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今天的旧西关马路 当年可能只是窄巷
发布时间:2009-07-07 11:14:19
来源:南方都市报


  
  历史精神
  谋致富,常修路;修谁的路,致谁的富?
  
  无论哪个年代,城市的诞生和建设,总要从交通开始。最早的城市总是诞生在河流的沿岸,因为水上交通便利,容易汇集人群,并产生商品贸易。除了水上运输之外,慢慢有了陆上的交通,也就是人工建设的道路。中国古代对道路的称谓是“阡陌”。所谓“阡陌”,指田中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

  交通的便利,助城市诞生,而城市要发展,也往往从交通开始。新建设的城区,首先开辟的,就是马路;对老城区的改造,同样是马路开始。

  上世纪初,广州城踏入近代化城市建设历程,并开始了十几年筑路建设。“至1921年,广州城区内已筑成的近代马路和街道达17英里,另有75英里马路正在修建之中。这些马路的宽度(包括人行道)约80英尺至150英尺。这样,广州城初步构成以惠爱路为东西主干线,永汉路为南北主干线,再辅以东西走向的长堤、一德路、万福路、德宣路、泰康路、广卫路、越华路、惠福路等,南北走向的丰宁路、文德路、吉祥路、靖海路、广大路、广仁路等,纵横交错,形成初具规模的近代马路网络。”(《广州城市道路近代化的起步》,倪俊明著)。在这一基础上,民国之初,开始将道路建设扩展到西关旧城区。当时的西关街巷相当狭窄,狭到什么程度呢?1927年那个刚刚出现自由恋爱的年代,在报刊上,曾有人撰文称谈恋爱的人拖着手会“阻碍交通”:因为道路并不宽敞,一对拖手的男女在前,后面的人就没办法快走。

  而就在这样狭窄的道路空间中,西关却是一个商业兴盛的地方。从珠江水道来到广州的四方客人,都会在西关的十三行、上下九甫、甚至扬巷等商业街购买商品。这样狭窄的“单人道”,肯定不足以满足当时的需要。

  于是修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修路工程,几乎延续了近十年。经过这段时间的改造,马路修起来了,汽车可以通行了,西关的繁华,从当年延续到了今天。当时的修路工程,时间跨度很长,范围也较大。连续十年,西关几乎都在修路的过程之中。商户街坊对修路的态度,也从抵制到了欢迎。而最重要的是,通过修路,城市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西关一带出现多段质量高的新马路,交通便利了,自然为西关商业的发展,奠下了基础。而事实上,透过这几十年城市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西关一带的商业活动一直繁盛如初,当时的修路工程,应是立下功劳的。

  时隔八十年,广州的路不知修了多少,新的城区不断出现,但是老城区的模样,却改变不大。一直到2007年,对于老城区的改造终于开始了,这一年,广州的时髦名词之一,就是“中调”。在这座城市经过十几年改革开放、并向东西南北四方扩张之后,城市中心区域房屋老化、人流外迁的问题,也渐渐出现。连日来,政府对“中调”的规划方案进行详细解读,例如改造城中村、危楼改造、退二进三,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交通瓶颈、增加绿地等,每一项内容都关乎百姓生活。老城区密集无序的旧楼,纷杂的城中村,有望为之面貌一新。

  中调之后,老城市的街道,肯定由狭窄变得畅通。就如当年修筑马路那样,道路的开阔和畅通,必定带来新的商机。商铺可能增加了,原本的“握手楼”也许不见了,崭新的高层住宅楼建起来,于是,最让人们担心的问题也出现了:“中调”后城市中心的房价还要上涨多少?会不会成为房地产商新的一桶金,会不会成为炒房者的新利润,和老百姓新增的痛呢?   □ 郭毓玲
  
  旧闻回眸
  1923-1929年
  西关开路历程
  
  按
  西关位于广州城区,既是商业旺地,又是居民密集的地方。那里街巷穿行,民宅商铺密集。窄小的街巷,满足不了城区的发展。于是,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政府不断对西关的马路进行修建。从连续几年的旧报纸中发现,对西关马路的改造工程,是分为几期进行的。每一次动工修筑,都是一次社会影响甚大的新闻事件。
  
