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丨“钟鼎传家——世家的智慧”第八期:名士风度也是说话的艺术
发布时间:2022-10-06 14:06:11


谈到魏晋风度,总要提及冯友兰先生概括的四个特点:玄心、妙赏、洞见、深情。魏晋风度还包括名士们的说话艺术,他们的语言或风趣,或幽默,或引人深思,或富有哲理,这些语言对我们现代人都很有启发。

一、初次见面

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政权之时,刘琨派温峤去建康向新政权示好。温峤去拜访当时的权臣王导,初次见面,温峤以情动人,表现的慷慨激昂,把洛阳沦陷的惨烈现状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国仇家恨的悲愤之情,与王导沟通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情感基础,让王导觉得温峤是一个可以倚重的人。而后,温峤评价王导“江左自有管夷吾(管仲)”,更是让王导非常受用,成功地将两人的关系拉近。当时,王导辅佐晋元帝司马睿,王氏家族的权势只手遮天,大有篡权之嫌,而王导的追求是做一名贤臣,他很注重自己的名声。在这样的情况下,温峤将他比作管仲是深得王导所愿的,在此之后当时的人也都用管仲来比王导,有助于王导洗脱自己身上的猜忌。温峤在与王导见面之初就通过自己的说话艺术,迅速拉近二人之间的关系。

二、表达赞美

魏晋名士是怎么样做到通过赞美别人而成为千古佳句的呢?郝婧羽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与桓温有关的两件事。大将军桓温修筑了江陵城,很是壮丽,他邀请宾客和下属出了汉江渡口远望观赏城景,并让大家来评价这座城,说的好就有奖赏。大画家顾恺之应声道:“遥望层城,丹楼如霞。”远远望去高耸的江陵城就像神仙居住的地方一样漂亮,红色的城楼就像是天边的彩霞一样绚丽。桓温听了大悦,当即赏赐顾恺之两个婢女。

顾恺之借用道家意象的称赞不落俗套,而作为武将的桓温,也能很适时的夸奖别人。桓温有次听到晚辈在议论谢尚,说名气很大,大家都觉得其很有名士风流,但是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桓温便发声道:“谢仁祖企脚北窗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真人想。”当年谢尚椅在北窗下抬起一只脚弹琵琶时潇洒、忘我的状态,就像是天上的神仙一样,赞美了谢尚弹琵琶时的绝美身姿。

三、适时回怼

生活中往往不尽然是风平浪静,面对对方的诘难,魏晋名士也会进士适时回怼别人。东晋太元年间,太极殿落成,谢安打算让王献之题写匾额,以作流传后世的墨宝,知晓王献之不情愿,就试探道:“曹魏时陵云殿匾额没有题写,就被误钉了上去,皇帝就让韦诞站在高处题写,等匾额写完,头发都变白了。”王献之知道他的意图,当即回怼“魏祚所以不长”,不尊重名士,所以魏朝的国运才不长久,之后谢安便不再逼着王献之题字了。

关于回怼,魏晋名士怼的可谓又有技巧且毫不留情,但这其中的底气也是始源于其日常丰厚的积累。

四、化解危机

有的时候形势所迫,需要我们用语言来化解危机,在这个方面魏晋名士也为大家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登位之初,用蓍草占卜自己的王朝能够传到第几代,结果得到“一”。这种结果实在很晦气,司马炎瞬间不悦,而群臣也战战兢兢不敢作声。这时,侍中裴楷进言道:“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君主摇到这个卦代表着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吉兆,化解了司马炎尴尬的危机,群臣都赞叹而且佩服裴楷。

《晋书殷仲文传》载,“玄篡位入宫,其床忽陷,群下失色”。桓玄篡位之后,自称楚王,初时天下未稳,赶巧他的御座塌陷了下去,桓玄非常生气。在这时,侍中殷仲文上前说:“当由圣德渊重,厚地所以不能载。”是因为圣上的德行太过深厚,大地都承受不住而导致的,从这个角度进行解释,巧妙的化解了当时的危机。

结语

魏晋名士通过他们的语言在当时创造了一个个经典的瞬间,同时也给今人留下了值得借鉴的范例。在魏晋之时非常注重对语言艺术的锤炼,名士们从小便熟读诗书,同时积累老庄玄理方面的知识,再加上有意识的训练,才能让名门子弟在语言上达到很高的水准。所以说在魏晋名士的语言艺术的背后,也体现了家族的传承。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责任者】唐长孺著

【出版发行】北京:中华书局,1983

【载体形态】281页;21cm

【推荐理由】本书收集了唐长孺1958~1982年断断续续写成的14篇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论文,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客和部曲》《东汉末期的大姓名士》《士族的形成和升降》《士人荫族特权和士族队伍的扩大》等文章,以及8篇读史释词,探讨素族、寒士、群厉、博士等词汇,算是读史札记。论及社会阶层、人物、族姓、军事、交通、宗教信仰等问题。

【馆藏地点】广州图书馆广州人文馆•蔡鸿生藏书

【索书号】K235.07/T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