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故事随时空逝去,留不下旧片碎影
发布时间:2006-09-21 14:46:00

  名词解释
  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

  193711月,张云逸、廖承志、张文彬等先后由中共中央委派到广州。19381月,八路军办事处正式成立,地址设于广州德政北路7号二楼。开始由张云逸领导办事处工作。3月,张调任新四军参谋长,办事处由廖承志接手管理。廖到任不久,将其父廖仲恺在东山百子路(现中山二路)8号和10号旧居让出作为办公场所。
  办事处工作交替顺利,从此,由云广英任办事处主任,余青任秘书,另外还有工作人员5人。办事处受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和中共广东省委双重领导。
  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内,获得公开合法身份的办事机构。其主要任务包括:与国民党有关机关和上层人士联系,办理八路军、新四军的军需,商谈有关事宜;与各界人士联系,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不断组织进步爱国青年到延安,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掩护中共广东省委和地下党的活动。办事处对促使国共两党合作、团结抗日起到重要作用。
  193810月广州沦陷前夕,办事处协助省、市委组织群众撤退,同时迁到粤北,改为八路军驻韶关办事处,地址在河西武江路62号,受广东省委和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双重领导。
  194010月,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第二次反共高潮,办事处按中共中央指示撤销。云广英及其夫人陈英经桂林办事处转重庆到延安工作。

 

 百子路与德政北路都曾是八路军办事处的落脚点,只是如今已不见任何旧痕迹,连遗留下来的门牌号码都不存在了。高耸的电信广场见证着一个历史的演变。

 

寻访之旅
   德政北路7号2楼(即今天的375号)

  19381月,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首先选址在德政北路72(即后来的375)。据史料记载,这是一幢三层楼房,坐西向东,混合结构,二楼长10米、宽6米,面积约60平方米,12房,两房之间隔有一个小天井,西面设有厨房和卫生间。
  办事处旧址在1994年广州地铁兴建时已被拆毁,地址尚有,建筑却早被替代。
  转入德政北路,明显地看到路口的建筑与地铁同期建起,有一层高的平房、面食店、邮局、服装店和饼家,站在店铺面前,逐字搜寻,找不到门牌号码。
  再往下走,是三层高的旧式骑楼,依稀有着旧日的影子,然而这里的门牌,已经是385号。西侧走到尽头是475号,那么375号呢?是在邮政所附近?还是在小巷子里?
  推开邮局大门,向保安询问,保安说,“375号过去的确在这附近,可十年前建地铁时拆了,现在没有375号;我们邮政所也不属于德政北路,你也看到了,外面没有门牌号,现这几处属于中山四路。
  看到385号的旧楼前坐着一位配钥匙的老伯,一个歇凉的大哥,上前攀谈。大哥说,他在德政北路长大,附近的老房子都跑进去玩过,盖地铁时拆的楼,小时候他也曾进去玩过,只是没感觉有什么特别。他说:楼被拆掉后,来了很多人,其中还有军车,就停在我们这里对着的路上。我们听说被拆掉的楼以前周恩来曾在里面开过会,才知道有那么回事。还有一些老红军专门到这里来找,但那时已经什么都拆了。


 

 故事已经消逝,上世纪6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并且一直以配钥匙谋生的老伯对之前发生过的战争事件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了。

 

他又指着对面黄色外墙的三层楼房说,那是汪精卫甥女的房子,这一带的房子以前可了不得了,住的多是大户人家,解放后被收作公屋,分给一些没房住的人,境况就不如前了。再问,大哥说385号楼据说原主人是位律师,建造时间约在六七十年前。
  德政北路的门牌号码,西侧单数,东侧双数,旧式骑楼仍保留下不少,老树成荫。相对于中山四路车水马龙的繁华,德政北路越发显得幽静,有种宠辱不惊的气度,曾经沧桑,还有多少人知道藏在历史阁楼里的故事?这里,即使在广州夏日酷热白天,也能感到阴凉,动物医院成行成市地开,不甘示弱的餐馆间隔其中。
  

曾被八路军选址为办事处的德政北路如今已经成为一条宠物街了。

 