  〈一〉
  
  时间:1923年至1924年

  地点:靖远街、同文街、正兴街、十三行、德兴街、永安街、同兴街等

  十三行等街首次开辟马路,受到了一些阻力。这一次开路,范围较大,而造成的影响也不小。首先是因为此处商业繁华,开马路影响生意,于是令一些商家联名要求推迟筑路。

  当时的报刊上云:

  西关六街开路,十三行坊众曾投由总商会函准厅市,准予暂行缓办。而工务局呈覆,又坚持照案执行,未允缓办。昨五日该坊众等,复以商务凋残已极为词,再联盖店章,呈请市厅维持缓办原案,以恤商艰,并具结以延缓两年为期。届时无论全拆或拆一部分,定当遵照办理云。(据《广州民国日报》1923年12月6日《十三行请再暂缓筑路》)

  虽然如此,但这份请示显然没有获批。大概事隔半年后,报纸上出现对新建马路的调查文稿,就修筑马路的问题作了一些解释。

  据《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7月15日刊载的《辟西关马路之调查》,报道中称:“此次开辟西关靖远等六街马路,所谓六马路,不过概括名词,其实靖远街、同文街、荣阳大街、晋源横街西关、六街通津、正兴街、十三行、德兴街、永安街、同兴街、源昌西街、正兴大街、西堤二马路等街户之铺户,皆在拆卸割让之列,要不过或非全街铺户,皆须拆卸割让耳。”

  据报道:“工程颇为巨大。迄今兴工已久,经将各街铺户,按照划定丈尺,陆续开拆,靖远上下街各铺户,拆之最先,因之铺砌路面,日来业已铺砌完竣。堂哉煌哉之马路,涌现眼前。殊令经此者咸有今期,谅当不远。”

  应对政府筑路的工程,十三行各铺户也开始行动起来。“纷纷搭棚,陆续依照划定丈尺开拆,有暂行停业,亦有照常贸易者,然资本雄厚之店,且多乘此机会,将铺改建洋楼。”工程完成时,该处想必更形繁盛,西关空气,料亦为之一变云。

  但由于政府要求商家上缴筑路费,于是曾引来一些坊众和商家的阻力,还有商客没有依时上缴筑路费。于是,市工务局发表布告:“查开辟六街等道路,征收筑路经费,实为迅赴事机,杜绝观望起见,迭经布告定限征收加一处罚各在案,现计限满日久,遵令缴费者,实居多数,而靖远同文同兴路工程,亦已经告竣。其余各街路工,陆续进行,不日即可通车。惟查该处铺户,尚有少数未缴征费者,殊属不明大体,有意玩延,亟应从严取缔,以肃政令。合行再为布告,仰靖远同文等六街及附近连带筑路街道各商民人等,一体知悉,如有未缴征费者,迅将应征各抽律缴交广州总商会收管,以凭支销。倘再逾延,定即严属执行,决不止加二处已也。幸勿再延,自干处戾,切切此布。”(据《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11月12日《催缴六街筑路费》)

  点评:从以上几则新闻可以看出,当时的商家和访众,对这次修路,并不是很赞同。先是联名希望延迟,再是迟交筑路费。虽然媒体上对马路完工后的前景颇为期待,但对于沿街的老百姓来说,修路期间要暂停营业,而且,修路的费用,这种本属市政工程的费用,还需要老百姓来支付,确实让人心有不服。
  
  〈二〉
  
  时间:1926年

  地点:十七、十八甫

  过两年,十七、十八甫马路开始修筑。这一回,修马路所需的时间较短,而且社会影响也比较大。并举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开路礼。

  据《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3月25日《开辟十八甫等马路之实行》报道,开辟十七甫及十八甫等马路,早经工务局布告各铺户,按照尺度拆卸及缴费。现该公程于二十二日开投,监察院、市政厅、财政厅、总商会,均派员莅监视,结果以永安工程公司取价为最低,现经工务局核准该公司承建,于本月廿四日立约交轨,限三日内开工,查该处为西关交通要道,将来完成马路,交通愈臻利便云。

  工程开工之后,媒体也进行了简单报道:“该街商店,多已着手拆让,准备缩入或趁时将铺位改建。至于马路工程,昨已开工。先将街石挖走一部分,预备各挑掘渠道,一俟两旁商店缩拆完竣,即行筑路而云。”

