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广州年俗] 春节娱乐 超越新年的聚人气游戏
发布时间:2012-07-10 15:06:32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3-01-30

醒狮的由来  

传说乾隆下江南游玩,迷路走进丛林中,忽有一只野兽出现,带领他们走到一座庙前,这才找到出路。回京之后,为了感谢此动物,乾隆乃叫随从们将它画出,因它既像狮,但又有角,不知如何称之,因此乃以“瑞狮”相称,取其长寿、祥瑞的象征。 
瑞狮之名,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直至民国十七年,济南发生“五三”惨案,这时在广东也有大学生的游行,六月廿三这天,英派驻广州的印度人杀死游行的学生,引起全体广东人的抗议。后因“瑞”与“睡”在广东语中发音相同,故提出了一口号:“无睡狮、瑞狮醒觉”,之后就将瑞狮改名为“醒狮”,代表广东人已觉醒,希望中国人再也不受外国人的欺侮。故现今的广东狮团都以“醒狮团”称呼。

 

舞狮已成为城市商业文化的一部分,节日或庆祝时都会热热闹闹舞一番。

 

 

心灵地图   

过春节看舞狮、舞龙,有一种说不出的喜庆。还没到过年,我们在市一宫采访,观看队员们舞狮练习,听得咚咚的鼓声,心已经跟着雀跃起来。舞狮比起舞龙来,要更普遍,因为规模小,投资少,所以老百姓见得就更多,和百姓的生活也更加贴切。   
广州究竟有多少人会舞狮,有多少人参加这项民间艺术活动,似乎没法找到一个准确的数字。这一行师徒口口相授,不拘男女老少都可以学习,不拘城市乡村都以此为乐。三五个同好,互相切磋技艺,娱乐乡邻,也不会到工商或其他机构注册。   
虽说舞狮是民间的,是松散的,却看得出壁垒,外行人不能轻易看出门道。比如大年初二舞狮,一个舞狮队一般不会在一条街舞两次,尤其不会同时受雇于同行而且相邻的两个商家,这是基于商业的道德,并说不出什么道理。   

良辰吉日,锣鼓喧天,欢腾的狮舞带来美好的祝愿。


类似这样的规矩很多,但却是不愿意被外人知道、甚至连行内人也说不清楚的,这就是民间的东西。虽然我们的采访可能只是一个小规模的调查,但我们感觉到民间的艺术正在重回民间——事实上也只有在民间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才是最富变化的,比如以前的南狮和北狮,区别确实不小,但现在已经互相借鉴了:在外形上,我们在生产狮头的中娱厂看到,这里既有南狮的佛(山)装、鹤(山)装,也有北京狮,在色彩上也较原来有所突破;因舞狮的技艺上,据行家赵继红介绍,现在南狮也已经融合了北狮中跳跃、翻滚等动作——民间艺术的生命力正在于此。   
所以我更欣赏“玩狮子”的说法,即使是为了谋生,玩的态度也是属于节日的态度,属于一个快乐的民族的态度,属于尊重个性的社会环境的态度。无论是舞狮子还是制作狮头,都有相当的群众基础,中娱厂现在做狮子的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不少学校都有自己舞狮的队伍,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技艺,而正是这样一种游戏的态度。   
走出市一宫,一路逛过去,北京路家家服装店挂着红袄红裤,拜年歌不绝于耳,搅和得人心更慌乱和盼望,一德路上红色的中国结挂了半条街,海鲜和干果批发市场更是人山人海,春节的味道混杂在其间,和着咚咚的鼓声在人心弥漫。


