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文德楼 周恩来邓颖超新婚居所 后因“中山舰事件”搬离
发布时间:2010-10-26 10:03:20

在文德东路上,有一处不起眼的老房子。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文德楼。

周恩来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军委书记期间住在文德东路的文德楼,并在此和邓颖超结婚。

  这是一处写满沧桑的房子,岁月风尘遮掩了它精致的容貌。

  然而,这不是普通房子,在它身上,承载着由伟人带来的光荣。它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新婚居所,80多年前,正是在南国这处小楼上,这对革命伴侣携手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相濡以沫的人生路。

  文德楼约建于上世纪初,其始建者至今是个谜。无论如何,这栋昔日深藏在闹市的精致小楼,却由于周恩来、邓颖超的到来而变得不同。这一切得从80多年前那段风起云涌的岁月说起。

  革命恋人羊城完婚

  周恩来与邓颖超革命时期的爱情,现在看来,颇具浪漫色彩。

  他们相识于1919年“五四”运动。当时,从日本留学归国的周恩来,在天津学生界已很有名气,而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邓颖超,是“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讲演队长,在爱国救亡活动中,他们彼此留下良好印象。

  一年后,周恩来赴法勤工俭学,邓颖超则到北京师大附小担任教员。纵然云山万重,无法阻挡两颗相知的心,他们鸿雁往来,在书信中定情。

  1924年7月周恩来回国,9月抵达广州,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5年8月初,邓颖超只身从上海来广州,与周恩来相聚。

  多年未见的恋人应自己的呼唤而来,然而,当时广东区委正全力组织省港大罢工,周恩来无法抽身去迎接邓颖超,只好委托秘书陈赓拿着她的照片去接。可拥挤的人群中,陈赓始终没见到邓颖超,当他内疚地返回周恩来住处不久,却看见一个姑娘笑吟吟地走了进来,原来,纵然人生地不熟,聪明的邓颖超还是根据通讯地址找到了住处。 

  经历这个小小的波折,8月8日,周恩来与邓颖超正式结婚。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张申府在太平馆请这对新人及一众好友吃饭,祝贺他们新婚之喜。周恩来邓颖超新婚的居所,就在文德东路上的文德楼。

  相恋六年,离别五载,志同道合的知己在羊城终于结为伉俪。这一年,周恩来27岁,邓颖超21岁。

  专家揭秘

周邓搬离文德楼之谜

  周恩来、邓颖超在文德楼的生活相对平静,然而,他们却在第二年搬离文德楼。他们当初为什么选择文德楼?搬走的原因是什么?具体是什么时候搬走的?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前馆长黎显衡解答了这些谜团。

中共广东区委员会旧址。

  黎显衡认为,广东区委军委选择文德楼作为居住地包含偶然的因素,但可能也与这里的环境有关。

  当年,文德楼称得上是高级住宅,周围比较安静,并且,在进入文德楼的巷口,原来还有一座更楼,是看更住的地方,比普通民居更具安全性。“当然,它并不是有的史料上所说的守卫森严,我认为连哨兵也未必有,因为当时还是国共合作时期。”黎显衡说。

  另外,文德楼在地理位置上也比较便利。这里毗邻市中心,往南不远便是珠江。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时常从文德楼出发,到天字码头坐交通艇到黄埔军校,当年,天字码头还有一个驻广州办事处。

文德楼昼景与文德楼夜景。

  据考证,周邓搬离文德楼的时间在1926年5月,主要根据邓颖超本人的回忆。

  这中间有个故事:1977年,黎显衡和另一文博专家林鸿暖被委派到北京进行相关历史资料搜集,本来他们想访问邓颖超,但找不到会面的办法。怀着渺茫的希望,他们寄了一封挂号信给邓颖超,令他们喜出望外,他们很快在招待所接到邓大姐秘书的电话,邓大姐亲自回复了他们的问题,其中有两条是与文德楼有关的:

  “1926年5月,中山舰事件后,住进万福路190号南华银行楼上……”

  “1925年10月末或11月初,第二次东征后,住到文德东路文德楼的这个地方完全是个人住用。当时,李富春、蔡畅同志也在此住。上述两个地方并不是周恩来同志任委员长时住的地方。”

  黎显衡推测,中山舰事件中,李之龙正是在文德楼的寓所内被抓的,这个事件是国民党右派反共的信号,而作为共产党人的居住地之一,文德楼此时完全暴露,安全受到威胁,搬走是势在必行。而万福路190号是广东区委军委秘密办公的地方,具有隐蔽性,这是周邓决定搬到那里的原因。但与文德楼不一样的是,万福路190号是兼作办公和居住两用。

