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阅读广州丨叮咚!你收到了一张越秀区“藏宝图”
发布时间:2020-05-18 13:18:09

为充分反映广州的城市概貌和务实、开放、包容的人文特点,深入开展图书馆阅读推广、城市宣传、文化交流等活动,2016423日广州图书馆启动了阅读广州——2016“广州文库”评选活动,按公众荐书、专家荐书、基础书目推荐、公众投票、专家评选审定等程序,历时一年,现已形成了《阅读广州——“广州文库”(1978-2016)入选书目》。

打开一本书,了解一座城,广州人文馆现推出“阅读广州”图书推荐栏目,定期推荐“广州文库”入选图书,以期和读者朋友们一同阅读广州。

《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

——越秀区卷

说明: 1.jpg

      【责任者】陈建华总主编,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编纂委员会编

      【出版发行】广州出版社,2008

      【索书号】K872/174/[2]11

      【馆藏点】广州图书馆广州人文馆

      【推荐理由】《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收入广州市历次文物普查成果,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墓葬、遗址、碑刻、建筑、古村落、历史街区,以及民间工艺和民间风俗等。收录文物年代下限为1949年。(曾应枫)

      《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共14卷,其中含市的总览一卷,白云山卷一卷,12个区、县级市各成一卷,每卷分上、中、下编,上编为文物史迹,中编为古村镇和历史街区,下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全面地、准确地、科学地反映全市文化遗产的方方面面及其现状,是一部关于广州市文化遗产的重要著作。(程存洁、王美怡)

【精彩内容摘要】

说明: 1.png

△越秀区文物资源分布总图

 

广州的巴黎圣母院

——石室圣心大教堂

说明: 2.jpg

说明: 3.png

 

 

圣心大教堂位于越秀区一德路旧部前56号,是我国最大的一座哥特式石构建筑,又是天主教广州教区的主教堂。因墙壁、柱子等全部用花岗岩砌筑,故俗称石室。圣心堂原占地4万多平方米(60多亩),除教堂外,还有医院、神学院及中、小学校等房舍,现尚存教堂、主教府、神父楼、苦修院及东侧的天主教女青年会所、西侧的男青年会所。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坐北朝南。东西阔35米,南北深78.67米,占地面积2754平方米。南立面高58.5米,分为3层。堂内以两排纵向束柱把空间分为中厅和侧廊,采用尖形肋骨十字拱顶,东西两侧的外墙建有飞拱和飞扶壁,凌空斜撑。整座建筑的尖形拱窗、玫瑰窗、女儿墙及室内装饰精细,束柱的柱头以变形的麦穗作装饰,束柱柱础并在一起表示坚如磐石;出水口为中国传统风格的石狮式样。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法国政府依据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借口清朝廷在教禁期间没收过天主教在广州的教堂,威胁清廷赔偿损失,强迫官府出租原两广总督行署地,兴建该教堂。该堂由法国工程师稽明章(Guillemin)按哥特式风格设计。在1863628日圣心瞻礼日正式举行奠基典礼。全部石头采凿于香港九龙,建筑工程浩大,历时25年,光绪十四年(1888)竣工。工程耗资40万金法郎。(越秀区卷P222

 

越南领导人胡志明

在这里打造了最初的革命班底

说明: 4.jpg

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位于文明路246号、248号。是两幢三层砖、木结构的楼房,面阔15米,进深9米,占地面积约为135平方米。

192412月中旬,胡志明从莫斯科到广州,次年在这里改组越南革命组织“心心社”,吸收了胡松茂、黎鸿山、黎鸿峰等人成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劳动党的前身),并举办了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

东边一幢的三楼有一厅两房,是胡志明与工作人员工作和休息的地方。西边的一幢三楼是越南青年训练班的课堂和宿舍。该班除胡志明亲自授课外,还邀请了周恩来、刘少奇、陈延年等讲课。开设的课程有共产国际的历史,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史以及工、农、青、妇运动知识。越南学员还参加广州各界群众反帝反军阀的集会和游行活动,吸取群众斗争经验。训练班共举办3期,第三期因原址不够用而迁往东皋大道仁兴街继续开办。训练班培训了范文同、黄文欢等几十名干部。学员毕业后,大部分回越南进行革命工作,小部分留在中国,后来有的还参加了广州起义和苏区的斗争。(越秀区卷P85

 

伊斯兰教创始人

穆罕默德门徒归真于此地

说明: 5.jpg

清真先贤古墓位于解放北路901号桂花岗今兰圃西邻,为广州著名伊斯兰教史迹,古称“回回坟”。相传唐开海舶,贞观二年(628)阿拉伯穆罕默德派遣宛葛素(又译苏哈白赛)前来广州,后转泉州、杭州到达长安,翌年,复循原路返抵广州后逝世,葬于此。南面墓道入口处有一石牌坊,为三间四柱冲天式,面阔5.20米。明间石额上立祥云拱月石雕,书“先贤古墓道”,额枋及两次间石额上遍刻阿拉伯文字。各柱头浮雕卷云纹饰。两侧有对联,上联为“远涉重洋莅临东土先哲毕生传圣教”,下联为“阐扬经训理通西域穆民万世仰高风”。

墓园为庭园式布局,建筑有门楼、敞口厅、礼拜殿等,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周围广植花木,墓园附近为历代知名伊斯兰教徒墓地。

