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名伶篇·任白] 虎度门内外,都是经典一对
发布时间:2007-09-11 09:55:38

        复活的灵魂
        “任白”:戏剧与人生的高度一致

        作为对现实生活的虚幻反映,舞台承载着现实人生中诸多感喟的象征与隐喻,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人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五光十色的舞台背后,充满了迷人魅力。但舞台毕竟是舞台,与现实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如果能够把舞台上关于美与情、爱与死的主题,不着痕迹地移植到现实生活中,就仿佛一个理想化的故事,成为一段令人回味长久的人间传奇。
        在香港,即使不是粤剧迷,几乎也没有人不知道任白的名字组合。作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粤剧名伶,任剑辉与白雪仙的舞台形象,与她们生活中的故事一起成为一段人间传奇,成为戏迷中津津乐道的话题,历久不衰,到今天,她们仍然拥趸众多,许许多多戏迷仍对风流潇洒的文武生任剑辉着迷,为风情万种的花旦白雪仙所倾倒。
        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香港市民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粤剧和电影,任剑辉在粤剧舞台上已经是大红大紫,电影制片商邀请到她,自然会吸引到大批观众。于是,她先后在近三百部电影中反串担任男主角,这不仅是个让人叹为观止的数字,更因为舞台与银幕上的角色性别模糊甚至倒错,加上在光影中呈现出的似是而非的感觉,戏迷很难将现实和戏中的任剑辉区分开来,或者说也不想再进行区分。1952年拍摄的《女大女世界》中,任剑辉出演花旦,许多观众的第一个反应竟是“任姐扮女人多漂亮!”可见她的男装造型深入民心。
        在粤剧或电影中,任剑辉大多饰演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才情横溢,玉树临风,倜傥潇洒,却又带点傻憨和痴情,给男性的形象增添了许多浪漫色彩。因此,她的戏迷多为女性观众,遍布各个年龄段、各个社会阶层,任剑辉那种“女性的男性特质”深深地吸引着她们,她那种痴情、潇洒、风流、为爱疯狂的表现正是梦中情人、白马王子应具备的特质,任剑辉也就此赢得了“戏迷情人”的美誉。
        与任剑辉性别错位所产生的魅力不同,白雪仙始终是以非常传统的女性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的,甚至可以说,她将女性美丽、柔弱的一面发挥到了一个极致。从16岁做正印花旦开始,到她与任剑辉组成仙凤鸣剧团及此后的雏凤鸣剧团,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她始终是粤剧界公认的作风最严谨的一位,对每一部戏都非常认真,千锤百炼,一丝不苟。她在唱腔方面的造诣已经非常深厚,“仙腔”韵味十足,绕梁三日,还能悉心扶持新秀。美丽、细致、执着、坚毅等等女性的传统美德,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任剑辉、白雪仙最走红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人的思想仍还比较传统、保守,“男扮女装”与父权思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不太容易为大众所接受。而“女扮男装”则不同,一定程度上既有男性观众猎奇心理方面的原因,又让女性观众在潜意识中模糊了性别的区分,从而在男女社会地位尚未完全平等的情况下,成为女性观众不甘受压抑,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中的一个参照系。客观上是女性,而又以男性身份出现在舞台与银幕上的任剑辉,成为万千戏迷迷恋的偶像,也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而最亲密无间的搭档白雪仙,与任剑辉的魅力相得益彰,互为辉映。两人各有—方大天地,更以二人的名字并称而一起传世的,不说粤剧界,大概世间也并不多见吧?


绝配  任白,这对粤剧传奇人物,一生既是拍档,亦是知音、伴侣。台上演尽生死恋情,台下一样相伴相依,永不分离。其戏其情,已成经典。

         如果说在舞台上,任剑辉与白雪仙演活了一个又一个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任白迷们觉得二人合演情侣是天作之合,那么在舞台下,在现实生活中,二人上演的更是一出人间的传奇,令人在回味之余生出敬意。仙凤鸣剧团组成之后,任白二人再没有找过其他合作者,只要是公开场合亮相,从来都是寸步不离,48年中相依相随,上演了一出“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大戏。
        繁华旧梦中,这种在艺术上、性情上志同道合,生活里相伴相依,或许已经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姐妹深情,或者说男欢女爱。

        人物词典
        任剑辉  疑幻似真,戏迷情人
        [“女桂名杨”•“任派”]

