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丨唐宋诗词粤语系列讲座第十五讲:张九龄艺术观点的代表诗作
发布时间:2019-05-21 16:47:37

张九龄藻思翩翩,上追汉魏而下启盛唐。其文如其为人,如月之朗, 如兰之贞。您心中可能会有疑问,为何大唐名相能够同时以诗文流芳呢?2019511日下午,由周克光老师主讲的唐宋诗词粤语讲座第十五讲在广州人文馆中堂交流区举行。本次讲座围绕《望月怀远》与《题画山水障》两首诗作展开,在云淡莺飞的初夏,周老师带领您领阅张九龄的艺术观点与人格魅力。

 

1:周克光老师开讲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这是公认的,但怀念的对象到底是谁。在喻守真的《唐诗三百首详释》对于作者作意这样说:“这是一首写景兼抒情的诗,意在抒写想念远人的幽情。所谓远人,或指好友,或指恋人,不能指定。”我这里想提出另一个想法,合理否?下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唐诗鉴赏辞典中,学者沈熙乾这样说:“起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我十分赞同他的看法,此句确实给人一种笔轻气厚,举鼎若毫的感觉。他把起句“海上生明月”的雄浑阔大意境,与其他千古佳句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明月照积雪”,谢眺“大江流日夜”以及张九龄另一句名句“孤鸿海上来”比并。但我觉得此句与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更有异曲同工之妙。李白句给人一种高远的感觉,“海上生明月”则给人一种宏阔的感觉。一高远、一宏阔,为什么我把两句并列看待呢?因为两者有着雄浑的交响乐演奏时石破天惊的艺术表现效果。交响乐准备演奏时,台上台下一片寂静黑暗,指挥也如雕像一般静穆。突然指挥手中的指挥棒闪电一般划过,蓦地强音一声,又遏然止住,跟着射灯齐亮直聚演出台,一片光明,乐声振起,这就是“生”、“出”的效果。李白的效果是,一出,天上的云海齐亮、连绵的冰峰上下争耀。张九龄也是月生前海水天色一片暗色,一生,月涌潮兴,光波起伏,天宇海面交相辉映,海宏阔的轮廓顿显。所以我认为张九龄此诗首句与李白诗句艺术表现和艺术效果最为神似。“天涯共此时”沈先生将其与前代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世苏轼《水调歌头》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相比,认为是“相体裁衣,各极其妙”。我觉得话固然不错,但“天涯共此时”别有独特的佳处,一是千里是概念语,天涯是形象语,二句涯与一句海句意构得特紧密,形成二句间自然有机的联系。至此,题目望月怀远二意已扣题点出。其自然着笔,高华大气,上下句呼应,特高妙。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联明因“天涯共此时”作具体描述,同时从暗笔隐扣首句望月句意。情人因遥隔一方,与迷漫的夜色,生起无限的愁绪,这里怨字作别离与哀怨二重意思解。因别离的失落感整个晚上相思不已,彻夜未眠,对月发呆。遥、夜、竟夕、起均暗寓对月情景,人月关系。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灭烛可作两重解释,怜,作爱、珍惜,一种愿望的追求,把烛光吹灭,让月光更明亮地洒满天地和我的一身。也可作因为爱对满月的光明,盼望情人之间的情怀与月光一般月满光明,不舍得放弃一寸光阴,故夜久烛灭,还是痴痴地坐在那里对着月光,之所以有一解,下连盈手;之所以有二解,上接竟夕,故两意俱全。觉露滋已觉秋天晓露寒冷侵身,加了一件衣服还是舍不得离开在庭院对月的环境,比“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的主人公还要痴顽。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虽然喻守真和沈熙乾均认为不堪句用了陆机拟《明月何皎皎》诗“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的典故。但我认为这句是用了陶弘景诗的典故“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手自怡,不堪持赠君。”的典故。我不否认陆机诗与月关系更密切,一般应是更贴切的。但上文怜光满,因此盈手赠应为独立意,而不应不堪盈手为节点。故可理解为明用陆机典,暗用陶弘景典,不堪持赠。陶弘景曾短期历齐高帝诸王侍读。梁武帝即位,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咨请,时人谓之山中宰相。张九龄的经历,曾任宰相。虽陶弘景之称山中宰相,是不肯出仕,张解相位,是一种无奈,但治国安邦,察微见著,有类陶的才华,山中,亦可作去阙解释。故我认为此诗为去国怀忧,慻怀君国的赤诚情怀而借芳草美人自况之作。

 

       2:读者现场朗诵

 

