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体育篇·徐民辉] 体育信徒 排球先驱
发布时间:2009-05-21 10:48:11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3-7-14
 
人物小传
许民辉(1890~1961),祖籍开平,中国现代体育界知名人士,著名体育教授。
早年就读于广州南武学堂
1913年参加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获440码竞走第三名,并参加大会排球表演赛,才华初露。之后,作为中国男排主力参加第三届远东运动会均获冠军。后由广州基督教青年会保送赴美国深造,并获体育硕士学位。回国后,于1925年开始踏上高校讲坛,曾任北平师大、清华大学、南京东南大学等校体育教授。1933年任广东体育督学,1935年创办广东省体专并任校长。
他是我国排球等运动的先驱,一生致力体育教育和推广事业,培育了大批体育人才。
 
复活的灵魂
许民辉:为强国强民奔走的体育布道者   
20世纪的上半叶,面对饱受欺凌的祖国在狂澜既倒、大厦将倾之时,各行各业都有仁人志士怀着强国救国之梦而到处奔走、上下求索,在职业革命家们以铁血去彻底颠覆旧社会的这革命主流之外,搞科研的希望科学救国,搞文学艺术的欲以文艺救国,从商的试图实业救国,从事教育的期望教育救围……而在“东亚病夫”的蔑称之下,还有一些爱国志士持“强国必先强民”的宗旨,致力于发展现代体育运动来增强国人体质,进而强国救国。   
许民辉便是在一个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的学校——南武学堂中成长起来的。当年的南武的校长何剑吴是一位留洋回穗的“海归派”,他立陈天华烈士的语录“坚忍、奉公、力学、爱国”为校训,强调“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把当时各种学校中尚甚少推行的现代体育列为主要课程。自幼酷爱运动的许民辉在其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出色的运动健将,同时也在心灵深处播下了一生致力体育事业以强民强国的梦想的种子。
在太平盛世中成为体育明星、名教练是一件名利双收风光无限的事,且不说乔丹、贝克汉姆等国际体育巨星身家千万甚至上亿,如今国内的体育明星、名教练中百万富翁恐怕也不在少数,甚至一直不怎么成器的足球,它的职业队员也身家可观。但在上世纪初,积贫积弱更兼动荡不安的中国,从事体育运动即使成了明星却也有着难言的辛酸和无奈。那一代体育人不仅要承受作为运动水平低的弱国选手而备受嘲笑(如1932年“单刀赴会”参加洛杉矶奥运的刘长春就被讥为“小中国人”),且经费的捉襟见肘也是今天的我们难以想像的,君不见,成为名教练后的许民辉曾参加过两次奥运会:1936年去参加柏林奥运会,相当一部分经费是靠足球队到南洋表演筹集到的;1948年伦敦奥运会,未回国就因盘缠告罄而滞留异乡,最后靠热心华侨借款、捐助才踏上归程。
由于有关许民辉生平的史料十分匮乏,我们已无法了解到更多他当年的辛酸和生活细节,但代表国家去参加世界最大的体育盛事奥运会尚且如此,平常做运动员、教练员的训练生活,办体育学校、推广体育的艰辛便可想而知。   
也许,许民辉一生为体育而不辞劳苦,除了童年即深播心间的爱国强国之梦外,还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作后盾。他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基督教的悲悯情怀、济世思想也成了一种源源的动力,看不得国民的羸弱,使他坚持做一名体育教育的“布道者”。   
反正,许民辉就这样在战乱之世、在不被当权势力重视的情况下矢志为体育事业奔波,数十年如一日的。从一名在赛场上驰骋的运动选手,到一名在教会组织中奔走四乡推广群众运动的体育干事,这段时期,他的生活应当相当清苦,而他却不以这种物质生活的清苦为意,甚至决意放弃后来的享受舒适的机会,如赴美留学并获得硕士后毅然归国,再如后来放弃北平师大、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教授职位,而专门“找苦来辛”:回广东在炎夏中办体育教师训练班,创办广东第一家省立体育专科学校,抗战胜利后又在一片废墟中重建体专和省体育馆……这一切,只因为干了大半辈子体育的他,更明白要“体育强国”须“从娃娃抓起”。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金牌数名列第三,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也成功了,今天,从竞技体育看,中国已成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了,但真正增进全民体质的群众体育却恐怕远未能与这地位相称,发展体育仍任重道远。今天怀念许民辉等老一辈体育人,不仅是一种凭吊,也是一种启迪。
 
