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广州画卷] 我们的成果丰硕而意味深长
发布时间:2010-11-09 09:04:45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9-7-4
代表人物

    陈抱一广东人影响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代表

    《广州画卷》:从陈抱一经历上看,他是广东新会人,1921年于东京上野美术学校毕业回国,发起创办晨光美术会。1925年与蔡元培等创办中华艺术大学,与丁衍庸负责西画科。曾先后任上海图画美术院、立达学园美术科、神州女子学校艺术科、新华艺术专科学校的西画教授,上海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主任,与徐悲鸿、颜文梁、朱屺瞻等组织默社。他原是广东人,后在上海等地教授西画,是否也是广东人影响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代表?

上世纪30年代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的写生课。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提供

    黄大德(广东美术史学者):广东画家在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中扮演了开山祖师的角色,刘海粟当年教学主要还是临摹范本,如铅笔范本和摄影,大概在1914或1915年左右吧,陈抱一让他在教学中加入石膏像的素描,但这还是在几年后才能实现。石膏像还是陈抱一从日本订回来的。陈抱一在美术教育上成就挺大,关紫兰就是他的学生。

    许崇清力主发展公立的美术教育

    《广州画卷》:除了众所周知的美术教育家胡根天、林风眠外,对广东美术教育做过大贡献的还有郑锦、许崇清、陈抱一、鲍少游、丁衍庸等。许崇清、胡根天在教育理念上一拍即合,这与他们都在日本留学的经历有关,是吗?

    陈继春(澳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博士):许崇清1920年毕业于东京帝大,在此以前,东京在芬诺罗沙(E .F .Fenollosa,1853-1908)的推动下,画家们努力追求新绘画已开花结果,每年一度的“文展”于1918年已举行至第十二回。日本现代画坛的蓬勃发展不会不给许氏留下印象。许崇清研究教育哲学,深知美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占有主要的位置,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胡根天也在回忆录中提到“1915年,我在日本东京和许老认识,是朋友中接触比较多的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在1920年前后,有两股热潮席卷全国,一是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二是各省纷纷筹办大学。1921年7月25日,被誉为“这真是中国教育史上空前的事业”的广州市民大学开学,同年8月,许氏于解放北路西华二巷“劳园”的家中两次和刚由南京回到广州的胡根天就创立“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交谈,未尝不可以理解为许氏全方位推进广东教育的举措之一。

    公立学校

    就广州市专门的美术学校而言,最为重要的有三个: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

    胡根天等人创办赤社、市立美术学校

市美的成立,得益于许崇清和胡根天。1921年,广州成立新的市政府,许崇清任教育局长。许托人找到刚从日本留学回国、在上海教书的胡根天,希望创办一个美术学校来培养美术人才,并提及可以先成立一个美术社团。于是,胡根天就开始筹备赤社。胡根天在文章中回忆说,在此前后,广州也有一些画社和美术学校,但是多数属于商业性质,招收学徒教授绘画,其中包括传统技法的国画和由日本传入的折衷派绘画。还有一种是,教授青年人学习擦炭相或临摹外国传来的明信画片和复制画,盛极一时。

    1922年,胡根天和冯钢百受教育局的委托,正式筹备市美,先是在中央公园搭建临时的校舍,当时广东省长廖仲恺题写校名,4月24日正式开课。由教育局长许崇清担任校长,胡根天任教务主任兼绘画和美术史教师,冯钢百任总务主任兼绘画老师,陈丘山教授水彩,梁銮教授图案,还有国文、法文、音乐等老师。学制四年。一开始只有西洋画科,市美搬到越秀山的三元宫后,增加了中国画科,聘请黄君璧担任绘画教师。1938年广州沦陷,市美停办。16年期间,很多知名的美术家在此任教,培养了大批学生,比如吴琬、李桦等等。市美主要是学习日本的模式,也为以后的美术学校提供了模板。

    省立艺专和市立艺专合并

    1940年正值抗战期间,广东省教育厅希望办一所培养宣传抗日人才的学校,教育厅有关人士就找到在韶关的胡根天。胡表示赞同。学校的名字定为广东省艺术馆。由广东省教育厅长黄麟书兼任馆长,胡根天任教导主任兼美术系主任,后吴琬任美术系主任。1941年,改名为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学制两年。其后几年,不断迁移,从粤北到粤东。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回广州。1946年迁到光孝寺。

 1946年,高剑父把春睡画院改为南中美术学院,并筹建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随后出任广州艺专的校长。王受之在其博客中回忆说,在政府的协调下,广州市立艺专并入广东省立艺专,成立戏剧科、美术科、音乐科。1950年,改名华南人民文艺学院。1953年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撤消,其音乐系科,参与组建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后发展为武汉音乐学院;其美术系科参与组建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后发展为广州美术学院。本报记者宋金绪

