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丨诗词的美学迷宫:气(四)——“唐宋诗词粤语讲座”第四十六讲
发布时间:2022-07-30 17:35:24


 2022年6月18日,广图广州人文馆“唐宋诗词粤语讲座” 第四十六讲在广东广播电视台粤听APP上线,主讲嘉宾石牛老师继续带领读者探讨现代人学古典诗的相关话题,以“诗词的美学迷宫:气(四)”为主题,以诗词写作和赏读中的“气”为主要研究对象,发掘作为美学技艺之“气”的内涵。

(以下内容根据主讲嘉宾课件整理,仅代表其个人见解)

错过直播?

没关系,

欢迎识别上方二维码,

收听音频回顾~

 

一、《天上谣》:“扬--扬”气脉结构

天上谣

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这首诗可能大家比较陌生,我大致解释一下。首联“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这是仰望银河。值得注意的是“夜转”化静为动,“流云”不但延续动势,还增添了一种仙气氤氲的氛围,后面我们会讲到“气之动止”,将详细讨论这个问题。在这里,诗中用了寥寥四字,便将静态的星空渲染成生动的仙境,可见李贺笔法之高妙。“学水声”,则是把银河人格化了,银河非河,却学水声而河,这神来之笔,正式宣告李贺笔下的银河活过来了。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我们不必因为“桂树”而把“玉宫”坐实为坑坑洼洼的月球,也不必把“仙妾”硬关联为某人或作者自身——这样太败兴。分明就是一个如梦似幻的仙境,何必泥于区区。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可以认为这里化用了秦穆公之女弄玉的典故。传说秦穆公时有个叫萧史的人,善于吹箫,能把孔雀白鹤吸引到庭院里。秦穆公的女儿弄玉非常喜欢他,穆公就促成了这桩婚事。萧史教弄玉吹箫,若干年后,弄玉可以吹出凤凰的鸣叫声,引得凤凰来仪。秦穆公为此修筑了凤台,萧史弄玉两夫妇就住在上面,不下来了。后来夫妇两人一人乘龙一人骑凤,升天而去。这是一个唯美浪漫的故事,当然诗中也可以认为泛指。关键是李贺此诗整体来说自由浪漫,许多细节并不拘泥。对句“青凤”可以认为是与弄玉故事中的凤凰相关,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名为“桐花凤”的鸟。实在亦不必深究,此诗既以梦幻为文,我们何妨以梦幻读之。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这里的“王子”本来可以是泛指,但是因其“吹笙”,那就大概率指向了王子乔。这是一位周灵王时候的神仙中人,大体事迹有三:吹笙,作凤鸣,骑鹤而去。至于王子乔跟上联的弄玉有什么关系,历史记载中是没有关系的,王子乔的年代大约比弄玉晚了七八十年左右,也就是说,王子乔飞天的时候弄玉已经是百岁老奶奶了。至于李贺为什么要把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天知道。而作为一部神仙幻想剧,这诗确实充满浪漫气息,尤其“呼龙耕烟种瑶草”一句,时至今日网红修仙剧的导演编剧们也还跑不出这个藩篱。

以上八句,四句一换韵。前四句平声韵,后四句上声韵。整体由扬及抑,这是暗合韵部特性的。

以下“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是铺陈罗列,具体描写“仙境”的细节,然而这些景象又跟人世间的日常景象无异!这里非常有意思,景象从虚幻转到真实,笔法从纵述转为铺陈,就有一种蓄势欲来的张力。

末韵“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出句“羲和”指太阳的车夫,传说中太阳是坐车的,而羲和是司机,开的是六条龙拉的龙车。对句“海尘新生”出自《神仙传》,大意是经过许多岁月,沧海也会变成陆地。诗意至此,就有很多可能的诠释,我们可以认为“走马”讲的是现实的日出(因为龙不见了),然而去仙境走了一遭,凡间已经过去千万年了,沧海生尘矣。也可以认为诗中始终是以仙境的视角俯瞰人间。甚至我认为不必过于刻实,不必求甚解,这就是一部仙境歌剧,目眩神摇,乐完就好。

值得注意的是,后四句不再是前文那样四句一换韵,而是两句一换韵,而最终以去声韵收结。由平转去,本来就有一种崩下式的动势。而转韵愈急,无疑又加剧了这一点。最终使全诗气脉形成由缓而急的变化,又配合“扬--扬”的结构,这跟作者所表达的情调是密切贴合的。从中我们亦可知,长篇的气脉结构不过是律绝的扩展或者复沓。