地理记忆
南武中学:修习省身   
南武中学
在南武中学现代化的校园里看不到昔年南武学堂的痕迹,
但过往那辉煌的历史并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人们淡忘。
提起“南武三杰”,我们就会想到许民辉、陈彦、丘纪祥这三个名字。
许民辉出生于海珠区,他故居究竟在何处,记者经多方打听仍渺不可寻,但他的母校南武学堂走过沧桑后仍是今天的名校。   
对南武中学校史颇有研究的叶老师告诉记者,南武中学前身为南武学堂,正式成立于1905年,而许民辉是该校最早期的学生之一。当年任校长的何剑吴是位著名教育家,强调“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提倡爱国主义教育。他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帮助,筹集资金,在校内建起足球场、田径场。何剑吴亲自翻译国外体育杂志、画报,在校内与教师、学生共同研究开展体育活动,不仅对男生教习兵式操、对女生开设武艺课,还开展赛跑、跳远、跳高、单杠、跨栏、推铅球、乒乓球、足球、排球、篮球等运动,培养出不少体育人才。而许民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与同学陈彦、丘纪祥等均成为后来的广州体坛著名人物,并称“南武三杰”。在宣统元年(1909年)举行的第三次省运会上,南武中学夺得团体冠军。
据有关记载,南武中学体育方面最辉煌的时期是在1913年,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上,许民辉获440码竞走第三名和1英里接力赛第二名,而他的同学陈彦获得了中国在国际体育比赛中的第一面金牌——跳远比赛金牌,丘纪祥获220 码竞走第三名。之后,许民辉与何琳等6位南武学生更入选中国男子排球队,在第二、三届远东运动会上连续两届获得男子排球冠军。因为办学方面的卓越成就,特别是体育父母的突出贡献,南武中学当年名扬海内外,当时的教育部长黄炎培来视察后还作了“北有南开,南有南武”之赞誉。
今天的南武中学虽然仍在当年的原址,但原来的建筑却已全部被拆后改建。如今在南武校园中,惟一见证过当年许民辉他们虎跃龙腾的,仅有一棵百年古榕。岁月沧桑,许名辉的生平史料在该校中也已极少,图片方面仅存一张其中年所摄的照片。
英雄广场
    现今的英雄广场是许民辉当年创办的省立体专校区的一部分。如今一到傍
晚,常常有不少市民在这里打球、散步。也许从这些运动的人身上,我们还能找到些许过去的影子。
   
省立体专:传道授业   
几天前的一个傍晚,记者来到较场路一带。夕阳西下,酷热已散去,在偌大的英雄广场上,打羽毛球的、玩特技单车的、玩滑板车、踢毽子的、散步的,相当热闹;体育馆内虽不是对外开放的时间,足球场和观众席一片空寂,但仍有一班小朋友在跑道上踢足球,两支男女混合的篮球队在篮球场上龙腾虎跃。据说,这个有数十年历史的省体育场行将拆去,把这块黄金宝地让位于商业,但眼下,体育的活力仍在这里绽放。
省体育场 
    一听记者说,较场西路的省体育场在不久的将来会被拆除。
倘若许民辉泉下有知,忆起当年修建体育场的情景。当是唏嘘不已。
广东省体委文史室的郑中辉先告诉记者,这一带便是1935年许民辉创办的省立体专的所在地.顾名思义,较场路原一直是古代练兵演武的地方.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第一场省运会便在这里举行。1933年,国民政府省教育厅接管这里。在时任体育督学的许民辉等人的努力下,建成了400米的煤渣跑道和足球场,篮球场等。西面还建了钢筋混凝土的看台。许民辉把这初具规模的体育场利用起来.每年暑假举办中小学教厨训练班。提高全省学校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1985年,更在这里创设了广东第一公立体育学校——广东省立体育专科学校,许任校长兼运动场场长。
据省立体专的第一届学生林仲伟回忆,当年的省立体专范围大致是北到现在的中山三路,西到现中华广场一带,东到在盈泽园,南到现军区后勤部。当时校内只有一些平房,但体育设施还是比较齐全的。除足球、篮球、排球、网球场外,还有体操馆、游泳池等设施,而教练除了许民辉、丘纪祥等国内著名教练外,还有一些外籍的在国际大赛中的获奖者。故尽管这里办学的时间仅前后6年左右中间经历抗日战争而停办,省体场成为日军日用仓库盖战但却培养出了一批后来成为广东乃至全国体坛及体育教育界的中坚力量,抗站时期,这里曾被炸成一片废墟。而许民辉在抗战结束后再一次担任起省立体专和省体场的重担,1948年的第15届省运会还在这里举行。
新中国成立后,省立体专并入了华师体育系,而省体场则经过历次修建成为了广州最重要的体育场之一,数百场重要赛事曾在这里举行,包括去年九运会的部分赛事。而一次次的变迁后,原省立体专的痕迹都已被岁月抹去。
本文撰文/摄影 本报记者 严家森
 
