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教授戴建业畅谈盛唐诗歌与盛世精神
发布时间:2019-10-25 10:41:37
作者:撰稿/丘东霞 摄影/蓝小清、叶锦明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幽默解读古诗的小视频被放上抖音平台后迅速引起网友关注,戴建业由此成为通过视频社交平台走红的“国民教授”。
      9月15日上午,受广州图书馆网络服务部邀请,“别人家的老师”戴建业来到广州图书馆负1层1号报告厅,为广州图书馆的读者们解读盛唐诗歌的独特气质和永恒魅力,并探讨盛唐诗歌与盛世精神的关系。

 

      作为一名拥有200多万粉丝的“网红”教授,戴建业教授粉丝众多,《大咖教授带你看盛唐气象》活动预告发布10分钟后,500张入场券就被一抢而空。
讲座当天,戴建业教授在广州图书馆负1层的1号报告厅做讲座,而旁边的2号报告厅内也有100多位没有抢到入场券的读者通过视频直播感受教授的授课风采。教授对唐诗的讲解风趣幽默,引发现场读者的笑声、掌声不断,气氛热烈,广州图书馆的读者们切实感受到了戴建业教授扎实的学术功底以及他对文学的热爱。


 ▲主讲嘉宾: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建业


何谓盛唐诗?
      戴建业讲唐诗是从“吃”这个话题切入。他说“妈妈的味道”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骨子里,个人审美趣味的培养也是如此。看到现场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听讲座,他建议家长要从小给孩子接触和欣赏高雅的东西,简洁、有韵律、境界开宽的唐诗就对孩子高雅审美观的培养十分有益。
      接下来,戴建业先明确了盛唐诗的概念。他认为,明代著名学者高棅在其编纂的《唐诗品汇》中明确将唐代诗歌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种对唐诗时期的划分,与历史学家对于历史分期是不一样的。而戴建业认为,就文学艺术而言,这种划分基本能反映唐诗近三百年的演变和特点。
      初唐时期有初唐四杰、陈子昂等,他们拉开了盛唐诗歌的序幕;进入盛唐,则有李白、杜甫等一大批卓越诗人,可谓群星灿烂;到了中唐,诗歌的发展总体成绩不高;晚唐时期虽然有李商隐、杜牧这些较有名气的诗人,但在格局境界等方面是无法和盛唐相比的。


 


▲在2号报告厅观看直播的读者们


      戴建业认为,所谓盛唐诗歌,是指唐玄宗开元初至唐代宗大历初(公元713-766)这五十多年间的诗歌创作。在这个历史时期,既有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也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这样著名的诗歌流派,还涌现出不少风格鲜明、成就卓越的诗人。中国古典诗歌在盛唐达到了它的顶峰,它所取得的成就空前绝后,它之前任何朝代诗歌的整体成就都不能望其项背,它之后的所有诗人无一不对它惊叹、模仿和继承。
      戴建业表示,学习盛唐诗歌是品味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文学遗产,盛唐诗歌的那种境界、气度是一种强大的文化自信的体现。

盛唐诗歌与盛唐文化的关系
      接着,戴教授以具体诗歌为例,阐述了盛唐诗歌的情调、风骨、意境、语言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并探究盛唐诗歌与盛唐文化的关系。
      戴建业将盛唐时期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和雪莱的《西风颂》作了对比。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盛传千古的佳句,当时的宰相张说就把它写成对联挂在宰相政事堂,晚唐诗人郑谷也对这两句赞不绝口:“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相比之下,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既不对仗,也不押韵。虽然二者的诗意大体相近——从黑暗中看到了光明,从困境中看到了前景,但二者的诗味相差甚远。雪莱直接把意思赤裸裸地“说”出来,其诗既没有任何意象,也没有半点意境,形式上也是散文句式;而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联对偶工整的诗句之中,“海日”、“残夜”、“江春”、“旧年”四个意象并列,诗人只用两个平常的动词“生”和“入”,便使两句诗活色生香,诗境阔大而又宽远,诗情乐观而又欢快,诗语别致而又自然。



▲戴建业教授风趣幽默的讲解引起读者共鸣


      接下来,戴建业也分析了盛唐诗歌兴起背后的文化背景。
      盛唐诗歌繁盛原因之一是科举制的确立。戴教授分析说,自魏文帝的九品中正制确立后,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政治便以门阀为中心,贵族子弟不仅垄断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权力,也垄断了当时的文化创造和文化教育,如东晋南朝王、谢二家,便出了一大批诗人、学者和书法家。
      但这种情况在唐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魏晋以来压抑人才的门阀制度的衰亡,唐代科举制的确立和实行,这就打破了固化的阶层,社会各阶层流动起来,平民子弟有了公平竞争和向上流动的机会。
      由于唐朝重视选拔任用人才,一大批出身于庶族乃至下层人民的子弟才有可能在政治舞台大显身手,这是一个伟大的朝代,在这种社会氛围中,激起了他们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对自己才能高度的自信心,这在诗人们写的诗歌中均有表现,像李白的狂、杜甫的自信……



▲戴建业教授点评大唐气象


      如李白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王之涣在《登颧雀楼》中,更是运用夸张的手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些诗歌中体现的眼界、境界是如此的高远,胸襟是如此的开阔,这就是盛世精神。
      盛唐诗歌繁盛原因之二是盛唐浪漫狂热的时代气氛。近百年的安定、经济的繁荣、政治的清明、军事的强大,使整个大唐帝国处处洋溢着浪漫的激情和青春的情调。与整天在血雨腥风中度日的南北朝人民希望安定不同,唐代尤其是盛唐的青年喜欢寻求精神与物质上的刺激。
      这不是一个注重思辨的时代,如魏晋南北朝;也不是一个注重感官感受的时代,如宋元。这个时代每个人的内心都澎湃着青春的激流,人们把眼光投向了沙漠边疆:“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高适)诗人高呼“到大沙漠中去吧,那景象是多么开阔!”,而“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里的边塞又是多么吸引人,那里的风光多么使人感到新奇、刺激!连杨炯、王维这样的书呆子也高喊“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盛唐时期的那种浪漫气氛养育了一代唐人浪漫狂放的个性。
      戴建业感叹,盛唐诗的美不仅表现在气势的壮阔和情调的爽朗,还体现在它的语言既不纤巧又不雕琢,既不牵强更不拼凑,它使用的完全是经过提炼的口语,平易朴素,自然天成,如孟浩然写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了诗人那种生活在富足的盛世,不愁吃穿,每天睡到自然醒,玩乐自由的惬意生活。
      最后,戴建业总结,盛唐时期能出现这么多的优秀的唐诗作品,产生一大批伟大的天才,其原因就在于安定的社会、富足的生活,更重要是有宽容的环境,所以才能出现“盛世”。

撰稿/丘东霞   摄影/蓝小清、叶锦明



小编话你知:
     广州图书馆除了拥有丰富的纸质文献、音像制品外,还提供大量的数字资源供读者阅读,超星名师讲坛即是其中之一。超星名师讲坛将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学术权威的学术研究成果制作成视频,以课程、专题、讲座和访谈等形式为读者提供了更广泛的阅读资源,带给读者不同于普通读物的阅读效果。
    对戴建业教授讲座感兴趣地读者可通过登录广州数字图书馆网站(www.gzlib.org.cn)、广州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APP等渠道进入超星名师讲坛进行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