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对广州实施了长达十四个月的狂轰滥炸。除军事目标外,日军还对铁路、学校、工厂、医院、住宅等民用设施进行野蛮轰炸,夺走了无数生命,摧毁了无数家园,对广州造成巨大破坏。面对日军的空中大屠杀,广州军民展开了英勇顽强的反空袭斗争。11月10日下午,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广州图书馆主办,广州通史系列讲座第十四期“抗战初期日军对广州的轰炸与广州军民的反轰炸”在广州图书馆北九层广州人文馆举办,主讲嘉宾是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柯伟明。柯教授从广州被轰炸前的社会经济状况、日军对广州的轰炸、广州军民的反轰炸斗争三个方面,详实讲述了那段惨烈的抗日斗争历史情况,时刻提醒着每一个中国人应当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图1.柯伟明副教授在人文馆开讲
一、 广州被轰炸前的社会经济状况
广州是华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在抗战全面爆发,也就是卢沟桥事变之后,华北、华中、华东大片国土迅速沦陷,华南成为中国与国际交通运输的唯一通道。包括战略物资在内的许多重要物资,都是通过港澳与广州之间的通道源源不断地运入。日军发动的“重庆大轰炸”是从1938年开始。而从1937年8月31日直到广州沦陷,日军对广州的军民设施,尤其对铁路等对外交通线,总共实施了长达十四个月的野蛮轰炸。抗战初期,广州遭受日军轰炸的残酷程度不逊于“重庆大轰炸”,而广州军民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反轰炸斗争。
图2.30年代广州市貌(来源:《广州百年图录》)
《广州百年图录》收有两幅照片,比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大轰炸前广州的市政建设、交通、工商业和市民生活等方面情况。从照片可以看出,在被轰炸之前,广州的市政面貌整洁有序,市内高楼林立,珠江上船只往来如梭。广州不仅有便利的市内交通,与周边地区还有便捷的珠江水路,陆上也大量修建公路交通,铁路交通主要是广州到香港的广九铁路、到武汉的粤汉铁路,是连通沿海至内陆的干线。此外,天河、白云机场支撑的航空交通也发展起来,近代交通系统立体完备。
工业方面,除上海是中国的工业中心外,当时国内还有广州、天津、武汉等城市工业发达,而广州的工业长时间排在全国第二。广州工业的兴盛,与这一时期一批省营企业发展密切相关。地方军阀陈济棠等通过省政府,在西村工业区一带投资创办了糖厂、火柴厂、水泥厂等,经营势头良好。此外,广东的民族资本主义带动的民营经济,在30年代也得到极大发展。以省营造纸厂为例,其技术、设备非常先进,是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瑞典订购回来,但是这些机器设备不仅在轰炸中受损,广州沦陷之后还被日本人将残留部分拆运至北海道,重建了一个纸厂。尽管抗战胜利后追讨回来,但损失极为惨重。
图3.30年代广州繁荣的商品贸易(来源:《广州百年图录》)
广州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商贸中心,明清两代还是对外贸易中心。特别是清政府实施“一口通商”政策,使得十三行经营的中西贸易十分繁荣。鸦片战争后沿海各通商口岸逐渐开放,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心北移至上海,但广州的外贸仍然非常兴盛。照片中众多船只、无数的码头工人,反映出当时广州内外贸易的繁荣。
广州的近代文化教育方面在30年代非常发达,拥有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等一批全国知名高校,5万多学生。还有各类中小学一百多家,学生数万。而日本的野蛮轰炸对广州的教育造成了极大破坏。
在市民生活方面。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前,广州社会经济繁荣、市民生活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有数据显示,1934-1935年间,广州物价指数平均比1926年下降22.7%,而在1928-1936年间,广州人口年增长6.3%。到1933年,广州已是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总之,在日本轰炸之前,在地方军阀陈济棠等人治下,广州的经济、文化、教育、市政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呈现出的是欣欣向荣的势头。
图4.读者认真聆听柯老师的精彩讲解
二、日本对广州的轰炸
日本对广州的轰炸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7年8月31日-10月11日。8月31日,日军派出6架飞机从上川岛和下川岛附近的航空母舰上起飞,首次进袭广州。日机在白云机场上空投下大量炸弹,企图破坏国民政府空军基地。这一阶段日机轰炸重点为广州市区。
第二阶段,1937年10月12日-38年1月31日。由于港澳不受封锁,广九铁路成为省港唯一的交通要道,抗战物资由香港经广九铁路运至广州,再经粤汉铁路运入内地。日本侵略者对此难以容忍,将轰炸重点转为摧毁广州的交通线。包括粤汉、广九、广三铁路,都被作为轰炸的重点。《粤海关过线事件传闻录》对于日军对广州周边铁路轰炸,出动飞机次数、铁路损毁情况等都有较为细致的记录。
表1.1937年10月19日-1937年10月25日,日军轰炸广州铁路的相关数据(柯老师绘制)
第三阶段,1938年2月3日-5月26日。在周边铁路基本被炸毁、对外交通瘫痪后,日军又将重点放到广州的市区,轰炸次数也明显增加。只要天气条件许可,日军轰炸机每天都来,据统计最多一天达93架。在这个阶段,日军不仅轰炸军事设施,对大学、中学、书院、寺庙等文化机构,也违反国际法进行轰炸。对学校、民宅、商业区,也进行无差别轰炸,特别是对工业企业。如4月10号遭到轰炸的大利工厂,是一个工人密集的制衣企业,轰炸造成了102人死亡,以及大量重伤致残者。日军轰炸结束后,很多外国领事到大利工厂视察,对日军轰炸一致表示谴责。广东火柴厂因存有硫磺等易燃易爆物品,遭到轰炸后燃起大火,死伤无数。广东省档案馆存有大量反映这些史实的资料和图片。