人物辞典
【“全才”健将】
就身体条件而言,徐民辉作为一名运动员,特别是球类运动员并不占优势,他高仅1.70米左右。但他却是令人惊讶的“全才”运动健将,短跑、竞走、排球、足球、游泳等项目样样精通,而他的成就也许要归结到他的运动天赋和后天的勤学苦练。
1890年,许民辉出生在广州海珠区,他的家庭背景史无记载,从其广东开平的祖籍及相关资料看,其祖辈或父辈应该是从乡下到广州的谋生者,然后安家广州。他幼年读过几年私塾,之后入读当时创办不久的新式学堂——南武学堂。
正是在南武学堂许民辉开始了他的运动员生涯。当年南武学堂校长何剑吴是一位抱着“教育报国”理想的“海归派”,他的教育思想从今天看来仍是十分先进的,比如所强调的“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与今天强调“德、智、体、美、劳”仅一字之差,而其中“群”(即社会交往能力)恰是我们今天整个教育体系中十分缺乏的!与今天只顾应试的教育方式不同,南武当年真正力行了它的办学原则,其中最为闻名的便是它按国外模式推行现代体育教育,培育出了一大批国内顶尖的体育英才。
正是在这种氛围中,许民辉的运动天赋被发掘得淋漓尽致。他酷爱运动,擅长田径、足球,参加校内及省运会,均名列前茅。
【排球先驱】   
1910年,许民辉被选为华南区田径选手,参加第一届全运会,在全国的赛场上崭露头角。1913年入选我国田径、足球队参加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获440码竞走第三名及1英里接力赛第二名,同时还参加了足球赛和排球表演赛,成为我国足球和排球运动的先驱。   
其实在第一届远东运动会时,中国原没有报名参加排球赛,运动会开始后,东道主菲律宾队为了多得金牌,于是怂恿中国队参加。当时任中国队总领队的美国人布朗·布雷同意了菲队的请求,从田径、足球队中临时选人,许民辉和同是南武学堂学生的丘纪祥等被选中。临时组队的中国队自然水平极低,甚至对规则都了解甚少,以至于在场上出现了头顶脚踢的局面,结果以0:2败北。   
归国后,许民辉和丘纪祥等在南武学堂及其家乡大力推广排球活动,并于1914年组织了首届广州中学生排球比赛。在许、丘二人推动下,排球运动在广东迅猛开展,很快成为一个时期内我国排球运动的中心。当时的国家排球队中,常有大半选手来自广东,而其他各地排球队中也都离不开广东选手,尤其是广东台山县的选手。因此我国排球史上曾有“无台不成排”的说法。
两年后,1915年,许民辉作为中国男排的主力再次出征第二届远东运动会,一举夺得了冠军,中国男排开始称霸远东各国的辉煌历程,在1915年至1934年间的9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男排曾5次荣获冠军,其中第三届远东运动会上许民辉仍是中国排球队的主力,并再次夺冠。
【基督教徒】   
现代体育运动传人中国,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在上世纪初,在中国沿海的一些大中城市纷纷成立了不少教会学校,如在广州就有培正、真光、培英等学校,开始推广体育教育,而一些教会组织的成员如基督教青年会等也在社会上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比如1910年中国的第一次全运会便是基督教青年会(其体育干事艾司诺博士是主要组织者)组织的。
许民辉从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上载誉而归,正抱着积极推广排球的愿望,而此时他已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很自然便被邀请到广州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工作,协助美国人钟氏和胡理波开展体育活动。   
对于基督教,许民辉对它的热爱不亚于他对体育的痴迷。在晚年,即解放前夕,许民辉告别了体坛,正式到新加坡和香港的教会出任牧师,从一生都致力从事推广体育、追求强民强国的梦想,转而专注到了“灵魂救赎”之中。
【推广排球】        