        任剑辉自小喜爱粤剧,随姨母小叫天学戏后,又得她的引荐,得以拜女武生黄侣侠为师。而她同时又非常欣赏桂名杨的唱做,经常在闲暇时到戏院去偷师学习,故她的身形台步,甚有桂名杨的影子,因而有“女桂名杨”的称号。几年后任剑辉已升为正印小生,并以《西厢待月》一炮走红,经常在梧州、佛山等地演出。
        在广州期间,她已经开始活跃在戏台上,经常参与“群芳艳影”、“梅花影”、“梅花艳影”、“金星”及“新声”等剧团的演出,这期间与许多花旦合作过,著名的有红线女、余丽珍、邓碧云、罗艳卿、吴君丽等人。
        从1935年至1945年十年间,任剑辉一直在澳门“金星剧团”、“新声剧团”等担当正印文武生。此时她的唱腔做派已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她表演时注重眼神面口,喜、怒、哀、乐、爱、憎、恨运用自如,唱腔圆润柔和,清脆明亮,高声不尖,低音不沉,口白清楚流畅,字字对板,深受行内外的好评,人称”任派”。

        [女文武生•“戏迷情人”]
        在二十世纪初,随着时代的发展,粤剧戏班逐渐由戏棚、神庙戏台转入到戏院演出,而戏班由受邀请演出自然转为卖票营业,经营戏班演出的班主也由此应运而生。出于商业利益上的考虑,为吸引观众,迎合城市观众的口味,并适应戏院演出需要,要求戏班增大文戏比重,新编更多的华丽奇巧的言情剧,突出生旦戏。
        任剑辉从小就一心想当女文武生,由于她扮相俊俏,戏路宽广,演小生风度翩翩,扮小武威风凛凛,能打能跳,功架扎实,风度翩翩,文儒静雅,举首投足之间,风流俱现。有不少太太、少女因沉迷于她的戏台形象,甚至忽视了她的女性身份,对她非常倾慕,将她视为梦中情人、白马王子,于是“戏迷情人”之美誉不胫而走。
        20世纪的50年代,香港当地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粤剧与电影。作为最受喜爱的名角之一,电影商自然非常重视任剑辉,她也因此踏足影圈,主演电影近三百部,其中不少是戏曲片,如《帝女花》、《紫钗记》、《蝶影红梨记》、《穿金宝扇》等。她最后拍的一部电影《李后主》,历时两年多时间、耗资一百五十万,成为当时轰动香港的票房冠军,也成为她与白雪仙告别影坛的完美句号。
        任剑辉的最后一次公开演出,是1972年与白雪仙一起为“六一八水灾”筹款义唱,从此退隐幕后,与白雪仙专心栽培“雏凤鸣剧团”中的新秀,沿承“仙凤鸣”的艺术追求。

        [仙凤鸣剧团]
        1956年,任剑辉与白雪仙组成“仙凤鸣剧团”,从此达到了一个艺术生涯的顶峰,演过的名剧多不胜数,《帝女花》、《紫钗记》、《牡丹亭惊梦》及《再世红梅记》等令戏迷百看不厌,津津乐道。不过,在创建初期,仙凤鸣票房惨淡,直到《紫钗记》大收旺场,仙凤鸣剧团才最终成为香港最红的戏班。
        仙凤鸣剧团的宗旨是要扭转当时粤剧的颓风,除加强演出阵容外,还聘当时著名编剧家唐涤生为剧务主任,从彩排到公开演出严格认真,推出了一系列的好戏,如《唐伯虎点秋香》、《牡丹园惊梦》、《蝶影红梨记》、《花田八喜》、《帝女花》、《紫钗记》、《九天玄女》、《西楼错梦》、《再世红梅记》等。
        仙凤鸣剧团的演出给当时的粤剧界带来了蓬勃朝气。这期间是任剑辉的黄金时代,与她合作的包括白雪仙、唐涤生、梁醒波、靓次泊等诸多名角。她一生对粤剧敬业育人,认为如果没有培养后继的传人,就不能说是艺术上的成功。她和白雪仙培养出“雏凤鸣”剧团,至今长盛不衰,其门徒龙剑笙、朱剑丹等人颇有任的台风。

        芳华绝代

     
  任剑辉穿起旗袍时大方典雅,换上戏服却俨然一派倜傥少年郎。
 
     
  白雪仙生就一张伶俐美人脸和一副天赐好嗓子,终成一代花旦王。

        白雪仙  天生花旦王
        [薛觉先之徒•花旦王]