图5.日军轰炸广州公路交通
第四阶段,1938年的5月28日-广州沦陷。这一阶段日军对广州的轰炸,规模比此前更大,不仅出动的飞机更多、投弹数量更大、持续的时间更长,每天轰炸的持续的时间也更长。
▲图6:广东省营市头糖厂关于该厂被敌机轰炸损害情形及处理经过给省营工业管理处的呈文
在第四阶段,有几次大规模轰炸:
5月28至30日,轰炸非常的密集,最多时有50多架飞机持续投弹。
6月3至10日,每天都有密集轰炸。3日有14架轰炸机造成100余人死伤;4日炸毁大量民房、商铺,和3000余人伤亡;6日又造成2000余人伤亡。日军轰炸没有固定目标,随意投掷炸弹,造成大量平民伤亡。黄华路黄华塔村民死亡100余人,整个村基本上被炸毁,所谓“血泪洒黄华”,是我们需要铭记的历史。
7月11至17日,市区多处遭到轰炸,死伤惨重。
8月8至9日,短短的两天,多处遇袭。其中法国天主教堂,许多平民在听到防空的警报时前往避难,被炸后死亡61人、伤260人。另如医院、祠堂、寺庙、学校,凡是市民认为可保安全的地方,日军照炸不误。当时美、英、法等国对日军这些严重违反国际法的举动,除了谴责,毫无实际行动。
表2. 1938年7月12日广州市区被日军轰炸情况表(柯老师绘)
三、广州军民的反轰炸斗争
1.防空机构的设立和防空网络的构建
包括构建高射炮网络;构筑防空壕穴;实行灯火管制等。
▲图7:广东省营工业管理处关于搭盖防空竹棚及增拨高射炮队等情给市头糖厂的指令
2.空军和地面部队的反轰炸作战
中国军队在广州上空首次对日空战:1937年8月31日,日军飞机首次轰炸广州。中国飞行员从天河机场起飞迎战。黄绍濂、邓从凯各击落日军飞机1架,4架日机逃窜。
3.全面动员,成立广东民众御侮救亡大会
广东民众御侮救亡大会成立于1937年7月17日,它是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的第一个救亡运动总指挥部,负责御侮救亡的宣传、调查、筹募、防护及战时一切服务等事项。
4.人口疏散及防空宣传
广州的国民政府组织城市人口和物资疏散,广州老弱市民及公务员眷属限期疏散,以及广东省市政府撤离等。此外,还成立了广东省救护委员会直属救护队。
5.工厂学校内迁
关于工厂内迁,1938年国民政府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内迁省营工厂,并劝令民营工厂迁离。但至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大部分工厂未及迁移,广州工业遭受严重损失。
关于学校内迁,有三条线路:第一条线路:进入粤北山区或粤西、粤西南山区;第二条线路进入广西、云南;第三条线路南下香港避难,香港沦陷后迁往广东内陆。广州师生通过“内迁”参与抗日斗争,学校内迁使得广州近代教育事业不至于完全毁于敌手,为抗战保存和培养了人才。
表3:抗战时期广州部分学校内迁情况(柯老师绘)
6.声讨日军,惩治汉奸。
1937年10月15日,10多位来自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勷勤大学、国民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的教授举行谈话会,决定联名致电欧美文化界,揭露日军在中国的残暴行径,请欧美文化界主持正义,予侵略者以严厉的制裁,总共有81名教授联合签名该电。
此外,中国军队还组织了缉拿和严惩汉奸的行动,如广州宪兵司令部少校督察长冯湛泉就称:“广东宪兵司令部各队在全市各区共逮捕施放火箭嫌疑犯达700余人之多。”并对拿获的汉奸加以枪决等惩处。
图8:气氛活跃的活动现场
四、结语
1937年8月至1938年10月,日本空军对广州实施了长达14个月的大轰炸。日军空袭的残暴行径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极端凶残和反人道主义的本质。广州军民面对日军的空中大屠杀,展开了英勇而顽强的斗争,不仅减少了人民生命财产的牺牲和损失,更激发了广大军民抗战到底的爱国热情,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贡献。抗战时期日军对广州的空袭以及广州军民的反空袭斗争虽然已过去多年,但仍在提醒着今天的人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守护和平。
图9:讲座中的交流
讲座尾声,读者在交流互动中也提出了许多疑问和困惑,柯老师详细而真诚地一一解答。在读者阵阵掌声中,讲座圆满的结束。
广州通史系列讲座将继续挖掘羊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城市风采。期待读者们的继续支持。
![]() |
【责任者】中共广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著
【摘 要】本书收入的史料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广州沦陷期间,粤南省委、东江、珠江三角洲、北江等游击区党组织在广州建立联络站、交通站,动员、组织广大群众进行抗日斗争的史料。第二部分是,广州沦陷期间,广州郊县人民在中共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抗击日寇侵略的史料。
【索书号】D235.65/D252
![]() |
《走向抗日:广州中国青年抗日同盟史录》
【责任者】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摘 要】《走向抗日 广州中国青年抗日同盟史录》首次以“中青”为专题将相关材料编辑成册。《走向抗日 广州中国青年抗日同盟史录》选收了“中青”亲历者的31篇文章,根据文章内容的侧重,分为三部分,体现“中青”在广州革命历史中的贡献。
【索书号】K264/212
【馆藏点】广州人文馆•广州地方文献
![]() |
《广东抗日战争纪事》
【责任者】沙东迅编著
【摘 要】本书是对1937至1945年间广东地区抗日战争情况的记述,从军事、民族、卫生防疫、灾害等角度,从民主党派、社会政治等方面真实展现抗战历史。
【索书号】K296.5/561
【馆藏点】广州人文馆•广州地方文献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