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籍华侨华人影像记忆及相关文献征集公告
发布时间:2025-09-09 11:44:23

一、征集背景

粤籍华侨华人是海外华侨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清末民初起,他们怀揣梦想与希望,远渡重洋、开枝散叶。在异国他乡,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经济建设、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成为中外沟通的重要桥梁。粤籍华侨华人的影像资料与口述历史,承载着他们的迁徙轨迹、生活点滴与情感传承,不仅是个体和团体的珍贵记忆,更是研究广东移民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素材。

广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侨乡重镇,始终是联结全球华人华侨的文化纽带。为系统保护粤籍华侨历史文化遗产,构建完整的粤侨影像记忆体系广州图书馆发起粤籍华侨华人影像记忆及相关文献全球征集,旨在为后世留存珍贵的粤籍华侨华人民间历史档案搭建起全球粤籍华侨华人、研究机构、社会团体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学术界、文化界、侨务部门等多方的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助力广州打造新时代枢纽型侨都。

二、主办方:广州图书馆

三、征集范围

(一)征集主题

反映粤籍华侨华人在家庭变迁、中华文化传承、移民故事、家谱记录、重要仪式、侨乡风貌、社团活动、跨文化交流、社会贡献等方面的影像资料与影像相关文献。

1.家庭及生活影像

包括不同时期的家庭成员合影、居住环境变化等,特别是经历重大历史事件前后的家庭影像,婚丧嫁娶等家族仪式活动的影像记录。

2.海外侨社活动影像

华侨社团庆典、节日仪式、侨校教学场景相关的图片、视频、新闻纪录片、专题片。

3.历史事件与人物记录

支持中国革命、抗战、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的华侨活动影像;知名华侨实业家、科学家、艺术家的访谈、演讲及生活纪实。

4.民间记忆与文化遗产

家族迁徙口述史、侨批(银信)解读视频、侨乡民俗活动;海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影像记录。

(二)载体形式

1.影像类

传统介质:照片(纸质/胶片)、光盘、录像带、录音带、黑胶唱片、电影胶片、幻灯片;

数字资源:各种数字格式的视频、音频、照片

2.与捐赠影像相关文献

个人文书资料:家书、日记、族谱、侨批(华侨汇款信)、移民证件(护照、船票等)、海外生活账本等;

团体文献资料:侨乡地方志、社团档案(含内部资料、印刷品等)、华文报刊剪报、相关刊物等。

(三)征集对象

征集面向全球粤籍华侨华人个人群体(侨团组织、社区机构等,包括:1.国内群体:归侨家庭、侨眷、新移民家庭、侨务工作者2.海外群体:知名侨领、华人艺术家、不同代际的华侨;3.特殊群体:跨国婚姻家庭、文化传承人、侨乡非遗传承者。

四、征集方式

(一)无偿捐赠

对有意捐赠且符合入藏标准的影像资料及相关文献,与捐赠人签订授权协议并颁发收藏证书;优先邀请捐赠者参加“广州侨界记忆”口述历史访谈,记录影像资料及相关文献背后的故事。

(二)文献委托保管

文献委托保管者保留文献所有权,由广州图书馆设恒温恒湿库房代管并根据授权范围公益使用,与持有人签订委托保管及授权使用协议。

(三)数字化复制

对暂无捐赠意向但可提供复本授权的影像资料及相关文献,可提供数字化备份服务,与持有人签订授权协议并颁发感谢状。

(四)有偿征集

对稀见孤本、高价值文献评估后协商收购。

五、版权与使用

(一)所有权

捐赠文献所有权转归广州图书馆;委托保管文献权属不变。

(二)使用权

捐赠人/文献委托保管者/文献持有人签署授权书后,广州图书馆享有数字化、展览、研究及公益性传播权。

(三)成果反馈

入藏文献将收入广州图书馆华侨华人历史影像库,提供在线检索,未来应用于专题展览、纪录片制作、学术研究或公开出版物。

六、征集流程与联系方式

本征集自发布之日起长期有效。全球粤籍华侨华人可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提交相关文献的简要说明及其相关视频或照片,主办方审核后与藏主进一步洽谈入藏或授权事宜。

1文献信息在线登记方式:填写信息登记表发送至邮箱jilupian@gzlib.org.cn

2咨询电话:

陈老师 020-83836666-1067

马老师 020-83836666-1169

(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7:00,逢周三闭馆。

3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4号,广州图书馆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