    周边影响

    澳门高剑父门人常在此执教

    陈继春表示,由于葡葡牙人早在16世纪已入据澳门,于学校课程中出现图画科,又或是设立西式绘画学校可以说是中国土地上最早的。在抗日战争前,“图画手工科”在澳门以葡语为教学语言的学校中已有长足的发展,根据1920年6月葡语报章的记述,成立于1894年的“澳门中学”已举行该学科的成绩展览会。此科被认为“能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和对艺术爱好的发展,以及提高想象力。”另一方面,作为高氏“门人”的吴梅鹤、陈公廉、钟福佑和余活仙执教于澳门的学校。陈公廉在崇实学校担任美术老师,其在高奇峰任教于“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时就入读该校,而余活仙是高剑父早期的弟子,故画风近居廉一路且执教于同善堂义学。

    香港内地画家大量开办书画团体及学校

    众多的事例表明,香港鸦片战争后成为了英国殖民地,在学校设立图画课是早于内地的。从上世纪20年代至1941年香港沦陷于日本侵略军期间,香港的美术活动与广州的美术活动互相呼应,香港出现了由中国画家组成的书画团体,他们不再是文人画家自娱自赏的雅集,具有现代美术团体的许多特色,其即场写作的美术教育方式,与传统文人书画家师徒传授的方式有所区别。1926年“国画研究会”就在香港设立分会,傅菩禅于德辅道西设“宜卢”画室招生授徒兼售书卖画。1928年3月,留日的鲍少游夫妇在半山坚道开办“丽精美术学院”,同年7月胡根天、吴梅鹤也在坚道开设“香港美术学校”;1934年尹如天也设立“中国画院”从事中国绘画教育。本报记者宋金绪

    丁衍庸、鲍少游、赵少昂促进香港美术教育

    香港人似乎特别推崇广东的岭南画派,我刚刚读过一本亦舒的小说,上面提到香港小孩子们学画画,学的就是岭南画派,公司的白领们也以能够收藏到一幅赵少昂的《八骏图》为荣,香港的美术教育是否与广东的美术教育一脉相承,其中又有何联系和影响?对此,黄大德表示,香港人如此推崇岭南画派,还要归功于赵少昂,他在香港的弟子众多,很多弟子又移民海外,所以他的名气大,但是赵少昂的美术教育方式主要以私人授徒为主。在香港从事美术教育的主要有丁衍庸和鲍少游。有一个说法是鲍少游曾在佛山美术专门学校、广州市美术专门学校任教,其实并无此事。以上三位广东人虽然算不上教育家,但为香港的美术教育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后人回忆

    “市美出了很多人才”

    ●采访对象:刘仑,1913年生,广州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1929-1931年在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读书。

    市立美术学校的创办人之一胡根天在日本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市美之所以叫市立美术学校,就是模仿日本的东京美术学校。

    1922年到1938年,市美有许崇清、胡根天、司徒槐等几任校长,这些校长的治校风格颇不相同。我上学时是司徒槐当校长,上的是艺术师范系,学校在三元宫。当时学校只能提供几张床位,大部分学生都要自找房子住。

    和我同住的同学是西洋画系的。在学校里,我学习较刻苦,曾趴在西洋画系的教室外,偷偷看他们画油画和素描,还看到了模特,当时很羡慕,可是没有钱,上不了西洋画系。教我的老师有黄君壁,他是教务主任,谭华牧,黎雄才,陈之佛等人也教过我们。黄君壁老师常鼓励我,说我水彩画好。

    我们就读的艺术师范专业,毕业后只能去教小学生。当时我的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很想留在广州教书,可是没关系留不下来。毕业后去了广东郁南的中学当老师。1942年才回广州。我们那时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多数都改行了,还有学校里教的东西和社会需要结合得不好。

    市美出了很多人才,我们那些老师很厉害,如黄君壁后来担任宋美龄的美术老师。著名版画家李桦是第一届市美的学生,他是现代版画会的创始人,在国统区,他是进步的版画家。

    本报记者宋金绪

    “只有接受了美术教育的人才称得上是完整的”

    ●采访对象:许锡挥(许崇清小儿子)

    父亲不会画画,对书法很有研究,可以称得上是书法家。有一个说法是画家与书法家都比较长寿,音乐家往往比较短命,因为绘画和书法可以修身养性,岭南画派中就有不少活到九十甚至一百多岁的。

    父亲作为一个教育家,很早就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美是一个人应该受到的必要教育,只有接受了美术教育的人才称得上是完整的人。作为教育部门的负责人,他对美术团体、学校的创办都非常支持,所以一些老艺术家写回忆录时都会提到他。