  链接

  中山舰舰长李之龙

  半夜于4号楼被捕

  文德楼,除承载周总理伉俪的光荣,还曾见证过近代国共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山舰事件。

  当年,在周恩来夫妇寓所对面的4号二楼,是中山舰舰长、中共党员李之龙的居所。1926年3月,蒋介石设计将中山舰调出广州,随后又以该舰未接命令擅自移动为名,诬其阴谋暴动,下令逮捕他。

  1926年3月19日深夜,准确地说是20日凌晨,文德楼4号楼响起急促的敲门声,李之龙和新婚妻子潘慧勤从梦中惊醒。

  李之龙被捆绑着押出文德楼,在转经万福路一个警岗时大声叫道:“我是海军局长,他们不是正式的军队,半夜三更乱捉人,救人啊!”但立即引来士兵的辱骂:“嚷什么!再嚷,不要命了!”

  在万福路的二十师办事处,李之龙见到了中山舰代理舰长章臣桐。次日清晨,广州实施戒严,城内城外四处布满军警,他们在黄埔军校里开始抓捕共产党员,围攻省港罢工委员会,包围汪精卫和苏联顾问的住宅。

  这便是轰动一时的“中山舰事件”。 

  记者直击

  文德楼如今已成大杂院

  文德楼是由五幢三层高同一风格的楼组成,如今门牌号变成文德东路21、23、25、27、29号。

  在镶满玻璃幕墙的高楼包围中,文德楼明显老了。外墙虽饰以明亮的黄色,但不少地方开始剥落。穿过斑驳的铁门,通过一条几米长的小巷,我们来到一个小院子,里面的景象更为破旧,已俨然变成七十二家房客租住的地方,从窗户伸出来的栏杆上,飘荡着“万国旗”。

邓颖超(左)、周恩来(右)。

文德楼如今是七十二家房客租住的大杂院。

  站在院子里,我们抬头就能望到周总理居住过的3号二楼。它与李富春、蔡畅所住的1号二楼相邻。拾级而上,穿过显得狭窄而阴暗的楼道,却见大门紧闭,轻叩良久,没人应答。向里张望,只见里面的家具都铺上了一层报纸,显然主人出远门了。

  正当我们失望之时,意外碰到屋主的亲家:张婆婆。她恰好住在1号一楼、李富春所住过的地方的楼下。

1954年11月16日,邓颖超致周恩来的信中写道:“羊城,是多么值得纪念和易引起回忆的地方。”

  她告诉我们,3号二楼的屋主是一位姓陈的老人家,一年前已去美国。陈婆婆的父亲是美国华侨,数十年前买下了文德楼3号,当时根本没人知道这里曾经是周总理住过的地方。陈婆婆的父亲去世后,把3号楼留给了他的三个女儿,陈婆婆刚好住在二楼。

  “后来大家知道这是周恩来住过的地方后,不时会有人过来参观,电视台也纷纷过来拍摄。”张婆婆说。而她的亲家也为屋里曾住过伟人而自豪,她特意把那幅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处主任时的照片挂在客厅的正中央。如今这张相仍挂在那里。

    链接

  周恩来同志

  在广州的足迹

  周恩来在羊城不少地方留下足迹,除了为人熟知的黄埔军校,还有以下几处:

  万福路广东区委军委旧址

  1926年5月~1927年4月这段时间,这里作为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办公地和周恩来、邓颖超的居住地。它是中共建立的第一个军事工作机构。

  如今这座一排4间的骑楼一楼做了医院,二楼以上都住了人家,徒留墙壁里嵌着的一块碑给后人追忆。

  地址:万福路190号二楼

杨家祠

  杨家祠是原香山县南屏北山(现属珠海市)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宗祠,相传有200年历史。杨氏家族的子孙杨匏安是最早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先驱者之一,他留学日本后,全家住在杨家祠,使这里成为广州党组织早期活动的重要地方。

  国共合作后,周恩来、邓颖超、李富春、苏兆征以及工、农各部的同志,经常在杨家祠开会研究工作。

  地址:原司后街,今越华路116号大院内

  文明路广东区委旧址

  1924年,周恩来从法国回国后,接任区委委员长职务,曾在这里办公。当时,党的机关没有公开,使用“管东渠”(“广东区”的谐音)向警察局登记,后来“管东渠”就成了广东区委的代号。邓颖超抵达广州的第二天,就到文明路广东区委报到。

  地址:文明路194-200号

  广东妇女解放协会旧址

  黎显衡说,这可能是周恩来1924年到广州后第一处落脚的地方。1925年,广东妇女解放协会成立于此。邓颖超常来此组织开展工作。

  地址:越秀南路194号

策划:赵  洁

  采写:梁  婵

  摄影:王维宣

  本文感谢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