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玉嵒书院:山高水远桃源外 不辍弦歌八百年
发布时间:2022-04-11 17:16:29
来源:文史广东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有别于官学的另一个教育系统,它既是教育场所,又是研究学术、普及文化、宣扬教化的重要阵地,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广东书院始于南宋,兴盛于明代,在晚清达到了高潮——广东成为全国书院最发达的省区之一。

  岭南书院,是承载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的标志及平台。在明代,广东产生了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理学大儒陈献章,他对广东学术的推动主要是通过书院来实现的。伴随着广东书院的发展,岭南地区也出现众多硕彦名儒:湛若水、阮元、陈澧、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丘逢甲等,他们为广东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再者,清末的广东书院除文化传播外,还刊刻印行了大量经典书籍,贡献悠远。

  广东书院大抵可分为三类:纯为讲学课士的书院;兼为讲读和乡约的书院;纪念宦贤的书院。这三种类型的书院兼顾了精英教育和民众教育的发展,其兴衰演变与广东文化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广东书院的多元发展,亦体现了岭南教育的多样化以及务实、开放、创新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广东书院史也是广东文化史。

  南方都市报走读古书院系列,通过实地走访和资料搜寻,以文字、视频、图片等丰富形式对岭南古书院遗存进行全方位的记录和呈现。传承弘扬岭南文化,让我们一起开始走读古书院

  【第一期  玉喦书院】

  玉嵒书院位于广州市黄埔区萝岗街萝峰山麓,始建于南宋,至少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广州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书院之一。

  据记载,南宋时期,萝岗钟姓始祖钟遂和在萝峰半坡兴建种德庵,为族中子弟读书学习之处。钟遂和之子钟玉喦和学生崔与之少时在此读书,后均考中进士,道德学问皆受人敬仰,崔与之官至右丞相,钟玉喦官至参议中书省兼知政事、朝议大夫。钟玉喦晚年辞官返乡后,对种德庵进行修缮和扩建,修筑了似园、余庆楼,并在不远处开辟了漱玉台,同时将种德庵更名为萝坑精舍。钟玉喦去世后,其子钟仕绅为追思父亲德行遗容,塑钟玉喦像于萝坑精舍正殿供后人拜祭,并将萝坑精舍改为玉嵒书院。在明代,由于官府禁办私人书院,嘉靖年间,钟氏后人进一步改建,将书院及附属建筑统称为萝峰寺,并安排僧侣进驻,玉嵒书院得以保留。

  清光绪乙亥年(1875),钟氏族人集资对书院进行了大重修。200811月,玉嵒书院与萝峰寺(包括钟玉喦墓、钟氏大宗祠、钟氏六宗祠、诰封将军府祠、候仙台、金花庙、招隐亭、山高水长亭、天衢云路牌坊和文昌庙等组成部分)被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玉嵒书院建筑面积约1868平方米,整体依山而建,因势造型,立体展开,外观雄伟庄严,建筑内部错落有致,结构紧凑,设计精巧,楼阁相连,曲径回廊、鱼池水榭、亭台瀑布分布其中,小巧而秀气,历史上在此还形成了萝峰四景山楼望月”“东亭观梅”“玉屏春望漱玉听泉。院内建筑群众多,是全国罕见的将儒、释、道三家精髓糅合并与自然山水结合俱妙的书院之一。

http://www.gdwsw.gov.cn/img/0/8/8980/28271.jpg

玉嵒书院航拍图。整座书院依山而建,因势造型。上方通体红色的建筑为文昌庙

  从萝岗香雪公园穿过一条荔枝林密盖的小路,沿着数十级古朴的石阶而上,尽头处便是玉喦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余庆楼,左边是种德庵,右边是萝峰寺。余庆楼高悬正门的金字红匾玉嵒书院写于明嘉靖壬辰年间,一副门联琴书世泽 /俎梪名山则出自清代书法名家劳肇光之手。在玉喦书院横匾之上还有蓝字匾余庆,落款是衡阳王题。此衡阳王应为明朝就藩衡阳的朱常瀛父子,明亡后朱氏父子流徙岭南,曾在书院内羁住。

http://www.gdwsw.gov.cn/img/0/8/8979/28271.jpg

玉喦书院位于萝峰山半坡,外观雄伟庄严。

http://www.gdwsw.gov.cn/img/0/8/8968/28271.jpg

余庆匾额,落款是衡阳王题。

http://www.gdwsw.gov.cn/img/0/8/8971/28271.jpg

玉嵒书院的门联琴书世泽/俎梪名山出自清代书法名家劳肇光之手。俎、梪

  七檐滴水与八面清风

  余庆楼的整体呈凹字形,中间是长方形的观鱼池,池中植有数盆睡莲,池鱼往来翕忽,似与游人相乐。抬头看二层楼阁,会发现此处建筑格局略为奇特,据向导欧雪冰介绍,这便是书院内有名的七檐滴水。顾名思义,七檐滴水由七个屋檐构成,分别是玉喦堂一个屋檐,余庆楼的三边上下各有两个屋檐,下雨时雨水通过七个屋檐滴落观鱼池。这缘于当年钟玉喦对南宋理宗朝的三皇子有救命之恩,钟玉喦逝世后,三皇子命人仿皇宫八檐滴水的格局重建萝坑精舍,为了不僭越礼制,特地建为七檐滴水,并将此建筑格局沿用至今。

