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丨苏轼《永遇乐》《卜算子》——唐宋诗词粤语讲座第三十六讲
发布时间:2021-08-03 17:06:04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作气象恢弘,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其悼亡词代表作《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因梦见亡妻而眷念故乡,因倦于宦途而盼望归隐,将深情浑化于理趣之中;令词代表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借月夜孤鸿寓怀,意境幽旷高华,思致怨而不怒。

2021612日,广图广州人文馆“唐宋诗词粤语讲座”在广东广播电视台粤听APP以线上音频直播的方式,迎来了第三十六讲。主讲嘉宾刘斯翰老师带领读者鉴赏苏轼的两首词作《永遇乐》《卜算子》。通过逐句分析词作的写作技巧与手法,感受东坡先生的真挚情感与词风本色。

(本文根据讲座课件整理,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

 

(错过音频直播?没关系,欢迎识别上方二维码,收听音频回放!)

 

 

一、苏轼的悼亡词与结发妻子王弗

    王弗(1039-1065),苏轼之妻,眉州青神(今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人,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慧谦谨,知书达理。十六岁即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可惜天命无常,治平二年五月(1065)王弗卒,年方27。归葬于眉山苏家墓所,余一子苏迈,年仅6岁。世人皆知《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为苏轼悼念王氏之作,但不知三年后,他由密州转知徐州,又作了这首更长、更含蓄,同样深情的悼念王弗的词。

永遇乐 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燕子楼:白居易《燕子楼》诗序:“徐州故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司勋员外郎张仲素)事武宁军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馀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  紞(dan)如,击鼓声。 三鼓,三更(夜里11点至凌晨1点)。 梦云,取自宋玉《高唐赋》中,写楚王宿高唐,神女在梦中出现,说“朝为行云,暮为行雨。” 黄楼,东坡在徐州任所建。

燕子楼,为徐州五大名楼之一,唐贞元年间修建,景福年间遭焚毁,以后屡毁屡兴,今在云龙公园知春岛者,为1985年重建。

东坡于熙宁十年(1077)由密州改知徐州。二月到任,七月黄河决堤,东坡亲率军民抗洪,徐州得以保全。次年(元丰元年)作黄楼,九月落成,据苏辙介绍说:“于是在城东门筑大楼,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筑楼本意是为警戒后人对徐州水患的关注。十月,词人偶然寄宿于燕子楼,写下此词。从词中将两楼关联,可以推知它们相距不远。

词的小序,说明是由于在燕子楼梦到旧主人盼盼,感而有作。但是揣摩词意,其中寄寓并非如此简单。按照诗词小序的惯例,其中只传递了一点信息,其余都要由读者去领悟,如果序中把什么都交代清楚,岂非多余?还不止此,小序有时更会被作者用于掩饰其意图。比如在这词来看,燕子楼本已毁于唐末,东坡所宿已非盼盼之故居,古无照相术,盼盼其人,东坡亦无从想见其容貌,不知如何能够梦见?由此,我们大可怀疑小序说“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并非事实。在我想来,这不过是东坡用以隐喻他当晚梦见已故夫人王弗罢了。

我们且来欣赏作品。

词的上片,即叙述“夜宿燕子楼梦盼盼”事。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十月深秋,江南风景仍是清丽依然。白居易《燕子楼》诗,其一云:“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词的起首,即取其意而又加以引申,两相比较,东坡所作后出转精。它运用骈偶句式,又兼排比,展示秋夜燕子楼环境的幽美,恍似华严境界,典丽而清静。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写梦,却先写更鼓,写落叶,这是所谓“逆入”法:写的是梦,却先从梦醒下笔。方醒时,听见城楼上更鼓敲响,已经是半夜时分。然后又听见落叶的声响,秋天属金,故以铿然(金属声)形容;一叶,是概指秋天叶落,所谓“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然而,从形象的角度,也不妨作一片叶子观之,别有奇警的之效。梦云,取楚襄王宿高唐梦神女的故事,来比喻词人梦盼盼。

以上写做梦和梦醒,接下去,写词人醒后不复能睡,于是走出室外,在小园中漫步。注意“小园行遍”,正与前面的夜景描写互相呼应,由此可知前边写景,非无我之境,乃有我之境,“我”即是东坡自己。如此又可知,这词的起头便用了逆入之法,“紞如三鼓”已是第二次逆入。词人连续运用两次逆入,使上片叙述时空次序颠倒,节省了交代却增添了文采,寓变化于从容之中,古人云:“喜汝文无一笔平”,东坡之谓也。以下数句是勾勒一笔,而“茫茫”、“重寻”与“行遍”,又渲染了词人梦醒后如有所失的惆怅之情。

