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广州之空间艺术工厂]中国市长大厦大都会广场:金子晃了眼,有人欢呼,有人叹息
发布时间:2008-02-14 11:13:05
  虽然有争议,但中国市长大厦仍然是广州当之无愧的城市新地标之一。
  金色的玻璃幕墙是视觉焦点所在。
  从玻璃幕墙里面往外看,高层的优势立刻显露。
  外部 广场的设计是为了拉近建筑与人的距离。
  内部 连电梯间都很气派。
  产品鉴定
  产品名称:金色双子塔

  质量鉴定:中国市长大厦和大都会广场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于1993年设计完成,1996年正式投入使用,当年获建设部特别鲁班奖。从建筑外观看,它最突出的美感,在于它的金碧辉煌,最主要的争议点,也在于它的金碧辉煌。从实用功能考察,有业界人士认为它是广州最好用的写字楼之一;从建筑与人的关系考察,它又是相当有人情味的建筑。好的建筑不一定都尽善尽美,中国市长大厦和大都会广场是当之无愧的广州新城市地标。

  质检报告
  天河最“闪亮”的一颗星星

  中国市长大厦和大都会广场(以下简称“市长大厦”)的建筑外观非常简洁,方正、直线条,建筑主体部分的外墙全部以耀眼的金色玻璃幕墙覆盖,干净利落,充满理性色彩。这种极富现代感、工业化的很“光亮”的表现手法,虽然可能被批评为“冷漠”,但它一方面通过建筑前的小广场缓和了“冷漠”感,另一方面它与天河北浓郁的商业氛围非常协调,使其成为附近一带的建筑亮点。
  马蹄形广场可以说是市长大厦的点睛之笔,高大的山门、弧形的柱廊、多立克式的柱式,这些古典元素的引入不仅使建筑显得更威风,而且也多了一些趣味,仿佛把现代人带入了古希腊、古罗马。山门、柱式是许多外行都能看懂的“罗马”、“希腊”,如果只是简单搬用完美的古典元素,很可能应了清华大学建筑学学者陈志华先生所说的“即使是平庸的建筑师也能依样画葫芦,设计出不错的房子来”。
  市长大厦作为一座大型建筑,其真正经得起反复推敲的、精致的地方,在于建筑的比例、尺度、格式从整体到细部都处理得非常严谨,遵循了古典建筑的一些基本法则。另一方面,它使用了现代技术及材料,是古典主义与现代风格的完美结合。中国市长大厦和大都会广场比较成功地以现代科技再现了古典建筑的精妙绝伦,是广州比较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

  实地观景
  金色外墙 眼睛晃花了

  是否要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时点去看天河北的中国市长大厦和大都会广场(以下简称市长大厦),曾经让记者犹豫不决,因为既想充分感受它灿烂的色彩,又怕会被耀眼的阳光灼伤理性,失去对大厦的准确判断。不过“真金不怕火炼”,如果一座建筑在环境中最极端的状态都可以让人接受,那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
  蓝天之下的金色建筑外墙诚如大多数人所说的那样,“市长大厦太抢眼了”。站在天河北,对望马路另一侧林立的写字楼,被金色玻璃幕墙通体覆盖的市长大厦跃然而出,霸道地抢夺了观者的视线。尤其是正午这个阳光灿烂的时刻,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两座建筑相互辉映,确实感觉富丽堂皇。

  超高层建筑 帽子看掉了
  走到建筑物脚下,直抬头到帽子要落下的程度,再望,有根本睁不开眼的眩晕。人面对广阔的自然景观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感到自己的渺小、自然的伟大,并要为此感慨万千一回。当人面对高大建筑物的时候,同样会感觉自己的渺小,但往往不能感慨建筑的伟大,相反要批评建筑的冷漠,这也许是人对于自己建造的东西要求比较严格吧。市长大厦的底部采用了黑色,这种高贵而实用的色彩搭配,一方面压住了仿佛在阳光中流动的金色,强化了高大建筑稳健、结实的感觉,另一方面缓和了反光玻璃幕墙强烈的光冲击。

