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名门望族 商承祚家族]四世书香两进士 天道零落亦风流
发布时间:2007-11-26 10:44:07

连花巷探花地,1875年商衍鎏的诞生地,2007年6月10日,一男孩在此踢毽子。

  家族大视野
  《水浒》中梁山好汉的家族观


  赵宋一代,是华夏文化造极之世。当代的读书人,大多向往那个尊重文化的时代。唐朝过于亢奋,所以衰弱得很快,不比宋朝平和,适合大多数读书人的体质和心理。宋朝的市民文化发育也极其充分。当年任大惠咨询宋史专家怎么拍《水浒》,人家说,你多看看《清明上河图》就能体会到那种神韵了。

  文学不是历史,不过说它是历史的镜子总不为过。《水浒》里的社会阶层空前丰富。梁山好汉,完全没有出身的,像时迁、白胜之流,地位很低。即使是那些身怀特殊才能的,王学泰先生称之为“游民知识分子”,比如吴用、公孙胜,也只是参谋而不带“长”的。只有那些背景特殊的,才能起到领导作用,这一点古今一体。

  宋江是奸雄加乡愿,当然仅限于小说。此人在体制内当小吏时,贪赃枉法,结交匪类,杀害包养的阎婆惜,假道义之名,其实是绝对的草菅人命。到梁山后,又念念不忘招安和招安后封妻荫子,他的利益集团最大,他的弟弟铁扇子宋清,没有任何本事,却在水泊梁山当起富贵闲人。所以梁山其实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北宋地方政府。

  关胜和呼延灼,是朝廷军官的代表。军官武松、鲁智深也当过,为什么不算?时间短职位低,还有就是他们没背景。关胜和呼灼延其实也没什么现实背景,他们的军衔也不高,但他们的姓氏非常管用,一个是关羽的后人,一个是北宋开国良将呼延赞的苗裔,两人造型和武器都跟先人一样,所以有号召力。

  卢俊义和林冲,能力在上面两人之上,出身也不差,但卢俊义的资产和名声,已经因为梁山的算计被洗掉了,林冲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没有宋江的能力,比如宋江,可以决定其他好汉的运气,如徐宁、朱仝,在上山前“母亲和妻子就被接上山去”——亲人上山了,你看着办吧。他们凭自己本事吃饭,这本事也害了他们。

  柴进不是太子党,算民主党派又不止,有些特权,家境也好,一生黑白通吃,基本顺利,就是被高俅的侄子陷害了一回,关在枯井下,膝盖都烂了,后来被李逵救出来,因为他对宋江很多人有恩,以后就在梁山负责财政,最酷的一把,是在平方腊时当了一把007,瞒天过海,成了敌首的女婿,然后反水。

  跟柴大官人相似的是扑天雕李应。明末张岱张宗子在《琅嬛文集》里,对他的评价是:一刺客,二游侠,三货殖,至尔身则一。货殖没问题,他是大富豪。他武功好,侠义,答应杨雄和石秀去救素不相识的时迁,但他不算游侠。刺客的说法在小说中找不到根据。不过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清醒,他能仗义与祝家庄反水,又能拒绝梁山的邀请,自然这种拒绝是无效的。在梁山招安后,他诈称风瘫,回山野生活,后与(忠仆)杜兴一起做富豪,俱得善终。这是明确记载有好下场的。在后人陈忱所作的《水浒后传》里,柴进和他,分别在李俊建立的暹罗国里担任丞相和户部尚书,等于现在的泰国总理和财政部长。

  《水浒》里的家族非常简单,但在庞杂的叙事中,却清晰地显示出家族文化的继承和嬗变:一方面,中古的望族逐渐解体,个人更多地走到历史和文学的舞台中心,这是社会大势;另一方面,人类对传统家族存有一种留恋,这种情感一定程度上根源于传统残余的现实影响力,还有就是人类崇拜历史的本能。两者的张力,演绎成文学文本的迷人魅力。 □ 刘根勤

