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广式家具:中西审美融合的百年杰作
发布时间:2009-05-26 11:26:00
来源:南方日报


广式家具把浮雕、高雕、圆雕、立体雕等各种雕刻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图为一位女工正在雕刻美丽的图案。

让人大饱眼福的红木家具和西关小姐。

清朝家具黄花梨龙头宝座

  ◎中国家具自古是舒适让位于尊严,但广式家具通过变革吸纳了洋式家具的人情味

  ◎光绪皇帝成婚前夕,广东名匠梁埠被特地召入宫中,为光绪定制了大婚用的龙床

  ◎今天,在四代相传的广式家具制作世家———杨虾的作坊里,已经找不到本地工匠


  “瞧见没有,这就是‘广式儿’的!看这材料,顶好,全是‘材料核儿’!”半世纪前京城家具老师傅的吆喝声,至今仍在张德祥耳畔回响。这句胎记一样的叫喊伴随着他对广式家具的痴迷,从未消退———那是刚解放的京城,年幼的张德祥在“鲁班会馆”里学艺,只要谁家的作坊收到一件广式家具,就值得用最大的嗓门吆喝几声。

  如今的张德祥,已是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的发起人、北京赫赫有名的古典家具收藏家。从未在广东长期生活过的张德祥,自称是广式家具的旧相识,他说:“晚清以后的京城像走马灯一样变换着主角,金玉细软带走了,带不走的桌椅床柜从王府贵族人家中散落出来,流入京城的古家具一条街,那时起,我便跟广式家具成了故交。”

  半生痴迷中国古典家具的张德祥,脑海里的广式家具身世最为不凡。它是中西方文化和审美碰撞下的产物,在继承中国数千年家具工艺传统的基础上,广式家具融合西方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较早实现了“中西合璧”。或许,广式家具的成功堪称对西方审美的一次最早、最普遍的接纳,远远早于后来中国人对西装和西餐的全盘接受。

  在中西审美的对抗中,中西合璧的广式家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广州绮年华中西古董艺术品行的潘凝告诉我,清代乾隆以后,法国皇帝曾经向清廷赠送过西式家具,清帝也向西方采购过一定数量的西式家具,西洋家具进口风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但广式家具的老艺人们发扬了老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率先将洋式家具的一些优点引入广式家具,凭借主动革新赢得了这场不见炮火的争夺。张德祥也回忆说,辛亥革命之后,大量洋式家具涌入京津,但京城的达官贵人认为,洋式家具无论档次还是价格都比不上广式家具。

  收藏家马未都说,中国家具自古是舒适让位于尊严,古代家具工匠要严格遵循封建礼法的约束从事设计。《论语》中“席不正,不坐”的训诫成为中国古代家具建造的法则,笔直的座背、木椅脚下挡腿的横板在人们最疲倦的时候仍提醒着要“正襟危坐”。但今天当你看到广式家具时,却丝毫感受不到威严和生疏———广式家具几百年前就通过变革吸纳了洋式家具的人情味。

  洋务运动后,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之下,中国人对人本主义的关注,潜移默化地投射到广式家具的设计上:清代以前的桌台桌沿都有拦水线,很硌手,广式家具吸收欧式家具的优点让桌沿有缓缓的坡度;广式家具独特设计的“角椅”改变了古代坐椅方方直直的取材,扶手弯曲,合乎人体结构;为了适应南方漫长的炎夏,广式家具又从云南运来大理石,独创性地镶嵌在背板上……

  杨虾是目前广式家具生产中唯一四代相传的传人,他在陵园西路的店铺“名匠居”自2000年以后一直生意兴隆。“生活好了,有钱了,不光是中老年人,许多年轻人都开始把旧的皮沙发换掉,买回红木家具。”如同“恣意的奢华、任性的讲究”是西关大屋的神髓所在,红木家具内敛含蓄的特点,吻合着广东人难以割舍的气质和风格。

  然而,广式家具的百年不衰绝不是一种“舶来品”的胜利,它体现了一百年来广东工匠精到的改良智慧,堪称“洋为中用”在中国人日常生活里的最早实践。其实早在清中期,广式家具出现之后,就逐渐成为清式家具的代表,而以苏式家具为代表的明式家具则成了昨日黄花,中国古代家具的最后辉煌落到了广式家具身上。

