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广州名片 文化遗产系列] 第083期 广东醒狮 威猛如斯
发布时间:2011-11-25 14:38:04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9-12-11

摘要:自古以来,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广州番禺、佛山南海、湛江遂溪……几乎乡乡都有自己的醒狮队。每逢喜庆佳节,或有重大庆典活动,必有醒狮锣鼓镲助兴。如今,醒狮活动也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社区,成为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


提名辞

广东醒狮闻名全国乃至世界,因其威猛因其爽朗,深植民间,代代相传。


索引

广东醒狮,是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广东民间舞。

 

自古以来,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广州番禺、佛山南海、湛江遂溪……几乎乡乡都有自己的醒狮队。每逢喜庆佳节,或有重大庆典活动,必有醒狮锣鼓镲助兴。如今,醒狮活动也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社区,成为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


唯心

舞起来,我们都是黄飞鸿

鼓手急促敲击,锣钹铿锵奏鸣。披上一袭色彩斑斓的狮被,他们就是精神抖擞的威猛醒狮。矫健一跃,“飞”上3米高的梅花桩。未及喘气,又往前跳至15米远的更高“山路”。俩人浑然一体,耍活整头雄狮。

岭南人对于“醒狮”的感情,更多是与童年记忆的美好擦肩,是驱邪避害的吉祥好兆头。

我清晰记得,小时候和同伴挤在人群里,穿过大人股间仰望街头舞狮队伍表演的情景。回到家,“偷来”爷爷刚刚扎好的簸箕当作狮头,绑上麻袋拖成长长狮尾,DIY一头“简易醒狮”挥舞几下,也能鼓捣出一天的快乐。

及至暑假来临,爸妈“开恩”准许观看几部电影或连续剧,从中更见醒狮的张扬与威武。那种在梅花桩上腾挪跳跃的矫健,绝非街头迎春狮舞可比。

《狮王争霸》、《王者之风》这些黄飞鸿系列电影里,醒狮竞赛往往是串联整个故事的明线。电影里,黄飞鸿擎着狮头“飞天遁地”无所不能,虽说编剧略显浪漫夸张,却是让醒狮文化牢牢印记在了心中。

长大了,到老家祭祖。看见村里的祠堂,常年摆放着这样的“真家伙”。喜庆节日来临,有人打鼓,有人敲锣,有气力摆弄狮头的孩子,就像当上了乐队主唱一样神气活现。

中山纪念堂前举行的龙狮汇演大赛。

在传统中坚守,南国醒狮一如广东人务实、稳健的基因般,散发着令人精神振奋的神秘力量。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醒狮,从青灯古影的古代,舞到镁光灯闪烁的现代,或许有片刻的不适应,但终归能顺着去路越走越远。

这股神秘的力量,在坚守中传承,是否能用一个“爱”字来概括?存在于醒狮人骨子里的文化情怀和草根气质,至今从未间断过的浓烈生长。他们只想纯粹地将醒狮文化传给下一代,原汁原味,不掺加任何物质主义的因素,更没有图求任何利益的回报。

也许我们不必担心,从远古的“健身游戏”到如今的谋生产业,醒狮从来不曾离开人们的生活。生活怎么变,他就会怎么变。


传承

“南狮王”为未来排“狮”布阵

◎传承人:赵继红(广州工人醒狮协会会长,人称“南狮王”“沙捞珠”,62岁)

投身狮艺40年,舞狮、耍大头佛、击鼓、敲锣、打钹,赵继红样样精通。

在广州醒狮界,赵继红几乎无人不识。作为醒狮协会的掌门人,他组建成立的工厂、企业工人业余醒狮队超过60支,手把手指导训练的“醒狮”超过2000人。

不过,虽然享有“南狮王”美誉,他却更喜欢人称自己“沙捞珠”。

沙捞珠从小对舞狮耳濡目染。7岁那年,他在海珠市场帮叔叔看鱼档,每当夜幕降临,市场打烊,街坊们就会抬出各种“家伙”,就地敲锣打鼓练习舞狮。听着锣鼓钹声,沙捞珠手舞足蹈地从旁模仿,舞狮、耍大头佛。日渐喜欢上这门技艺,他甚至屡屡逃学去苦练。

念完小学2年级,他选择辍学,师从舞狮泰斗黎老兆,专心学艺。

年仅10来岁,小有所成的沙捞珠开始随队表演。店铺开张、逢年过节、接待领导……采摘楼层高的利是“青”和难度大的地面“青”,更是常常由他“打头阵”。名声渐长,沙捞珠进入广州市工会工作,舞狮成了他的职业。