上片记梦,并未点破其内涵。下片抒怀,始向读者透露个中消息。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本来要说燕子楼梦盼盼的感想,却先来一个“天涯倦客”思念故乡,企盼归隐山中的心事表白。这是运用“断续”法:断,是乍看似乎与上文了不相干,意脉被截断了;续,是如果细按全篇,其实有潜在的关联,意脉未断。梦盼盼与望故园,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这当然不是词人的粗率。如果我们明白东坡将盼盼比喻夫人王弗,把梦王弗说成梦盼盼,望故园之“截断”就好解释了。王弗在汴京去世,归葬眉山苏家墓园,所以词人有“望断故园心眼”的寄慨。无疑,词人在此并不仅止于悼念亡妻而已,也包括了对故乡的怀想。因梦见亡妻而眷念故乡,因倦于宦途而盼望归隐,这乃是本词要表达的真正意涵。

由此可知,“燕子楼空”几句,表面上写的是宿燕子楼梦盼盼,底下则有多层意思。据我看,这几句共有四层意思:一、咏史(盼盼其人本事),二、悼亡,三、思乡,四、高隐。因此,词人对此是颇为得意的,据《高斋诗话》载:东坡尝讥秦观“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词费云:“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观问公近作,答云:“亦有一词说楼上事。”乃举“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晁无咎在座评论:“只三句便说尽张建封事。”以我看来,晁无咎也并未能洞悉东坡在这几句包藏的用意呢。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古,指张氏与盼盼之事,前尘往迹,自然如梦。今,指词人梦亡妻之事,王氏去世已经十数年,思之亦同一梦。然而这个“梦”又从词人的梦生发而来。于是他叹息道:“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旧欢,兼指张氏与盼盼和词人与妻子的款款深情。新怨,直指词人梦亡妻醒来后的怅惘。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黄楼,为词人主持修筑,略同于张尚书之建筑燕子楼。当下,词人夜宿燕子楼而“梦盼盼”,他年,又将会是谁夜宿黄楼而怀念我?人生如在客途,各怀旧欢新怨,明知一切事物都将随时光流逝,但人却无法摆脱感情的羁绊,这真是令人为之扼腕“浩叹”的啊!

早三年(1075),苏轼在密州,正逢王弗逝世十周年,他曾经挥笔写下著名的悼亡之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两首词,同一主题,而一朴素一典丽,各臻妙境。此词将深情浑化于理趣之中,似更见东坡词风的本色。余尝为评曰:上片全是写景,下片全是写情,一具体而微,一浩大无垠,而读之不觉不称,以坡翁才力气度足以牢笼故也。梦云二字具眼。记梦盼盼,而阑入怀乡,而提升至今古,至后世,何境界之大如此!

二、《卜算子》与比兴的运用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定慧院,佛寺,在黄冈县东南,靠近江边,别饶野趣。东坡初到黄州,即寓居于此。 幽人,本《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原指幽囚之人,东坡用指自己被贬之身份。又东坡在黄州上文潞公书云:“到黄无所用心,辄复覃思于《易》《论语》,端居深念,若有所得。” 寂寞句,又作“枫落吴江冷”者,实误。《唐才子传》载本为崔信明句,置此于词,时令、地点均不合。

据年表,神宗元丰六年(1080)苏轼被贬黄州,二月到任所,其初借住于定慧院。词即当时所作,其中表达了经过乌台诗案那场浩劫之后,词人的满腹牢骚。陈鹄《耆旧续闻》称:

鲁直跋东坡道人黄州所作《卜算子》词云:“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

这个最早的评语,然而却是语焉不详。何谓“语意高妙”?何谓“似非吃烟火食人语”?岂不是古人所谓“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么?鲖阳居士《复雅歌词》也算现在可见较早的评语,他说:

缺月,刺明微也。漏断,暗时也。幽人,不得志也。独往来,无助也。惊鸿,贤人不安也。回头,爱君不忘也。无人省,君不察也。拣尽寒枝不肯栖,不偷安于高位也。寂寞吴江,非所安也。此词与考槃诗极相似。

