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不甘在商言商 越界报道成就长寿
发布时间:2009-07-21 13:37:50
来源:南方都市报

榕树下的光复中路74号如今已成为一间布行,100米外是人流如织的状元坊。

  

黄金年代 世纪回眸
  
  本专题由本报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合作编写。
  感谢中山大学图书馆提供馆藏报纸。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朱大尉

  报纸,乃思想文化的孵化器,社会改革的鼓吹手。20世纪初期,随着民主革命高潮到来,曾经筚路蓝缕的近代报业终于摆脱了政治桎梏,迎来了被后人高度赞誉的“黄金时代”:《广州民国日报》、《广东七十二行商报》、《国华报》、《现象报》、《越华报》、《半角漫画》灿若繁星。“广州旧闻”从本期起,介绍那些曾经承载着一代或几代广州人“精神食粮”的媒介——旧报纸。


  旧报剪影
  清末民国广东最长寿的报纸

  《广东七十二行商报》是民国时期在广州创办的时间最长的一份经济类报纸,它于1906年9月15日创刊,后曾改名为《七十二行商报》。馆址设在广州太平门外第七甫西向门牌100号,1930年迁至光复中路74号。创办人为黄景棠,近代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爱国企业家。总司理兼发行人为罗啸璈,总编辑陈罗生。自1919年起,罗啸璈全权负责该报的社务及采编工作,直至1935年7月逝世,之后由罗子政接任。

  《七十二行商报》曾于1938年4月至1945年9月30日抗战期间停刊,1945年10月1日又重新复刊,复刊后社长为罗子修,总编辑为陈霞子。直至1947年3月31日停办。

  该报的宗旨:“注意商善两界之机关,以坚持现在之办路主义。”内容有上谕电传、论说、本报专电、本报特别要闻,本省新闻、中外要闻、时评、谈屑等。日出报八版。

  □何谓七十二行?

  七十二行在近代广州有双重含义,一种意思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州以工业、商业、手工业等为代表的各个工商行业的总称;第二种意思即为广州各大传统经济行业的联合体或商人团体,这一发自民间的群体在地方政治、经济生活中有很大影响力,各种商人团体,包括总商会也要依托七十二行开展活动。后来七十二行逐渐被认作广州商业界的代称。

  
  社址寻访
  昔日访员风尘仆仆今天纺商货如轮转

  60年岁月已逝,报馆的痕迹荡然无存。在当地居住的一位老西关陈伯带领下,记者找到了报纸创建初期的地址——太平门外第七甫,现光复中路右侧街道,当时“访员”(旧时对记者的称谓)经常出入之地。不过最初报纸上登载的“西向门牌100号”的具体位置如今记者已无从探知了。

  □光复南路74号

  上世纪30年代,该报迁至离原来馆址不远处的光复中路74号,即现在的光复南路74号。如今,这里是一栋与左右门面相连的三层阁楼洋房,该处如今已经变成一家布行。

  记者抵达时已是下午6点,天空还下起细雨,不过这并不影响该店生意:三个伙计正忙碌地裁减布料,四十来岁的老板站在一旁帮忙量度。他们恐怕不知道,60年前,这里是一家人头攒动的报馆。

  □民国时期报纸一条街

  陈伯告诉记者,第七甫周边自清朝初年起便是广州手工织造工厂所在地,纺织业发达,“以前西关的纺织工厂超过一千家,每家工厂的工人有几十甚至上百之多”,而“民国时不少报社在现光复南路一带租用工厂作办公地点,解放前后都陆续倒闭或搬迁了”。


  历史精神
  《广东七十二行商报》 一份商人议政的爱国报纸

  2007年初春的光复中路74号门前,车水马龙,喧嚣如常。60多年前的此刻,广州最有名的政经大报的主编罗子修在门内踱步叹息,长期地困顿经营或许让他已预感到,两个月后,自己打理的这份报纸将与历史话别,留下来的是关于“近代广州历史最长的报纸”的零星记忆。