“文革”期间,舞狮停了。许多狮头被烧掉或扔掉,沙捞珠偷偷把60个狮头藏在工会的5楼。

上世纪80年代初,狮头的材质还是用竹篾和纸糊成,纸上再画图、着色,因此一下雨就“糊”,舞动起来也容易烂。沙捞珠找到当时的中娱鼓乐厂,提议在狮头上面加一层纱布,以便加固。后来,他又多方寻访,终于找到进口的日本金布彻底改造狮头。“这种布料制成的狮头,即使被淋湿,也能很快吹干。”沙捞珠称。如今许多醒狮都沿用他当初找到的材料。

抚摸着办公室里的一个个雄狮头,翻阅着一张张手绘醒狮表演图,年过六旬的沙捞珠感慨万千。他说,参加大型的醒狮舞,不但要求技艺精湛,更需要事先规划好队列指挥。“这里每一张图,都画有数十头乃至上百头狮的队列表演和行走路线。近百头狮,几十龙,全凭鼓声指挥,可进可退,一两分钟内全部退场。”

佛山黄飞鸿纪念馆前的舞狮表演。

除了阵形图,担任广州工人醒狮协会队长多年的沙捞珠还与一班“狮友”合作钻研,在1986年11月出版了中国第一本《醒狮竞赛规则》(试行本),理顺群狮套路的拜狮、平狮、抛狮、列阵、穿插等动作和鼓点,给醒狮比赛定下规则,为推动全省舞狮运动发挥了历史作用。

40年来,沙捞珠从未间断过舞狮。他一心想将狮艺原汁原味、毫无保留地教给下一代。历经五六年的筹备,如今他最希望加速促成国内第一个醒狮体育馆的建设。“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广州醒狮体育艺术馆’,选址西村工人体育场,预计明年亚运会来临之前可以建成,这也是世界第一个专门的醒狮体育馆!”


现场传真

镜头一:学舞狮

地点: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广场

咚咚咚咚锵,咚咚咚咚锵……两头威猛逼真的“雄狮”,在锣鼓钹铿锵鸣奏声中,忽上忽下,左右跳跃,腾闪挪移、登高直立,演绎喜怒哀乐多种神态,栩栩如生。

昨日,两名小学生放学后,径直来到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广场练习舞狮。在广州工人醒狮协会的训练指导下,举起小箩筐代替狮头,舞起来有模有样。一连串搔痒、舔毛、伸腰、打滚、掏耳朵的动作,把狮子的憨态可拘表现得惟妙惟肖。

看了她们的表演,围观街坊无不拍手称赞,以为她们是舞狮“老手”。其实,两名“女狮王”学习舞狮还不到3个月,全凭之前多年的习武功底作根基。

“老师说,孩子的身体素质好、身手敏捷,适合学舞狮,加上她们自己又喜欢,热情挡也挡不住。”其中1名小学生的家长杜女士说,起初她也颇为顾虑,担心孩子练习舞狮容易伤筋骨。没想到,短短两个多月,孩子舞起醒狮来英姿飒爽,就连男同学也拍手称赞。


镜头二:精彩献演

地点:广州中山纪念堂广场

2009年10月国庆佳节,广州中山纪念堂开放式举办了一场“全球华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龙狮汇演大赛”,邀请全球华人20多位舞龙精英代表汇聚一堂,合力舞动56米长的“中国巨龙”,与60头威武醒狮同台献演,免收门票供市民入场欣赏。

“太精彩了!难得可以这么近距离欣赏威猛醒狮表演,真棒!”围观者高女士拍手称好。该场龙狮大汇演伊始,南国醒狮惊险刺激、跌宕起伏的精湛功力,就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观者无不希望,醒狮表演这种民俗,应当成为大众文化,而不是难得一见之景。


镜头三:众乐乐

地点:广州番禺“沙坑醒狮”

鼓手急促敲击,锣钹铿锵奏鸣。披上金光灿灿的狮头狮被,前一秒还操持着浓重乡音的两名青涩少年,顷刻间化身为矫健红头雄狮。一跃,“飞”上一人高的木桩。未及喘气,又往前蹦向更多更高的“山路”。两人浑然一体,耍活整头雄狮。

广州番禺的“沙坑醒狮”可谓久负盛名。村里从青少年学生到上点年纪的村民,人人能拿起个狮子头舞上一回。

据了解,沙坑村民基本上原来都是佛山南海人,后来迁移至此。南海是黄飞鸿的故乡,乡人爱习武舞狮,沙坑村民把这一传统带到了沙湾,并将其发扬光大,成立了龙狮团,现拥有醒狮50多头、龙4条。1998年,沙坑村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民族民间艺术之乡”,2000年5月,沙坑龙狮团被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定为中国国家醒狮集训队。

类似的“众乐乐”醒狮文化,在广州番禺、佛山南海、湛江遂溪等各乡各村仍保留完好。及至城市里的“新新人类”,则需多花心思继续传承。


评估报告

◎发言人:伍曦(广东省社会体育中心副主任)

陈开枝(广州市政协原主席)

宋俊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

广州名片:广东醒狮在广州的生存现状如何?