  历史的枢纽
  淡泊名利的文化“贵族”


  或许“状元坊”你已耳熟能详,可你是否知道广州还有一处“探花地”。前者因南宋状元张镇孙故居而得名,后者则由清代最后一个“探花郎”商衍鎏而享誉。商家自商衍鎏的父亲商廷焕开始,一门四代从文,连中两位进士。所以有人说,商家是近现代广东“书香门第”的一个代名词。

  不过,可能很多人没想到,商家,这个文化世家衍生于满清军营,而且还是战斗力最强的八旗军。而商衍鎏的父亲商廷焕“弃戎从文”的原因看起来也实在有点无心插柳:体弱多病。当然,可以想象,商廷焕的功名之路很难成功,最后只得兴办私塾养家糊口了事。

  从商廷焕下一代开始,商家的从文之路步入正轨。商衍瀛、商衍鎏两兄弟先后考取进士,后者更是高中探花;而第三代商承祖、商承祚分别在外文和古文字学方面自成一派;第四代的商志馥则是图书馆方面的专家,商志香覃则是文物、人类学方面的专家。

  商氏家族的文脉如何薪火相传的。用商志香覃的话来说就是三个字:“不做官”。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文字,“不做官,男人就像年方二九的小姐;做上官,就像抚养婴儿的儿媳妇了。”年方二九的小姐,稍谙世事,但未染俗尘、纯真未泯,而如果变成了抚养婴儿的儿媳妇,则已俗事缠身,柴米油盐酱醋茶,哪还能不为三斗米折腰?

  事实上,商家唯一有过真正官职的是商衍鎏,不过这位探花的仕途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终止,民国时期,他曾被任命为国民政府总政府之咨议,但这职位与其说“做官”,不如说是“混碗饭吃”。

  商氏家族除商衍瀛、商衍鎏两兄弟外,其他人并不是没有做官的机会了。1927年,广东政府部分单位需要引进大批青年学者,当时在中山大学任教的商承祚,曾被邀请去做广东省教育厅厅长。在咨询了父亲商衍鎏意见后,他选择了不当官而当学者,他的几位后人也是如此。连商志香覃也承认,商家这个家族的文脉能得以传承,也因为保持了人格、精神上的独立性。

  商氏家族的淡泊从各人从事的学科方面可以窥见一斑。商家四代十余人,除了商衍鎏和商承祖父子勉强称得上“子承父业”之外,其他代与代之间的家学并非一脉相承。每一次的开拓意味着放弃父辈积累下来的资源和社会关系,所幸这种舍近求远式的放弃大多取得了成功。如当年商承祚便是违拗了父亲商衍鎏要求其学习外文的“命令”之后,才投身古文字学研究的,而选择这门学科,纯粹是因为自己的爱好。

  “富不过三代”,这是历史上对于家族兴衰的注解。作为文化世家的商氏家族,在虽然发展了四代,但也面临着难续局面。因为时代的变迁和“文革”的浩劫,商承祚的孙辈们并没有进入正规的大学学习,也没有能力继承商氏家学的衣钵。世家文风的熏陶终究没能敌过时代的风云变幻,这的确令人感伤不已。不过,世人对商氏家族的崇敬感不会消失,“文化贵族”注定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

商志香覃摄于中山大学图书馆商衍鎏商承祚纪念室。

  后世访谈

  讲述人:商志香覃,1933年12月生,商衍鎏嫡孙,商承祚次子,曾任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主任,人类学博物馆主任、广东史学会理事、深圳市博物馆顾问。编著有《我国南方地区青铜文化》和《青铜器图录》等教材,发表了《说商毫及其他》等10多篇学术论文。退休后,一直致力于整理祖父商衍鎏和父亲商承祚的遗作,并秉承商承祚“藏宝于国”的公益理念,近年来向各文化机构捐赠的文物已逾千件。