        白雪仙深受家庭环境影响,而父亲白驹荣也清楚这个女儿有学花旦的天赋,但自己从没试过反串花旦,因此便请有“万能泰斗”之称的薛觉先收女儿为徒。
        薛觉先反串花旦为全行第一,甚至比白驹荣当小生还要红。白雪仙能拜他为师,自然是喜出望外。后来,她更搬到薛觉先家中住,希望更能日夕接近薛觉先伉俪,从此白雪仙受着耳濡目染的教导。薛觉先更替她改上“白雪仙”这个艺名,这个名的取义,白是白驹荣的白,雪是唐雪卿(薛觉先的夫人)的雪,仙是薛觉先的先字谐音,念起来也顺,而且这个名字很配合她的花旦角色。
        当时有位歌唱家名冼干持,乐器件件皆精,乐理精湛,尤其善唱。他生平最服膺白驹荣的唱腔,因而他专唱白驹荣的曲。白驹荣为了使白雪仙在唱功方面能更上—层楼,便请冼干持教白雪仙。于是,白雪仙从薛觉先学戏,从冼干持学唱。
        香港沦陷时期,白驹荣全家陷入经济困境,冼干持的景况也差不多。这时候,冼干持只好以“新白驹荣”之名出来唱曲,经济问题才得以解决,在歌坛上他与白雪仙以师徒名义对唱唱曲。直至白驹荣移居澳门,到广州湾(今湛江)演戏,白雪仙才结束这段歌坛生涯。
        到白雪仙重回香港时,“新东亚剧团”正组建,白雪仙即被聘为“二帮花旦”,而从前她跟父亲演出时,只不过是一个“四帮”角色。十五岁的她能成为“二帮花旦”,自然是件很值得她高兴的事。
        白雪仙十六岁成为正印花旦。初期擅演花衫(粤剧中刁蛮、活泼、较富青春活力的女角,有别于温柔娴静的大家闺秀或已婚妇人)。1956年与任剑辉组成仙凤鸣剧团,演出《帝女花》、《紫钗记》、《牡丹亭惊梦》、《再世红梅记》等脍炙人口的剧目,而她与任剑辉的文武生配合默契,相得益彰,人称“任白”,令人传诵至今。

        [电影明星•院士]
        在仙凤鸣之前,白雪仙于1947年便开始拍电影。拍的是从前新声的戏宝《晨妻暮嫂》,由冯峰和白雪仙担任主角,这部片是和平后她在香港拍的第四部影片。第一部是歌唱片《沙三少与银姐》,是白雪仙和新马师曾主演的,可以说白雪仙在电影界是早期的明星,后来与任剑辉最后一部自资、自导、自演的《李后主》,更是空前大制作。白雪仙先后主演了诸多著名电影,包括:《歌唱沙三少》,《画里天仙》、《帝女花》、《紫钗记》、《九天玄女》等。
        1961年,白雪仙为演出《白蛇新传》而招募数十名少女担任舞蹈艺员,后经筛选、培训、改组,成为雏凤鸣剧团,是过去二十年香港最受欢迎的粤剧团之一。1967年创立仙凤鸣影片公司,斥资数百万,拍摄大型古装片《李后主》(1968年)。该片于1990年重映,为“任白慈善基金”筹款,哄动全港,盛况空前。
        白雪仙醉心粤剧,演出态度认真严谨,为求改革不遗余力。1996年获得香港演艺学院颁授荣誉院士,又捐款予香港大学兴建工程大楼,并亲笔题写“任白楼”三字悬于外墙,成为一时佳话。

        地理记忆
        先施公司

        1910年,香港先施公司集资40万元,在广州长堤建五层洋楼(即现广州华厦商场位置),1912年开始经营,当时称为广州先施粤行,成为广州当时唯一的游玩康乐中心,以及当时最大的百货公司。先施粤行开设三年,就获利两倍,跟着又在广州十八甫和中山五路开设分行。
        1914年,广州先施公司就在旁边建起了东亚酒店,附设酒吧、餐厅、桌球室。开设先施乐园是先施公司经营手法的一大特色。它虽然是先施百货公司副业的一部分,但为先施招徕了不少顾客。先施乐园有西欧的电影、歌舞,有民间曲艺戏剧的表演,花样繁多,节目丰富,但入门只收一次门票,便可随意欣赏。这种经营吸引了顾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去,并扩大了先施公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先施公司的天台戏院,任剑辉初次登台,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当年任剑辉初次登台的先施公司已成华厦百货。  图/本报记者 黄皓