伍曦:广东醒狮文化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黄金时期。近年来,广东省通过举办一些锦标赛、冠军赛、邀请赛等竞技活动,让许多濒临沉寂的体育项目焕发活力。舞狮本身就具备雄厚的群众基础,可以说一有庆典活动,基本都以龙狮运动拉开帷幕。前几年,醒狮活动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这几年粤东、粤西地区也开展起来了。

广州名片:广东醒狮哪一次表演规模最大、最令人赞叹?

陈开枝:1996年,广州工人醒狮协会组织了百头雄狮,献演“迎新春贺城庆表演大赛”。记得电视台导演一看那百狮起舞的场面就慌了,不知如何立体拍摄正在表演的狮阵。这是“文革”后,广州规模最大的一次醒狮表演,至今该场景还深刻印在我们老一辈脑海里。

广州名片:在传统狮艺的基础上,衍生出更具有观赏性的高桩舞狮等“竞技南狮”。就市场价值而言,前者的“出场费”几乎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请问两者如何协调共同发展?

宋俊华:“竞技南狮”确有后来居上之势。狮子滚绣球、蟹青、盘凳青、高青、蛇青等传统狮艺,正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湮没。然而,传统南狮才是承载岭南狮舞文化的根本,竞技南狮应当和传统南狮全面协调发展,才能起到保护和发扬南狮文化的作用。


传奇

源自汉代 舞遍全球

舞狮,据记载始于汉代。《汉书·礼乐志》中就有“象人”一词的记载。三国时魏人孟康的注释说:“象人就如今(指魏国)扮演鱼、虾、狮子的伎人。”

唐《太平乐》中记载有《五方狮子舞》:由伎人扮演五头五种颜色不同的狮子,每头狮子由两名戏狮子的狮子郎牵着,狮子郎手里拿着红拂子逗引狮子,狮子作俯、仰、腾、跃各种动作,同时还有一百四十人高唱着《太平乐》伴舞。

大诗人白居易有《西凉伎》一诗: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

在宋代的百戏中,有孩童扮狮戏球舞、狮豹合舞等景象。清代的舞狮更别具特色:一对大狮子各带一只小狮子,旁边有两个狮子郎在逗引狮子。大狮子的形象显得威猛,颇具情趣。

醒狮在“文革”时期曾被中断。“文革”后,南国醒狮得以再次振兴,深受百姓欢迎,被认为是能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过滤掉宫廷艺术的迟缓慵懒,注入草根的积极爽朗。省内各城各镇、各乡各村,几乎人人都会舞狮,人人都爱看醒狮表演。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南国醒狮侧重技巧和武功的运用,依仗腾、闪、跃、扑、登高、走梅花桩等高难动作,表现狮子的威武性格。

发展至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活动。日本横滨中华街的华人学校里,舞狮是男生们的必练功夫。2007年,“高桩舞狮”被马来西亚官方列为本国文物遗产,得到政府固定拨款支持发展,成为维系大马华人社会的又一纽带。

香港澳门回归庆典、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广东醒狮”都成为开场助兴的首个精彩节目。在各种醒狮大赛的竞技场上,腾挪跳跃2.5米-3米的高桩,甚至在相聚近20米的梅花桩惊心动魄演绎等动作场面,已然成为夺取锦标的最有力法宝。在湛江的许屋、太平镇等醒狮团,甚至已经开发出高桩单狮“飞跃穿火圈”的绝活。


辞典

点睛 新狮子要请德高望重者点睛,一般先左眼再右眼,如此方有灵气。

采青 清末朝廷禁止民间习武,反清义士以舞狮作为强身健体、密谋革命的手段。后来,广东醒狮添加了“采青”(踩清)环节,意把清朝吃掉。所谓“青”,是一小捆生菜、扎上“利市”(红包)、香烟等;由主家设青,一则代表吉祥好运,二则作为对舞狮者的奖赏。

吐红 舞狮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其中“采青”是醒狮的精髓,“吐红”则是结尾的高潮,即将事先写好的红色长幅标语从口中“吐”出,祝福在座众人吉祥多福。


民间语文

董先生(20岁,大学生,舞狮爱好者):醒狮是一种民间的体育活动,既能强身健体,激昂的鼓乐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卜先生(32岁,公务员):醒狮让我想起黄飞鸿,想起那段被帝国主义侵略瓜分的历史,想起在那个时间段里,仍然有那么一帮爱国志士,以醒狮来表示唤醒中国这头沉睡的东方雄狮的决心!

祝阿姨(65岁,退休工人):以前经常可见街头舞狮表演,如今搬进城,只能看电视“望屏幕止渴”。


下期预告

醒狮扎作:传统的醒狮扎作,全凭扎作人灵巧手工,一把竹篾、几层纱纸,通过“扎、扑、写、装”四大工序,制成传神、结实的醒狮工艺品。在工业化的今天,这样的民族传统随着一代艺人老去,逐渐走向式微。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郭媛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黄集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