  祖上八旗出身、祖父商衍鎏考中进士、父亲商承祚精通古文字

  八旗出身的书香世家

  记者:关于商家的籍贯有两种说法,大多数资料上写的是“广东番禺人”,也有人说“商”姓来自东北辽宁,因此商家祖籍应该也是在那边。

  商志香覃:商家是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以清朝军人身份从辽宁铁岭迁至广州的。商家当时是汉族农民出生,因为家里实在是穷得过不下去了,又适逢满族入关需要扩军,所以先祖就参加了清朝军队,终身旗籍,我的祖父商衍鎏广东乡试和探花金榜上的身份都是写着“广州驻防正白旗汉军人”。

  记者:广州驻防正白旗汉军人?这个身份是怎么一回事?

  商志香覃:当时清朝平定藩王军乱还没多久,为了巩固统一,就派了八旗中最骁勇善战的正黄、镶黄、正白“上三旗”部分力量驻防广东,商家当时属于的是正白旗系统。由于清代军队是允许带家属的,所以我们就举家搬迁而来,并在广州落地生根。

  记者:有意思,从能征善战的八旗之家转变成为书香门第。

  商志香覃:原本按部队规定,汉八旗男丁一出生就是部队的后备力量,到了一定岁数就得参加军事训练。不过到我先祖商廷焕(商衍鎏之父亲)这一代时,他并没有参加部队训练。原因有两个:第一,商廷焕自小就身体孱弱,无法参加军事训练,后来又患了肺病,这在当时算得上是重症。第二,每个人兴趣爱好不同,商廷焕兴趣本身就不在骑马射箭上。

  记者:现在提到商家,首先是把目光集中在商衍鎏身上,实际上商廷焕才算是商家第一个读书人。

  商志香覃:是从他开始的,不过没有获得成功。商廷焕曾拜陈澧为师,考了七次乡举都没中,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穷秀才。后来迫于生计,自己开了个私塾,惨淡经营,一度受佛山东家的邀请过去教书,但学生一直并不多。

  记者:商衍瀛、商衍鎏两兄弟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而开始读书的吗?

  商志香覃:可以这样说,不过,旧社会的人不读书能做什么?尤其是我们这种家境出身的。商廷焕去世时,伯祖商衍瀛才17岁,祖父商衍鎏只有14岁。父亲不在了,他们弟兄俩的前途在哪,唯一出路就是科举。那时,朝廷对于考科举的学生是有一定补助的,例如车马费等,另外,书院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也有奖金。弟兄俩就靠微薄的补助和学院奖金维持生计。

  记者:1903年、1904年,您的伯祖商衍瀛和祖父商衍鎏相继中举,商衍鎏还是中国最后一个探花,你父亲有跟你提到当年的事吗?

  商志香覃:没有谈到,但这件事应该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当时商家居住的地方莲花巷,就因此而被改名为“探花地”,还立了牌子,不过后来因为战争被毁掉了。我曾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去看过,已经夷为平地,所以也不清楚当时的建筑是怎样的。

  学习上任孩子自由选择,家规极严,注重人格礼数教育

  我们的长辈是不会和晚辈说笑的

  记者:连中两个进士,商家家境是否有好转?

  商志香覃:当然,两弟兄都做了翰林,有了国家俸禄。不过当时翰林的俸禄还是较少,民间有“穷翰林”之戏称。但人们仍然乐意进翰林,因为那里是真正读书的地方,另外,也是做中央高官的阶梯。

  □商衍鎏的家教比较先进

  记者:有资料说商衍鎏曾聘请过英文教师辅导你的伯父和父亲?

  商志香覃:祖父的教育在当时是比较先进和深谋远虑的。比如我父亲小时候身体不太好,祖父就让他打拳、打沙包、骑马等,还有就是请英文老师来家里辅导他们英文。不过我父亲不喜欢外文,他喜欢古文字学,他哥哥就喜欢外文,所以伯父商承祖后来还去了德国留学,最后成为了南京大学外文系的教授。

  记者:您父亲当初怎么选择了古文字学?