        广州各百货公司天台游乐场
        任剑辉出道之后,先后加入当时广州著名的粤剧全女班如潭兰卿的大观剧社及梁少屏的群芳艳影剧团等,曾被天台戏场长期雇请演出。
        群芳艳影剧团的演出地点基本都在各百货公司天台游乐场。西堤和惠爱路的大新公司、长堤的先施公司,十八甫的安华公司及真光公司的天台游乐场均设有大戏场,上演粤剧、京剧和新派剧(早期话剧)。城内大新公司天台游乐场设有全市独一无二的京剧戏台,众多著名演员都曾在此长期献艺。

        传奇
        任白的超凡之爱

         “没有任剑辉,舞台没有颜色。”
        “世事是很奇妙的,我今日领奖一半为自己,另一半是为另一个人,得到这个不迟又不早的终身成就奖,成就了另一个人的成就。”
 ——白雪仙

        初识
        自从组建仙凤鸣剧团以后,任剑辉再没有和别的花旦搭档过,而白雪仙也再没有伙拍其他的文武生。在戏迷们中,不仅将舞台上的任白二人相提并论,对生活中的任白情也是津津乐道,二人似乎是不可分割的。以年龄来论,任剑辉长白雪仙十四岁,但两人互为推崇,如影相随,造就了—段舞台与生活中的传奇。
        说起来,二人的结识颇有一段渊源。在日军侵略期间,白雪仙随父亲居于澳门,当时,她在日月星剧团中做陈艳侬之二帮花旦。有一天晚上演出,她在台上演戏时看到任剑辉正在第三行位看戏。此时,白雪仙对著名的文武生任剑辉已经非常仰慕,她能来看自己演戏,白雪仙心中一阵激动。完场后,却又不见了座中任剑辉的身影,没想到回到后台,竟然见到任剑辉就坐在她的箱位旁,白雪仙忙着跟她打招呼,连洗粉卸妆都顾不上了。这是二人的第一次见面。

        相守
        香港光复后,任剑辉在香港组织新声剧团,以陈艳侬为“正印花旦”,以白雪仙为“二帮花旦”。1956年,任剑辉与白雪仙正式组建仙凤鸣剧团、从此二人一直合作到双双息演为止,缔造了香港舞台上的任白传奇。
        在今天的香港,即使不是粤剧迷,大概也没有人不知道任白其人的。任剑辉白雪仙,一起合作的48年中,演绎了数不清的舞台与银幕角色,任白并称似乎成为一个固定模式,缺一不可。舞台上的合作组合无数,合久必分差不多是个规律,像任白这样生死与共的组合实属罕见。
        从组建仙凤鸣剧团,到1972年参加“六一八”水灾义唱后彻底告别舞台,两人始终都是“出必一双,入必一对”。舞台上任剑辉是“戏迷情人”,与白雪仙演尽痴男怨女的故事,舞台下犹如姐妹共同生活,如影随形,一直到任剑辉去世。

        怀念
        任剑辉故去之后,在给任剑辉的挽联中,白雪仙写道: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大意是说,如果能够代替你,我愿意死一百次,悲痛之心溢于言表。此后她一个人甚少公开露面。粤剧界曾多次邀请她重出江湖,但被她一一回绝,她说:“没有任剑辉,舞台没有颜色。”
        ——为纪念已故好友,白雪仙成立“任自慈善基金”,于1990年重映两人告别之作《李后主》,疯魔万千戏迷;
        ——1996年,白雪仙获香港演艺学院颁授荣誉院士,又捐款于香港大学兴建工程大楼,并亲笔提写“任白楼”三字悬于外墙,成为一时佳话;
        ——2001年,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终身对粤剧鞠躬尽瘁的任白中的“花旦王”白雪仙,白雪仙致答谢辞时说:“世事是很奇妙的,我今日领奖一半为自己,另一半是为另一个人,得到这个不迟又不早的终身成就奖,成就了另一个人的成就。”

        人物传略
        任剑辉(1912年一1989年)

