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丨粤海关与近代广州——广州通史系列讲座第十一期
发布时间:2019-10-26 14:57:43

秦汉以来,广州一直是中国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中国最早的海上贸易管理机构——市舶司,也起源于广州。清初设立四大海关,取代了市舶司制度,粤海关在中国甚至是世界历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20191013日(周日)下午,国庆的热闹与喜悦尚未散去,由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广州通史第十一期讲座在广州图书馆北九楼广州人文馆中堂举行,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李爱丽担任本期的主讲嘉宾,为大家讲述粤海关与广州走向世界的密切关系。

1.李爱丽副教授在广州人文馆开讲

本次讲座精彩要点:清代前期的粤海关和鸦片战争后的粤海关。

一、清代前中期的粤海关

广州有着悠久的海上贸易史。唐宋时期,广州就设置了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至明朝,市舶司制度已十分成熟。

清初因台湾未复,清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收复台湾后,清廷开放海禁,设置江、浙、闽、粤四个海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禁止西商北上,此后直至鸦片战争,广州成为中国唯一一个能与西方国家进行海上通商的港口。

2.粤海关衙署

位置:广州外城五仙门内(可参考人文馆正门旁的广州城图)。

五仙门是外城正门,滨临珠江,将管理海贸的衙署设于此处十分合适。城外有由粤海关管理的小关口,如总巡口、东炮台口、西炮台口等,其他如黄埔口、佛山口、虎门口、紫泥口、市桥口等散布在广府各处。粤海关监督一般来自负责给皇室采购珍奇物品的内务府,,而两广总督、广州将军和广东巡抚亦曾兼任。

3.广州城平面图

辖区:粤海关监督不仅管理对外贸易,也负责广东全省沿海水道贸易,下辖省城、澳门、惠州乌坎、潮州庵埠、高州梅菉、雷州海安、琼州海口七大总口和数十小口。各大总口中只有省城和澳门允许西洋船只进入,而澳门通常以葡萄牙船只为主,其它西洋船只一般来广州贸易。各总口委员由地方官兼任或粤海关监督委派。

4.粤海关辖区图

    “广州体制”:乾隆时代规定“一口通商”以后,西洋贸易集中在广州和澳门,由此形成了“广州体制”,即以广州、澳门为主的一个中西贸易体系。它包括许多内容,其中“粤海关”(管理贸易者)、“十三行”(与外商进行商业活动者)、“黄埔港”(西洋船只停泊地点)、“澳门”(分支地点)四个因素尤其重要。

5.琶洲塔(外商入穗前重要的地标)

     广州体制对应的商人,主要有夷馆商人、行外商人和港脚商人。西洋商人在广州的办事地点,就被称为夷馆;行外商人,指的是除了清政府指定十三行商人,与西洋贸易往来的其他中国商人;港脚商人是以英国商人为主的,在东印度公司以外的散商。

6.广州“夷馆”

商品与税收:当时广州主要的外销商品有丝绸、瓷器、茶叶、工艺美术品(扇、墙纸、漆器、银器、通草画、牙雕……)等,而外商会带来棉麻制品,以及大量的白银用于购买中国货物。

7.1742年粤海关发给瑞典“哥德堡”号的放行船牌

庞大的贸易自然带来了大量税收,鸦片战争前,粤海关的年税额足足有899064两白银,而实际缴税常能突破百万两。

8.清代广州的外销墙纸

 

二、鸦片战争后的粤海关

粤海关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对广州、对粤海关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重要的影响因子如割让香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废除行商、贸易向上海转移等。历次战乱也冲击到粤海关,特别是洪兵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9.李老师分析近代的广州与粤海关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粤海关受到的影响是难以细数而又显而易见的。例如,香港割让后,外商的贸易据点比之前的澳门多出了一个,随着香港这个贸易中转站地位的兴起,省港澳之间已经形成了固定往返的班轮。此前只有不定期的贸易船只往来,战后固定客运也逐渐出现,而旅客们的管理,依靠的就是粤海关。再如,废除行商制度,任何人都能和外商有贸易往来,此前粤海关只需和少数行商打交道,战后粤海关必需处理各个外商以及他们的代理商的事务。

10.讲座现场管窥

粤海新关的开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签订了新一轮的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在各海关引入外籍税务司制度,即聘用外国人。185910月,外籍税务司管理下的粤海新关开设。此后海关一分为二,外国人管理的叫“洋关”或“新关”,向洋船征税,原粤海关为“常关”,向民船征税。

11.粤海新关首任正、副税务司吉罗福与赫德

 “洋关”的办公地点大致就在今天大钟楼附近。西边将沙面划出,供洋人居住,税务司公馆就在沙面西部。河对面的河南岛上有洋药栈房,即存放鸦片的地方。

12.粤海关关口(1882-1891。蓝色为“洋”,黄色为“常”)