  先是审美的改良。苏式家具黄黝色的花梨木,柔婉圆润,在清中期以后已无法再满足大清国子民的精神诉求,广式家具红得发紫的颜色暗合了帝国子民最后一丝扬眉吐气的心理,成为清代家具的典型代表。清中期,封建王朝最后一次盛世呼之欲出,广式家具的豪气阔绰、精致繁复等特性,恰恰契合了“马背上民族”的心理———昭彰权力、炫耀富有。据清代档案记载,雍正年间就有罗元、林斌、贺五、梁义、林志通等多位广东硬木家具名匠奉召进京供职。光绪皇帝成婚前夕,广东名匠梁埠被特地召入宫中,为光绪定制了大婚用的龙床。一时间,广州工匠在京城的身价和受宠程度大大盖过了苏州工匠。

  再是生产的改良。杨虾回忆说,清代广州的家具行主要集中在濠畔街(今大德路一带)的几条长街,那时的濠畔街鼎盛之貌“过于秦淮数倍”,从海外运回的巨大硬木干材,由本地“山寨”(行会)会分头进行开料、抖榫、雕花,再到刮磨、上漆,最后分两路销售———出口或者转销内地。昔日老广州有一句民谚:“濠畔街是洋货庄,西来初地的为内销货,西门口的是便宜货”,道出了广式家具百年前的产业化雏形。广式家具堪称百年前的“广交会”———十三行里最大件的买卖。

  近百年的战乱和运动,一度让人们丧失了欣赏这种奢侈繁复的能力。直到1970年代初,政府大力提倡恢复传统手工艺,积极出口创汇,广州红木雕刻艺人连六、招赞惠、胡枝、杨虾等创作的十件一套“宝鼎床”被时任中国驻美大使黄镇选中,带到美国,成为直接由广州出口美国的第一件家具;随后,广州木雕厂的艺人们花了近两年时间雕成一条精湛至极的“九龙床”,被德国客商以20多万元的高价买走,为国家创收了一笔大外汇。现今“九龙床”的手艺已因老艺人们的逐渐离世,成为几乎无法再现的经典。

  近十年,广式家具迎来市场上的黄金年代。稀缺材料中所蕴含的财富机会,让广式家具再次走俏。红木市场在过去三年内,海南黄花梨从每吨50万元,涨到了每吨250万元,在那里,砍掉一棵野生黄花梨木,被视为枪杀一只大熊猫那样的犯罪;印度紫檀的价格也翻了一倍多。“一根木棍一条金”,在这些心理的综合影响下,广式家具作为红木家具中选料与工艺制作的典范,新千年后在现代人的生活里复苏,同样象征着现代人在财富、品位和审美上的复苏。

  不过,缺乏了虔诚心态的赏玩,现代人的嗜好容易陷入肤浅的跟风,广式家具也埋下隐忧:首先,在杨虾的作坊里,我已找不到广东工匠,漫长的学徒期让本地后生仔望而却步,难道广式家具的未来要指望外地工匠?其次,在红木家具展销市场,价格令人瞠目,但真正能反映广式传统手艺的已凤毛麟角。杨虾无奈地说,大型的机械化生产抹煞了人们对于审美细腻的辨识,“广式、苏式、京式的风格已经慢慢杂糅了”。

  张德祥有一个比喻:“家具如歌、家具如画、家具如诗。”广式家具以最为服帖中国人身体肌肤的曲线设计,塑成一尊尊最生活化的雕塑,从“西番莲”图案的首创,到今天座高变矮、座位加宽的改革,始终没有脱离人们对变化的渴求,雕刻出广东人百年生活旨趣的流变。

  源于一丝怀旧,源于上等木材的保值增值,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买回承载着儿时记忆的古典红木家具,但搬进的房子却已是落地飘窗的西式洋房。这让日渐走俏的广式家具,始终带着一丝凉意,就像重回繁华不再的西关大屋,鸡公榄的吆喝声,唤回了一些记忆,也唤回了一些失落。

  杨虾说他害怕城市,千篇一律的高楼群变幻不出城市的亲切表情,他渴望用家具———最贴近生活的雕塑,去唤醒人们对生活的亲切感。我也担心,面对加速的生活节奏与层出不穷的娱乐方式,现代人的感官在轮番刺激后变得麻木,又在麻木中重复,我们是否还能用这一块木板、一把雕刀来施展我们对生活之美的立体想象?是否还有精致细微的情感,去欣赏这一尊尊糅入了怀旧与静思的生活雕塑?


