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丨广州人文馆刘斯翰先生诗词系列讲座第八讲:苏轼《定风波》、《青玉案》、《木兰花令》
发布时间:2014-10-29 17:07:08

     1019日下午230,刘斯翰先生诗词系列讲座在广州人文馆中庭读者互动区开讲。本期讲题为苏轼《定风波》、《青玉案》、《木兰花令》。

     《定风波》为元丰五年(1082)作,即苏轼被贬黄州后第三年。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宠辱不惊、胜败两忘、旷达潇洒的境界,是一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是一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宁静超然的大彻大悟。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青玉案》,此当是元祐六年(1091)春东坡在杭州时作,是一首凭想象写就的夏日乘凉词。上片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系念之情。下片使用虚笔,以王维 画赞美吴中山水,抒发自己欲归不得的惜惋,间接地表现他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笔致极委婉清丽,令人爱不忍释。

      《木兰花令》,该词是公元1091年(元祐六年)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全词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意境幽深,意绪凄婉,抒发了作者由悲秋而怀人伤逝的深沉思绪,读来令人一咏三叹,感慨不已。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全词委婉深沉,清丽凄恻,情深意长,表达了对恩师的怀念之情。

     活动结束后,许多听众仍留在现场与主讲嘉宾继续交流。本期系列讲座吸引了广大诗词爱好者预约报名,约60位听众听取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