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老机构前世今生] 五仙门发电厂 助燃火力十足的城市化进程
发布时间:2012-08-30 08:23:07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3-02-21

心灵地图

    对于五仙门的认识,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是倒过来的。先是知道这里的精品批发市场,知道这里的酒吧街道,然后才知道这里有广州最早的发申厂,最后知道这里曾经是河北通往河南的渡口。早前对广州花市的介绍已经提及过河南的花农便是从这里上岸,把花卉运送到城里,这是史书的记载了。至于五仙门老电厂的模样,多半是通过老广州人口述得知,巨大的机械噪声、漫天的乌烟,口头临摹的情景比旧照片中的影像还要生动得多。可惜电厂毕竟是重要的部门,大多数市民都无法接近,留下的多是外观的记忆了。这样的情景,70年代才出生的人是无法亲见的,五仙门发电厂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之后,很快便从工业向商业转变,所以后生的人即使常在这里淘明星照片,也无法得知原本的渊源了。   
    老电厂对于老广州来说,毕竟是有着巨大的贡献。广州最早有电灯的地方,便是越秀一带,五仙门发电厂建成之后的30年后,广州才兴建了另外两座大型发电厂,由此可知,19世纪最初的30年,这一区域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了。然而市内建造电厂毕竟还是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于是老电厂终究还是脱离不了被停业的宿命,然而值得欣喜的是,老建筑的框架还能保留下来,而且还改建成广州数一数二的酒吧街,旧瓶换了新酒,又重新有了生命。   
半个月以前,因为过年,“老爹”亲自咆哮放歌,沧桑的嗓音和破旧的厂房的确有共鸣之处。酒吧街自然是个性宣泄的地方,这里有1920的静谧幽幻,有club martin的迷乱多情,有异域的缥缈漆黑,开一瓶Jack  Daniels慢慢品尝,情趣自然弥漫,有小资的味道。最有特色的酒吧,都经过了精心的设置,灯色张扬,酒气浓郁,让人无法再和旧电厂联系起来,有的只是都市夜生活的情调。唯独依托了旧厂房建造的咆哮,还有发电机的工业气味,坐下来听摇滚,却是另一股“愤青”的感受。所以寻访了旧迹之后,不免还是自己掏钱坐在传闻中发电机组的附近冥想过往繁忙生产的情景,看着墙上“万岁”的字样感受工人们积极工作的氛围,变迁留下的痕迹总有值得怀念的趣味,舞台上的电声乐器比不上旧照片中清烟弥漫的厂房更有历史风情。   
广州说了要“变”,变得很彻底,也很生动。工业时代的旧述没有残留的必要,上百年的建筑保留下来,借了躯体重新建造特色的商业体系,即使不是大手笔,但也毕竟造就了广州夜生活的闪亮风光,重拾昔日沿江的繁华风貌了,更加丰富了老建筑的内涵。这样的变化确实是值得称道,倘若是仅仅抱着老旧的躯体不放,则未免过于陈腐了。所以还是要称赞广州人的聪明灵活,把旧厂房改建成酒吧,改建成室内运动场,改建成商场,免于浪费,“擅变”到底还是受欢迎的。

    五仙门
    嘉靖年间的城南门   

    现在大家所称的五仙门一般指越秀区以一德路东端与五仙里交界处为中心的周围地带。因地处清代广州城的五仙门而得名。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广州建新城,这里的城门是南门之一,称五羊门,城楼二层,清顺治八年(1651)改名五仙门。附近有五羊驿,为明、清两代水陆码头区。城门楼和城墙于20世纪20年代初辟建马路时拆毁。