题画山水障

(唐)张九龄

心累犹不尽,果为物外牵。偶因耳目好,

复假丹青妍。 尝抱野间意,而迫区中缘。

尘事固已矣,秉意终不迁。 良工适我愿,

妙墨挥岩泉。变化合群有,高深侔自然。

置陈北堂上,仿像南山前。静无户庭出,

行已兹地偏。 萱草忧可树,合欢忿益蠲。

所因本微物,况乃凭幽筌。 言象会自泯,

意色聊自宣。对玩有佳趣,使我心渺绵。

赏析:

这首诗,从表面看,好像只是一幅题画诗,但除“良工适我愿”一句似是为他人所作的以外,似都是张九龄自己主观情态为主,故我们可以作为唐诗气象取胜的构建美学理论来解读。也是张九龄诗歌能管领唐诗以意象表现为宗旨,以气象制胜的艺术观的自我剖析。我准备先以句意表象去解释这首诗,然后从艺术理论的实质内容角度作本质性解释内容所指。

心累犹不尽,果为物外牵。偶因耳目好,复假丹青妍。”心累,心中种种牵系造成的负累始终释放不下来,结果变成追求一种名利以外的东西,想超脱尘世以外的一种境界。偶然因为视听的喜好,又假借画中的妍妙境界来抒展自己追求高远幽逸的情怀。

尝抱野间意,而迫区中缘。尘事固已矣,秉意终不迁。”我曾经追求的是处于山野间的一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却偏偏为尘世间的俗情所拘系束缚。尘世俗事的羁绊既成事实只好算了,而我秉持最初的追求至今也没有改变。

良工适我愿,妙墨挥岩泉。变化合群有,高深侔自然。”画技精深的画工使我一向的愿望终于得到满足,用高妙的笔墨挥洒出山岩泉瀑。群有,佛教语。李善解释为,谓有色无色,有想无想,以其不一,故曰群有。指众生或万物,于中变化符合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亦指变化穷奇,集合了天地人所有的一切。于中高深的造诣,可等同于自然的一切变化和丰富性。

3:读者记录电子笔记

 

 

置陈北堂上,仿像南山前。静无户庭出,行已兹地偏。”北堂,按正常应指与正堂相对的房子,指深居里边的房子。但北堂,原意指母亲的居室。语出《诗 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背,北堂也。”怎么才能找到萱草,要把它种在背那里,即北堂前边。而下文又有“萱草忧可树”,应确实应指母亲的房间无疑,置陈北堂上,把好画挂正在母亲的房间应无问题,但仿像南山前明明是在欣赏画幅。我们小时候也算受大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房间非父母的召唤是不能随便进入的,所从我是在存疑的情况下仍你张九龄把这高妙的画安置在母亲的房间里。欣赏想象之馀,就像前朝隐居在南山下的陶渊明一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满带野间的趣致,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最神妙的是,我还静静地坐在北堂里,没有出门,也没有穿过前院,精神仿佛已经到达了这个远离烦嚣远离尘俗,如到了山野间适宜隐居的地方,真个达到了神游画境,即达到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精伸效果。

萱草忧可树,合欢忿亦蠲。所因本微物,况乃凭幽筌”。萱草,古人以为萱草可以使人忘忧,故又称忘忧草。汉朝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意思是,由于愁绪太浓太重,即使对着使人忘忧的宣草,还是开解不了心中的烦愁,我只有弹起鸣琴来宣泄心中的伤感,但越弹心中却只觉得无以复加的伤感。合欢,植物名,同凤凰木的羽状复叶十分相似,它夜间小叶像含羞草被触动对合起来一样,故也称夜合花(与广东另一种夜合花不同),开放时雄蕊成束,由白色过渡到浅红色,所以又叫马缨花。古人以之赠人,认为能去嫌合好。三国魏嵇康《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晋崔豹《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每风来,辄身相解,了不相牵缀,树之阶庭,使人不忿,嵇康种之舍前。”蠲,解除,如果有忧愁,你就可以于中栽种萱草;如果想解除人际间心中的忿恨,可以送给人家合欢花。“所因本微物”所借助的只是非常细小的东西。“况乃凭幽筌”,何况你凭借的是可以捕捉到幽玄微妙的特殊的蹄筌呢?幽玄微妙,引伸为无所不能的

言象会自泯,意色聊自宣,对玩有佳趣,使我心渺绵。”象,形象的缩写。《周易系辞》:“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见读现,显现。在天宇,日月星辰变化构成的现象,在地上山川草木沧海桑田,构成形状,可触可摸可见可感之形,合成宇宙间静态动态的变化规律。