这就把词中颇近乎屈原《离骚》的词意和盘托出了。黄庭坚是苏轼同时人,且同遭诗案之祸,他当然明白苏轼在词中的寄寓。之所以含胡其辞,正是不便明言,也不敢明言之故。鲖阳居士是南宋人,既已远离了那件冤案的阴影,自然不妨有话直说了。当然,他的说法丝丝紧扣,解得过于拘泥,也许并非全合苏轼的本意。不过,大体上则是不错的。

    现在我们来谈谈这词,总的来说,词人运用的手法不外乎比兴两端。比,比喻也。苏轼在词中用孤雁比喻自己。兴,兴叹也,写人写雁,都是为了“感发兴起”。由于用比兴,词人的思路时时在人与雁两者之间跳跃,使营造的意境迷离怳恍,直至不可以痕迹求。后人因此遂有如下说法:

东坡卜算子词。言“其属意盖为王氏女子也,读者不能解。”别是一说。词多无题,任人索解,正所谓“作者何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者也。(吴曾《能改斋词话》)

明乎此,我们以下的剖析也只是一种领悟,仅供读者参考而已。先看上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可以想象,词人初到异地,家属未能相随,孤身一人,无亲无故,况且又经大难,几死之余?他夜静不眠,起而漫步于荒江野岭之间,四下无人,甚至连单调的漏声也归于沉默。他偶然仰起头来,见到一弯残月,悬挂在叶子稀疏的桐树梢上。一只离群雁儿,模糊的影子,在月光里展露着翅膀……注意,年表载苏轼二至五月在寺,可知这词描写的是春天的风物:春天的缺月,春天的疏桐,雁也是春天的栖雁。它由南往北去,而词人则是由北而南,被流放到此。从景物的描写中,读者已经可以约略感受到词人的抑郁心情和无奈慨叹,而这便是比兴的作用。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下片仍然接着说。

孤雁忽然发出一声长唳,把沉思中的词人吓了一跳。他惊醒过来,回头望去,不觉微微摇头叹息。他想,在寂寞的征途中,雁儿一定对离群感到悲伤,可是,有谁能够理解它呢?在这漫漫长夜,它却不肯拣一根枝头,宁可歇息在冷冰冰的无人的沙滩。

词人顾雁自怜,非常巧妙地通过对雁的怜悯,抒发了如下的感慨:经过那一番惊吓,如今回顾当日,自己批评变法,原是怀抱着一片为国为民的热诚,却被诬为祸国殃民!满朝文武竟没有人出来说句公道话。唉,我岂不就象这孤雁,连那个象样点的职位(“寒枝,比喻冷官)都不会好好呆着(“不肯棲”,兼有不愿沉默之意),宁可跑到这荒凉冷落的沙洲!

把写实、比喻、象征融会贯通,便写成了这首意境幽旷高华,思致怨而不怒,情怀曲折沉郁的佳作。作为东坡令词的代表作之一,确实当之无愧。

 

延伸阅读推荐:

诗词曲格律

说明: D:\苏晓明工作\2021年\名人专藏图书推荐\粤语讲座推荐\图书封面(粤语)\诗词曲格律.png

【责任者】陈锋编
【ISBN】10093-282
【出版发行】哈尔滨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1
【载体形态】183页 ; 19cm
【索书号】I207.209/C44
【所在馆位置】广州人文馆•刘逸生刘斯奋藏书
【推荐理由】古典诗歌是我国珍贵文学遗产的一部分。我国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运用新的表现方法,创造新的体式,留下许多优秀的作品。古典诗歌包括诗、词、曲三种体裁,本书选录古代著名作品,介绍这三种体裁格律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初学者了解这些诗歌形式的特点,更好地欣赏这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力量和文学修养。


唐宋词鉴赏集

说明: D:\苏晓明工作\2021年\名人专藏图书推荐\粤语讲座推荐\图书封面(粤语)\唐宋词鉴赏集(36讲).jpg

【责任者】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
【出版发行】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载体形态】486页 ; 21cm
【索书号】I207.23/R23  
【所在馆位置】广州人文馆•刘逸生刘斯奋藏书
【推荐理由】本书为《中国古典文学鉴赏丛刊》之一,收录唐宋词鉴赏文章107篇,其编排以《唐五代词》和《全宋词》两书的顺序为顺序。为总结艺术经验,提供艺术借鉴,本书收录的词作不拘于名家名篇,而是深入浅出探讨词意,对作品的意境、结构、技法、修辞、风格等艺术特点,突出重点,深入分析,有助于提高艺术鉴赏和艺术借鉴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文艺鉴赏的理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