  这份死于四十年代的报纸名为《广东七十二行商报》,创办于清末之际。一些史料告诉我,该报最初的创办者为爱国华侨商人黄景棠——一位近代广东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其对广州地方历史最大的功绩就是曾投资修筑了芳村长堤,并充当了芳村开发先行者的角色。还有史料表明,黄景棠曾参与戊戌变法,变法的失败,使他弃官从商,探索一条实业救国的道路。因此不难理解,在几乎有关黄景棠的简历资料中都提到过他在上世纪初曾创办过铁路公司、创立过粤商自治会。而查阅了大量资料,我仍无法获悉,作为《广东七十二行商报》创办者的黄景棠与上世纪四十年代打理的这份报纸的主编罗子修之间的关系,我把这个疑问在此摆出,只是期盼这方面的知情人士有教于我。

  黄景棠的身份背景或许有助于理解《广东七十二行商报》创办初期的性质,就是商会的“喉舌”。那为什么这份经济类报纸会率先在广东出现?

  那就是“各行省无不有粤商行店,五大洲无不有粤人足迹,其民轻巧活泼,好冒险习劳,最合营业之性质,由是观之,我粤省于历史、地理、物产、民俗上均占商界优胜之点,似非他省所及,谓为天然商国,谁曰不宜?”这是《广东七十二行商报》发刊词中的话,也是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而从发刊词另外的内容“以爱国之热诚,为强国之基本”,“有监督商人之责任,亦有监督政府之义务”等透出的信息来看,从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的广东商人,并不甘于“在商言商”,强烈的参政议政意识表露无遗。因此,民国初年,这份报纸迅速成为广州商界各行各业观点的“集散地”。

  民国成立后,广州“官”、“商”之间开始出现由对立到融合的趋势,不少商人当起了官员,同时部分官员也开始经办实业。“官商”在广州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崭新的阶层。上层建筑改弦更张的同时,《广东七十二行商报》也在悄然生变:该报于1917年9月20日刊出增刊,新增两个版面一为“京省要闻”,内容有《唐继尧之招贤令》、《冯国璋夫人逝世记》、《梁启超统一币制之新策》;另一版为“欧战来电”,主要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战争新闻。这期增刊可以看作是《广东七十二行商报》报道内容的一个重要转变,此后,该报不局限于把眼光放在商界,时事政治、战争军事成为该报与经济报道并重的内容。《广东七十二行商报》的综合性政经类报刊风格也由此成型。

  如果说,亦政亦商是《广东七十二行商报》的办报思路,那么爱国主义则是它的情怀所系。譬如,1908年春,中国水师在澳门附近扣留走私武器的日本船“二辰丸”,1909年,澳葡当局企图借划界之机扩大控制地盘,同年日本企图侵占广东海面的东沙岛……面对这些事关国家主权的事件,粤商自治会等商界组织均作出了维护国家利益的抗争,而《广东七十二行商报》对于上述事件的报道,则成为当时全国人民获取最新信息的主要来源。

  特殊时期最能显出一份报纸报格的力量。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苏绥靖纷争和抗日战争,《广东七十二行商报》表现出了鲜明的爱国立场,时政和战况新闻长时间占据《广东七十二行商报》头版头条位置,如1937年8月2日第二版头条,新闻主标题为“日军络绎南逼并分兵进犯察绥”,副题为“制造华北民众反战同盟会 散荒谬传单拆我抗战阵线”,编者采用的“进犯”、“逼”、“荒谬”等字眼,充分表明了一份商人报纸的爱国情感。

  □ 朱大尉


  故纸新读  
  美国增6.4亿美元作空军军费

  1917年9月20日《七十二行商报》讯 美国派125名飞行专家飞往协约各国,美政府七月初提出扩张“飞行军”军费6.4亿美元,达到扩张后第一年内造飞机3500架,一年内能有6000飞行军赴前线攻击敌人。全国造船物料收为国有,国内船厂、船局一并收为军用。

  解说:这则旧闻原题为《美国最近军事观》,讲述一战后期,美国加大军费开支及兵力投入,后来我们知道,美国的参战成为一战协约国最终战胜同盟国的关键原因之一。于此我们也可看到,《七十二行商报》不只报道市民经济生活,也关注国际大事。
  