百子路(现中山二路)8号和10号
  19384月,廖承志把旧宅出让,八路军办事处迁往百子路810号,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远比原来宽敞。这里原为廖仲恺和何香凝早年住过的双清楼,楼名取杜甫诗句心迹似双清之意。是一座两层砖木结构的西式洋房,坐北向南,与邝磐石医院(现东山区人民医院)斜对。
  昔日的百子即是今天的中山二路,但如今已经被新楼所包围,不见当日的旧痕迹。马路对面是近日启用、68层的电信广场,楼前黑色大理石砌成水池,透明的大水幕哗哗地飞溅水沫,附楼前是广场,中部是一喷水池。
  向百子横路口凉茶店老板娘打听门牌号码,老板娘说:我这店是21号,按理说8号、10号应和店子斜对着。对面的电信广场差不多应该处于过去的8号、10号地段。
  打电话到东山区编志办,对方在电话里抱歉说,办事处搬离广州后,双清楼被日机炸毁,后来想在那里竖一块纪念碑,因为各种原因,这个想法一直搁置,现在电信广场所在地,大约就是当年的8号和10号。
  信步沿电信广场侧的执信南路往里走,沿途旧楼亦不多见,有些两三层的楼房,已被翻新作商业用途,与旧貌必已相去甚远。终于在竹丝岗四横路,看到老旧的,民国时期的红砖房小别墅,两层高,有别致的小阳台,栏杆等部有简洁的雕花装饰。
  昔日的百子路,今天的中山二路,整条大路,楼层有高有低,但普遍新楼,已经丝毫不见旧日痕迹。与中山二路相交的百子横路还有一短段。马路对面是近日启用、68层的电信广场,楼高249.8米,全市第二高楼。

 

历史再现  
  背景

  19377月平、津相继陷落,日军的全线进攻咄咄逼人,形势紧迫。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多次与国民党高级将领联系,通过各方各面,敦促蒋介石下抗战决心。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国共相关谈判出现转机。
  19379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共双方进行了多层面的合作。根据协议,国民党允许共产党在国统区设立八路军办事处。此举方便了共产党在国统区积蓄革命力量,筹集军需物资,并向抗日前线输送人才。
  
  成立

  建立香港和广州两个办事处的筹备是同时进行的。中央先派廖承志到香港,上海沦陷后,潘汉年与夏衍亦根据周恩来指示抵港,作为八路军、新四军的代表。19381月,办事机构设立,在广州的称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香港设不挂牌的办事处,由连贯负责具体事务,在皇后大道中18号,租了一间小店,挂上粤华公司的牌子,以经营茶叶批发生意作掩护。
  
  成绩
  □ 筹款

  香港办事处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接收海内外华侨对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游击队的捐助。
  1938813日,广东国民党当局在共产党的支持和推动下,在纪念上海抗战一周年的时候,提出保卫大广东的口号,发动抗日救亡献金运动。

 

广州的流动献金车正在动员市民们献金。

 

·一三献金运动是有领导的一次群众性的募捐运动。实际的组织发动工作主要由中共完成。
  15日,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和《新华日报》广州分馆联合举行献金会,几千名群众参加。
  在共产党员的带动下,群众当场捐出现金四五千元和许多实物。整个献金运动,由于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取得了100多万元的成绩。

 

统战
  办事处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开展对国民党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
  抗战爆发之初,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大潮裹挟下,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吴铁城,对中共人士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此人在国民党内有铁老之称。19384月,经夏衍等建议,潘汉年和廖承志赴穗拜访吴铁老
  吴设宴公开招待,并利用舆论工具,大肆宣传。吴的用意是想利用与中共及进步人士的合作来提高自己的威信,塑造自己热心抗日事业的形象。但潘汉年与廖承志的用意,是通过与吴铁城合作,使办事处更好地履行中共中央交给的任务,推进华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和统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在潘汉年和廖承志拜访吴铁城之后不久,广东军方实力派人士余汉谋也派人前来联络。为扩大中共的政治影响,从团结、争取国民党上层人物共同抗日的大局考虑,潘汉年与廖承志不但亲自登门拜访了余汉谋,还拜访了时任广州市市长的曾养甫。这几次会见,在香港和广州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专家访谈
  资金和场地是办事处选址关键

