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第202期] 将过年进行到底
发布时间:2012-05-29 09:30:44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3-01-30
记得小时候过年,比现在忙得多,那是经济困难,物质贫乏的年代,采购年货成了家家户户的大事。哪怕是一只鸡、一条鱼、一斤糖都要凭票供应,限量发放,大家早早就会掀起排队买年货的热潮,有时候要天未亮就去排队,为的是保证买到所需的年货。   
吃成了那个年代过年的头等大事。所以炸油角炸蛋散是节前需要做的另一个重要家务,有时动辄十多斤面粉,做成面皮,油角的馅是花生白糖芝麻。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一家人围在一起,有的和面粉,有的包皮,有的滚边,分工合作,说说说笑,其乐融融,有时实在忙不过来,就请邻居过来帮忙,今天你家帮我,明天我家帮你。做好的,就放在油锅里炸,香喷喷的,等它散热变脆后,就用密封的罐子装好,可以吃上一二个月,那是主要的年货。而拜年时的主打礼物也是这种油角与蛋散,用一个胶袋装着送给对方,对方也会把自家做的油角回赠给你。   
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做这种年货了,这种油腻腻的食物不对人们的胃口了,即使想吃,到商店去买一袋就是了,随买随吃。送礼更是拿不出手,上不了档次。而缺少集体劳作的形式,自然也使过年的气氛迟迟没有到来,也失去了一个家人朋友邻居交流的好时机。   
从年二十八开始,一年一度的花市成了广州人过年的一个重头戏,高潮自然是除夕夜,满花街都是人,挤得像沙丁鱼一般,结伴而来的朋友稍不留神就会走失,只好在广播上寻人:“XXX小朋友,请你到花市入口处等,有人找你。”按照约定,大家都成了小朋友,这样比较好意思。   
到了除夕凌晨12点,满广州都是鞭炮声,常常会持续十多分钟,到处都是烟雾弥漫,直到后来市区禁放烟花炮竹,这种除旧岁的方式才平和得多。   
年三十合家吃团圆饭是迄今很坚守的习俗,离巢的子女会回到父母家,一起吃顿晚饭。但现在团年饭也有不少家庭是到餐厅吃的,这样可以省了工夫,但也少了温馨,因为餐厅太吵杂,吃完第一轮以后就被赶着走,谈何气氛?所以还是过去在家吃妈妈做的菜好,自成一体,亲情融洽。   
不过,广州人是一个挺善变的族群,乐于弃旧扬新,领潮流之先。即便是过年的习俗也是如此,比如拜年,过去是上门拜年,到上司、同事、朋友家坐坐,聊天,来而不往非礼也。以至比平时还忙,比上班还累。后来,变成了电话拜年,不用劳师动众。到今天更是流行短信拜年,恭贺、问候、调侃的话可以随意说,在网上一点就把心意传达了。省了时间,图了安乐。   
广州人的这种假日意识,享受意识是越来越强烈了,所以他们宁愿摆脱繁琐僵化的过年习俗,而追求更轻松自然的新方式。市区不能放爆竹,他们就跑到都区去过年,甚至干脆去外地外国旅游,所谓避年,实际上是享受过年的新感觉,生活在别处,看看别人是怎样过年的。   
也许最令广州人兴奋的是派利是。爷爷奶奶父母给子孙派利是还好说,给多给少,是一个单向关系。有时挺头疼的是一对亲戚和朋友,互相给对方的孩子派利是,给多给少就费神了,给少了会不好意思。当然,让大家最开心的是老板、领导派的过年利是、开门利是。初八开市和上班那天,员工们收了利是,干活会更卖劲。         
 一吃二睡三打麻将四串门,这种过年形式已经逐渐退出了广州人的生活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多元化的生活选择,更悠闲、更充实、更多趣味,所以很多人说,愿意把过年进行到底。   
 
邓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