二、李贺的诗作章法

同时,我还必须指出的是:李贺作诗,并非徒有佳句。他在章法上的造诣是极为深湛的,其探索成果也是非常珍贵的。我们上节课谈及的,我们在新时代对诗词艺术的开垦,我敢断言,最终必然要从李贺的实践成果中获取宝贵的营养,并且是主要是来源之一。至于前人对李贺的评价不高,这更大程度上是李贺因其愤懑郁勃而导致诗多锋锐,这些锋锐刺破了许多传统社会中一直沿袭的审美范式。

一言以蔽之,绝大部分的中国古代诗人都是同一个圈子里的人:官场中人。他们有些当了大官,有些只能混迹基层,有些甚至想当官当不上只能以隐逸自标,但是他们心心念念还是当官。这就形成了一套主流话语。而李贺,虽然他的身份还是这个圈子里的人,但是他的审美意识是经常刺穿这套主流话语的,所以有时被指为狷邪险僻。但是放在今天,情况又不一样了,今天的读书人更多元化,选择更丰富多彩,考公务员只是其中一种选择,还有很多种精彩纷呈的人生。所以李贺的诗歌实际上可能是我们突破古人藩篱的一块跳板。

三、词的气脉结构

与诗相比,词的结构可以说既复杂又简单。

1、方整结构

一方面,词大抵有两类,一类是结构上类似律绝的方整结构,如西江月、卜算子、生查子、临江仙一类。如前几节课提到的苏轼《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上下阕句数字数平仄韵脚都相同。虽然每阙中四句有三句是六字句而非唐诗常见的五七字句,但是平仄格律采用的都是双平双仄的马蹄律,与诗律如出一辙。而且每阙四句都是前两句横开张目,第三句发力,第四句应声收束,这也是作诗常见的布局。

更典型的如《生查子》:

生查子 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乍一看体裁以为是五律,看了韵脚以为是押仄声韵的五律,再看对仗平仄,以为是五古,再细看行文气脉,以为是两首五绝组诗。

即便如《临江仙》,虽然每阙五句,但是由于末二句通常作一整体,实际上表现出来的还是类似五绝的前横后纵的结构,以下我们横向对比:

滚滚长江东逝水,            银烛秋光冷画屏,

浪花淘尽英雄。              轻罗小扇扑流萤。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阶夜色凉如水,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卧看牵牛织女星。


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这首临江仙跟七绝最常见的单行格有着几乎一致的结构。

总而言之,这种类型的词特点是:A.上下阕重复,或基本一致;B.以五七字句或律句为主;C.可以分割为相对匀称的四段或者八段。此类以小令、中调为主,多半时候也可以当诗来写。实际上它们的抑扬结构完全可以参考诗的布局去处理。

2、复杂结构

另一类以长调慢词为主,往往具有极不规整的基本单元,其结构上就复杂得多,无法用作诗的办法去生搬硬套。试举例:

贺新郎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这首诗是辛弃疾写给挚友陈亮的。首韵“老大那堪说”是嗟叹岁暮,实际上当时辛弃疾的年纪不算很大,也就五十左右,却正是中年危机之时。

次韵“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是连用两典,两个典故的主角都姓陈。“元龙”是三国陈登,当年刘备、许汜一起在刘表那儿作客,论天下英雄,许汜说陈登这人性子野、不大入流。刘备问刘表:“许汜说得对不对?”刘表打马虎眼儿说:“若说许汜不对,许汜是名士;若说他对吧,陈登也是名满天下的英雄……”刘备知道刘表是个老滑头,便转回去问许汜:“你说陈登性子野,有根据吗?”许汜说:“当年动乱的时候,我经过下邳,拜会陈登。陈登不讲待客之道,也不跟我说话,自己躺在宽榻上,让我孤零零坐在下首。”刘备便斥责他说:“你许汜徒有国士之名,如今天下大乱,你不去戡乱扶危,却只顾儿女私利(求田问舍),陈登当然懒得理你。若换了是我,我就高卧百尺高楼,让你趴在地上。”在这里,辛弃疾是以陈登、刘备比之自己和陈亮。此外,“百尺楼”“求田问舍”讲的也是这个典故。

