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陶渊明过好每一天——记第38期悦读沙龙
发布时间:2017-08-03 08:56:19

主题:如何把每一天都过得很美好——费勇新书《人生真不如陶渊明那一杯酒》分享

时间:2017年7月30日(周日)上午10:00-12:00

地点:广州图书馆负一层2号报告厅

嘉宾:费勇(著名学者、作家) 

          李沛聪(粤语地区著名媒体人)

主持:李沛聪

 

       “热爱什么,都不如热爱生活”,“喝再多的鸡汤,都不如喝陶渊明那一杯酒”,本期“悦读沙龙”上,费勇教授为我们分享他的新作——《人生真不如陶渊明那一杯酒》,与知名媒体人李沛聪一道,为读者谈谈如何把每一天都过得很美好。

       《人生真不如陶渊明那一杯酒》是费勇教授通过陶渊明的二十首《饮酒》诗,深度解读陶渊明的二十条生活法则所写的一本新作。费老师指出,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人为老百姓所推崇并觉得是完美人格的人,一个是屈原,另一个便是陶渊明。屈原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人格可以投江自杀,我们很难去学也不应该去学,但是陶渊明是人人都可以学的。费老师认为,至少有2点对我们特别有启发,一是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没有安全感,二是我们常说工作与兴趣有矛盾,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难。

       那么陶渊明是如何让自己每天都过得很美好,又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呢?费老师节选了几个生活法则,与读者一起分享探讨。

       生活法则:人生太短,要随时享受生活,痛饮生活的美酒。

       陶渊明《饮酒》(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费老师解析,陶渊明的喝酒哲学既不是享乐主义,也不是苦闷的发泄,而是一种蕴含肉体和精神的生活享受。

       生活法则:要找到我和这个世界合适的距离。

       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费老师认为这首诗代表了中国人审美的一个最高的境界:生活和自然没有隔离的很美妙的境界。这首诗不是一个隐士的飘逸情怀,而是生活当下的一个感悟。不少人对陶渊明有误解,认为他是隐士,隐居在南山每天采菊花,其实不然。在陶渊明那个时代,菊花是一种农作物,采菊花就像去田里收割稻谷。

       生活法则: 要把每一天过得都很美好。

       陶渊明《饮酒》(其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费老师认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钻牛角尖,不是为了诅咒,不是为了烦恼,而是为了生命的绽放,为了更广阔的道路,为了喜乐。

       生活法则: 在风吹不到的地方独自盛开。

       陶渊明《饮酒》(其十七):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费老师解析,陶渊明喝酒的时候,反复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对于这个皇帝专权的体制,不要再抱有任何幻想,没有必要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冒着牺牲自己尊严和自由的危险,陪着皇帝去瞎折腾,还不如回到田园,喝喝酒、种种地、采采菊花、看看月亮、听听河水……

       李沛聪则坦言,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不得不做的事,上班下班加班、家庭琐事商务应酬......如果我们的每一天都被这些事所充满,那么人与蝼蚁何异?所以,每天都尝试去做一件自己觉得有意义、有意思的事吧。不必惊天动地,不必丰功伟绩,甚至不必太多时间。只要是自己真正想做的,真正觉得有意思的,真正觉得有价值的——即使这价值仅仅对你一人而言。慢慢积累下来,你的人生就会变得有意思,变得更美好。

 

附1:活动图片

 

 

 

(图1、图2:本期嘉宾)











 

(图3-图8:活动现场)

 

(图9: 读者发言)

附2:本期分享新书

       《人生真不如陶渊明那一杯酒》

       内容介绍:学会了如何生存的我们,却远没有学会如何生活。依照惯性走下来,或迟或早地陷入迷惘,用错误的方式找寻快乐。但不可持续的快乐,并不是真的快乐,更谈不上幸福。每次欢愉之后,遭遇更深的落寞--就这样轮回着。应该如何解套?既不想放弃肉体,又不愿意被这个肉体束缚;既要享受肉体的愉悦,又要有灵性的飞翔。怎么办呢?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责任者:费勇著

       索书号:I267/22243

       馆藏地点:广州图书馆文学图书区(非中国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