http://www.gdwsw.gov.cn/img/0/8/8972/28271.jpg

余庆楼与玉喦堂构成了七檐滴水的建筑格局。

http://www.gdwsw.gov.cn/img/0/8/8973/28271.jpg

余庆楼屋顶上的灰塑各具姿态。图为子晋登仙

  这段典故,在玉喦堂内柱上的一副对联可得到佐证:玉殿庄严御赐七檐滴水 喦公德政赢来八面清风。玉喦堂内供奉着钟玉喦,悬挂在左右两边墙上的”“”“”“黑底金字匾额,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的手迹。欧雪冰说,这四块匾额也成为钟氏后人的族训。

  菊坡学派发祥地之一

  实际上,玉喦书院除了是萝岗钟氏历代承传家学之地,还是宋代岭南主流学派菊坡学派的发祥地之一,对整个岭南文化、广府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

  菊坡是南宋名相崔与之的号。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9岁的崔与之被父亲送来种德庵跟随辞官在家设席的钟遂和读书,因此结识同窗钟玉喦,两人结下了一生不解的缘分。

http://www.gdwsw.gov.cn/img/0/8/8975/28271.jpg

种德庵。南宋名臣崔与之和钟玉喦在此同窗24年。

  在钟遂和教导下,崔与之先是考中举人,33岁赴临安入太学,36岁高中进士,后累官至右丞相,成为岭南士子由太学考取科举的第一人。崔与之于词章上颇有造诣,创雅健之风,开岭南宋词之始,有粤词之始之称。他还被称为岭南儒宗,所开创菊坡学派被认为是岭南历史上的第一个学术流派。崔与之及其学派受理学思想的影响较少,甚至揭出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的宗旨,具有明确批判理学的意识。其所倡导的学风,在客观上抵制了南宋后期理学的蔓延趋势。后世岭南学人对其颇为尊崇,如明代思想家陈献章尝迎清献画像于家,隅坐瞻仰,若弟子之于师者,更赋诗称平生愿执菊坡鞭。晚清广州城内粤秀山麓曾出现过一间大名鼎鼎的书院——菊坡精舍,山长为当时岭南学术最具影响力的杰出人物陈澧,更是向崔菊坡隔代致敬了。

  山高水长亭前的千年古荔

  自玉喦堂出来,在向导欧雪冰的带领下,记者一行路过洗心池,拾级而上,穿过小山门便来到了候仙台。欧雪冰介绍,钟玉喦当年在此夜观天象时,看到不远处仙人们在喝酒,自觉神奇,便在此建起了候仙台。

http://www.gdwsw.gov.cn/img/0/8/8976/28271.jpg

书院内的洗心池,洗之可神清气爽。

  站在候仙台上几乎可以俯瞰整座书院。白墙黛瓦,古树葱茏,坐在石凳上暂歇,抬头可见山高水长亭。该亭又称为东亭,它是钟玉喦的曾孙钟复昌所建的,山高水长匾为后来明代岭南大儒湛若水所题。如今亭内立有一方碑刻,上面的文字乃两广总督张之洞到萝峰寺观赏梅花时所作的长诗,有诗句种梅如种桑,衣食山中人

http://www.gdwsw.gov.cn/img/0/8/8974/28271.jpg

山高水长亭内立有一方碑刻,上面的文字乃两广总督张之洞到萝峰寺观赏梅花时所作的长诗。

  山高水长亭旁边有一突出的大石,上书催诗岩字可谓写尽旧时学子为觅佳句而殚思极虑之态。催诗岩前面是一株被铁栅栏围起来的千年古荔。相传,该树已存活逾千年,也是广州目前有记载的树龄最老的古树。据介绍,这是一棵山上自然生长的荔枝,当地人称为山枝,明代时已高达数丈,粗需两人合抱。明嘉靖十六年(1537),番禺、南海一带大雪,满山树木大部分被冻死,这株古荔枝树也严重冻伤,枝丫渐腐,乡人都以为难逃死劫。岂料第三年春天,荔枝树居然从树茎底部长出了三枝嫩芽,重新焕发了生机。经历千年沧桑,这棵荔枝树如今依旧枝繁叶茂,每年还能结出桂味山枝两种荔果。目前,这株千年古荔已申请古树保护,每年都会有果树专家来照看其生长情况。

