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给他们有尊严的晚年——治疗“痴呆”从关爱开始
发布时间:2012-10-30 10:11:35
策划 张伟清 姬东

  记者 王维宣 摄影报道

  她忘记了自己的名字,更记不起存折的密码;她已经不认识自己的家人,她管儿子叫哥哥;她从“丢三落四”直到“越亲的人越追着打”……

4月14日,一位“新娘”在用一台老式缝纫机缝制衣服。老人们在缅怀室里按照传统婚礼扮演新婚夫妇,过往的点点滴滴有助他们发现和肯定自己。

  这是一群“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患者,这种病常常发生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是一种“认知障碍症”,即在没有意识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出现障碍。

  目前,我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大约有600万人。在广东省,约有四十五万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而广州市的患者已突破8万人。

4月14日,老人们在各种音效和护士的提示下,说出图案名称并用手找寻触摸来回移动的图案。视觉刺激可以改善老人对环境的关注,帮助他们重新体验周围环境与自己的关系。

  如何关爱、尊重、接纳这群特殊的老人,是我们这个日益老龄化的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

  “今天是星期一,现在是9时,外面的天气不错”,“赵姨,您今天好靓啊,能告诉我今天是星期几吗?”“是星期一”,“赵姨真厉害,奖您一粒糖果。”

  ……

4月8日,两位女护士将101岁的江坤女婆婆轻轻抱上床,准备让她休息。

  早饭后,广州老人院的慈慧楼里,老人们在护士的表扬声中开始新一天的恢复性治疗。慈慧楼是我国第一座由社会福利机构修建的专门为老年“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提供综合服务的现代化护理大楼。

4月11日,花园里专门摆放了一块复制的广州老站牌,老人们在这里一边“等车”,一边聊天。

  窗外,花香扑鼻,忘忧树结出了美丽的红花。赵姨轻轻拍打着她的布娃娃,疼惜地将 “宝宝”揽入怀里。

  赵姨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俄罗斯文学系,在一所中专任教之余还是国标舞教练。6年前,“阿尔茨海默症”改变了她的一切。刚开始时,赵姨不认得自己的朋友,慢慢地,想不起自己的银行存折密码,最后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了。

4月11日,抱着布娃娃的老人。

  80岁的沈伯一有空就来照顾老伴赵姨,有人不解地问他:“既然你的妻子6年前就已经不知道你是谁了,你这样做还有什么意义呢?”老人回答:“她的确已经不知道我是谁了,可我清清楚楚地知道她是谁。”

  望着眼前这位“不认识自己”的老伴,沈伯的目光中依然充满怜爱,“我不在她身边时,每晚都要给她打电话,听不到我的声音她不会睡觉的。”

  慈慧楼里每个患者的遭遇都差不多,霞姨不认识自己的家人,她管儿子叫哥哥;钱姨从“丢三落四”发展到“越亲的人越追着打”。

  下午,在一片漆黑的感官视觉刺激训练治疗室里,两个可以发射电子光束的仪器向墙壁投射出色彩斑斓的图案,老人们在各种音效和护士的提示下,说出图案的名称并用手找寻触摸来回移动的图案。

  慈慧楼里,从“莲香楼”、“上下九路”到“长堤”,仿佛贯穿着一条老广州的怀旧之旅。缅怀治疗室内摆放着毛主席画像、缝纫机、绣花鞋、戏服等怀旧物品,花园里还专门摆放了过去旧的汽车站牌。广州市老人院洪佩贤院长说,“这些街名和陈设物品都是老一代广州人曾经熟悉的,目的就是希望唤起老人们的记忆。”

  “老人心情好时,他们会对任何人好,而他们烦躁时,就会变得异常狂躁”,护士吴小姐说,“尊敬和孝顺老人是传统美德,希望他们在这里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安逸。”

  6年前,日本将沿用了80年的“老年痴呆症”一词改称“老年认知症”,以消除轻蔑意味。其实,名称并非问题的症结,要义在于不应歧视这些特殊群体。除了家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外,社会公众则应多一份关注,多一份爱心,给这些长者一个有尊严的晚年。

下一条: 66小时朝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