    寻访目击
    五仙门电厂连结的城市历史   

    1980,它的骑楼在开放之初是海珠广场上个体影摊的最佳取景。   
    从海珠桥西南岸遥望河北,能够概览优美的长堤风景:东至海珠广场,西至爱群大厦,这一路,曾经是旧广州最繁华的地带。我们要寻访的五仙门发电厂,便是位于解放路南端东接海珠广场这一段的临江路面上。   
    海珠广场一带,有许多广州的标志性景观,27层的广州宾馆一度是广州最高的建筑,厂州最早的钢铁构造桥梁海珠桥、广州最早的交易会、以及广州解放纪念碑等等也位于此,然而今日的广州人也许并不知道,曾经这里的五仙门发电厂便是广州最早的火力发电基地。    广州人对海珠广场沿江路段的记忆最深刻的便是要数改革开放之后涌现的摄影摊档。上个世纪80年代,沿江路上遍布数十个摄影摊档:这些流动的摊档贴满了人们在痨珠广场的留影,当时不少外地人来广州公示、旅游,必定会在此白照留念;海珠广场就像是广州的天安门一样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沿江风光自然是最好的背景,而五仙门发电厂保留了广州骑楼的建筑风格,骑楼文化使得这里也成了拍照的热门地点之一。后来随着傻瓜相机的普及,沿江路的摄影摊档逐渐减少,只有“即拍即有”相机刚刚流行之时个体摄影摊档还一息尚存,今天的海珠广场已经难以找到一家个体摄影摊档了。   
    1990年,这里一度还是明星照片的集散地,有数不清的人为了“四大天王”的照片在这里奔波。五仙门发电厂在。1975年停产对于后生之辈来说,电厂的旧状已成历史,没有太多的记忆,只是后来电厂的旧址之上兴建了“谊园”精品批发市场,追星的年代,年轻一辈的广州人大多数都曾在这里“大采购”。“谊园”的散档以卖文具、精品、玩具为主,当年市内以及外地的许多小型精品店铺都是在这里入货,低廉的价钱引来不少顾客,批发、零售生意都非常红火。沿江路上的店铺则以经营明星海报为主,大至两米宽的巨幅海报,小至荷包相都能够在这里买到,印象最深的是当年四大天王的头像成了这些店铺的招牌,单单是郭富城的“玉照”便有数百款之多,电视剧《包青天》热播时,有人为了集齐何家劲的古装照片,每个星期都要来这里看看是否有新到的款式。 

    2000年,这里成了酒吧街,曾经安放发电机的地方现在是“咆哮”的音响控制中心。 
    再后来随着“谊园”的搬家,精品百货批发的中心西移至一德路,海珠广场一带曾经一度冷清,直至艺景园精品批发中心重新包装“上市”,五仙门发电厂旧址才又人流密集。2000年广州市政府把沿江路规划成“酒吧街”,广州“兰桂坊”逐渐形成规模,两三年间,大大小小的酒吧、咖啡店瞬间兴起,于是沿江路便成了广州人夜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去处。这里最早的咖啡厅取名“1920”,便是有复古的味道。细观电厂旧址,建筑西面的顶部确实有“1920”年份的标志,历史的久远可想而知了。   
    如今的五仙门发电厂,南面是临江的酒吧街,北面是红红火火的精品批发市场,原来的模样已经完全改变,重新修葺的骑楼面目一新,老照片中的厂房、烟囱、舟艇频密的情景已不复再有。在五仙门发电厂旧址上兴建的酒吧街,有不少有名的酒吧,club martin、:1920、异域等等都是酒客们常去的“蒲点”。台湾著名的组合迪克牛仔于2002年5月在沿江路开张了以其专辑命名的“咆哮”酒吧,有人说,当年发电机的位置便是在咆哮酒吧音响控制台的附近。据该酒吧的负责人姚益介绍,酒吧装修的时候这里已经空无一物,留下来的只有楼顶的钢铁支架以及墙上的大字报而已。这个酒吧占地面积大约800平方,位于厂房的西南部,楼高三层,是广州少有的大型酒吧。酒吧北面的墙上,依稀还能看到“共产党万岁”的字样,漆黑的环境中我们已经很难找到昔日工厂的痕迹,只有顶端的钢铁支柱在迷乱灯光的折射,还有冷峻的味道,当年此处炙热的生产情景,恐怕只有老一辈的工人们才能体会得到了。酒吧的老板“老爹”似乎非常喜欢厂房的余味,室内的装修并没有打破原来的风格,加建的夹层是用钢铁砌成,走在钢板地面之上铮铮怍响,配合摇滚的乐风,有音乐工厂的味道。

尽管五仙门发电厂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仍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咆哮”。


    采访小记 

    根据居住在海珠广场附近的老居民回忆,以前旧电厂还有两根高高的烟囱,这两根烟囱在80年代初被拆除,只留下原来的厂房一直没有变动过。从南面遥望旧电厂,可以看见其梯级型的建筑由南至北逐层上升,最高的地方有六层,临江的骑楼则只有三层。发电厂还在运作的时候,两根烟囱每天都会冒出浓烟,附近的建筑都被熏得灰黑一片。如今在旧交易会南望旧电厂,还能够看到灰黑的厂房背面,巨大的钢铁楼梯依然还驻立于此,当年发电厂的工人便是通过这个楼梯把物质直格送到工厂的顶部。