  千年古荔旁边还有两块巨石,上面分别写着玉屏漱玉,想来这里便是萝峰四景中的玉屏春望漱玉听泉的出处了。

  众多文人雅士瞻仰门墙

  向导欧雪冰表示,整座书院最高处是通体红色的文昌庙,高两层,寓意出人头地。相传文昌庙的建立与湛若水有直接的关系。话说当年湛若水前来玉喦书院赏梅,看到书院所在地乃一处风水宝地,便想购下书院左侧的空地作为自己未来的墓地。钟氏族人自然不想卖地,但又不好驳湛尚书的面子,于是商议在空地上建一座文昌庙,供奉文昌帝,并将决定告知湛尚书,身为一代教育家的湛尚书不但不恼,反而欣然题写了榜书山高水长送予书院,以此鼓励钟氏族人多读书,成就了一段佳话。

http://www.gdwsw.gov.cn/img/0/8/8977/28271.jpg

文昌庙与门前的天衢云路牌坊。

  庙门口正对着一座牌坊,是明嘉靖十一年(1532)钟氏族人扩建玉喦书院时建立的,它坐北向南,高4.2米,宽3.8米,两面分别刻着云路天衢。每年二三月,正值庙旁两株参天木棉花开花落,古老牌坊在一地落红中更显古朴,煞是好看。

  专家指出,玉喦书院最大的特点是历史悠久、规模宏敞、保存完好,它本质上是一处宗族或家族书院,主要为祭祀与会文之所。

  数百年来,玉喦书院曾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前来瞻仰门墙,留下墨宝。据统计,书院内共有各类碑刻牌匾60()。譬如唐代韩愈所题匾额鸢飞鱼跃,明代海瑞为萝坑精舍题联:石磴泉飞山欲静 洞门云掩昼多阴,文天祥手书的绝句四首木刻;清代克勤郡王晋祺亲书的蓬岛云林万本梅花千古色/萝峰泉石百丛草木四时春联语和东厅的人间妙境横匾,郑板桥的春、夏、秋、冬四时画竹木刻,著名金石学家书画家符翕为种德庵题门联:涧水流年月/山云无古今,朱次琦为种德庵题联:读书时有珠船获/论古还将玉麈挥,苏若瑚所题的萝峰寺门联:萝藤诘屈路如篆/峰峦罨画山欲春,陈澧的篆书联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伍学藻所题的萝峰精舍门联:楼台四壁烟云合/草木一谿文字香等等,都值得细细玩味。

http://www.gdwsw.gov.cn/img/0/8/8978/28271.jpg

萝坑精舍内挂满了名人墨宝。图为郑板桥画竹木刻拓片和海瑞为种德庵所题的对联。

  站在招隐亭前不禁深思,一代又一代的硕彦名儒何以热衷于在这里留下吉光片羽?或许正如清代诗人张维屏在这里留下的一副名对那样,他们在这里寻到了心中的家园:

  行云流水见真性/明月清风来故人

  书院掌故——

  钟玉嵒与萝岗香雪

  岭南无雪何称雪,雪本无香也说香。十里梅花浑似雪,萝岗香雪映朝阳。郭沫若诗中的萝岗香雪,指的是萝岗地区十里梅林每年冬季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观。萝岗香雪更被誉为羊城八景之一。200910月,萝岗香雪被公布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据史料记载,十里梅林最初的缔造者便是钟玉嵒,最初的观梅胜地也在玉嵒书院。

  传说钟玉嵒辞官南归途中,于寒冬时节路过粤北大庾岭梅关古道,恰见当地梅林飘香,因爱其高洁出尘,于是带十数株梅苗回乡,种在种德庵下的溪水旁边,悉心栽培。到了清朝初年,已经遍成梅林。清代《南海百咏续编·古迹》中记载:洞内有萝峰寺、玉嵒书院,堪停中车。科梅盛开,晶玉廿里,真同香雪海,粤人多往游焉。可证其时萝峰寺和玉嵒书院实乃观梅胜地,不少文人雅士前来问梅。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玉嵒书院内已难觅梅影,但距离萝岗香雪的梅林也就一箭之遥。

  玉喦诞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玉喦诞,是为纪念钟玉喦而举行的萝岗民间传统活动,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每年农历五月二十钟玉喦诞辰这一天,钟氏各房60岁以上长者便会齐集玉嵒书院,参加祭祀活动。上午九时,各房公推的主持人宣布祭祀开始,八音队同时奏乐。首先上香点烛,摆放烧猪、时果等祭品,接着主祭人宣读祭文,祭文读后焚烧。鼓乐重新响起时,参与长者按照长房到七房的顺序轮流行三叩大礼,然后其他族人方可自由参拜。最后参加祭祀活动者要齐唱《玉喦公诞歌》。

  祭祀活动后是一场水果比赛,参赛的水果有荔枝、沙梨、凤眼果、芒果等,评审的标准是最靓且最大者胜出,奖品依次为银锭、木匾和谷箩。举办水果赛是为了相互交流种植水果的经验,促进当地水果种植技术的发展。据介绍,水果比赛除了水果之外,经常还会出现禾、芋头、姜等农产品。水果比赛后会举行文会,钟氏子孙中的读书人会在书院东厅品文赛诗歌。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