墓署唐贞观三年(629)所建,墓室正面开一小门,门额上书一行阿拉伯文及“宛葛素墓”4个汉字,上悬“道通西域”木匾。墓室坐北向南,形制上圆下方,宽深约6米,外墙贴马赛克,地板砌黑白相间的小瓷砖,东西壁各有一小窗,墓壁极厚。室内筑成拱顶,作穹隆形,犹如悬钟,在室内诵经或讲话,回声响亮,故又称“响坟”。(越秀区卷P164-165

 

总理周恩来爱点乳鸽,

总理夫人邓颖超爱“锯扒”

说明: 6.jpg

太平馆位于北京路342~346号(双号)。有“广州西餐第一家”之称。创立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创办人徐老高先是在广州太平沙开业,因地取名“太平馆”,太平沙靠近永汉路(今北京路)南端,离天字码头不远,过去属广州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太平馆1926年后开设数家分店,次年在财厅前(现址)承顶了国民餐室,改为太平馆分店。太平馆以烧乳鸽、葡国鸡等菜式闻名南粵,由西餐名厨张炎、王澄专职烹饪,常使食客赞不绝口。此后,太平馆还于1936年、1944年先后在香港、美国三藩市、广州第十甫增设太平馆分店。民国时到太平馆的顾客,主要是军政界人士及银业界、医务界、知识界的名流以及有钱家庭的青年男女,也有一些外国宾客。太平馆还有几种外卖形式:一是美点定制,如19267月国民革命军在东较场举行北伐誓师,大会的1万份茶点是由太平馆制作的;二是承办宴会,如1929115日中山纪念堂落成宴会,定席份数1200多人由太平馆承办;三是经营公馆“到会酒席”,如1928年至1935年间,陈济棠公馆经常约请太平馆厨师到其公馆设宴;四是远程上门烹调,国民政府政要林森前往罗浮山参拜,跟随前往的官员甚众,被请往现场烹调的店号中餐为大三元,西餐为太平馆;19377月,蒋介石来穗,也到太平馆吃烧乳鸽,把席位全部包下,成为翌日报纸的头条新闻。

20世纪20年代,周恩来与邓颖超婚后曾应张申府之邀在太平馆用餐。建国后,周恩来总理两度光临太平馆,并建议扩建太平馆。此后太平馆经过两次扩建,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仍是广州最有影响力的西餐厅。

200012月,太平馆被列入广州第一批老字号。(越秀区卷P284

 

“近代广州第一家族”出自这里

说明: 7.jpg

许地位于北京路高第街,是潮州许氏家族在广州的聚居地。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嘉庆十五年(1810)前后,许拜庭选定高第街作为许氏家族的永久性居住地,既为商业上的方便,更是为了以“高第”之名鼓励子弟习儒入仕,光耀门楣。许拜庭13岁到盐店做童工,由于航海有术、经营有方,后成广州一大盐商。长子许祥光于道光十二年(1832)中进士,历任广西按察使、布政使,于道光二十九年率族人在高第街修祠堂,建大宅,冠名“拜亭许大夫家庙”。后来逐年扩充,成为羊城望族。由于聚族而居,则以姓氏为地名,故名许地。

两百年来,许地出过许多风云人物,尤其是在19世纪40年代起至20世纪20年代这80年间,从高第街走出的许氏族人一直活跃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如奋起组织民众抗击入侵的英军的反帝志士许祥光;在“戊戌变法”中上书光绪帝,力主维新,受到翁同龢赞赏的许应锵;在民主革命和新民主革命时期,投奔孙中山的革命党,参加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革命的许氏家族第六代崇字辈的子弟多人,最著名者有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和辛亥革命元老许崇灏;民国以来,一直以教育为终生事业,促进教育改革,桃李盈门的著名教育家、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参加“五四”运动,成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最终成为无产阶级文化运动主将鲁迅的伴侣和助手的许广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在叶挺独立团中参与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著名战役,在土地革命时期,又参加广州起义的许崇耆。因此,许地有“近代广州第一家族”之称。

许地保留了大量的民居建筑和祠堂建筑,包括:清代建筑12组(约46间),民国及解放后建筑百余间。原来的许地规模较大,布局规整,包括家庙、戏台、藏书室、集选楼、两个会客厅、轿厅、两口金鱼池,还有花园假山等。全屋五进深。古香古色,曲径通幽,连绵21宅。现在许地的文物建筑有许氏家庙、礼部尚书许应骙故居、广西布政使许祥光故居、浙江布政使许应鑅故居、鲁迅夫人许广平故居、红七军政委许卓故居等。(越秀区卷P291

越秀区是广州市最古老的中心城区,辖区内有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秦代造船遗址、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怀圣寺光塔、六榕寺花塔、光孝寺、广东咨议局旧址、国民党“一大”旧址、农讲所、广州公社旧址、中山纪念堂、五仙观、古城墙、镇海楼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让我们跟随《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越秀区卷》这份“寻宝图”,开启文化寻宝之旅踏寻历史印记。


点击 【这里】可跳转阅读电子书 

(请使用电脑阅读)


说明: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oqr0NkeVCs6IDng9yPHia6xkzR4lNYiahBogianIJ2wfrtHiaiczKFnsWFlk0R2icp2EPhYe51vQyUCfWCjO4JEBfLZg/640?wx_fmt=png声明: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于《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