行规传统
默认行规口耳相传

无论是哪一行,都有自己的行规,舞狮这一行当里也有不少讲究。但在我的采访过程中,舞狮的师傅们都不愿意讲所谓的“行规”,一是没有成文规定,都是行内默认,二是他们觉得多少是封建“糟粕”。但其实传统文化蕴含着强烈的道德感、仪式感,对生活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我采访了几位舞狮的民间师傅,说法不尽相同,但也有相通之处。舞狮选择良辰吉日  春节舞狮选择初一、初二和初八比较多,其中初八是单位上班的日子,有些大的单位喜欢搞一个小小的开年仪式。 
舞狮人讲究守时,这是毫无疑问的。比如日常开张庆典的舞狮,百货商场一般是在9点40分舞,广州话讲是9点八个字,有“久发”之意,酒楼默认行规口耳相传是在10点40分,有“实发”之意。除了讲究意头之外,这样的时间安排也有现实意义,商场是10点半左右开张营业,酒楼是11点半左右开始饭市,舞狮凝聚人气,结束后正好到开业时间,捧场的人会多些。因此,舞狮的民间团队虽然管理松散,但也会严格按照时间提前出现在舞狮现场,时间一到,锣鼓喧天,舞将起来。

采青既是炫技也是斗技

广州传统舞狮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等动作。   
所谓采青,是舞狮表演的一个高潮部分,所谓青,是一棵生菜,中间可能扎有利是封或香烟等小礼品,表演时生菜被高高挂起,由舞狮人边舞边摘,要一次用狮头咬到,然后将“青”交到商家手中,表示为主人纳福。解放前也有商家会邀请两队人马表演,因此,采青既是炫技也是斗技,我们在电影《黄飞鸿》中看到过类似的情形。   
解放前舞狮的队伍多是武馆,因此多少带些武林之风,像电影中舞狮师傅会些拳脚功夫倒是正常的,舞狮人也比较尚武,铁角、青鼻、獠牙、牙刷须的打斗形狮头也开始出现。   
不过据师傅们讲,现在斗技的情形出现较少了,民间的舞狮团队除了自娱自乐,主要把这当作一门生意,表演是为呈福纳祥,一般也不会两队人马同时出现。

在春节这样隆重的节日,舞狮的同时还有大头佛穿行其中,气氛更是愉快。

 

无论对于国营厂或是家庭作坊来说,扎狮的大部分工序都是靠手工制作,师傅们也乐在其中。  张丹萍摄

 

舞狮注重开光点睛   

按民间传统,凡新狮新龙必须经过开光点睛仪式,而且要经过一个庄重的仪式,点睛之人须德高望重,在狮子左右眼各点一笔,这样狮子就被赋予了生命,灵气活现,精力旺盛。现在这个传统依旧盛行。


舞狮人传奇
舞狮成为城市商业文化的一部分   

从舞狮的起源看,舞狮既有祛邪镇灾的作用,又可聚集人气,每逢年节或者是开业庆典活动,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本生意,都喜欢请上一个舞狮队到公司门口热闹一下。

从“政治任务”到“玩”
劳师傅今年四十多岁,他的哥哥和姐夫都是自己的舞狮队的成员,劳师傅喜欢用“玩狮子”形容自己的工作,他从几岁开始,师从自己的父亲舞狮,到现在一眨眼已经三十年了,而“舞狮”对于他也有不同的意义。   
在劳师傅记忆中,解放后大规模的舞狮倒不是出现在春节,而是“十一“,他第一次参加表演是自己八九岁的时候,在越秀山体育场和东校场一带游行,是为了庆祝中共“九大”的召开,当时的舞狮似乎有浓厚的政治意味。   
劳师傅的醒狮队现在有十几个队员,相当一部分是下岗工人,大部分是广州人。尽管对于许多人来说,舞狮不仅是爱好,也是谋生的手段,但这毕竟是一项比较开心的工作。   
一般来讲,老队员平时也不需练习,如果有人邀请,劳师傅就打个电话把他们集中在一起就行了,新队员就要由劳师傅培训一下。由此可见,这样的舞狮队,组织还是相当松散的。

“狮王”诨名“沙挥珠”   

