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6日下午,由广州图书馆与广州修竹琴舍、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主办的古琴艺术公益讲座在广州图书馆负一层2号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岭南派”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谢东笑老师领衔修竹琴乐团,为市民们带来了一场古琴音乐与文化的盛宴!
谢东笑老师(左三)做客广州图书馆古琴艺术公益讲座
古琴,古称“琴”,中国传统文化“琴棋书画”四雅之一,历来为文人雅士誉为修身理性之器。古琴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谢老师从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讲起,谈到陶渊明、蔡邕、嵇康、苏轼等圣贤名士与古琴有着深厚的渊源。有“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士无故不撤琴瑟”之说。文人历来以琴修身,使自己得到不断完善。谢老师说也是为什么古琴艺术活动特别适合在图书馆举办的原因之一。
谢老师通过引用古代文献资料讲到关于古琴的来历传说,探知古人对古琴的理念,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将琴视为道器、法器和治世之器。
“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返其天真也。 ” ——《琴操》
“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 ——《新论·琴道》
“尧作《大章》,使五句作五弦琴,天下大和。于是景星耀于天;甘露晞于地;朱草生于郊;凤凰止于庭;嘉禾孳于苗。”——《帝王世纪》
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候。——《礼记·乐记》
源远流长之琴史
在数千年的传承中,受不同地域人文环境、语言因素、传谱、师承等影响,古琴艺术逐渐形成众多流派,岭南派古琴就是其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在岭南地区,类琴乐器的流传最晚可追溯到汉代,至南宋末年,汉室南迁至古冈州(今广东新会),中原琴脉就此融合本土风化在岭南地区生根发芽,其传习于清代蔚然成风,岭南琴派由此形成。
谢老师讲到,从出土文物来看,目前能看到最早的琴器,是战国时期的琴。到现在还能弹奏的传世琴器,是唐朝的琴。一般认为古琴的斫制技艺,发展到唐代,已经到了一个巅峰的时期。至唐代以来,有不少的帝王、文人和士大夫都喜欢古琴,于是有不少的琴器流传了了下来。
道法自然之琴器
接下来,谢老师细致地向读者们展示了古琴的形制,以实物古琴和图文相结合的方式,让读者对古琴的构造有了非常直观和详细的了解。
古琴形制(图片由主讲老师提供)
谢老师讲解古琴形制
随心见性之琴谱
谢老师着重介绍了古琴的琴谱并进行了弹奏演示。古琴专用的是文字谱和减字谱。文字谱指的是用长篇的文字来描述古琴弹奏指法,记录古琴音乐的琴谱。从存见古琴曲谱来看,目前能看到最早的一份琴谱,是传自南朝时期梁末会稽人丘明的一份琴谱,曲名叫做《碣石调·幽兰》。
文字谱(图片由主讲老师提供)
从唐代中期就出现减字谱,减字谱是用汉字的偏旁、部首、笔画和数字组合成的复合字来记录古琴弹奏指法的琴谱。
减字谱(图片由主讲老师提供)
谢老师还介绍了古琴打谱,即依据古琴古谱,按照琴师的个人理解弹奏出琴曲,并且记录成一个固定版本的过程。谢老师用“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客 不 留”这十个字来举例,在不同位置进行添加标点,造出不同意味的句子来。谢老师形象生动的举例,让读者们很容易就理解了古琴打谱的内涵。
森罗万象之琴乐
谢老师讲到可以将古琴曲分成三大类型。一类是描述自然界的事物,比如《高山流水》《阳春白雪》《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碧涧流泉》等等;一类是记录人们在生活当中的感悟的,比如《忆故人》、《渔樵问答》《鸥鹭忘机》《怀古》《山居吟》《欸乃》等等;还有一类是人们所熟知的一些历史人物和典故,比如《墨子悲丝》《孔子读易》《庄周梦蝶》《胡笳十八拍》《广陵散》。从这些标题,我们可以看出古琴音乐所涵盖的内容森罗万象。
谢东笑老师现场演奏
本次活动谢东笑老师以讲解结合弹奏,向读者介绍了“道法自然之琴器”、 “随心见性之琴谱”、 “森罗万象之琴乐”、“天人合一之琴道”等琴学内容,并以独奏、重奏、弦歌等不同演绎形式分享了经典古曲《南风畅》《高山·流水》、移植琴曲《天堂》、原创弦歌《大学之道》《诗经·卫风·木瓜》等,带领大家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古琴那神圣高雅、坦荡超逸的音乐魅力。
谢东笑老师与姚南老师合奏《高山·流水》
谢东笑老师在活动现场接受了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他表示,“岭南古琴更多融入了天道自然和人文的内容,比如岭南传曲《碧涧流泉》《玉树临风》《怀古》《鸥鹭忘机》等,这些都跟自然和人文有很密切的关系。”同时,接收采访的读者们表示,弹奏古琴,是一种茶余饭后修身养性的调剂,可以使处在社会纷扰的我们保持有一颗纯真纯净的心灵。
谢东笑老师接受媒体采访
认真聆听的读者
参与互动的读者
本次活动现场座无虚席,读者们积极和谢老师互动。从现场热烈的气氛可以看出,古琴艺术深受大家喜爱。我们希望本次讲座能够激发大家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关注。更多精彩活动请大家关注广州图书馆和广州人文馆微信公众号!
撰稿:何清华
摄影:吴梓晴
审核:陈智颖
延伸阅读推荐
1. 《广州非遗.岭南古琴艺术·谢东笑》
【责任者】 广州非遗 [ 电子资源.DVD-ROM]
【出版社】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2
【馆藏地点】广州人文馆•广州地方文献
【索书号】G127.651/DVDR27
2. 《古琴艺术理论与实践》
【责任者】谢导秀,陈是强主编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
【馆藏地点】广州图书馆社会科学图书二区
【索书号】J632/887
3. 中国古琴艺术
【责任者】朱思思著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23
【馆藏地点】广州图书馆社会科学图书二区
【索书号】J632/883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