  永租土地告白

  1924年3月27日《七十二行商报》报 启者 鄙人永租到黄煦春吉地辖内广九车路之西、永胜之东土,名财源四至载,在园内面积23井91方尺61方寸,此地执有市财局执照,交易清楚。如有华洋轇轕,务于早日速与黄煦春理妥。一经交易后概与鄙人无涉,特字声明以免后论。

  解说:土地可以“永租”给别人?此告白反映了民国时期土地并非完全国有,这与现行土地70年使用权规定形成了鲜明对比。

  除了医药之外,房地产也是《七十二行商报》的另一广告大户。与现在的开发商楼盘广告不同,民国时期的楼市广告投放者多为个人,顶铺告白、买屋告白、买铺屋告白遍布报章,房地产市场在民国广州的火热程度也可见一斑。
  
  中国工业,可自内陆推至沿海

  1945年11月1日《七十二行商报》讯 据此闻某美国商业领袖对记者称:中国战后之工商业,均可能有适当之发展。从前中国为入超之国家,其输出品亦大多为原料一类,如桐油、钨矿、海草、大黄、生丝、茶、玉桂、肠衣、生禽毛之类,至制成品之输出,则绝无仅有。

  中国经八年来之抗战,工商业虽饱经敌人之摧残,但美国人对中国之认识,反加深刻。今美国已明了中国工人,确以机巧努力胜人,若加适应之训练,则堪称世界第一工人而无憾。中国之工业已于炮火中在大后方生长,势将日渐蓬勃。现盟国已获胜利,中国之工业,亦可自内陆推进至沿海,将来之用品,必获得外国人之欢迎。

  彼留南美洲时,曾见许多汕头之抽纱手巾,每条仅值美金四五分,即精美绝伦。从此时起,一部分外国人,已开始感觉中国工业之前途,终有良好开展、而中国商品,将来不特可挽回许多漏扈,即在国外亦可争得若干市场。故引起彼来华营商之兴趣,以协助中国商品之外销。

  解说:40年代,中国有识之士已认识到中国对外贸易的弊端:原料输出、成品引进。而“中国之工业,亦可自内陆推进至沿海”这一观点的提出,比正式实施(深圳特区建设)早了30多年。

  《广东七十二行商报》这篇报道指出,外国“协助”中国商品开拓国际市场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获取其中的巨额差价利润,而受市场所限,当时中国大部分企业却又存在产品出口的难题,让外国人来华营商,可协助中国商品外销。


  史海钩沉  
  40年代广州米荒的真实记录

  二战后,广东粮食匮乏,联合国十万吨粮食将分批于1946年5月前运至。不过这部分粮食几乎全将被用作军粮,而政府应对民间缺粮问题采取取消债税政策,目的是为“裕粮源”,结果却使得持有者囤积粮食,造成一年之后出现米价狂涨局面。《七十二行商报》详细地纪录了此段历史。

  (眉题):自胜利以来二百三十天中

  (主题):米价增长二十九倍

  (副题):平均每十天增一倍

  1946年4月25日《七十二行商报》讯 米价连日已突破五万大关,最高曾起至五万九千八,六万大关之破即在眉睫。计五万大关之破,只在前二十一日,而过两天后即升至五万九千元。此种突飞猛进,一日千里,使人民精神上受绝大之打击。盖令人感觉到,米价之飞涨有如狂风骤雨,不可抵御……



  报人逸事  

  黄景棠 出仕入商的爱国企业家

  《广东七十二行商报》的创办者是黄景棠(1870-1915年),字诏平,广东新宁(今台山市)人,青少年时期居住于马来西亚,是近代具有民主思想的爱国企业家。

  □爱国华侨

  黄景棠自幼受过严格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青年时代回国参加科举考试,考取拔贡,经朝考被授予知县官职,后又加捐获道台官衔。他同情戊戌维新,变法失败后便退出仕途,进入广州商界活动。1904年广州商务总会成立时,被选为坐办。他曾参与兴建和创办潮汕铁路及粤汉铁路公司,是商人政治团体粤商自治会的发起人之一。