  到了年底,十七、十八甫的马路修筑完毕,并举行了一次开路礼,《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11月20日的报道这样写:

  十七八甫及兴隆十街等马路,自兴筑以来,久已完全告成,各街坊众特会同市工务局定期本月二十日,举行开放礼。经在十七甫口及十八甫北约等处搭建伟大之牌楼三座,并沿途各铺皆纷纷以生花盆景等点缀,布置颇为堂皇冠冕,并经柬请各界屈期前往观礼,是日之礼节,下午一时先在十八甫西十字路口齐集,行礼如仪,并联同巡礼新路一周,然后回十八甫南约富隆茶居茶会,当有一番之热闹云。

  点评:这一次筑路,工程的范围较小,工程的进展也很顺利,从二月到十一月,九个月的时间,就将马路修筑完毕。无论是工程还是社会影响,都有着比较好的方面。
  
  〈三〉

  时间:1926至1927年

  地点:上下九甫路

  再过一年,又有新马路落成了。上下九甫路的开辟,影响深远。如今广州的上下九路行街,依然保留当年的风貌。这一段马路的修筑完工,对整个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

  据报道,上下九甫马路从1926年10月开工,但“当时因该处一带,尽属繁盛地方,关系商务,故限合承筑商人,于短促期内将路完成,距兴工后,工程非常延滞,直至去月,始将两旁行人路全部筑成,现时该处商店,多数经已修筑完竣,恢复旧观,陆续迁回营业。”

  而且,因“马路路面未筑成之故,交通尚多障碍,日来春雨绵延,路滑如浆,行人多绕道以避,至于路面工程,近经赶筑三合土,约已筑成全路十分之六七,大约来月间,当可全部竣工云”。

  不久后,政府还将继续开辟西关马路,“市工务局兴筑关镇坊、华宁里、杉木里、十八甫南约、福德里、菜栏南街等马路一案,先经本局呈请提交市政行委员会议,及市政委员会议议决通过,并奉广州市市政委员长令饬照办等因各在案,自应遵照办理”。可见,当时对修筑马路的工作,已经相当重视。(综合1927年3月17日、4月20日《广州民国日报》)
  
  〈四〉
  
  时间:1928至1929年

  地点:西关桨栏街、十七甫、扬巷、晓珠里、长寿里、德星里、长寿直街等

  1929年,西关新马路的落成,成为连续几年间最隆重的一次修筑马路工程。在当时的媒体上,没有看到对修筑马路的怀疑或不满之类报道,反而有着马路落成后规模盛大的开路典礼报道,可见,修马路既是当时政府的大事,也是重要的民生大事。人们对于马路带来的价值和影响,已经有了新的认识。

  最初是扬巷马路工程情况的报道,据《广州民国日报》1928年6月27日报道:扬巷马路“于前月开始兴工建筑,限四个月内完成,便利西关市民来往。查现在扬巷长寿里一带,均积极施工,工程已过三分之一。此路当能依期完成。至晚景大街带河基芦排南等处街道,亦已拆毁街石,从事工作,沿路各铺户,均乘时改建,情形甚为忙碌,该处附近居民,多绕道往来。”

  第二年初,西关新马路已落成,并举行开路典礼。典礼之前,对新马路的报道已经相当吸引人。据《广州民国日报》1929年2月27日报道,“西关桨栏街、十七甫、扬巷、晓珠里、长寿里、德星里、长寿直街等新开马路,昨经建筑完成,先行通车,现由工务局与各该街坊众商定,于本月二十八日举行正式开路典礼。连日该处坊众以为期已迫,特加紧筹,积极布置,除预定街内各商店届时一致悬旗结彩鸣炮志庆之外,并于各新开马路口,每搭伟大牌楼一座。复于各街内加搭彩楼,以备届时大开菊部,或演唱女伶之用。就其布置而形观之,则届时必有一番庆闹也。”

