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千余市民“热”登哥德堡
发布时间:2007-07-16 00:00: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开放首日限客流令许多游客扫兴而归,市民建议改进售票方式增降温措施

  本报讯7月23日,11点,20岁的水手JohannesSodeserg站在“哥德堡号”的船舷旁,微笑着说第500次“Welcome”(欢迎)。

  “哥德堡三号”仿古商船对公众开放首日遭遇黄色高温预警。昨日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据统计,约1200名市民兴致勃勃地登上“哥德堡三号”参观。

  由于每小时只允许90人登船,严格的游客流量限制使更多的市民望船兴叹。有市民建议组委会采取提前售票与分时段售票的方式,让更多游客有机会与“哥德堡号”亲密接触。

  抢险归来先睹为快

  8岁的葛恒第一个冲上“哥德堡三号”。

  蓝色的天空下,他穿着蓝白间条衬衫,蓝色的裤子,头上戴着白色的鸭舌帽。刚刚结束黄埔军校的军事夏令营生活,他的手上还拿着一支半米长的玩具枪。

  葛恒很腼腆,对这艘仿古商船的历史也知之不多。对于众多媒体记者的问题,他总是摇摇头。

  葛恒的父亲葛斌是名铁路系统的工程人员。上个星期天,他就前往乐昌参加铁路抢险工作。前天晚上,他刚刚回到广州还没来得及休息。

  上午7点左右,葛斌和妻子孩子就来到洲头咀码头。他说,能带孩子登上“哥德堡三号”参观机会难得。

  这幸运的一家三口排在最前面,登上“哥德堡三号”先睹为快。

  60分钟说500遍“Welcome!”

  20岁的金发小伙子JohannesSodeserg迷死人地笑着。

  “Welcome!”(欢迎),他对每一个上船参观的人重复地表达着瑞典人的好客。

  他是“哥德堡三号”上的摄影工作人员,剃着短平头,身穿白色的T恤。“到目前为止(早上11点),我已经对上船参观的游客说了500次的“Welcome!”(欢迎)。

  他笑着告诉记者,他已经在船上呆了两个半月的时间。不久也会随船抵达上海。

  他希望自己在广州的一个月时间内,可以好好看看这个城市。

  从印尼上船的水手,22岁的MatsUdd即将返回瑞典。

  “要开学了。”MatsUdd是一名学生志愿者,专业是电视制作。从电视上看到“哥德堡号”招募志愿者的新闻,他报名并得到父母的支持。

  在整个航行过程中MatsUdd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每天朝夕相处,他觉得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

  CanyouspeakChinese?

  炮舱内安装了冷气设施。70岁的何金大走进炮舱就感到一阵清凉舒适。

  游客对一切都很感兴趣。窗口的仿古礼炮,用网兜悬挂在屋顶上的印尼苹果,甚至是墙上的小挂钩。

  水手MagnusFareskog满头金发,酷酷地站在旁边,用慢半拍的英文向游客重复地介绍着这艘仿古商船内部的设施。但多数市民听得一头雾水。

  女孩子半捂着嘴偷偷地笑着,掏出门票和笔,索要他的签名。性急的游客则干脆用英文问道:“CanyouspeakChinese?”

  MagnusFareskog遗憾地摇摇头。“来中国怎么不会说中文啊!”大家有些惋惜地一哄而散。

  一张特殊的明信片

  64岁的印尼华侨黄友仁想到船总是觉得很“孤独,单调”。

  他的父亲年轻时候,漂泊到印尼谋生。13岁的时候,他一个人从印尼坐船返回广州。他觉得,昨天的哥德堡号“很热闹”。

  站在最上层甲板上,黄友仁左手上举着一艘巴掌大的“哥德堡号”模型,右手上捏着两张明信片。明信片上印着在大海上扬帆航行的“哥德堡三号”。

  2005年10月15日,他定居在瑞典的外甥将模型和明信片邮寄给他。

  “哥德堡三号”从瑞典启航时,明信片上有当日水手的签名,上面特意留出了一半的空白。

  那是等船抵达广州以后,再由水手补签的地方。黄友仁还会把明信片再次寄回瑞典,完成这个独特的“复航旅程”。

  白花90元钱祖孙失望归

  “哥德堡三号”对公众开放首日就遭遇黄色高温预警。

  太阳越升越高,气温越来越高,“哥德堡博览园”内的人气也越来越旺。

  7岁的袁鋆儿一脸痛苦,双手交叉,掩在头顶上遮挡着毒辣的阳光。站在相机前,她的小脚不耐烦地往前踢着。“大暑啊!不看了。”

  她上身只穿着一件清凉的小背心。但晒了没一会儿,袁鋆儿就满脸汗水,头发已湿了大半。爷爷举着相机在一边大声地哄着说:“不要动!照完相就回去!”

  袁鋆儿一点也不配合。她用力跺着脚,眼泪汪汪的可怜极了。无奈的爷爷只好带着她和小表妹匆匆离去。花90元钱购买的3张票也没派上用场。

  船上人手紧缺

  “哥德堡三号”在广州的开放日和此前在雅加达的开放日不同。在雅加达,孩子们成群地在甲板上穿梭,一会儿拽拽缆绳,一会儿揪揪船员的胡子。水手们被帅哥美女围在中央,聊聊天,谈谈航行。船长Peter也穿着大短裤在甲板上笑呵呵地看着周围。

  昨天,在广州,一切都显得那么彬彬有礼、井井有条。船上被禁止的区域更多了。还有更多的市民在船下排着长队焦急等待。

  24岁的Anna说,船上看守人员主要负责指引工作。“现在缺人手,只有10名人员,已经有6名志愿者回瑞典了”。

  64岁的大副Phillip也很苦恼。

  “我们一天会接待数以千计的游客,他们会重复询问同样的问题。比如,很多人不断询问,船舱内安置的大炮是真的吗?能开火吗?”

  BineLinggen表示,甲板区设置更多的禁止区域是为了保持一个环行的通道。“这样有助于维持秩序,方便流通”。

  昨日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据统计,约1200名市民兴致勃勃地登上“哥德堡三号”参观。

  但出于不同的考虑,有关方面只允许每小时90名游客登船参观。严格的游客流量限制使更多的市民望船兴叹。

  “哥德堡三号”仿古商船对公众开放首日遭遇黄色高温预警。有游客表示,在如此炎热的天气下,组委会是否可以考虑采取洒水等降温措施?

  本报记者陈实陈淑仪实习生华薇薇通讯员穗外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