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零距离第3期:荡气回肠的民族魂——俄罗斯民族音乐
发布时间:2016-06-13 15:22:30

时间:2016年5月28日15:00—16:30
地点:负1层1号报告厅

        提起俄罗斯音乐,也许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这些歌曲因为旋律优美加之特有的韵味在我国广为流传。实际上,俄罗斯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在近代吸收了西欧的作曲技法后,更是达到发展高峰,留下了许多举世瞩目的篇章。本期音乐零距离活动继续邀请到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徐韵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并且邀请了数名提琴演奏家以及舞蹈演员,以更加强大的演出阵容,为读者讲述并现场演绎了俄罗斯音乐的经典之作,而更重要的是从音乐当中去感受俄罗斯的民族精神。


图1 活动现场

图2 主讲嘉宾徐韵老师


民族•文化•传承
        我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近代俄罗斯作曲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音乐创作中非常重视民间曲调和题材的选用。
        格林卡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由他开创的俄罗斯民族乐派运用西欧古典音乐创作技法来进行音乐创作。实际上,“民族乐派”的称谓是从西欧国家的角度来说的。对于俄罗斯音乐家来说,他们的使命就是复兴俄罗斯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由此,在这条道路上诞生了一大批经典作品,如格林卡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等等。这些作品不仅乐思动人,更因为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性而受到世界的关注。



图3 现场演绎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选段《那不勒斯舞》



宽广•浪漫•抒情
        俄罗斯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俄罗斯人心胸开阔、浪漫奔放的性格特点。这种情怀直接体现在音乐家的作品当中。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柴可夫斯基与拉赫玛尼诺夫。
        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近代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数量繁多,且精品辈出。拉赫玛尼诺夫作为柴可夫斯基的追随者,在音乐创作技法上更加趋向现代,半音化与不协和程度更高,同时他也被称为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的终结者。在他们的作品中,经常能够听到极为绵长抒情的旋律线条。
        为了让现场观众更加直接真切地感受到这种风格,徐韵老师连同几位提琴演奏家一起,为大家奉献了三首经典作品:柴可夫斯基《第一号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钢琴小品《六月》、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美妙的音乐感人肺腑,令人陶醉其中。



图4 演奏家们现场演绎经典之作



无畏•坚韧•战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将列宁格勒围困了900多天。城内食物匮乏、死伤惨重。当时同样被困在城内的肖斯塔科维奇毅然放下作曲家的身份去参加军队,成为“防空监视队”的一员。就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肖斯塔科维奇写下《第七交响曲》。作曲家本人表示:“此曲是战斗的诗篇,是坚强的民族精神之赞歌。”并将其命名为“列宁格勒”。
        1942年,《第七交响曲》在还被围困中的列宁格勒演出时,由于演奏员严重缺乏,只能在街上贴出告示,让城内的音乐家前去排练,又将部分前线作战的演奏家抽调回来,最终才将乐队凑齐。8月9日,《第七交响曲》正式公演,人们聚集在大街上、掩体中,通过广播聆听了这英雄的乐章。尤其是其中的第四乐章,音乐层层递进,声音震耳欲聋,以排山倒海之势表现出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活动当天,现场500名观众欣赏完演奏视频后,也是情不自禁地发出激动的掌声。 
        活动临近尾声,男中音歌唱家李胜基为现场观众演唱了三首耳熟能详的俄罗斯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草原》、《神圣的战争》。演出当天恰逢六一儿童节前夕,现场不少小朋友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上台与演员一起表演,气氛异常热烈。最终,活动在铿锵有力的歌声中落下了帷幕。



图5 歌唱家精彩献唱

图6 上台参加表演的小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