  □黄景棠与芳村建设

  1906年,黄景棠以合资方式购入芳村白鹅潭边大沙地、二沙地大片土地,在芳村上冲(今过海隧道口)至芳村下冲(今下芳村轮渡码头),兴建了一条长1000多米的芳村长堤,此堤目前仍然存在。通过芳村长堤,芳村城市建设实现了纵深发展。
  
  陈铁笙 为霍元甲写挽联

  1910年9月14日,一代武术宗师霍元甲被慢性毒药害死,《七十二行商报》记者、被誉为武术界文人的精武会员陈铁笙撰写挽联悼念:

  瞻仰昂昂金刚汉,力巨出神,拳精入化,飞龙踞虎,尚武精神,浩气鹏鹏贯牛斗;讴歌堂堂勇大侠,胆坚铁石,志烈秋霜,爱国忧民,强我民族,大义凛凛满乾坤。

  这幅挽联精辟概括了霍元甲的一生,其内容据称最早在《七十二行商报》上登出。由于史料缺乏,具体刊发日期现已无从考证。该联后被文史掌故大家郑逸梅(已故)收藏。


  专家谈报  
  商界喉舌 长寿报纸

  邱捷(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

  近代广东大多数报纸只存在三几年,甚至一年半载,只有《广东七十二行商报》从1907年一直办到1938年(抗战后一度复办,旋改名),创下了广东近代报纸“报龄”之最。

  □敢于批评政府

  该报呼吁加强商界的联合,发挥广东商人团体在国际“商战”中的作用;号召发展商学以提高广东商人的整体素质;并对清政府统治下缺乏经商的法制环境、社会治安混乱,以及官吏对商人的横征暴敛,提出尖锐的批评。近百年前,广州商人有这样的觉悟,实在很了不起。

  □声誉响隆造就长寿报纸

  当时,报纸是一种刚普及的新事物,报纸的“论说”、报道,成为城市居民获得各种信息的主要来源,《广东七十二行商报》作为广州商界的喉舌,在粤商自治会的各种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坚持发行几十年,与其创办初期建立的声誉很有关系。

  粤商自治会参与政治活动,引起了官府和守旧士绅的忌恨,1910年清廷发布上谕,要对黄景棠等人严加申饬,罪名之一就是办报。不过,清末专制机器已很衰弱,《广东七十二行商报》的言论虽常被封禁,但报纸仍继续出版。


  记者发现
  
  早期虚假广告横行

  记者阅读旧报发现,初期的《广东七十二行商报》日出八版,其中广告版面占二分之一。其中医药广告不仅夸大药效,且格调都普遍不高,如“朱中兴救时”医济水:“结合中西医学研究成果,环球上第一能治百病之灵药,搽服均合”、“不燥不烈,男、妇、月儿、孕妇均皆合服。赖此水救活者何止亿兆,有救济扶危之功,起死回生之力,诚为居家出外保命之药。此药之神奇,环球上所鲜有,如不对症服之亦无所损……”
  
  专门刊登“香港各国邮船开行日期”

  《广东七十二行商报》有一些内容专门介绍“香港各国邮船开行日期”、“香港出口船期列”、“火船来港电报日期”等,这说明当时粤港两地之间经济交流相当活跃,而当时香港维多利亚海港是广州客商重要的贸易港口。


  版面风采

  

  1、《广东七十二行商报》由于关注广州市民经济生活,吸引了当时不少食品、酒店广告。图为1946年1月19日该报广告。

  2、“行情一览”是《广东七十二行商报》每天都有的栏目,该栏目介绍各国汇率变化及日常物价指数。

  3、1937年7月,日军入侵华北,抗战爆发。8月2日,《广东七十二行商报》头版报道《日军络绎南逼并分兵进犯察绥》的新闻,表现出鲜明的爱国立场。

  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失败投降后,该报反映民众呼声,在头版呼吁“惩罚战犯”、“速逮捕日皇入狱”。


来自《漫画社会 旧世百态》 细贤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