见到赵继红,是在市一宫的运动场内,他正带领广州工人舞狮协会下属的舞狮队和武警官兵联欢,不少东南亚的舞狮队伍也来捧场。协会1985年成立,会长赵继红当时身兼“工人”、“三八”、“青少年”三支醒狮队总教练,被誉为狮王。   
赵继红的祖父、父亲都是舞狮高手,从小耳濡目染,他八九岁时就已经舞得像模像样,后来更是总结出一套“赵家狮”的套路,他的诨名“沙挥珠”在行内颇有威名。   
协会成立之前,原来是市建二公司综合厂工人的赵继红已经把舞狮这个圈子搅动得风生水起,成立了青少年醒狮队和女子醒狮舞龙队。其中女子参加醒狮舞龙活动,打破了女子不能接触狮和龙的禁忌,一时传为佳话。   
在不断的艺术探索中,赵继红意识到制订规例对提高狮艺水平的重要性,团结一批舞狮发烧友,十易其稿,在1986年正式订立了我国第一本《醒狮竞赛规则》,为推动这项民间艺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乡间的舞狮似乎更具神韵 
只有二十岁出头的江焯其是江高镇泉溪村的村民,小伙子结结实实,舞起关公刀来有模有样,似乎会点“功夫”,他是本村舞狮队的组织者,购买狮头、器械等工作都落在他身上。   
村里的舞狮队每年过年前都在村内学校的空地上练习上好一阵子,练习队伍中有老有小,也是村里的盛事。舞狮队过年那天除了要在村里表演,更威风的是还要到镇政府拜年,那时候,几个村的舞狮队还要暗中比上一比,斗上一斗。因此,督促练习也是村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资料记载,广州三元里和泮塘一带的狮子最具特色,据说过去广州的舞狮多源于此,江高镇靠近三元里,应该有些遗风,但据江焯其介绍,比起南海一带,广州的习武传统已经淡了不少。   
无论如何,在广州附近的乡镇,比起广州来,舞狮似乎更完整地保存着它本来的意义。


扎狮人故事

江湖上的主角是武林高手,但背后的英雄是那些兵器制造者,倚天剑屠龙刀惹得天下大乱,干将莫邪则凭借手艺名流千古。   
同样道理,舞狮子的圈子离不开制作狮子的圈子,在广州,狮头制作的圈子不大。国营中娱厂从历史到规模都可称为行尊,张厂长介绍说,广州扎作这个行业,老字号包括一家名为“关柏记”的,其它店铺集中在大兴路,而在大兴路,除了一家来自湛江,其它“声”字辈的工艺店都和中娱厂有关系。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些老字号在中娱工作的后人陆续“下海”,恢复自家的老字号。

近五十年历史的中娱厂
各路高手分分合合 
中娱厂位于广花公路边的棠溪工业区,厂房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整洁清爽,也没有见到什么大型机器设备。据员工介绍,无论是扎作狮头还是制作乐器,大部分工序还是手工制作,因此厂内还是比较安静,只有制鼓的工人试鼓的声音。工厂大门外,几个货柜箱整装待发,是准备运往非洲的乐器,工厂的每个车间都张贴着规章制度,显示这是一家严格按照现代企业方式来管理的企业。   
有五十年历史的广州市中娱鼓乐厂隶属于广州珠江钢琴集团公司,1956年建厂,是联合了当时广州先声、金声、祈声等十三家最大的打击乐器店的手工业者,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建成。这个只有100多人但每年要销售10万个狮头的小厂,经历了公私合营、合作社、地方国营、集体所有制直到改制划归钢琴公司管理的几个历程,具体而微地浓缩了这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   
中娱厂现在有300多个品种的产品,不但有狮头、龙头、佛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头娃娃),各类传统的鼓乐器,还有不少新开发的品种,比如日本鼓、非洲鼓等,还有狮头的“变种”产品,作为其他民族的喜爱吉祥物或装饰品出口,这些变通让中娱厂将市场拓展到世界华人区域以外。

家庭作坊先声店   

大兴路的先声扎作店是众多声字辈扎字店中的一家,我们采访的时候,店主吴锦汉师傅和哥哥正在店里忙碌着,这家每年制作百个狮头左右的扎作店基本上还只能算作小本经营,但却也自得其乐。   