        原名任丽初,又名婉仪,南海西樵人,1912年生。小学毕业后,随姨母粤剧女武生小叫天学戏,经人荐引,又师从有“女马师曾”之称的黄侣侠,后开始在广州演出。
        任剑辉一心要做正式的女文武生,便经常向当时的粤剧一流文武生桂名杨偷师学习。几年之后,任剑辉即成为正印小生。不久,她与谭兰卿拍档,加盟梅花影剧团,经常从广州到澳门演出。
        从1935年到1945年十年间,因广州沦陷,任剑辉一直在澳门演出。抗战胜利后,任剑辉领导“新星剧团”移师香港演出,引起轰动。五十年代初,任剑辉与名伶薛觉先拍档组成“大凤凰剧团”,也曾与红线女一起演出过《女娲炼石补青天》。其后,她还与芳艳芬拍档组成了“艳阳天剧团”,代表作有《梁祝恨史》、《洛神》、《火网梵宫十四年》。
        1956年,任剑辉与她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白雪仙携手组成仙凤鸣剧团,也就此达到了自己艺术生涯的黄金时代,合作演出了《帝女花》等—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从此,任剑辉与白雪仙长期搭档,再未与其他花旦合作。
        任剑辉成功地涉足影坛,是香港有史以来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员。1951年,她拍摄了第—部影片《情困武潘安》,到1964年息影期间,她共主演过287部电影,代表作有《帝女花》、《李后主》等,成为香港最受欢迎的女文武生。由于她为人持平厚道,乐于助人,交游广阔,不摆老倌架子,行内外和广大观众对她十分爱戴,有“戏迷情人”的美誉。
        1964年,任剑辉结束舞台生涯,致力于对粤剧新秀的培养与扶持。八十年代后,她移居加拿大。1989年11月29日,在香港寓所因肺癌恶化病逝,享年77岁,举殡之日送行的戏迷队伍蔚为壮观。

        白雪仙(1926年一)
        1926年生于广州,原名陈淑良,是小生王白驹荣的女儿。由于在家中排行第九,故行内爱称她为“九姑娘”。后因日本侵略战争,白雪仙随父亲一起迁往香港,先是就读于敦梅中学,一年后转到岭英中学,后来又转读圣保禄中学。
        白雪仙自幼喜爱粤剧,因父亲对花旦戏并不擅长,十二岁时拜粤剧名伶薛觉先为师,薛觉先为她改艺名为白雪仙。她先在“觉先声粤剧团”演出,后她又跟随音乐家冼干持学习唱功。香港沦陷期间,因为家庭出现困难,白雪仙被迫与老师冼干持在歌坛演唱以养家糊口,期间她又参与过“新东亚粤剧团”的演出。
        从1942年起,白雪仙先后加入锦添花粤剧团、新声剧团、五福粤剧团、鸿运粤剧团,曾参与主演的名剧有《小爱神》、《红楼梦》、《红白牡丹花》、《富士山之恋》等。
        与同时代的其他名伶一样,白雪仙也拍摄过大量电影作品。从1947年到1968年,她主演和参演过大约二百部电影,大多是改编自她主演的著名粤剧,如《晨妻暮嫂》、《红白牡丹花》、《富士山之恋》、《紫钗记》、《帝女花》等。
        1956年,白雪仙与任剑辉搭档成立仙凤鸣剧团后,两人的艺术生涯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后两人还共创了雏凤鸣剧团,致力于培养与扶植粤剧新秀。1967年,她组织了仙凤鸣影片公司,在参与了粤语片最大型制作的戏曲片《李后主》后便退出影坛。2001年,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宣布“终身成就奖”授予白雪仙,以表彰她对电影文化艺术的贡献。

        写照
        《剑雪浮生》

        《剑雪浮生》是1999年由香港春天舞台创作演出的舞台剧,根据粤剧名伶任剑辉、白雪仙及著名编剧唐涤生的故事改编,由杜国威编剧、钟景辉导演,并邀请引退多年、有“影迷公主”之称的陈宝珠出演任剑辉一角,谢君豪饰演唐涤生,区嘉雯演白雪仙。
        《剑雪浮生》就是写香港粤剧两大名伶任剑辉白雪仙和大编剧唐涤生的奇缘。在上演之前,已经创出预售百场满座的骄人成绩,可见任剑辉、白雪仙及唐涤生的影响力。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刘炜茗

        下期预告
        明天我们将解读一位擅演悲剧角色的名伶——楚岫云,她曾师从薛觉先等人,深得其神。她台风庄重,圆场功、水袖造诣尤为深厚,一曲《胡不归》唱得柔肠百转。更难得的是其人洁身自好,几无绯闻,在行内评价极高。

        特别鸣谢:省立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部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