  当时每段新路都建有一座牌楼,是由商家承建。而十七甫口与扬巷路口的牌楼,因为靠在一起,两家暗暗竞争起来。“惟十七甫口之牌楼,与扬巷口这牌楼,适鳞次而立,俱非同一商店承搭,因此遂惹起两棚店之竞争心,初十七甫之牌楼,高耸云霄,过者啧啧称叹,谓为罕见。而扬巷口之牌楼,高度仅得其半,相形之下,未免见绌。承搭之商人,见此情形,不甘落后,立派棚匠将该牌楼上部拆去,加高数丈,而十七甫口之牌楼,见其蓄意竞争,遂亦精心构结,并欲将原牌楼顶加高,双方各尽所长,以求取胜,搭盖工程,尤为忙碌,以致引动途人围观如堵,咸赞为不可多见之奇观。据多数观者之批评,谓扬巷之牌楼,则以高耸云霄取胜,十七甫口之牌楼,则以结构严整胜,各有所长,无分轩轾云。亦尔路声中之趣闻也。”

  28日是开路当天,“先由各街坊众,辞备庆祝开幕典礼,在桨栏街口、扬巷口、长寿里等处,高搭宏伟牌楼数座,生花盘景,布置异常庄丽悦目。两旁各店铺,亦陈设一新,备极庆闹,礼场在桨栏街口,各机关团体来宾到场观礼者,有市政委员长代表黎秘书藻监、市工务局长左元华、财政局长王铎声、公用局长冯伟、市厅秘书张镜辉,暨各商会、各团体、坊众代表共数百人,市民环绕新马路两旁观礼者,甚为踊跃。”

  开路的典礼也很隆重,“正午十二时行礼,由黎秘书长代表,将绸带开放,旋花车环绕新马路一周,各街坊众代表,纷乘汽车殿后。凡二十余辆。各店铺纷燃串炮,响彻遐迩。”

  另外,还举行开路典礼大会,左局长述该局筹开筑,及经过状况,并希望各商人协助政府发展市政,整顿商业,以臻完善云。黎藻监代表致词,对于马路开筑后,交通发展、商业繁盛、市民于卫生上、生命财产上,得臻安存获益各种意义详说,并嘉勉各商人,一致与政府合作,使市政进步,日益有加云。到下午二时,才算结束。

  开路典礼过后,新马路牌楼下举行了各种游艺活动。“该路街坊商店,预先纷纷出资,以尽其一时之乐。”

  (据《广州民国日报》1929年2月27日、3月1日、2日报道)

  点评:连续几天,媒体以重点版面和头条位置,关注西关新马路开通的庆典事宜,说明在当时,这一事件已成为政府要人关心、老百姓关注的大事。

  通过前几次修筑马路,人们也渐渐发现了马路可能带来的商业效果。于是,也形成这样一种热烈欢迎新马路筑成的气氛。
  
  旧闻延伸
    
  拆卸大北门楼

  据1923年8月15日《广州民国日报》

  大北门城楼,日久失修,日前当大风雨之际,崩塌一部分。工务局派员查询,查得压死老妇一名口,压伤男子一名口,压塌民居二间。业据情报告市厅,市厅以塌余部分,危险异常,经合行该局即日一并拆卸。该局奉命后,已于昨十四日开拆矣。

  点评:古城楼年久失修伤了人,但一下子将具有历史意义的城楼拆除,却也有些因噎废食。如今广州古城的古城墙只剩短短一小段,而对于大北门楼,我们也只能从“大北立交”这样的地名里,回想它的历史。
  
  六月廿三路开放

  据1926年8月13日《广州民国日报》

  数年筹备万众纪念之六月廿三路,顷已完全竣工。查该路人行路宽十五尺,路面六十五尺,长四千三百余尺,系用士敏三合土筑成,每距三十尺植楹树一株,路面成抛物线形,为全市最新颖特色之马路。原名沙基路。自去岁五粤各界援助沪案大巡行,发生沙基惨案后,更名六月廿三路,永留国耻纪念。该路近沙面西桥处,矗立石碑,颜曰“毋忘此日”,尤为触目警心。现查工务局定于本月十四日(星期六)下午二时,举行开放该路典礼,届时由孙市长主持行礼,各该坊众,更预各张旗结彩,生花盆景,电灯牌楼,八音种种庆祝物品,以增热闹。

  点评:马路不仅是马路,更是一个纪念。

  本专题由本报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合作编写。

  感谢中山大学图书馆提供馆藏报纸。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郭毓玲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