  商志香覃:我父亲在回忆录中提到,当祖父听到父亲选择学习古文字时,他认为这行是找不到饭吃的,当听到父亲被中山大学聘为教授时,他非常惊喜地说:“真想不到,如此冷门之学,居然可以谋生,令人从何说起!”

  古文字是父亲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祖父也比较开明,虽然他也有自己的期待,他先提供条件,但如果实在不喜欢,他也不限制、强求,而是任由儿女自由发展。

  □商承祚喜驾摩托在马路飞奔

  记者:做学问之余,商承祚先生还喜欢什么消遣方式?

  商志香覃:父亲的爱好可多了,打台球、骑摩托车、跳舞、穿西装、逛琉璃厂买文物,他在广州就很喜欢去文德路和“西来初地”。印象最深的是父亲骑摩托车,这在当时是件相当时髦的事情。他经常驾车在当时的大马路上飞驰,形象非常潇洒,人们完全无法想象这是一个从事古文学研究的人,呵呵。

  □长辈是不会和晚辈说笑的

  记者:据说,商承祚教授带研究生,采取的是不考试、不授课,而是在聊天中解决学术问题,这种开放式教育是否在家中也有所体现?

  商志香覃:没有,我们家教是既开明又严肃的。在学习上是任孩子自由选择、发展,但家规非常严,非常注重人格、礼数上的教育,而且都是靠长辈言传身教的。比如长辈是不会和晚辈说笑的,长辈谈话时,晚辈只能看、只能听,绝不能插嘴问。学习或家中有什么问题都是在饭桌上讨论,晚辈也只能听。自己学习上碰到问题都是在老师帮助下解决,或者自己看书解决,家里书很多,没有的就上图书馆。

  记者:您玩过父亲的收藏吗?

  商志香覃:没有。父亲提醒我们:“这是爷爷喜欢的东西,不能乱动。”当时家里有1200多件文物,有些放在架子上,有些放在箱子里。父亲只是偶尔才会向我们介绍文物的一些情况,现在这些文物大部分已捐给一些文化机构了。


1961年,商衍鎏父子摄于家中,此照片曾悬挂在商家客厅中。

康有为写给商衍鎏的书信

1960年,由周恩来总理签发的聘商衍鎏担任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的聘书

1946年12月,商衍鎏摄于南京。

商承祚在家中研究古玉。

1904年,商衍瀛摄于北京。

1930年,商承祖教授摄于汉堡大学

  □ 族谱词典
  商家的四代文脉


  第一代:商廷焕

  第二代:商衍瀛、商衍鎏

  第三代:商衍鎏后人商承祖、商承祚

  第四代:商承祚后人商志男、商志馥、商志香覃
  
  商廷焕 商家第一个读书人

  商廷焕(1840-1887年),字蔚田,号明章。商氏文化世家的开创者,八旗军人出生,师从陈澧,自小就埋头苦读功名,七次应考乡举不中,于是不再参加科考。后迫于生计开辟私塾,其间经营惨淡,未满50岁即驾鹤西去。
  
  商衍鎏 中国最后一个探花

  商衍鎏(1875-1963年),字藻亭,号又章,晚号康乐老人。1904年中一甲第三名探花,是中国最后的一个探花。清末在翰林院编修书籍,1906年被派往日本东京政法大学,回国后主张变法自强。1912年应聘德国汉堡大学汉文教员,其间创立了德国第一间汉学研究中心。

  民国期间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副总统顾问、咨议,曾任财政部秘书、江西省财政特派员。1927年后鉴于时政腐败,愤而去职,以鬻字为生。

  新中国成立后,被任命为江苏省政协委员、首任江苏省文史馆馆长、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60年被周恩来总理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著有《清代科举考试述录》,晚年以87岁高龄,自书《商衍鎏诗书画集》。
  
  商衍瀛 著名书法家

  商衍瀛(1870-1960)清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癸卯翰林,清末曾任翰林院侍讲兼京师大学堂预科监督。著名书法家。商衍瀛中年后政治立场趋向保守,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提到,商衍瀛曾为溥仪复辟在张学良的奉系旧头目中活动过。
  
