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丨诗词的美学迷宫(八)——唐宋诗词粤语讲座第三十九讲
发布时间:2021-12-18 15:34:00

 

2021925日,广图广州人文馆“唐宋诗词粤语讲座”在广东广播电视台粤听APP以线上音频直播的方式,迎来第三十九讲。主讲嘉宾石牛老师带领读者探讨现代人学古典诗的相关话题,以“诗词的美学迷宫(八)”为主题,以诗词写作和赏读中的“气”为主要研究对象,发掘作为美学技艺之“气”的内涵。

(错过音频直播?没关系,欢迎识别上方二维码,收听音频回放!)

一、“气”难以定义

在中国古典艺术语境中,“气”是一个极其重要又极其复杂的概念。

之所以说它重要,是因为其概念之广泛简直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

难点主要在于气的定义混淆驳杂——人人都知道气,人人都讲气,却谁也说不清楚什么是气。曹丕《典论•论文》曰:“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此气指一种风格特征。又曰:“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此气亦指风格特征,但跟前者并不相同。前者是一种基于地缘的写作风格(此处甚至是含有贬义的),后者则更接近于我们上节课所讲的格调,是作者自身的写作气质,带有褒扬的意味。后文又谓:“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此气就与风格特征毫不相干,而是指诗文中某种技艺性的东西。当然,由于涉及到“清浊”这样抽象的概念,这种技艺就不会是诸如比喻、对偶之类的辞法,或者开阖、虚实之类的手段——这些都是较为具象的技艺。气,根本上是一种形而上的概念,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无法从文章中将一个叫做“气”的东西拿出来,甚至无法为之确立边界。

关于气的定义从来没有一种约定的规范。《典论•论文》如是,刘勰《文心雕龙》亦如是。其《征圣》一篇赞辞曰:“精理为文,秀气成采。”此气即指人的内在禀性;到《辨骚》篇又谓:“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此气便是一种与“辞”相对的美学技艺;到《明诗》篇“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才、气相对,气指一种情感能量;至后篇《乐府》“志感丝篁,气变金石”,气则指作者当在的一种精神动力。后两者尤其相近。而“总赵代之音,撮齐楚之气”,又与曹丕的“徐干时有齐气”同出一辙。

此外,严羽论诗法,谓“词气可颉颃,不可乖戾”,这里的气是指一种由作者格调奠基的技艺特征;至近世王国维好论“气象”,实际是指作品中作者精神世界的表观呈现。

 

二、“气”的四种指向

大体来说,气有以下几种主要的指向:

一是外在的风格,如齐楚之气、村夫子气、南人气等,这是基于地域、阶层或者其他因素形成的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美学面貌。

二是内禀的格调,如豪杰气、秀气、清气与浊气等,这是针对作者自身而言,理论上是一人一气,只是辞藻有限而作者无穷,所以往往一词多用。譬如“清气”,王孟柳韦皆可言之,但实际上四人的清气有所区别。这一点跟上述的外在风格之气有着本质的区别,需严密区分。

三是一种基于格调并由情感激发而产生的精神动量,例如壮气、高蹈之气等等,在内为“使气”“任气”,在外则形成所谓“气象”。这跟上述第二种指向又是一体两面——格调是长期作用的特质,而精神动量则是当下所在的状态,两者总是混杂难分。

四是特指一种美学技艺,并通行于几乎所有的中国古典艺术门类,所谓“潜气内转”,所谓“使气宏拔”(《西清诗话》)。而这种技艺往往又由上述第三种指向所激发,所以同样与上条纠缠不清。

以上四者既有本质上的区别,亦有紧密联系。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已表达了“神-志气-辞”的三层次结构。固然,“神”的提出非但没有厘清问题,反而使问题复杂化,但单独提出“志气-辞”即“在内为志气,发而为辞”的框架,确为千古范式。然后在《体性》篇中论“气有刚柔”,继述“八体”,这在上节课提过,实质把是气等同于格调。其后又曰:“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将内禀格调之气与精神动量之气混为一谈,可见两者关系的确难以厘清。

 

三、小结

总的来说,以气为流派风格,并非诗词写作所要讨论的内容。至于内禀格调、精神动量、美学技艺三者,其关挒处大略如《养气》篇所述。具体而言,内禀格调是相对固化的作者精神特质,精神动量则是被情感激发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此所谓“胸中有块垒”者也。

继下还有“用何种手段去表现”的问题,亦即如何把这种精神动量编录在文本中并且能让大部分读者解读出来。实际上,精神、格调、情感、志尚等等,最终必须落实到具体内容上,然后才得以编制文本。譬如人所皆知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写这首诗时,不管是何种心情、处于何种境况、有着何种背景,也不管想表达何种怀抱、何种情感,最终都落实于西下的月亮、啼叫的乌鸦、清冷的天气、江岸的枫林、江上的渔火、失眠的作者、城外的寺院、半夜的钟声这八个具体内容上。对于这八个具体内容,我们以何种辞法落实到篇章中,譬如“江岸的枫林”,我们可以说江枫,也可以说江林、枫林、枫岸、岸枫等等,具体采用哪个,此为一套技术,是关于表意和辞法的技术。但具体内容之间如何统筹,又为另一套技术。上半年谈及意之疏密,实际上就是在讲这些具体内容的疏密布局。但其间奥妙远远不止于此,还包括这些内容之间的顺逆、动止、抑扬等等。

诗文乃至一切艺术作品中,具体内容之间的运动结构,就是审美技艺之“气”。

 

延伸阅读推荐

1、《唐诗书录》

【责任者】陈伯海,朱易安编

【出版发行】济南 : 齐鲁书社, 1988

ISBN7-5333-0060-2

【载体形态】669,70:书影;20cm 

【索书号】Z88/391  

【所在馆位置】广州人文馆•刘逸生刘斯奋藏书

【推荐理由】唐诗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经过历代学者大量的研究开发,唐诗的研究已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唐诗学。它与古典文学领域里的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等交相辉映,构成我国学术园地里的景观。本书的编撰,正是从收集前人论评唐诗的资料入手,在汇总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其内在逻辑,予以条贯的编次,作出科学的解说,并逐步上升到总体性的理论概括。

2、《唐诗情怀:唐诗人生情感佳句精华》

【责任者】李小琳,李良松编著

【出版发行】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

ISBN7-5067-2693-9

【载体形态】499页;20cm         

【索书号】I222/2376        

【所在馆位置】广州人文馆•李龙潜藏书

【推荐理由】唐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传承文明、感悟人生的思想源泉。诗以咏志,唐诗中寄托了诗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无限的遐想空间。倘若能熟读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当中的启迪、震撼、感染力和对身心的陶冶,将会沁入肺腑、终身受益。本书从《全唐诗》中采录了与人生情感和身心健康有关的名言佳句4800多条,分为志向豪情、悲欢离合、怀古论今等15类进行概述,并将所采录的名言佳句按笔序编入各部分中,并注明作者和出处。全书内容丰富、涉猎面广,能基本上反映唐代诗作中的精华内容,适合广大读者阅读、鉴赏和学习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