  陈登贵(广州市文物普查专家组组长,广州农讲所馆长)
  记者(以下简称”):八路军办事处在选址时需要考虑一些什么因素?
  陈登贵(以下简称”):当时的时代背景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已经实现,在广州有群众革命的基础,需要一个负责联络通讯、筹集经费和向前线输送进步青年的办事处,这个办事处是可以公开的,一要有场地,二是必须节省经费,因而一开始在德政北路办事处的面积不大,后来搬到百子路双清楼,办公面积才扩大到200平方米。


 

八路军办事处选址地图

 

记:办事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陈: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不多,形势时刻在变,要有心理准备,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因而要随时保持警惕,并且要有很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记:办事处在广州存在时间不到一年,怎样评价它的贡献?
  陈:当时是工作能做多少算多少,但共产党的办事机构不是单线的,八路军办事处是一个公开的机构,还有其他联络站,有做办事处在做的事情,比如往前线输送人才的,还有北江特委、东江游击队等;还有很多秘密工作,需要同时通过地下联络站来做,因而尽管办事处后来迁移了,撤消了,地下工作仍然继续维持。

链接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

  19381月,八路军香港办事处在香港皇后大道中18号成立,对外称粤华公司,由廖承志、潘汉年领导,连贯负责具体事务,19391月中共南方局成立,办事处受南方局直接领导。
  19393月发生港英警署对粤化公司搜捕事件,办事处撤销粤华公司这个半公开的对外联络点;采取化整为零的形式进行联络和办公。廖承志、连贯等用华比银行邓文钊的写字楼作为联络地点,其他工作人员因不便到华比银行,也各自设法寻找关系,相继建立起自己的工作联络点。
  19422月由于香港沦陷,办事处被取消。

人物志
  廖承志
  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在下属沈容的眼里,廖承志生性恢谐,特别爱开玩笑。1948年新华总社整风,有人提意见,说廖公太爱开玩笑,他则自我总结:在我临终时,我也一定要讲完一个笑话再跳进棺材。沈容写道:我曾两度在他领导下工作过。他是我遇到过的领导人中最没有架子、最有人情味、最令人敬佩和难忘的人。
  廖承志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广东惠阳人,1908年生于日本东京,父母廖仲恺、何香凝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使他和革命结下不解之缘。
  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曾领导中日民间友好工作,通过廖承志渠道,大力发展中日贸易往来,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
  
  张云逸
  有大海容人之量

  张云逸是除朱德元帅外,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他是海南文昌人,原名张运镒,曾用名张胜之。1892年出生,16岁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旋秘密参加同盟会。1916年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护国战争。辛亥广州之役,张报名参加先锋队”(敢死队”),任革命军炸弹队队长。被困民宅时侥幸逃出,自言险为黄花岗第七十三烈士
  张云逸身材短小,气识宏深,温和敦厚,做事周密,久经沙场而喜着长袍,弥志革新而长髯飘飘,见者皆不知其为大将军。陈毅元帅称其有大海容人之量,高山仰止之德
  
  云广英
  与夫人携手发动抗日

  原名昌旭。大革命时期,参加学生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斗争。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时,被通缉逃亡海外。1929年回国,在广西百色参加红七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七七事变后不久,云广英夫妇随张云逸到广州开办八路军办事处。1938年张云逸调到新四军,云广英便接任办事处主任。做大量的接洽工作。每天接待许多青年,组织和帮助他们到延安工作。短短半年,办事处就向前线输送上千名进步青年。他与夫人陈英,在广州发动群众捐款捐药品,支持抗战。
  办事处一个重要任务是与国民党当局联系,巩固抗日统一战线,负责人必须具备极强的谈判和维持良好而有效的关系网能力,以随时开展求援行动。云曾与广州市国民党当局谈判,成功释放关押在牢狱的300多名红军、群众。
  解放后云广英曾任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李小翠 实习生 赖珍琳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黄 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