上面这个典故比较常见,后面的“孟公瓜葛”则相对生僻。主角是西汉末年的陈遵,这人也是豪气之人,他的故事挺有意思。陈遵的祖父陈遂,是汉宣帝的好友——先前我们讲过,汉宣帝就是卫子夫和太子刘据满门尽灭之后剩下的“独苗”,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宣帝作为罪臣之后,原本只能过平凡的一生,后来在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霍光和张汤儿子张贺、张安世的苦心经营下,一不小心当上了皇帝,而且是汉武帝之后西汉王朝唯一一个既掌实权、又有能力的皇帝。陈遂相识汉宣帝正是在宣帝没当皇帝,还是街头浪荡儿的时候。据史书记载,汉宣帝当年和陈遂打牌斗棋(六博和对弈),宣帝输了不少,而且没付账(另一种解释是互有胜负)。当然,这是好友间的玩闹,谁也没当真。后来宣帝当上皇帝,封陈遂当太原太守,诏书说:“让你当太原太守,官不低,俸禄也优厚,可以抵还当年的赌债了吧?”后来又提拔他当上京兆尹(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和廷尉(大致相当于最高检察院院长)。

陈遵是妥妥的官三代,而且父亲死得早,家里有背景加上自小没人管,这种背景多半能孕育出个熊孩子来。事实上陈遵确实是个太岁,有才他是真有才,通诗文,书法也很不错,带兵讨贼还打了胜仗封了个侯;荒诞也是极荒诞,不理细务,成天拉人喝酒,甚至把人家车轮给拆了,把关键的零件扔进井里,不让人家走,搞得别人家有公务在身的,要偷偷找陈遵他妈帮忙才能脱身。还有他后来担任河南太守期间,夜宿寡妇被免职,如此种种。在辛弃疾看来,陈遵这种不拘小节的豪迈作风是对他脾气的,所以他也以之相比衬自己和陈亮。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这是描述诗人与陈亮之间的情谊,描绘的景象未必就是真实,也许经过了艺术加工,但是情感是真挚的。

前二韵议论,而气息平抑,至此韵才发扬,以赋叙发力,以下“笑富贵千钧如发”,又是议论,而愈加发扬。以抑扬论,上阕前半是由抑及扬之势;以手法论,却是在连续的议论中将其间第三韵转为赋叙,个中机杼,值得玩味。

第五韵“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这里十分有趣。通例来说,《金缕曲》这一词牌,上下阙第五韵都是发力的地方,而这里竟然是比较抑制的。反而后韵“重进酒,换鸣瑟”甚至比“西窗月”一句更发扬一些。

下阕“事无两样人心别”,例为张目。这句是物是人非之意,而气韵逼厉。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这里由扬及抑,稍作顿挫,为后文发力。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是一叠。“汗血盐车”是两个典故,“汗血”是指汗血宝马;盐车出自《战国策》,是说骏马却被用作拉车运盐,比喻人才埋没。后句“千里空收骏骨”是用了千金市骨的典故,当年燕昭王欲访人才而未得,求教郭隗,郭隗就讲了个故事,是说以前有位君上用千金求购千里马,三年不得。后来有人帮他找到一匹死掉的千里马,花五百金买了马头。君上生气了,说自己要得是活马,要个死马有什么用。那人不慌不忙说,你对死马尚且能用五百金购买,别人就会相信你真心想买马。果不其然,一年不到,君上买了三匹千里马。郭隗讲了一大通,目的就是劝说燕昭王重用自己,理由是“连我郭隗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那些比我更有才的人岂不纷沓而至”。燕昭王于是拜郭隗为师,为他修筑了一座黄金台。不多久,果然招揽了大批人才。这个典故在后世诗歌中经常用到,通常“马骨”、“市骨”、“黄金台”、“金台”这些文辞都是对应这个典故的。辛弃疾在词中连用三典,就是以骏马自比,嗟叹怀才不遇。

“正目断关河路绝”,是第二叠,气息在挫顿之间递进。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是第三叠,亦是全诗最为发扬处。最、怜、死、铁这些字或沉重或深刻,发力甚大。

末韵“看试手,补天裂”,气韵稍作束敛,但仍然是比较发扬的。

以前我们讲过辛弃疾的另一首《金缕曲·甚矣吾衰矣》,在那首词中,抑扬的变化是比较贴合《金缕曲》的常规处理手法的,基本上是首韵张目,二韵稍作束敛,三韵略为发扬,四韵又一挫顿,到第五韵例为全阙最发扬处,而末韵收束。下阕复之。