  马蹄形广场 脚步停下了
  由于主体建筑比较耀眼的缘故,记者在第二时间才认真地注意到了建筑物入口处的马蹄形广场。广场整体大气、局部精致,注意到许多细节的处理。正北面是一个古典建筑中的经典元素——山门,在三角形山花上大书“中国市长大厦”几个字。以山门为中心,两侧有古典柱廊弧形展开,将马蹄形广场的北、东、西三面环抱,正南是开放、宽敞的入口处。广场地面铺设石头,砌成巨大的圆形图案。整个广场虽不大,但感觉却相当气派。可贵的是,广场在细节方面也处理得很到位。比如东南角柱廊尽头有一个钟楼,不仅减弱了主体建筑高高在上的不亲和感,而且使柱廊不会很突兀地“断”在相对空旷的广场东南角。还有广场前的一排工整的黑色小栏杆、绿化带,将大厦与周边的建筑、环境明显地区分开来。市长大厦的广场显然是为人的活动考虑的,不准停车、过车。

  深度解读
  设计初衷:让高楼多一点人味

  在美国纽约曾有几栋14层板式的高层公寓,由于民众的要求而被当局炸毁。建筑的设计者是著名的国际现代主义设计师山崎实,而这些建筑充分考虑了阳光、空气和绿化等要素,还曾因为设计精良而获美国建筑师协会嘉奖。为什么最后惨遭毁灭?因为公众不喜欢,认为它们单调、乏味、冷漠、压抑、毫无人情味,甚至连低收入者也不愿入住,所以近20年中其居住率始终不满1/3。
  建筑无疑是为人而建,为人而服务的,虽然它披着坚硬的外衣,但通过它的表情所传达出的气质应该是温和的、人本的。
  按照市长大厦的设计者冼建雄先生的介绍,市长大厦是新古典主义建筑,不过从玻璃幕墙、建筑外形等元素来看,把它归于新现代主义建筑也不为过。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是工业化的结果,与古典建筑相比较,是“实用”、“简洁”等设计理念造就了现代主义,也是这一点毁了现代主义,因为“实用”、“简洁”到了极致就是“冷漠”、“乏味”。
  冼建雄认为自己的这一作品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很多方面考虑到了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比较集中体现出这一点的是广场。冼先生说他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天河北一带的周边环境,认为天河一带交通非常繁忙,而附近的建筑普遍紧挨马路,有很强的压迫感。为此在设计中,他有意识地让市长大厦向后退,在大厦与繁华的街道之间留出一个过渡空间——马蹄形广场。除此之外,广场的东南方有一个钟楼,冼建雄说这个钟楼除了使柱廊不会突兀地结束,更主要的作用还是以人为本,用体量小的建筑体缓和高大建筑带来的疏离感,使建筑与人接近一些,增强亲切感。
  设计者无疑非常努力地在以建筑语言表达对人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

  平民视角
  看的人说

  【叫好派】
  “金碧辉煌,很华尔街,很有高度,很时尚。”
  “敢用金色,就说明大胆;用了还不太感觉恶俗,就说明是本事了。”
  【反感派】
  “不喜欢,觉得它俗,光污染大。”
  【中庸派】
  “我不喜欢金色,但广场很好呀。”
  “我觉得建筑的功能与建筑的外形要符合,作为写字楼,它干净、气派,各方面都不错,与周围的商业环境也比较协调,如果在这里办公,出入都觉得很光鲜。不过,它叫‘中国市长大厦’,觉得不协调,像是政府机关,但政府机关又不该做得这么花哨吧。反正我觉得它本来各方面都不错,就是名字别扭。”

  用的人说
  发言人:黄先生
  职业:金融机构职员
  所在楼层:大都会广场42层
  黄先生在大都会广场内的某证券公司工作,每天出入于这两座金碧辉煌的大厦,令他自觉气派。他认为办公的地方通风、采光等都不错。透过他们公司的玻璃幕墙,天河体育中心尽收眼底,还可以俯瞰大半个广州城。不过黄先生也提了点小“意见”:电梯再多点就好了。

  总结
  虽然大堂的功能比较多,但当记者走入后,第一感觉还是有点局促,尤其是中厅横在视线正上方的2层,有一点压迫感,与室外气派宽阔的广场形成一定反差。不过要对建筑说三道四是不得不考虑资金问题的,没有人不爱又大又漂亮的东西,不过也要经济划算才符合现代社会的逻辑。
  无论市长大厦有多少可圈可点之处,但大多数被问者第一句评论都是有关“金色”的,看来“金色”仍然是市长大厦最突出的符号。至于中心广场,喜欢它的人虽很多,但与设计师原本的理想还是有些差距,这到底是因为受众的理解力有限呢,还是使用、管理的方式存在问题?还有待专业人士深入调查,做出近一步的解答。