通过当时相当普及的教会组织,许民辉将排球运动向郊县城乡大力推广。一年后,排球运动已成了广东广大青年农民、职工都喜爱的运动,广东省内几十个县广泛开展、组织竞赛,发展速度十分惊人。由于当时中国人的身材普遍较矮,许民辉又与同行研究制定低网排球比赛办法,并编著了一套低网排球比赛规则,这为推动普及排球运动更铺平了道路。一时间,广东涌现出了不少的著名排球运动员和著名排球队,并组织起了广东排球联合会。   
由于许民辉才华出众,训练有方,深得钟氏赏识,保送他人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主办的体育干事训练班(该校为艾司诺博士创办,后改为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体育专门学校),得到来自美国等国家的体育专家的指导训练,从而对体育运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毕业后,许民辉回到广州出任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干事,在青年会举办各项体育训练班、组织体育竞赛,到教会学校开展体育活动,20多岁的他便成了广东省内十分活跃的社会活动家。
【体育硕士】   
许民辉在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工作的另一个收获,就是1923年被公费保送到美国留学,初入卫良佐冶大学,后转斯普林菲尔学院(即春田大学)攻读体育,并获得了体育硕士学位,成为我国最早获得体育硕士学位的留学生。   
毕业回国后,许民辉仍在广州基督教青年会任体育干事,负责培训、竞赛等工作。同时还曾兼任广东高等师范体育专修班的排球、体操教练,培养体育师资人才。   
1925年秋,应苏州东吴大学之聘,35岁的许民辉出任该校体育部主任,由此踏上高校的讲坛。因在体育教学界的声誉,之后相继被北平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京东南大学著名高校聘为体育教授。
【创办体专】
出于对家乡的热爱,1933年许民辉回到广东,出任广东省教育厅的体育督学。任职后他致力改善全省各级学校的体育工作。当时,广东乃至全国中小学中的体育教师十分缺乏,真正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体育教师可谓凤毛麟角。许民辉利用暑假时间,将广东省内各地的体育教师集中于省城广州进行短期培训,使他们的业务水平得以较大提高。为了批量培育更好的科班出身的体育人才,许民辉更积极争取办专科学校,1935年经省教厅的批准,广东第一所公立的广东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在较场西路建立,他亲任校长,聘请国内外体育界名师,培育出了一批批体育师资力量。有感于必须全民健身才能真正强民强国,他同时创设了广东民众体育实验区,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 
广州沦陷后,许民辉于1940年赴重庆任教育部体育督学兼体育行政人员讲习所教导主任。抗战胜利后,他匆匆赶回阔别已久的广东,站在当年倾尽心血建起的广东省立体专及省体育场原址黯然神伤,因这里已被日军炸成废墟一片。在他的主持下,省立体专很快被重建,省体育场被修复,这里又恢复了昔日的辉煌。   
【国家队教练】
在担任教授及政府公职的同时,许民辉还同时多次担任国家队教练,而且分别任排球队和游泳队两种不同运动项目的教练。1936年第ll届奥运会,作为中国体育考察团成员,许民辉考察了丹麦、瑞典、奥地利意大利、苏联等国的体育,把收集到的体育教育和训练的经验融入办学之中。1948年,经历二战战火之后,第14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许民辉作为游泳队教练带队参赛。因此时内战已起,该体育代表团经费紧缺,比赛结束后代表团竟连回国的路费也没有了,后靠热心华侨捐款才回国。   
作为运动员,许民辉曾在远东运动会上,多次取得名次(两度获排球冠军),为贫弱的国家争光不少;作为教练员,也曾令男排获得好成绩,但由于后来国家战乱和贫弱,终没能实现扬威世界的夙愿,最后一次带游泳队出征时连小组赛都没能突围;作为体育教育家,培育出一批体育师资,后来多成为新中国的体育骨干。
 