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舞狮的存在,这种说法并不夸张舞狮已经超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成为聚集人气的快乐游戏


祈声、先声、全声等几家“声”字辈扎作店,从规模上,还不足以和中娱厂竞争,但由于经营灵活,也有自己的固定客户群,开辟了一定的海外市场。   
先声店不大,但远远就看得见,门口一棵巨大的细叶榕,本身就带着几分古意,因为临近过节,所以订制狮头的人很多,没有完成的半成品狮头就都摆在榕树下,上面的装饰物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颇为引人注目,为这条色调稍稍灰暗的街道增添了亮色。和这几家同行店铺一样,先声也是家庭作坊式的,除了吴师傅兄弟二人在制作狮头外,没有见到外人帮忙,因而显得格外忙碌。   
这里除了狮头、佛头,还有用于武术表演的刀叉剑戟,锣、鼓和其他民族乐器。先声人气比较旺,原因是现场手工制作。而据吴师傅介绍,制作一个狮头,如果按一个人工算,因为是完全手工,要一个星期。

本版执行/本报记者张丹萍
本版摄影(除署名外)/本报记者黄皓


细节探究
狮头变化多端 
从中娱厂师傅那里我们了解到,狮头其实有很多讲究,单是南狮,不但分佛(山)装、鹤(山)装,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华人所用的狮头也各不相同,广东南海等地区有舞麒麟的,而香港有一个村子舞的是貘貅,形态各异。   
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现在更有金狮等,多变化、装饰更复杂。


其他娱乐
舞龙

包括有舞草扎小龙,纱龙、火龙、荷花龙、伞龙、三节龙、金龙、银龙,后发展有舞箔膜龙、自行车花龙等。 
元宵节的夜晚,人们聚集在舞龙场,在大炮仗的巨响下砚看烧龙表演。先是几十个年轻人举着燃烧的竹缆在场内奔跑,接着,身上装满烟花的巨龙出场,舞龙者举着龙在场内舞龙,最后,龙头开始喷火,龙身烧起来后则烟花齐放,锣声和鞭炮声响彻云霄,绚烂的火龙满场飞舞,景象十分壮观。  

 


 
大头佛 
是面具舞的一种,其形象有“佛公”、“佛婆”或“佛仔”。佛公身穿黄袈裟,手持尘拂,神态矜持;佛婆身穿宽大花衫,手摇大葵扇,嬉戏耍乐。大头佛多以引狮作表演,亦有编排成诣趣舞蹈作表演。主要的是靠两人的身段、举手投足的动作来表现,行进间配以锣、鼓、钹的敲击乐声边走边跳,前后左右,跳出合节拍的舞蹈动作。  
        
焰火   
鞭炮和焰火是过去春节的一项重要娱乐项目,南北方都不例外。而广州的小炮仗似乎更能得到孩子的喜爱,个头小但声音特别清脆,且比较安全。但现在要看烟火表演,就只能到白鹅潭去了。    

 

南北差异

依地域来作区分的话(也就是以长江流域来作一分界点),大致上可分为南方狮及北方狮。
南方狮   

包括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台湾、海南岛及广西的狮子造型;广义的南方狮则涵盖长江流域各地区。   
形象圆柔秀美,口中含珠,喜搔首弄姿、表情丰富。每一只狮子都有一条扭动着的动感线,体态活泼,玲珑有致。南狮的特色就是扭头摆尾、千娇百媚,整体造型上,强调线条的流动感。       
而现在广州的醒狮,头上是有角的,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造型,名为“狮子”,实为不像狮子、不像犀牛、不像麒麟、不像虎豹的“四不像”。   

北方狮   

主要指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包括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及陕西五省。       
形象浑厚雄健,体形带方,骨线明显;看起来精悍有劲,颇具铁骨铮铮,粗眉大眼的汉子性格。大头是其特征,故有“十斤狮子、九斤头”的说法。


下期预告:
过了元宵节,才算过了一个完整的新年。作为春节尾声与高潮的元宵节,更为中国人、尤其是广东人所看重。   
敬请关注下期广州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