  直面设计师
  给市长大厦挑毛病
  嘉宾:冼建雄,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建筑设计硕士,中国市长大厦和大都会广场的主要设计者
  冼建雄曾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工作,中国市长大厦和大都会广场就是在他毕业后,在他的导师何镜堂先生指导下完成的,如今他是广州最大的民营建筑设计公司——瀚华的副总经理。在对市长大厦的设计妙处详细了解之后,这里记者不客气地提了几个敏感问题,挑的是毛病,目的无非是探讨、交流。
  记者:有关市长大厦的金色玻璃幕墙,还是有些争议的,许多人认为“光污染”比较严重,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冼建雄:关于这个问题当时确实也没有太多地考虑到。那时(上个世纪90年代初)附近一带还没有什么现代建筑,使用玻璃幕墙的建筑也很少,没有特别在意这一点。
  记者:其实玻璃幕墙有很多种颜色,为什么偏要选择这么晃眼的金色?
  冼建雄:与客户的要求有关。对方是香港人,非常喜欢香港的远东大厦。不过这个问题还可以这么看,如果你去到维多利亚湾,在一排建筑中那幢金色的远东大厦一下就会跳出来。所以我觉得如果在城市中个别出现这样的建筑,也是一个城市的亮点,当然不能太多的建筑都是这样。
  记者:我觉得大厦的广场倒是很气派,可一进入就有局促、光线不够明亮的感觉,为什么不设计得宽敞气派些?
  冼建雄:市长大厦和大都会广场主要用途是写字楼。写字楼在国外的设计中都非常注重对空间的节约,讲求实用。至于酒店就不同了,比如花园酒店,它的大堂设计得非常大、气派,不过这些空间都是有用的,那里人流量大需要大空间,还有供客人休息聊天的场所。

  随想录
  以受众的立场评说建筑

  因为生活在这个城市,终日穿行于建筑之中,许多时候很想对其说三道四,大放厥词。不过每想到“专业”两字,难免心怯,不敢胡言乱语一番,只怕贻笑大方。
  前几天在和导师吃饭的时候,他突然聊起最近看到一本学术著作,说作者把建筑作为一传播媒介,以传播学理论来研究建筑……这令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确实,城市中的建筑虽然立在那里沉默不语,但它却是最好的城市文化传播媒介,人们以城市建筑作为评价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会以优秀的——哪怕只是一座——城市建筑为傲。既然是媒介,就存在传播者和受众,建筑的修建者,包括投资方、建筑商、发展商、设计者,他们都是建筑媒介的传播者;而我们,生活于城市中的市民,自然就是受众。过去,设计者设计什么,我们用什么,头上有瓦遮头便已足矣,还能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呢。如今,不仅是资金,人的知识、素质都在提高,建筑的受众在可选择、可比较的对象日渐增多的情况下,地位相应提高。新闻传播学中有“受众本位”的理论,要关注需求,加强交流,如今建筑学中也引入了这一理论,许多设计师都会考虑如何使建筑更亲切,与人更接近。
  建筑既然站在了公众场合,就要接受公众的批评,从这个角度看,有多大的胆子来批评传媒,就可以用多大的胆子来批评城市建筑。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醒,建筑毕竟是多方团体合作的产物,传播者构成复杂,不要把批判的眼光只射向设计师。

  数字高楼
  48与28

  市长大厦分为三部分,一是48层的大都会广场,一是28层的中国市长大厦,两座建筑通过三层的商业裙房组成一个前后高低错落有致的整体。在两个主建筑的入口处,设计者运用了弧形古典柱廊,围成马蹄形广场,该广场恰是两个主体建筑轴线的交点。

  三段式
  比如“三段式法则”的应用,即从建筑大布局到构件小细节都可细分出顶部、中部、底部三段各自不同又浑然一体的设计,像建筑主体的三角顶、金色身、黑色基底;又如装饰在黑色基部的现代柱式,可分解为柱头、柱身、基座。如果有耐心,可以细致地去分解每一部分,都可以发现相同的华尔兹舞蹈似的三步韵律。

  其它
  中国市长大厦其实是全国市长们的培训基地和会议中心、信息中心、联谊活动中心,它也是一个多功能的大厦,其中1-14层为酒店部分,15-28层为会议培训中心及写字楼部分。市长大厦的首层是大堂,设有咖啡厅、商务中心、银行营业部等,2-3层是酒楼。