战后的不平等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粤海关的税收一度繁荣,但香港、澳门的民船纷纷向珠江口岸偷运鸦片,税收很快萎缩,以至于税务司都在报告中抱怨此事,最后不得不在二地专门设关收税。此外,19世纪后期的银价波动也会影响海关税收。

13.1860年以后粤海关征税

新的事务和情况

在征税的同时,粤海关的外国人还带来了一些以往中国人不太熟悉的业务。首先是官办的邮政。清政府将邮政业务委托给了海关,并在1896年正式确定由海关办理。粤海关控制的邮政,主要分布在广州、顺德、佛山等地,但最远的发展到阳江。

14.1901年由粤海关管理的邮局

    其次,粤海关还记录了近代广州的医疗情况。海关雇员的健康,旅客的疾疫都需要海关的官医来检测。当时粤海关的关医黄宽,是中国首位留学学习西医并获得学位者。

15.近代粤海关关医黄宽及广州卫生报告

粤海关规定关医每半年要写一次广州卫生报告,黄宽医生不仅记录了广州的卫生与疾疫,还介绍了广州的气温和降雨情况,在当时十分少见。

16. 黄宽在《海关医报》中记录的广州气温与降雨情况    

粤海关将广州推向世界

187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清王朝派出代表团参加,而选送展品和负责布展的人,就是海关的洋员。中国代表团送展6800余件展品,其中有粤海关和广州中外商人选送的展品1700余件,是选送展品最多的口岸。

17. 费城博览会“大清国”展区入口

广州展品既有广彩瓷器、漆器、牙雕、扇类、通草画等广州传统工艺外销商品,也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丝绸和席藤竹麻制品。

18.广州送展的牙雕

广州商人“Yut Shing”送展的漆器象棋桌放在展区入口,“Lee Ching” 送展的八角桌竖立在棋桌旁边,“Leen Shing” 送展的檀木绣屏入口左侧,“Fow Loong 送展的檀木沙发椅在展区内部。各展品在展会上大放异彩,纷纷获奖。

19. 获奖作品漆器象棋桌、八角桌与檀木绣屏

20.获奖作品雕龙檀木沙发椅(右下角)

博览会中国共送出1769件瓷器展品,广州送出的594件中有494件瓷器由海关送出,都是广彩。而送展瓷器最多的上海,除了海关送252件,还有两名商人选送634件。而这两名商人,一个是胡雪岩,另一个则是粤籍商人何幹臣。

21. 博览会上中国展区的瓷器

积极参展显示了海关和广州商人以博览会促进商贸的观念和主动走向世界的行动。广州展品得到博览会主办方的奖励和参观者的青睐。

22. 当地报纸介绍中国展区

历史上,其他城市的市舶机构与海关开闭不常,而广州一直处于开放状态,这充分反映了广州在古代中国海外贸易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鸦片战争前粤海关的辉煌历史,以及战后粤海关对广州近代化的推动,凸显出粤海关在广州乃至中国的重要地位。

23.读者与李老师互动

最后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许多读者意犹未尽,互动环节争相向李老师请教疑问。许多读者想提前掌握本系列讲座的主题安排,表示每期都不想错过。这里告诉大家,想了解更多广州通史系列活动预告,敬请关注广州人文馆微信公众号,我们期待您的参加。广州通史系列讲座将继续挖掘羊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城市风采。

 

阅读推荐


《晚清美籍税务司研究:以粤海关为中心》

【责任者】李爱丽著

【摘 要】本书共分为四章,介绍了美国与中国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美籍税务司与中国海关、美籍税务司与中国参加美国博览会、美籍税务司与近代中外关系等。

【索书号】F752/481

【馆藏点】广州人文馆蔡鸿生藏书

《中国岁月:赫德爵士和他的红颜知己:three generations of carrall women in China

【责任者】()玛丽·蒂芬(Mary Tiffen) , 戴宁,潘一宁译

【摘 要】本书通过大量书信和日记等第一手材料,考证家族历史,讲述赫德极富个性的一面,通过生动的叙事和史实考证,一个由商人、外交人员、海关洋员和学者组成的在华外国人网络凸显出来,并且从侧面反映出近代中国,尤其是沿海通商口岸的政治变迁和社会面貌。

【索书号】K835.61/893

【馆藏点】社会科学图书二区

《龙廷洋大臣:海关税务司包腊父子与近代中国(1863-1923):being the lives of Edward and Cecil Bowra

【责任者】()查尔斯·德雷格(Charles H. Drage) , 潘一宁,戴宁译

【摘 要】本书作者通过大量中国海关文献、家族档案和口述资料等史料,讲述了包腊、包罗效力中国海关的故事。1863-1923年,包腊父子先后加入中国海关,切身经历了随斌椿出访欧洲、率中国使团首次参加世博会、见证中英联合舰队的组建、训练中国军队、抵抗日俄吞并中国、辛亥革命与帝制复辟等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通过包腊与包罗的生平经历,中国海关洋员群体,以及当时的政治、外交和沿海通商口岸的社会变迁跃然纸上。

【索书号】K827/5860

【馆藏点】社会科学图书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