    胡根天、冯钢百与父亲是多年老交情,还记得1949年的夏天,冯钢百每天都到我家为父亲绘制油画肖像,他让父亲尽量放松,一边和父亲聊天,一边画画,大概用了一个多月才画好,这幅画一直没有好好装裱,只是卷起来放在家中,在文革时不可避免地被“抄”掉了,岭南画派的陈树人和我们家的来往也很密切。我的外祖父和廖仲恺是亲兄弟,我的母亲廖六薇女士是廖仲恺的侄女,他们的婚事就是廖仲恺与何香凝夫妇积极促成的。

    父亲到老还对美术抱着极大兴趣,他很喜欢带着我们去看各种各样的美术展览和文艺表演,油画展、国画展、苏联的芭蕾舞表演他都喜欢看,那时候广州还没有美术馆,看美术展要到越秀山上的五层楼,虽然他的汽车可以直接开到镇海楼的门口,但是门前那一级一级的台阶还要他自己拄着拐杖,在别人的搀扶下一点点走上去。

    评画

    陈抱一《香港码头》:作品以西洋油画为主,色彩浓郁,代表作品有《拉丁舞》《香港码头》和《西湖艺专一角》。

    丁衍庸《仕女与马》:早年在日本川端画学校、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画接受野兽派马蒂斯表现性画风的影响,中国画习八大山人奇异趣味、徐文长泼墨写意画风。

    鲍少游《踏雪寻梅》:画风深受日本影响,重气氛渲染,用笔细镂毫芒,与传统中国画的审美趣味相去较远。他在香港设立丽精画院,以“研习国画精华,锻炼六法技术,养成学员美术的基础以备为丹青创作的资材”为宗旨,开香港绘画艺术教育之先河。

    □《广州画卷》采编

    画论

    细述现行美术高考制度之弊端

    美术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弱势分支,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和地位的边缘化,造成了人们对其内在规律的陌生和认识上的偏差,美术教育正日渐滑入应试教育的泥潭,进入问题最大又难以得到纠正的境地,它直接影响了高等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优秀美术人才的培养,背离了素质教育的价值观。

    现行美术高考中存在以下弊端:

    入学要求低:美术考生中,绝大部分是文化课考试中淘汰的学生,是投机美术高考的,这与美术学习需要深刻的文化积淀的要求相悖。另外,在现行的美术招生模式下,如此方便的入学门径也同样可以拿到本科学历文凭,相对那些素质较高的非美术考生而言,也是一种巨大的不公平。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深刻转型阶段,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广泛存在,教育也不能免俗,美术教育尤其如此。很大一部分学生和家长选择美术,并不是因为喜欢它,而是看中了美术高考文化课录取分数线低,把学习美术作为升学的捷径。而为了能上大学,他们不去思考如何正确地学习美术,只求掌握应对考试的诀窍。废除专业统考,从文化课考生中按志愿录取,使部分低素质考生失去投机美术高考的机会,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机制从而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体现公平的原则。

    收费标准高:美术类高考不但入学要求低,而且收费标准高,各大高校美术类系科专业纷纷申报开设。譬如,仅各地开设考点收取报名费一项,就已经使考生疲于奔命,劳神伤财,苦不堪言。教育方同样是因为经济利益的诱惑,违背了教育良知,以美术应试教育作为自己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的途径。经济取向的高校美术招生使大量盲目的考生加入美术高考的行列,仅山东一省已达十万人之众,导致美术类大学毕业生严重超过社会需求,生产出巨大的潜在失业群。通过改革废除综合大学美术专业统考,考生通过志愿和爱好认真选择美术专业,这样填报美术专业的考生会相对减少,可有效遏制盲目扩大招生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违背教育良知的行为。也能彻底改变艺术高考中百万考生转战南北的独特景观,减小考生、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美术培训班敛财:招生多,全国高考类美术培训班风起云涌,鱼目混珠,大量水平低下的“美术专家”到处招摇,欺骗学生,不道德敛财。取消美术高考,以美术高考为生的高考骗子自然会消失。

    将中学教育的资源和责任拱手让出:许多状况不佳的中学诱导学生投机美术,并与社会上的培训机构相互勾结,从中提取回扣,把中学教育的资源和责任拱手让出。取消综合大学美术高考可使这类学校重新重视学校教育,以切实提高学生素质为己任,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所以我们建议取消综合大学美术高考,赞成美术独立院校实行统考制。否则美术专业毕业生超过社会需求,无法正常就业,毕业后就继续开办美术高考培训班,与中学抢夺生源,影响了中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取消综合大学美术高考有助于澄清教育秩序和保障中学教育目标的实现,真正做到按市场需求调节美术招生计划。

    □王立民:安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

    □秦华:安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