  相关术语
  柱式

  柱式,指的是石质梁柱结构各元件和它们的组合的特定做法,包括细部到整体。它们不但决定了建筑的形式和比例权衡,而且决定了建筑的风格。柱式产生于古希腊,是古希腊建筑留给全世界的最重要的遗产。古希腊柱式有多立克、爱奥尼和科林斯三种,到了古罗马时期,发展到5种。20世纪90年代,中国建筑中曾兴起过不大不小的一股风,叫“欧陆风”,这欧陆风的基本语素,是两套“柱式”,就是爱奥尼柱式和多立克柱式。柱式毕竟是凝结了两千多年建筑精英们的创造性精髓,包含着极高的智慧。就规范来说,它确实已经精致得几乎不能有所改动。曾经把中国传统的建筑和造园艺术介绍到欧洲去的英国王家建筑师钱伯斯曾写道:“正确地认识和运用柱式是建筑艺术的基础”,言下之意就是要超越它、绕开它都是很不容易的。

  玻璃幕墙
  玻璃幕墙是现代主义设计师的创造,他们热衷于寻找一种与日新月异的工业、科技相匹配的设计思想与设计形式。玻璃幕墙追求极端的表面同一化,也就是以统一规格的同性材料覆盖建筑物,以实现一种建立在大工业化基础上的技术美感。由于玻璃幕墙够炫目、够晃眼,被形象地称为“光亮风格”,密斯·凡德罗等现代主义的前辈大师是这一风格的开创者,西萨·佩里则是对玻璃幕墙建筑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位建筑师。国际现代主义的玻璃幕墙由玻璃与框架组成,予人一种“皮与骨”的感觉。但到了晚期现代主义设计师手中,光亮幕墙朝着框架少而又少的方向发展,逐渐变为仿佛是柔顺地包裹在建筑外层的一层薄膜或皮肤,从而使得此类建筑得以越来越趋近雕塑。

  全息广州
  无效的退让
  提起广州的市长大厦和大都会广场,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就是天河那两栋金色的高楼吗?”灿烂的金黄,已经成了市长大厦的标签。而绝大多数人都忘了,这金碧辉煌的下面还有个曾经名动一时的广场。
  设计师在设计市长大厦的时候,采用了“退缩原则”。为了让这两栋超高层办公建筑与城市文化融为一体,他让这两栋高楼从大马路边往里退让,让出一个城市广场来,“运用古典风格的入口广场来作为城市与建筑的过渡空间,意在以此寓意广州的市民文化及建筑国际大都市的城市文化精神……感受到设计者对城市传统人文环境的尊重与关注。”(何镜堂语)很明显,设计者的本意是想给这两栋冷冰冰的金色大楼注入一些温暖的、人性的元素,希望“形成一个城市广场和一种广场文化,使市民有个非常好的活动空间”。
  然而,这个广场却一直没有成为“市民的活动空间”,更别提什么广场文化,它总是空荡荡的,上面没有人,没有鸽子,也没有欢声笑语。除了歌手郑钧曾经在上面拍过那首著名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MTV之外,这个广场早已淹没在天河那一大片高耸的玻璃幕墙里了。
  当设计师的“退让”无效,那就等于没有“退让”,冷冰冰的东西还是冷冰冰的。而这两者又有趣地互为因果,因为冷,所以退让;因为退让无效,所以冷。但这中间,是否还有一层因果:因为冷,所以退让无效?
  一个空间成为公共活动空间,是需要很多条件的,不是说光给出一片空地,就能吸引大家到上面活动。广场之所以空置,可能是因为在设计上、管理上还所欠缺——当有人想在这个广场上休憩一下的时候,他找不到可以坐下来的地方;当有人想留个影的时候,他遭到保安的白眼……这样的广场,缺乏让人停住脚步的理由。
  法国的篷皮杜文化中心,钢筋外露,棱角分明,但它前面的广场却总是聚满了人。也许文化空间更容易形成广场文化的氛围,但在办公空间插入一个广场似乎便有硬性嫁接的嫌疑。设计师有着良好的初衷,可惜的是他的“退让”在这里成了多余。
  □树心苔

  下期预告
  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位于珠江南岸琶洲岛,2002年底落成,首期投资40亿元,占地43万平方米,建成时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会展中心,仅次于德国的汉诺威展览中心。会展中心创下两项“世界第一”:单体展馆面积世界最大,钢横架跨度世界最长。其智能、通风、交通等几大系统,都体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

  执行/本报记者 章宁
  撰文/本报记者 黄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