    拍摄花絮

    我们在艺景园精品批发市场徘徊了许久,都找不到通往电厂背面的通道,于是从东面的走火通道直上楼顶,希望能近距离拍摄一些旧电厂的遗迹。谁知道在顶部的平台,居然有恶狗把守,摄影记者企图跨越狗舍再上一层,终究还是被犬吠之声所击退,差点沦为犬口之食,成了这次寻访的“意外收获”了。

昔日的五仙门电厂,最早的电机是两广总督张之洞在1888年购进的。

在灯红酒绿的酒吧招贴后面,仍然清晰可见高压电输出的管道。


    广州电力史
    一个基地的诞生 
 
    说到五仙门发电厂,不能不提及广州电力的  历史。广州是全国最早使用电能的三大城市(上海、北京、广州)之一。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外国购入一台发电机和100盏电灯,供总督府(地点位于现越华路广东省民政厅)衙门内照  明用。1890年,美国檀香山华侨黄秉常等人集  资40万元开办广州电灯公司,向市民供电,这是国内民族资本经营的第一家电灯公司。该公司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购买设备,包括两台发动机和两台交流发电机,发电量可供1500盏电灯照明用。聘请美国人威司任总工程师,并雇用工人100名。由于电费昂贵,当时只有少数商号用电,照明用的灯泡分16支烛光和10支烛光两种。   

酒吧街上个性化的酒吧装修仍然暗合着一种电力输出的意思。

没有人敢想象没有电的夜里我们还有什么的生活。


    广州电灯公司开办头两年,全市商号用的电灯和街灯总数只有700盏,用电负荷不及全公司发电量的一半。加上从美国购进的是旧机器,经常发生故障导敛停电。1899年,广州电灯公司被迫关闭。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商旗昌洋行在广州长堤五仙门开办粤垣电灯公司,市民俗称五仙门电厂,史裁当时开业资本是150万元,初时只有发电机4台,装机容量共546千瓦。清宣统元年(1909),广东省官商合股亳银150万元,向英商收购粤垣电灯公司,并成立广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开业初期在长堤靖海门设立事务所,并添置发电机组,扩展供电业务。当时五仙门电厂又称为电灯机器总厂。   
    清宣统三年,该公司装机容量1000千瓦,民国4年(1915)装机容量1900千瓦。民国8年,该公司资产增至300万元,同年官股招商卖出,变成完全商办,改名为广州市商办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旧厂房旁建新厂房,名为广东省会电力机厂,于1920年落成。安装的两台2500千瓦发电机组于民国10年发电。是年至民国15年该公司共添置发电机组3台,装机容量共1.60万千瓦。民国18年,该公司的发电量达5000多万千瓦时。      
    由此可见,如今电厂旧址标示的“1920”符号,便是当年商办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厂房落成时的标志。五仙门发电厂对于广州民生的改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说海珠大戏院正是因为有了电厂发电才先后用上水银灯和射灯以及麦克风。     
    电厂一直到1975年才停止运行,广东省电力工业局试验研究所便是在这一年搬到此处。据该所的所长办公室主任谭女士介绍,电厂的工人后来被分配到广州电力系统的各个部门,如今已经难以追寻了,当时的发电机运行工人陈东琪、谭益全等人现在都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   
    广东省电网的发展,始于1952年,将广州五仙门电厂发电机频率从60赫兹改为50赫兹,与西村电厂并列运行,形成广州13.2KV电网。其后广州附近市县陆续建设35KV和110KV输变电工程,1962年全省形成珠江(三角洲)110KV电网。1963年全省第一项220KV的广州至新丰江电厂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韶关地区.湛(江)茂(名)地区分别于1960年和1967年形成110KV电网。   
    1967年,珠江电网与韶关电网联成220Kv珠韶电网。1974年,珠韶、湛茂两电网联网,改称广东电网。1975、1980年,梅县、汕头地区电网分别联人省电网。1987年,全省第一项500KV的沙角电厂至江门输变电工程投产。1989年翁源县以110KV输变电工程联入省电网后,广东全省城乡实现统一电网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