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为广州人说“根” ——记“广州隐藏的百年历史”阅读分享会
发布时间:2018-05-31 10:36:29

    5月27日,“阅读广州 悦读分享”系列活动第十七讲——“广州隐藏的百年历史”在广州图书馆北楼九层广州人文馆中庭顺利举办。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羊城后视镜》丛书作者之一吴绿星先生担任本次活动的主讲嘉宾,用粤语为大家讲述了广州重大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唤起老广州人对城市的记忆,告诫年轻一代广州人切勿丢掉粤语,呼吁大家了解城市历史、传承岭南文化。

IMG_20180527_150754

图1.吴绿星先生讲述百年广州历史


从儿歌说起

“月光光,照地堂,照见广东白米行。照见丫鬟来带米,头发又长花粉香。点得我娇妻佢一样,热茶捞饭透心凉。”吴绿星先生唱起一首广州儿歌引读者进入分享会主题。他讲述了1905年7月广州举行的一次儿歌比赛。第一名是由“粤垣智育斋主”胜出,他写作的童谣为:“细佬哥,冇乜事。要读书,学识字。入学堂,要立志。莫懒惰,莫儿戏。练体操,至得意。学计数,至有味。天文歌,地理志。浅历史,须紧记。讲修身,明礼义。知救国,争啖气。切不可,学谄媚。做奴隶,最不是。做英雄,係我地。细佬哥,莫放弃。细佬哥,要准备。”这是一首三字经,它要求儿童要读书识字,明礼诚信,加强体育锻炼,还要学习算术、天文、地理、历史等新课程。爱国也是这次活动的唯一政治要求,作者在结尾时强调救国争气,要做英雄,不当奴隶。

吴老师特别提到,清朝的广东歌谣歌谣赋有正能量。大敌当前,老百姓当中也有两种人,一种英勇抗敌,另一种卑躬屈膝。我们看许多历史照片,纪录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成千上万老百姓帮助八国联军架桥铺路运物资,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据说几乎上万百姓看热闹甚至帮助英军的,这都是属于支流。支流也应该成为历史一部分,不应该被掩盖。

 

在广州就应该学习粤文化

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广州,不但是广东的中心,而且世界上许多城市都不具备广州城这个特点——城中心两千年不变,看看北京路地下的古代城门遗迹,民国时期的中轴线至今仍在。其实这里的历史很多还藏在时代的深处,更多的史实都未发掘出来。

住在广东的三种人:广府人、客家人、潮州人,但真正能做代表的是——广府人,是居住在这里最久的人。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文化类型,中国的类型很多,但胡适先生根据北京,上海,广州分为三种文化类型。北京是宫廷文化,从元朝开就是首都,中央集权下的作家如林,动不动把皇上的精神传扬开。上海是洋泾浜文化,就是上海味加外国口感,歌曲《夜上海》,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渔光曲》等等,都带着洋味儿。

在这里,我们需要提供一种概念,即“地方主体文化”,每个地方都有其主体文化,广州的主体文化就是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创造出来的文化,如粤剧而不是京剧,不是越剧等外地文化。外地人来到广州,当然可以继续保留热爱他自己家乡的文化,但来到新的地方,应该学习这里的语言,熟悉这里的文化类型,至少不要去排斥。


IMG_20180527_150828

图2.分享会现场

 

《羊城后视镜》带你做一个明白的广州人

人的故事,主要讲我们的先辈在那个时代经历了什么场景,又是如何去处理的,从而让我们知道广州人的传统,广州人做事的风格。然而,今天的广州人,并不了解自己。当你打开《羊城后视镜》这套书时,你会发现广州与你以前认识的有多么大的不同。《羊城后视镜》丛书(全八册)通过广州人亲历、亲见、亲闻的往事,以私人化的叙述风格,让大众走进城市历史,了解岭南文化血脉。应当说,广州人在改革中一直奋勇向前,向前看,其实,有时也应该用后视镜向后看看。历史证明,视野只有前后兼顾,才能全面,才能做一个明白的广州人。

http://www.gzlib.org.cn/u/cms/www/20180529/20180529135443584003.png

图3.现场展出《羊城后视镜》丛书(全八册)

推荐书目:

《羊城后视镜》(1-8册)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WuHndHazX5I4xDfSBU7kPHiaV9CylibX0qXz108vuJyqpmtyD9Pm7SN6eJhkW0UPVRTr1rUIXOXaFJTFSI7aibKw/640?wx_fmt=jpeg

【出版地】广州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2017

【馆藏地点】广州图书馆•广州人文馆广州地方文献

【索书号】K296.5/1645/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