四、诗词气脉的规律

词跟诗不一样,词由于自身强调音乐性的原因(即使后来成为纯粹的案头文学,但自身格式造成的音乐感依然比诗强得多),常常就其词牌本身会形成相对固化的节律。多数情况下,依照词调自身的节律来写,其实不是一种限制,反而是一种助力。只要摸准了节律,写《金缕曲》则自然有铿锵之气,写《浣溪沙》则自带轻巧别致之感。当然也不是动弹不得,像辛弃疾这首,就在《金缕曲》原有的节律上作出调整。

实际上,我们可以就此总结出一套简单的规律:

一、无论诗词,就全篇而言,必然有所谓较侧重于发扬或者较侧重于平抑的表现手段,这是全篇的一个基准。

二、个别字句的抑或者扬,以务求变化为准。单抑不扬,单扬不抑,都不是合理的写法。

三、无论作品被分成多少段,抑扬之间总是交替变化的,抑而后扬,扬而后抑,是常态。有时为了表现需要,连续几句上扬,或者连续几句抑制,造成更大的跌宕起伏,这是允许的。虽然不容易,但是写好了就能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辛弃疾此词。

四、抑扬对比并非越大越好,根据不同的体裁和题材内容,有时抑扬对比大一些,有时不那么大。抑扬越大,越容易产生情感冲击力,从而感染读者。但是抑扬过大,就会导致气脉撕裂,零散不成篇章。进退之间,需要仔细把握。

实际上,在确立上述几条原则之后,我们知道,抑扬的变化布局并不是太复杂的事情。虽然变化多,但是总的来说不外乎“变化”二字。一言以蔽之,有变化就好。进一步的,抑扬的变化能配合情感、格调的表现,则更佳。

复杂而细微之处反而是抑扬变化的程度,实际上我们并不能从抑扬的整体结构上做出更多的调整,而只能在抑扬的程度上加以酌量。凡欲发力,则先抑而后扬,个中抑得几分、扬得几分,全凭一心酌量。但凡一处可抑而未抑,不免粗简;少宜扬而尽扬,沦为叫嚣;未可抑而深抑,气息淹滞;极宜扬而未足,如坐囚笼。个中技艺,只能静下心来仔细揣摩,这是“入微”的路径。不跨越这一关,终究是粗放式写作。

 

 

延伸阅读推荐:

诗词审美

【责任者】张文勋著

ISBN7-222-04232-6

【出版发行】昆明 :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5

【载体形态】213; 1cm

【索书号】I207.2/Z355/[2]

【所在馆位置】广州人文馆•蔡鸿生藏书

【推荐理由】诗词是一种艺术,必须给人们以美感。作品蕴含的喜怒哀乐之情,俱可引起读者共鸣,使读者暂时忘却自我而扮演着作品里面的角色,沉湎在优美的艺术境界中,既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同时也获得美的享受,这就是艺术审美活动。笔者力图以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作依据,结合我国古代诗人、作家和理论家们的一些美感经验,对诗词审美中的一些特殊现象进行理论探索和介绍,以某一审美理论问题为经,以有关的诗词作品为纬,夹叙夹议,兼以鉴赏,使理论研究、作品分析和审美鉴赏融为一炉。

说明: D:\苏晓明工作\2022年\诗词讲座\推荐文献\封面\粤语讲座\诗词审美(46讲).png

唐宋词格律

【责任者】龙榆生编撰

ISBN7-5325-0497-2

【出版发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1996重印

【载体形态】203;19cm

【索书号】I207.23/L79-2

【所在馆位置】广州人文馆•姜伯勤藏书

【推荐理由】词兴起于唐代,经过五代的发展,极盛于宋代,是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词主要来源于乐府和民间文学,但和唐代的音乐繁荣分不开。由于词和音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从而产生了严格的声律和种种形式上的特点。本书是一本专讲唐宋词体制格律的书,共收唐宋词中常见的词牌一百五十余调,每一词牌都说明其产生来历和演变情况,间或指出适宜表达何种情感及其中某些特定的句法和字声,每首词格附有一首至数首唐宋词人的作品,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唐宋词的体制格律。

说明: D:\苏晓明工作\2022年\诗词讲座\推荐文献\封面\粤语讲座\唐宋词格律(46讲).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