  商承祖 精通德语的中国人

  民国期间,曾任上海中央研究社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组编辑,德国汉堡大学汉文研究所讲师,东京前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外文系教授,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国作协。译著有《海涅散文选》等。
  
  商承祚 楚文化考古的鼻祖

  商承祚(1902-1991年),字锡永,号契斋。自幼好古成癖,1922年拜罗振玉为师,研习甲骨文、金文。22岁所撰著的《殷虚文字类编》是我国最早、最有建树的甲骨文字典之一,其后撰写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多有创见,均为学界称道。

  商承祚的《长沙古物闻见记》、《长沙出土楚漆图录》更是开楚文化研究之先河,被称为湖南楚文化考古之传布和研究的开山鼻祖。

  □ 家族逸闻
  末代科考和商衍鎏


  关于是末代科考,民间有种传闻,说朱汝珍才是名至实归的状元郎,但慈禧太后最恨广东人,因为她的几个心头大患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都是广东人,一见朱汝珍是广东人,就一定要拉他下马。而商衍鎏在报名时填的是“广东驻防正白旗汉军”,所以避开了老佛爷的阴谋之手。

  另外,还有个民间传言却说,本来是商衍鎏卷子做得最好,但老佛爷认为刘春霖这个名字是吉兆,所以将他点为状元,让商衍鎏屈居探花。
  
  花都探花石碑的来历

  商衍鎏考中探花后,衣锦还乡。当时花都水口营村的族长听闻后,马上前往广州和探花联宗。因为水口营村的人几乎全姓商。商探花见到远道而来的乡亲,听闻来由,和父兄商量后,欣然前往水口营认宗。花都水口营乡亲们为此特为兄弟二人立碑。这就是花都探花石碑的来历。
  
  商承祚自小痴迷古文字

  据说,商承祚八九岁时,只要在亲戚好友家看到墙壁上悬有篆书,即便不识其字,也久久不愿离开,到10岁时,就能反复翻阅邻家书架上的《说文解字注》和《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直到商承祚19岁师从罗振玉,商承祚这份痴自此成为“正业”,并开创了古文字学的一片天,使其由晦涩的学科摇身一变成为大热门。
  
  给徐悲鸿画作提意见

  商承祚教授与徐悲鸿先生是知音。有一天,徐悲鸿取来自己的四幅画给商承祚看,商承祚戏说:“这幅是吊死鬼的美人,其颈过长;这幅是三条腿的马,每马皆有一条腿出问题;这幅是狐狸尾的猫,其尾下垂,画笔过分夸张,像狐狸尾;这幅是甘蔗的竹子,它表现不出竹之劲润而粗如蔗。”说后,两人相视大笑。

  徐悲鸿说:“自从来到重庆,只听一片赞扬声,即使提意见,都异常温和,轻描淡写,像你一针见血,得未曾有,可谓至友。”
  
  晚年编《年龄歌》

  1959年,商承祚教授年近60岁,有人叫他“商老”,当时他想不应又不礼貌,只好勉强应了,但“商老”从此就叫开了。于是他编了首《年龄歌》:“九十可算老,八十不稀奇,七十难统计,流失小弟弟,四十五十爬满地,二十三十睡在摇篮里。”其不服老的可爱,令人忍俊不禁。

  □ 专家观点
  旧学和新学在商衍鎏身上完美融合

  张振林(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商承祚教授“四大弟子”之一)

  商家是广东影响力相当大的文化世家之一。商衍鎏老先生是中国最后一个探花,具有历史意义,难得的是解放后老探花还在世,显得弥足珍贵。

  另外商衍鎏老先生思想开明,注重与时俱进。记得以前,商承祚教授家客厅里挂的照片,就是商老先生和商承祚教授两父子在书房里交流的场景。旧学与新学在科举出身的商老先生上有着完美的融合。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朱大尉 

  实习生 姚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