弟子访谈
他一心推广体育教育   
鹤发童颜的林仲伟老先生已经88岁,但他不仅耳聪目明,而且还担任广州市武术协会莫家拳会会长,每日带徒教拳。谈起恩师许民辉,林仲伟教授拨开岁月的烟云,对当年的点点滴滴仍记得相当清楚:    
记者(下简称记):林老,您是怎样成为许民辉的学生的?
林仲伟(下简称林):1935年,我成为广东省立体专的第一届学生,入读师范科。广东省立体专当时有师范科、专业科、短训科三类:师范科是培养体育教师的,学制最长,所学课程最全面,共三年;专业科主要是培养运动员的,专攻某项或几项运动项目,学制两年;短训科主要是假期培训体育教师的。许民辉是体专的创立者、校长,也担任我们一些课程,我自然就是他的学生了。
记:现在您想起许民辉,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什么印象?
林:他不算太高,1.70米左右吧,我认识他的时候他的身体已有点发福了,肥肥大大的。但他运动的时候,身手却十分敏捷,毕竟是从小练起的运动健将。他为人很温和,相当平易近人,当时虽然是省教育厅督学、名教授、校长,但没有架子。
记:许民辉那时担任您的什么课程?他上课的情景您还记得吗?
林:他主要讲授体育理论课,比如运动基础与理论、体育行政管理等,一般球类、田径有专业老师担任,他还担任游泳等专业项目授课,他后来任过国家游泳队教练的。当时上课不像现在有很系统的教材,当时是没有教材的,许老师自己编了不少讲义,他是美国春田大学的硕士,全国第一个留洋的体育硕士,理论水平很高,课也讲得相当生动。
记:现在回头看,当时省立体专这所学校对广东体育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林:省立体专是当时第一所公立体育专业学校,之前有一所私立的华南体专。省立体专开办的时间不算太长,从1935年到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然后又从1946年至解放前,前后一共6年左右吧,但培养了很多专业体育人才。当时体专教师是国内甚至世界一流的,许民辉是名师,还有丘纪祥,也是体育界大名人,当时教我体操的教练是美国人,在世界大赛上获过奖的,还有其他的一些教师也来自海外。许民辉凭他在国内外体育界的影响力,请到了一流的师资,这对广东体育发展影响很大。   
记:在您和许民辉的交往过程中,有没有令您十分难忘的故事?
林: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日军攻入广东,我们一起逃难的时候。患难见真情哪,1938年我刚刚毕业,我的成绩在学生中还是不错的,许校长想让我留校任教。后来日军快攻到了,我们向云浮、湛江一带撤退,当时许校长、我,还有一些教职工都拖家带口,我们是没带什么钱的,逃难过程中吃的用的都是许校长的。许校长最挂心的还是学校是否还能办成,一边撤退,他一边打听战争消息,总希望听到好消息立刻回去办学,一直撤到湛江,看来学校短期很难复办了,我想去香港找工作,许校长从微薄的积蓄中给了我几个大洋作路费,想起这事我一生都很感动。分别之后,许校长曾在云南蓝田还是什么地方复办过体专,还曾邀请我去任教,但我当时已在香港的一家中学找到工作安定了下来,而且拖家带口的不方便,就没去。但到抗战胜利后重建省立体专时,许校长一声号召,我就回来任教了。总的来说,许校长是个慷慨大方、心地善良、一心为教育的好人。
 
女排先驱 
中国首位体育女博士卢惠卿
卢惠卿是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享誉体坛的运动名将,出生于广州,中学就读于广州著名的教会学校真光中学。
中学期间便显示出非凡的运动天赋,多次参加省内和全国的运动会的排球、垒球、田径等项目的比赛,均获优异成绩。1925年、1927年作为中国女排主力参加第七届,第八届远东运动会,她表现出众,发球狠、传球准,赢得观众称赞。
从真光中学毕业后她赴美留学攻读体育,回国后曾任教于北平燕京大学。1930年在杭州市举行的第四届全运会上,卢惠卿担任广东女排助理教练,因指导有方力挫实力强劲的上海队而夺得冠军,之后大会便以广东女排为主组成中华女子排球。
 
下期预告:
民国前期称雄于华南棋坛的名棋手黄松轩,在南方棋坛上棋名高,“头衔”多,早期为“粤东三凤”之一,后又被列为“四大天王”之首,被赞誉为“八省棋王”。而以屏风马布局为显著特色,驰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南棋坛的李庆全,有“铜墙铁壁”之誉。有人以“撼山易,撼李天王难”,来称赞李庆全善守难攻的棋艺特点。
 
特别鸣谢:省立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部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