言象,《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两句意思是,字句,往往写不尽语言的全部意思,直接用语言说话,不可能说尽自己思维的全部内涵,但我们说话如果借助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形象和变化状态来表达,就能够包涵了自己全部()的意思。意色,就是神情,神色。通过形象传递的神色,人的意念就能够轻易地源源不断地宣泄、流传出来。

对着画幅的形象,细细地品味,慢慢地感悟出其中的高雅的情调,使我的心如生出两翼,飞翔在悠远不尽的天地之间。

下边,我们再改变一个角度,把张九龄赏画的表象下,按照他“言象会自泯,意色聊自宣”的品味过程,参究一下其对艺术的综合理解,从而认识到精品诗词为何是以意境表现为最高境界,这一表现的境界为什么是无限境界。从而使我们领会到由他管领的唐诗艺术本质正脉,沿着这条正脉走,我们才能最有效地完成这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当前诗词复兴大潮正式到来,最近的政协会议习主席再三强调要出精品,拿精品奉献给人民。思想内容有利于国家民族团结向上,有时代意识;艺术内容有艺术高度,诗词要以小小许胜多多许,涵容量大,耐得品味,这就是诗词的精品。

 

4:读者分享感想

 

 

开头四句象外的内涵。情溢。自己因为国家兴衰事由,邪正力量较量的牵挂,一直放不下心来,感慨不已,偶尔感觉眼目尚明,听觉尚聪(眼目也可单释为眼光,以全体代个别),再假图画所涵容的高远境界,来寄托自已高远幽逸的情怀。这就是情溢。这是一切文学形式作品的通性要求。

“尝抱”四句。有我。包括经历与责任感。野间意,天人合一的追求,即世间正气、天地大道的追求。区中缘,暗指君臣间风云际遇,曾为强国安民做出了应有贡献,应因知事不可违而直言极谏。缘和迫。为什么我把迫和缘不作一意解而作前后两意解,后两句的制约,特别是秉、终、不迁,尘事固已矣。两句情态不是顺理成章,而是一种相抵的抗争,这就在艺术创作对象融入了个人经历的一切,事纵不可逆转,行道之志不移。无我诗词就无灵魂,故诗必须有我。诗话有“无我之境比有我之境高”之说,我这里是否说错了呢?实际内容都一样,我说的是质,诗话说的是象,是直接站出来直接表白。但从质的角度说,必须有我。“良工”全诗仅良工二字出现诗人以外之意,而适我愿,即时归复主观感情。妙墨挥岩泉,什么才是挥岩泉的妙墨呢?能够“变化合群有,高深侔自然”。这两句的内涵,我们可以从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去理解:“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大家理解了《文心雕龙》这段话,妙墨之妙就好理解了。“物沿耳目”,上文“偶因耳目好”可知“耳目”二字张九龄不是随便下的,那么,“復假丹有妍”就有“假丹青之妍”和“假丹青而妍”二解了,而上文已表明“耳目好”是主因,“而妍”解就佔了上风了。妙的支撑是“变化合群有,高深侔自然”就是从“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神与物游”,故得“变化合群有”。“志气统其关键”,故“高深侔自然”,注意侔字,齐、比义。这就是说,好诗必须用主观人格精神陶镕万物,以物象出之。

因神与志气,下引四句,突出主观人格。如“南山”、“地偏”单出,主观意志还不明显,可理解为一般用典,但四句里重出,主观意志就明晰了。

既然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追求天地间一种永恒之道,微物也可解忧蠲忿,何况自己追求的是笼罩天地间一切物象规律的人格与

思维呢!指的是人格与诗格同时要“吾养吾浩然之气”,才能表现出天地间的大道。因微见著,包纳幽玄,纳宇宙于方寸之间。

最后四句,从言象进而把色汇入意,注意“聊”字,色内有意方宜立世传人,使人细品得无尽藏,心翔天地之间得深远无限境界。既有佳趣,又达到渺绵的高远境界。

以此诗象外之神,我们可以系统地理解唐诗以意象表现为宗旨,以气象制胜的艺术观,理解唐诗为什么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最高峰,从而写出无愧于我们的时代的伟大作品来。

周老师这次的讲座一如既往的精彩、让人着迷。通过老师的讲解带领着读者们走进当时的春江美丽的夜景、感受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情怀。

讲座采用的方式仍是现场讲授与网络直播同步进行共有近60名现场观众和13000名网络听众参与其中。许多读者在讲座结束后仍意犹未尽,纷纷留下继续与老师探讨诗文并报名下期讲座。

 

 

[下期预告]

第十六讲:诗词读写析要——诗词中的文学形象(上)         

            杜甫《赠花卿》

            李白《玉阶怨》

            曾拓《枕上》

时间:2019608日(周六)下午230-400          

地点:广州图书馆北9楼广州人文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