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黄村村名轶事
发布时间:2011-08-16 09:55:52
来源:广州文史

  黄村古称“梅林”,始于南宋。是时,因漫山遍野栽梅树,梅林如海而得名。明代进士、子贤七世祖黄有年为黄氏宗祠所撰门联“波涵千顷,梅领群芳”,道出当时梅林盛况。黄村梅林,遐迩闻名。清代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退隐官员黄登(不是黄村人)在黄村创办“探梅诗社”,延请当时“岭南三大家”之一的梁佩兰主持诗社。梅花盛开时节,梅海如雪,芬芳四溢。骚人墨客,纷至沓来。寻梅踏“雪”,诗酒风流,盛极一时。建国后,梅林不复存在。合作化时期,村民以梅林命名农业生产合作社,显见梅林情结。

  但是“梅林”又因何改名为“黄村”?事出明代嘉靖年间,当时广州东较场一带是番禺鹿步司著名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周边乡民都来赶集,商客如云,熙来攘往。梅林人将青梅、香蕉、橄榄、梨、栗及禽畜等农副产品担到这里出售。梅林青梅品质优良,梅林人待客诚信,价钱公道,引得商客争相抢购。梅林青梅一时名噪广州城。

  当时,一帮市霸与官府市集管事沆瀣一气,欺行霸市。他们强行以低价收购产品,然后高价出售,牟取暴利。赶集乡民慑于市霸淫威,逆来顺受,敢怒不敢言。

  梅林青梅饮誉广州府,生意红火,令市霸垂涎三尺。他们欲低价收购,梅林人不答应。他们勒索“保护费”,梅林人不肯就范。于是,纠集一伙市井无赖,到梅林人档前惹是生非,捣乱生意。梅林人信奉以和为贵,一再忍让。他们以为梅林人软弱可欺,变本加厉,咄咄逼人。梅林人忍无可忍,群起而攻之,打得众歹徒抱头鼠窜,众人拍手称快。

  市霸当众受辱,羞恨加交。买通市集管事,诬告梅林人聚众殴斗,扰乱集市,要求官府严禁梅林人入市销售农副产品。一名任官衙师爷的黄姓宗亲及时通风报信:“兄弟,今后梅林名号用不得!天无绝人之路,好自为之啊!”

  若官府施行禁令,梅林人将不能到集市进行买卖。有人提议更改村名:“改称黄村,有例可循:远祖嬴姓,陆终之后,受封于黄国,子孙以国为姓,姓黄;黄峭山公‘十八子下江南’,他们遵照父嘱,以徙居地名作自己的名,如黄井公(原称维杨),因徙居龙井乡双井头,故名为井。我等效法先祖,以姓为村名,以示永不忘祖。”众人齐赞村名改得好。于是村民在罗筐上大书“黄村”名号,堂堂正正赶集去。市霸吃过苦头,不敢造次,从此相安无事。

  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黄村还曾被迫易名红村。当时,所谓“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风暴席卷全国,凡与“四旧”沾边的地名、村名、校名、商店名等都得改个“革命化”名号。一时间,“红旗”、“红卫”、“红岗”、“红山”、“红太阳”、“东方红”等名号满天飞。黄村,以姓氏为村名,本与“四旧”毫无相干。但当时视“黄”为洪水猛兽,“黄”代表腐朽没落。黄村村名亦难逃劫数,被迫改名红村。所幸1979年拨乱反正,复名黄村,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