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丨广州的城市面貌与更新改造——广州人文沙龙精彩回顾
发布时间:2019-11-23 16:33:20

广州的城市面貌与更新改造

——广州人文沙龙精彩回顾

 

两千多年的广州城市发展史中,从无城到建城,奠定了其岭南中心城市地位;从历朝历代不同程度的扩城到辛亥革命拆城筑路,不但塑造了今日广州旧城区基本格局,也让广州保持千年不衰的商业盛态;从“建新城”到“改旧城”,广州城市基础建设、环境、交通、管理发生重大变化,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720日广州市文史馆陈泽泓研究员与广州市社科院梁凤莲研究员带领读者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思考广州的城市建设与发展。

说明: C:\Users\huangmiaoxian\Desktop\dsc02247_副本.jpg

1.陈泽泓研究员与梁凤莲主任在广州人文馆开讲

一、“千城一面”的城市化

城市面貌是多元的,涵盖了城市的精神状态、市民的精神面貌等等。讲座伊始,陈泽泓老师就指出今天的主题主要围绕广州的建筑景观面貌展开。现代城市建设中,崛起的高楼提升了城市的高度,新修的道路扩展了城市的宽度,然而,物质空间形式上的雷同,正在日积月累间削弱城市的辨识度,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城市越来越相似,也就变得有些“千城一面”。

陈泽泓老师指出,在城市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影响城市“千城一面”因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城市建筑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等各个方面都要依托行政部门审查,行政规划与领导决策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催生出新型建筑材料,导致建筑因地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自身的秩序与结构受到破坏,建筑材料趋同,对地域建筑文化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三是为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迎合时代潮流,刻意地建设造型奇特的建筑,标新立异,或是盲目追求建筑高度和体量,城市建筑不再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四是建筑原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技术等建筑内容的固有形态局限建筑设计的表达,在设计中实现构思的整体性与表达的谐调性是对建筑设计师的专业能力和审美能力极大的考验。

说明: C:\Users\huangmiaoxian\Desktop\DSC02212_副本.jpg

2.陈泽泓老师指出城市的更新改造一定要留住城市文脉

二、更新改造与留住城市文脉

“千城一面”的解决之道就是要改变建筑文化观念。陈泽泓老师指出城市的更新改造一定要留住城市文脉,同时,要从建筑文化的理念出发,兼顾建筑的时代性和地方性。所谓时代性就是要在明确时代特点的前提下解决建筑文化的理念问题,重视建筑的功能、技术与材料以及时代审美特征,而不是简单的拆建或一味的复原。“中山纪念堂”就是一个典范,它的外表采用了传统的建筑形式,气势恢宏,同时兼顾自身功能性,堂内能够容纳数千人集会,并且可在5分钟以内疏散完毕。至于地方性则是要适应区域环境、符合地区审美习惯,比如传统的岭南建筑,特别注重“通风透气”,在设计时常常借助地形的变化和结构布局来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在推进城市的更新和改造时,一定要重视区域建筑的特点,尊重传统审美,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够在完成更新改造之后,最大限度的保留广州特色。

城市的更新改造,除了考虑建筑的文化内涵,还涉及城市更新改造的一些基本要素,包括规划、景观、建筑和观念。城市的规划应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舒适性,划分城市的功能区,便于市民出行;城市景观则是城市的无形资产,不能只看重高度与平面,单纯的以高楼林立为追求的城市建设,会致使城市轮廓线杂乱无章,失去城市天际线的景观价值和艺术感染力,同时削弱标志性建筑的城市标识作用;城市建筑要有自己的特色,应摒弃盲目追逐“地标”建筑;建筑美学的观念要深入规划、建筑、景观设计的全过程,创造出独特的理想城市空间。

说明: E:\3.1阅读广州 悦读分享\2广州人文沙龙\第17讲(陈泽泓)20190720\照片\DSC02108.JPG

3.梁凤莲主任指出城市文化的研究框架和体系迫切地需要建构

梁凤莲老师也指出,“千城一面”的同质化使城市失去标识,城市的辨识度被削弱,如何留住城市记忆、留住乡愁值得我们深思。广州作为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一定要有现代城市文化的研究体系和话语权,城市文化的研究框架和体系迫切地需要建构;同时,梁主任呼吁大家要有爱城精神,人对城的归属需要依托情感作为纽带,我们每个人都在赋予城市以温度、以生命、以印象、以激励和记忆,这个城市能不能留住乡愁、留住记忆、留住文脉,与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再者,文化理念的历史观、文化观、地域观需要达成共识。她还表示,城市的发展一方面需要“立”得住,能够留住记忆,富有亲和力,形成血脉相连的家园感和归栖感;另一方面需要“守”得住,守住历史的沉淀和文化底蕴。

4.读者被嘉宾们精彩的分享所感染,报以热烈掌声

三、广州城市更新改造的前世来生

两千多年来广州中心城址基本不变,直至民国拆除城墙,广州城的城墙始终没有超出过今天的越秀区范围,拥有底蕴深厚的文脉。陈泽泓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北京、西安和广州三地对古城墙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及引起的不同反响。与北京、西安等城市相比,民国初期广州拆城墙建马路之举至今并没有太多的贬义指责,其实是地理因素跟历史政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陈泽泓老师认为,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广州城是一个商贸功能特别突出的城市,同时又是一个受地形限制、寸土寸金的城区。广州市的城墙以清代为最大范围,即使如此,也从来没有超出今越秀区范围。城墙限制了城市空间的拓展,“广州城墙的总长度为 12.4 公里,其中旧城(内城)为 8.9 公里,新城为 3.5 公里;旧城(内城)的建设面积为4.3 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的面积为 3.9 平方公里,余下的为越秀山体及军事用地,内需空间已趋饱和;新城的面积为1平方公里;外围建成区的面积为7.6平方公里。外围建成区已经远远超过城墙内的城市面积,城市空间外延特征显著”。清末的广州城市空间极为有限,不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的各种矛盾凸显,拆城墙建马路可以改善城市状态。更主要的是,广州的城市活力在于其商业性,城墙的拆除可激活城市近代化进程中的商业功能,与民生关系密切,因此广州这一举措并未引发更多的异议,也留给我们对城市规划的启示,规划需要从城市发展长远之计进行慎重考虑,不能简单的划红线,不能照搬外地的做法,而是要从一个城市的具体情况,从保护与传承肌理文脉出发,更多地去考虑城市的功能与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

说明: E:\3.1阅读广州 悦读分享\2广州人文沙龙\第17讲(陈泽泓)20190720\照片\ok\DSC02579.JPG

5.两位嘉宾从不同角度观察城市更新改造

城市更新改造的进程,总体来说是理论滞后于现实,广州作为一个一千多万人生活的现代化城市,未来规模可能还会不断扩大,城市更新改造要建立起有岭南风格的建筑观,形式服从于功能,区分区域整体的主次,更要提倡和容忍批评。

说明: C:\Users\xieyaxin\Desktop\照片\ok\DSC02596.JPG
6.讲座结束后,读者与专家继续交流