解码广式家具

  【特色】

  广式家具用料宽大,不管腿足的弯曲度有多大,一般不使用拼接做法,而喜用一木挖成,凳脚的造型一般为虎爪或狮头。造型庄重典雅,对镶嵌的大理石十分讲究,有天然的云彩、飞鸟等纹路,大理石的质地是家具档次的重要体现。装饰雕刻以西番莲纹、西洋卷草纹为主,追求线条柔婉与雕刻精工细作,有的雕刻面积高达80%以上。相比之下,苏式家具讲求清雅,一些地方使用拼接木材以节省用料。有评论说,苏式家具有文人味,广式家具有财主气,京式家具介于二者之间。

  【木作】

  无论是用料的粗细、尺度,线脚的方圆、曲直,还是榫卯的厚薄、松紧,兜料的裁割、拼缝,广式家具木工工艺都可以做到料份和线脚“一丝不差”,兜接和榫卯“一拍即合”。木工行业中流传着所谓“木不离分”的规矩,就是指木工技艺水平的高低,常常相差在分毫之间。

  【雕花】

  广式家具装饰的雕刻面积宽广而纵深,磨工精细,把浮雕、高雕、圆雕、立体雕等各种雕刻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雕刻上表现物象的立体感和前后的空间感都较强,且吸收了西方艺术瑰丽的装饰工艺,还注重镶嵌艺术的发挥,综合运用嵌木、竹、石、瓷等工艺,开创一代新风。每件高档的广式家具,就是一件精美的雕刻作品。

  【打磨】

  广式家具的制作中,有“三分做工,七分打磨”的说法。有的紫檀家具甚至是用竹片一点一点刮磨出来的。这种打磨工夫深刻入微,决不遗留半点空白,特别是那些细微、深凹之处,都能打磨得非常光滑柔润。

  【上漆】

  用纱布蘸天然大漆,按照一定手法擦涂在家具上,待漆干了以后再进行打磨,如此反复数十次,出现镜面般透明的漆层,显示出美丽的木纹和色泽。像紫檀、红木家具擦亮后,木纹清晰可鉴,表面呈现出一种柔和富丽的绸缎色泽。


  故事 广式家具不怕金融危机

  杨虾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式家具逐渐由清代达官贵人的独有,变为一般中产阶级也能享有,生意也日渐兴隆。他告诉记者,一间一百平方米的店面,每年的产值大概在300万—400万左右。

  杨虾回忆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州木雕厂鼎盛一时,大概有一千多名职工,主要生产广式家具用以出口赚外汇,每年外汇至少能赚1000万以上。改革开放以后,广州木雕厂里的能工巧匠基本上自己开店铺做生意,如今厂子只剩下30多个工人,许多自己创业的木雕艺人靠广式家具的生产制作发了财。

  尽管杨虾坦言,金融危机让自己的生意缩水了大概一半,但他一点不担心广式家具的市场问题。“现在广式家具比以前兴盛了,大家都喜欢买木制家具,主要是大家经济条件都好起来了。日本侵华的时候是低谷期,家都保不住了,谁还买家具啊?现在广东人修房子,你装修得再豪华再漂亮,没有一套红木家具,你这个家就显得没品位,不上档次,几乎成了没有文化的体现。”


  “岭南记忆”题字:林雄

  总策划:杨兴锋 王春芙

  总监制:王培楠 黄常开

  本期策划:王晓玲 姚伟新

  采访统筹:陈志 严亮

  编辑统筹:郎国华

  版式统筹:赵小星

  点评人: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导、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叶春生

  学术支持: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撰文:本报记者李培 实习生向杜春

  摄影:本报记者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