冒的阴沉里,外面的阳光显得过于热情了。那么的灿烂,那么的把村子里的细节放大,温暖着自己……这次的游记有些匆忙,第一次对小洲村的初体验。


静静的河道,小桥流水,熟了的龙眼排排行行美好一面的小洲村印象……

上一条: 帽峰山森林公园

下一条: 南沙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